《燕子过海》教学反思
- 文档
- 2024-08-14
- 105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燕子过海》教学反思,本文共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燕子过海》描写了一群为了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的燕子,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不分昼夜地飞行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感人情景,赞美了它们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英勇顽强精神。从课文中要让学生感悟到燕子们在困难面前勇敢、坚强的品质。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2方面进行教学:
一、读中悟情
朗读是本文的一个重点。一上来我就抓住了“大海啊,水连天,天连水,望也望不到边。”一句。通过范读、指名学生读、男女生赛读、齐读、再次引读。让学生感悟到大海的一望无际、无边无际,为下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做了铺垫。
再有,“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到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我让学生抓住“太”、“就像雨点一样”、“落”、“伏”等词语,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然后组织学生朗读下文,体会燕子面对这样的困难,它们不气馁,顽强、执着地朝着目标不停地飞的精神,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内心有所感触――燕子是非常艰辛的,我们要爱护它。
二、体验悟情
一开始,我让学生用手来比划大海和燕子的大小,通过对比来增加学生理解的深度,体会小小的燕子要飞越无边无际的大海的艰难。在后面学习“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到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这句话时,让学生做伏的动作,孩子们把自己当作伏在甲板上休息的小燕子,想象小燕子当时的感受,通过换位体验,深深感受到燕子的辛苦。由于是亲身经历、体验,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燕子的辛苦、艰难。这时又适时地引入一些课外资料。此时学生再次受到情感的抨击,进一步感受到燕子过海的艰辛以及不畏艰辛的顽强精神。此时,学生再读这句话时,那种感情就自然地流露出来,学生读得情真意切。
本课的教学还有许多细节处需要改进,比如在“燕”的的教学上,可以更生动形象,各个地方的过渡语应该衔接得再自然一些。我会继续努力,让自己在教学的海洋中飞行得更远。
《燕子过海》教学反思
孩子是一群思想的精灵,在他们看似短暂的人生经历中,他们已经有了对生活、自然,以及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独到看法和见解。而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他们思想的主动性。更多的,是通过不断地讲述,不停地分析,把老师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一部分学生,再以一部分学生的思想来取代所有学生的思想。到最后,我们会看到自然生活的物象被赋予了同一种涵义:由“园丁”必然会联想到“老师”;由“青松”必然会联想到“先烈”;由“云开日出”必然会联想到“希望”。学生不可以有单纯的想法,一定要有深刻再深刻的思想。这还是我们富有生命活力的未来吗?不是,他们是一批“假深刻”的克隆人。
如何才能让孩子充满思维的活跃性,生命的新鲜性呢?作为老师,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不会,让学生凭着自己的能力去读懂,去感悟,去体验。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真正变成培养学生个性的摇篮。
一、自读感悟。
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在接触一篇课文时每个人通过自己不同程度的朗读,都有会不同层次的感悟,而这时候的感悟,无论深浅,都是最真实,最具个性的。他们思维的火花也在这时候积极地工作着。
1、初读课文,感悟整体。
要学懂一篇课文,知道课文说些什么,首先就要让孩子去读。读过课文,对语言的感觉,对文章思想的感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我在教学燕子过海这一课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并且提出一个要求:“你能读懂些什么?”一读好,学生们就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我知道了燕子过海是很辛苦的。”“ 我知道了燕子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我知道了有些燕子在过海时死去了。”等等。学生是那样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是最粗浅的感悟,他们也是欣喜若狂,跃跃欲试。那是他们真正的思想在努力呀!这种极具个性的思维火花,是多么令人兴奋。
2、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当然,仅仅有最表面的感悟,那是不够的。感悟语言,简言之就是对语言的感觉。具体讲就是在读的过程中,能不假思索地感知语句所表示的意义。所谓“不假思索”,其实就是感觉与思考的统一。我们在读课文时,对文中有关的指称对象的表象能及时进行联想、想象、感知语言所内含的情感。不仅能够理解语言的直接的外在的含义,同时能够触摸到它的抽象含义,即言外之义。所以,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所赋予的深刻含义,就要让孩子多读课文。我在教学《燕子过海》时,在整体感知以后,请学生质疑问难。学生问:“我想知道燕子为什么那么辛苦?”“燕子到底有多辛苦?”“燕子为什么要过海?”等等。我请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寻找答案。读了一会儿,有些学生找到了。我请没找到的继续读。读了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到答案了。我请他们把读懂的说给大家听。他们从对“不分昼夜”的理解到对“飞呀飞”的理解,想到燕子是一刻不停地在飞;从对“南方”、“北方”的理解到对“在海上”的理解,想到燕子过海的`路途遥远。最后,有学生说:“燕子过海要飞这么长时间,怪不得它们会这么累,我读这句句子也感觉很累。”另有学生说:“我读懂了”太疲倦“这一个词,”疲倦“已经表示累,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太“字呢?这表示燕子实在累得不行了,所以才会有后面”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这一句。我真想有一架飞机,可以把这些燕子全部送往南方。”听完了学生一个个精彩的发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起掌来。一个孩子能够通过自己的读,结合他对字、词、句的理解,及时进行课文以外的联想、想象,感知语言所赋予的情感,表达出极具个性的思想语言。实在是让人振奋。由此类推,其他课也可以利用读的方法,让学生读了又读,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读中有我,内心体验。
鲁迅曾说《红楼梦》一书:“单从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他还说:“文学虽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不同而有变化。”在读的过程中,阅读个体的内心体验,不仅能从更深的层面上使学生感悟文章的深刻含义,而且,由于有阅读个体的个性,往往会产生令人称奇的创见,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在教学《燕子过海》一课时,让学生读过课文后,把自己当作伏在甲板上休息的小燕子,体验小燕子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手臂好酸呀。”也有的说:“我真希望好好睡一觉。”还有的说:“我真希望这艘船能带我去南方呀。”等等。学生通过读,通过换位体验,深深感受到燕子的辛苦。课文与学生个体融为一体,从而透露出学生内心独特的见解。没有感悟的生命是不会有活力的,没有体验的生活是不会有激情的。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读,就不会有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多读一读吧,让他们带着思维的火花,去感悟生命,体验生活吧。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复杂的会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与文本、老师、同学及环境的对话过程。本设计试图变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教师、课文的单因素为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语文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使课文的教育性、审美性在学生完全自觉的情形下产生。
教学目标
1闭莆毡究10个生字的音、形,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备形蜓嘧庸海的辛苦和艰难,对燕子产生喜爱、敬佩之情。
课前准备
1庇胮owerpoint制成的有关燕子的各种图片、文学作品、生活习性介绍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一。
2庇肁uthorware制成的有关大海及表现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多媒体。课件二。
教学过程
课前
播放。课件一。
评点课前休息时间内播放。课件一,让学生在轻松、随意的浏览过程中,捕捉有关燕子的背景知识,酝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为下面的学习做认识、态度、情感上的铺垫。
一、谈话揭题(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最难记住的一个词语在本子上写二遍。
2。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练习,并由出题者批改。
3。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朗读
评点有效的预习过程应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因此预习应具有开放性,学生预习时设计的字词练习,既是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体现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互动的过程。
三、整体感知课文
听课文录音,交流:你觉得燕子过海____________。(辛苦、艰难)(板书)
四、学习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过海的艰辛。
1毖嘧庸海为什么那样辛苦、艰难呢?读课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毖生自学,小组交流。
3毖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板块一:诵读“海有多大,天边水,水边天,望也望不到边。”
(1)体会并读出海的大。
(2)领悟通过对大海的描写,
反映燕子过海的艰辛。
板块二:诵读“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领悟并读出句中蕴涵着的燕子过海时气候之复杂、路程之遥远、时间之漫长的艰辛。
(2)借助个人经验及。课件二,想像燕子过海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带着想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继续诵读句子。
评点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因此,这里安排了板块式而非线性教学,同时十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课文上有的,引导学生读深读透,读出自己的理解;课文上没有的,鼓励学生调动原有经验大胆想像,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过海是那样辛苦、艰难”。
(二)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1一只坚强、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飞呀飞吗?
师: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燕子依依不舍地向我们告别,勇敢地起飞了。(学生表演)(演示。课件二)2北硌葜校师生对话,老师追问燕子飞越海上时的感受,并及时鼓励。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请你们来告诉老师:海上没有休息的地方,你们害怕吗?”
3北硌莺螅交流体会:现在你们对小燕子除了喜爱,还多了些什么呢?
4比梦颐腔匙啪磁逯情,一起来读课文第一、二段。
评点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本环节通过教师动情的语言,学生真实的表演,感人的音乐、画面等情境的创设,把课本上的平面、一维的语言变成一种“立体的交响”,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其中隐含的生命价值。
一、知识背景
《燕子过海》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采用叙事、抒情相结合,语气时而平缓亲切、时而低沉、时而激扬,记叙了小小的燕子为了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不分昼夜地飞行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感人情景,赞美了小燕子勇敢顽强的精神,流露了对小燕子的无限怜惜、敬佩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运用设问写法描写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为燕子过海的艰辛作了环境铺垫。第2自然段写一群燕子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行。这段中的词语较丰富,可让学生找出以帮助理解句子,从而积累词汇。第3自然段近距离展现十分疲倦的燕子落到甲板上的情景。第4自然段赞美了燕子不怕辛苦和艰难的精神并呼吁大家要爱护益鸟燕子。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初具自学能力,对字词的教学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法帮助识记,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字典等工具书初步理解词语。阅读教学时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可以加强语感,深入感悟、体验。小学生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感染而产生共鸣,因此还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助想象、理解。本单元训练重点是通过理解句中的主要词语意思来读懂句子,在前两课教学中,学生已有一定的接触、练习,因此可引导学生小结学法并迁移运用,从而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三、教学理念
兴趣是的老师,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阅读实践,达到深悟之效。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才能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和谐环境中学习,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学生、文本的对话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自读展开想象,在合作读中交流体会,在质疑声中思考、讨论、探究创新,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以体会感悟文中表达的情感和学习的成功感。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和课文特点,结合学生的学情,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确定本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会认写11个生字,理解“昼夜、疲倦、伏、展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读通课文,通过找出重点词,理解句子,感受燕子过海的艰辛及永不后退的精神。
情感和态度:
(1)养成自我感悟、自觉积累祖国语言的良好习惯。
(2)懂得在生活学习中的成功离不开像燕子在困难中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燕子过海时艰辛的句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研读重点词理解句子,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及奋勇向前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板块
(一)、音像激趣,导入新课。
1、听歌曲《小燕子》
优美的歌声能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受感染,心里顿生对燕子的亲切感,情绪一下子可调动起来。
2、教师在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引题:每年春天,可爱的燕子们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给春天带来了生机,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欢乐。可你们知道吗?燕子在飞行的路途中还要经过无边无际的大海,随即板书课题。
(二)、借助课件视觉感受
1、课件点击画面,出示茫茫的大海。学生如临其境,直观感受海的辽阔,接着出示句子“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请学生自由读句子,直至读出海的一望无际的感觉,有课件的借助,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会比较到位,容易体会,此句为下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打下了铺垫。
2、点击课件出示正在飞越大海的燕子的动画,配上舒缓的音乐,再出示燕子在飞行过程中无奈地掉到甲板上的情景,教师同时饱含深情地朗诵课文最后一段,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
3、叫学生谈谈对课件中展示的画面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抒已见,初步感受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带着各自情感的基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令自己最感动?
2、再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同桌反馈检查:哪些字易读错、写错?该怎么读,怎么记?
3、分小组朗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整体感知燕子过海的不容易。
(四)、精读重点句,深入体悟。
课始的课件给学生的视觉冲击仍意犹未尽,可以指导学生回想课件内容,结合课文语句,在文中找出重点句。小部分小学生可能还是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质疑,用问读方式出示:燕子为什么在海上飞,怎么飞?在飞的过程中顺利吗?这些都可帮助学生找出三个课文中描写燕子过海辛苦、艰难的句子,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句子并积极引导。在体悟句子意思时,以学生为主,与学生共探学习方法,然后进行学习方式迁移。
1、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学法指导:
(1)读通句子
(2)划出你认为句中关键的词(寒冷—温暖、北方—南方、昼夜)
(3)理解关键词意思,第二对词可由教师在地图上指出帮助学生理解。
(4)带着对关键词的理解再读整个句子,用心体会感觉其路途遥远、燕子飞行的劳累。
(5)指导朗读,通过范读、小声自由读、指名读、对比读,读出体会到的句中含义的语气,达到以读悟情的效果。
在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地读,体会才更真实。
2、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引领学生总结学懂句子的方法:读通句子,划出重点词,理解品味,有感情朗读。充分利用个体,群体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自学、小小组助学、集体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
重点词:太疲倦、像……一样、落、伏
回忆雨点落的样子,出示“飞、落”进行比较,通过词义差别感受燕子掉下来的急状;
扮演角色,表演小燕子极累状:趴在桌子上。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再出示“站、伏”进行词义对比,深入体会燕子过分疲劳的无耐及作者用词的凝练。
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通过指名读,集体读,自由读相结合,以读促情,师生评议。
3、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进行学习迁移,培养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中练读谈感受。抓住“一会儿、又展翅起飞”体会出燕子在极其疲倦的情况下只休息片刻又展翅起飞的勇敢顽强的精神,抓住“停止了呼吸”体会燕子的劳累达到了极点,再通过加重重点词语气的朗读,读出对燕子的敬佩与无奈失去生命的同情。这一重点句的学习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多形式的品读,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同时出示三句话,有感情朗读,增加朗读训练频率,反复体验。鼓励质疑解惑,培养学生克服“从众心理”。既发扬教学民主,又努力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训练主线的教学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五)、自由想象,抒发情感
引导学生想象:燕子飞行的路途如此遥远,还会有哪些艰难险阻等待着它们,它们又是怎样克服的?课件展示燕子在急风骤雨中奋勇飞行的情景,让学生即景抒情。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提供思维的空间,启发创造想象,身临其境谈感受,创造性思维可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升华。
(六)、发散思维,情感熏陶。
小小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惜献出生命,它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真让人感动,由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对燕子说什么,还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可联系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的精神启发学生发表看法,还可联系学生生活中遇到困难如何对待开个讨论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但也离不开个体的发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可以得到深化,因此,应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那才是阅读的境界所在。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辅助性手段,是教学中的简明教案,本课时板书采用重点字词式,本着简洁、清晰、直观的原则,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略)
(二)、揭示课题:
板书:“燕子”
1、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信息?
2、燕子南来北往,会遇到那些困难?
板书:“过海”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1、这一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海之大)
2、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说?(一望无边无边无际一望无涯……)
3、这种句式,我们那一课学过?
4、仿写句子:(略)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听课文录音,思考: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A、海之大
B、燕子飞
C、燕子落
D、爱燕子
(四)讲读第二节:划出写燕子飞的句子。
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燕子飞得辛苦)
2、从哪个词语看出燕子飞得辛苦?
理解“不分昼夜”“昼”是白天的意思。
3、从这一节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北方---南方寒冷---温暖昼---夜
(五)自由朗读第三节,划出写“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说说“疲倦”的意思。----疲劳劳累
2、从那几个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确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还可以用什么来替换“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词语比较:
“落”换成“飞”、“掉”可以吗?为什么?
“飞”---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掉”---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换成“停”、“躺”好吗?为什么?
“停”---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躺”---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点一样”说明什么?----燕子迫不及待。
6、说说水手们是怎样对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理解“崇敬”一词。
为什么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对待那些燕子,“尊敬”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佩服它们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那么,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水手们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水手会对那些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燕子说些什么?
对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又会说些什么?
燕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平时,人们只知道他们是一种候鸟,春天来到北方,秋天回到南方过冬,燕子的精神——谈《燕子过海》的德育渗透。谁也不会想到,这么一种小小的生灵,竟会有浩浩荡荡飞越太平洋的撼人之举。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课本《语文·思想品德》第五册第十七课《燕子过海》就通过一位水手的视角,描述了燕子集体飞越大海时不畏艰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壮举,展现了一种不畏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英勇顽强精神。
现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他人的关爱下成长,不懂怎样吃苦,更没有为了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燕子的这种精神对他们来讲显然是非常陌生的。然而,这种精神却是任何一个成功者所必备的,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小学生们必须学会具有这种精神品质。本课就是一个极佳的思想教育内容。由于是初次接触这种类型的内容,文章的含义又很深,如果是粗粗略读,显然体会不了那么深透;而单靠教师讲解,学生不去亲身体会,思想教育的力度又会大大减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让学生自主质疑,然后围绕疑点深入研读课文,逐字逐句体会、寻找答案,最后熟读成颂、升华感情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既体现语文课的教学特点,又切实有效地进行了思想教育,一举两得。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进而感受燕子的不畏艰辛、为达到目的地而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且能汲取燕子的精神力量来鞭策自己的学习。
教学过程如下:
一、学文质疑
为了增加课堂效果,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课伊始,简要复习了生字词后,我便用课件打出课文最后一段,请学生仔细品读:“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吧!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初读之后,学生知道这是水手对人们发出的号召:要保护燕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燕子的精神——谈《燕子过海》的德育渗透》。但深究下去,却并不只是这么简单。水手为什么要说这一番话,而且连用了两个感叹号?他究竟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呢?燕子过海又是怎样的辛苦和艰难,能让水手看了之后如此感动呢?这些问题是打开文章思路的重要环节。于是我引导学生针对这段话提出些什么问题。学生准确的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于是课堂的教学因疑而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开始激发,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探究学文
(一)自主学习
学生发现了问题之后,我有意识地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总会遇上大大小小的风浪,只要我们不怕困难,勇敢地向问题和困难挑战,就一定能获得成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信心?”这些话既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又暗中渗透了燕子的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学生在我的鼓励下便开始分成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读读、划划、想想、议议,积极从课文中寻出问题的答案,为后一环节的交流作准备。
(二)交流汇报
这是课堂上主要的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围绕“燕子过海是怎样的辛苦和艰难?水手对燕子怀有怎样的感情?”两个问题,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与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将不断的深入体会燕子过海是怎样的辛苦和艰难,而教师就在其中起点拨作用,引导学生更深透的领会文章的内涵,进而产生对燕子的精神的崇敬,与水手的感情发生强烈的共鸣,为下一步的升华感情、明理导行埋下感情的伏笔。
1、体会艰辛,感受精神
课文中具体能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进而感受燕子精神的词句有:
▲“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这句话明写大海的辽阔,实际上是反衬出燕子过海的艰辛。这里,我利用课件展示海的图片和燕子作对比来增加学生理解的深度。
▲“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我们的船,在蓝色的太平洋上航行。”这句话交代了水手看见燕子过海的时间、地点,太平洋是世界第一大洋,要飞越是很难的。日子是风平浪静的,可依然有燕子累死,想想在狂风暴雨的日子,燕子过海就更艰难了。
---------------------------
▲“他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这句我引导学生找出其中三对反义词:“寒冷——温暖、北方——南方、昼——夜”来体会燕子持续飞行的距离之远、时间之久、跨越地域之广、遭遇困难之多。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的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让学生抓住“太”、“就像雨点一样”、“落”、“伏”等词语体会燕子的劳累和疲倦。可以让学生做动作体会“伏”是累到了极点才会有的动作;再配乐看燕子落到甲板上的动画,让生感受燕子的辛苦艰难及不屈服的意志。这里,学生的情感经历了一次深深的震撼。
▲“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这句话写到尽管有的燕子累死在甲板上了,但它的同伴们也仅仅是休息了一小会儿,又不畏艰险,继续向着目的地进发。
(上述词句均由学生自主提出,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理解,加深体会。)
在有了上述感性积累的基础上,我适当引导学生作一小结:“燕子们展翅远飞了,看着它们越飞越远,此时此刻,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有表示对它们的钦佩的,有祝愿它们一路平安的,这时,我顺势将话题牵引到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同学们,我们要在学习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要的就是燕子这种不怕艰难的精神!”
2、迁移情感,激发共鸣
一、教材分析
课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饱含深情地记叙了一群南飞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分昼夜、不畏艰辛在飞过海的情景,赞颂了燕子勇敢顽强的精神,表达对燕子的无限怜惜与崇敬之情。
二、教学过程及分析
片断一:如此激趣导入,结果事倍功半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个谜语:春天到,百花开,有种小鸟往南飞,白肚皮,黑衣裳,身上还有一把小剪刀。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燕子
师:看来这个难不倒你们了,对了,大家想的是不是燕子?
生:是!
师:(板书:燕子)你们见过燕子吗?你能来描述一下燕子吗?
生:燕子有小小的头,尖尖的尾巴。
生:燕子是黑黑的羽毛。
……
师:你们能用手比划一下燕子有多大吗?(学生用手比划)老师还要考考大家,这是什么?(板书:海)
生:海
师:你们看到过海吗?
生:看到过
生:没有看到过
师:有的同学看到过,有的没有看到过,那你们能用手来比划一下大海吗?(生用手比划)比划的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么小的燕子要过那么大的海,它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九课,一起读读课题《燕子过海》(把刚才的板书补完,学生齐读课题)。读完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燕子有没有飞过大海?
生:燕子为什么要飞过大海?
生:燕子会不会在飞的时候累死?
……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老师想来表现一下,先听老师来朗读这篇课文,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文中的生字新词。
分析:这段上课前的导入,从表面上看似乎花了不少心思,用了不少花式,有猜谜语、有用手比划燕子和海的大小,但仔细想来,这么费神费力的引入似乎没有多大的效果。最后得出的只不过是一个课题。而要引出这个《燕子过海》的课题,为何不选择更简洁一些的方法呢?不但能节约时间而且也能让学生直接明白本节课上课的内容。可以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朗读上,在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上,这也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也是应该花时间的地方。在这个开头上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有些事倍功半的感觉。
片断二:学习重点句
生:燕子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回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它们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师:(课件出示句子)大家来看看,这个句子中你从哪个词中找到了表示燕子辛苦?
生:不分昼夜
师:那你能说说不分心昼夜的意思吗?
生:不分昼夜就是不分白天和黑夜
师:说得真棒,请你们用笔圈出表示意思相反的词语
生:寒冷---温暖
生:北方----南方
生:昼----夜
师(板书这些反意词)燕子要从北方飞到南方而且是不分心昼夜地飞,一定非常累,你们想来体会一下?(全体起立,学燕子飞)采访几只燕子
生:非常累
生:很轻松
生:好辛苦
师:你们才几分钟就累了,而我们的燕子要不分昼夜地飞,可想而知它们一定非常累。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把它们的这种感觉朗读出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好不好?(集体朗读)
师:你还能找到其它表现燕子过海艰难的句子吗?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伏在甲板上休息。过了一会儿,……
师:你的句子好长啊,说一个句子,好吗?再想一想
(分析:从这里可以看出,初上课的新老师没有上课的机智,其实刚才学生说的两个句子都是,只是他一下子全说了出来,老师给予的就是否定,让他想一想再说。其实完全可以表扬这位学生,他不但能找准确,而且把两个句子连起来说了,更说明这个孩子的聪明所在,老师可以表扬他之后接一句:下面我们一句一句来看。就完全自然地接下了内容。而老师的这一否定,不但让那个孩子心里感觉不好,而且后面的内容也许那个孩子也没有更多的心思了。在上课的时候随时注意孩子的反映并给出正确的反溃这是很重要的。)
生: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师:(课件出示句子)请你四人小组合作,说说你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谁来说一说?
生:我读出了燕子很辛苦
生:我读出了燕子很顽强
生:我学得那些不能飞的燕子很可怜
师:嗯,大家读出了燕子的顽强,同时对那些死去的燕子也产生了一种同情,那么在读的时候就要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我们来试试。(重音突出了,“再”)
(分析:小组讨论在这里似乎成了一种形式,四个学生在一起说,可结果却没有能讨论出什么来,更没有调动一些同学积极地参与其中,只是在做给老师看。这种讨论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师:还有其它句子吗?
生: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伏在甲板上休息。
师:(课件出示句子)我们说理解一个句子先从理解重点词语开始,那么这个句子中,你能找到哪些词表现了燕子的艰难与辛苦吗?
生:太疲倦、落、伏
师:(板书这些词)从这些词中你看出了燕子的艰难辛苦。我现在想来改一改句子。(把改后的句子也一块儿出示,让学生找改了些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太”没有了,“落”改成了“飞”,“伏”改成了“停”)这样改了以后意思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变了,这样改了后就不能表现出燕子很累,很辛苦了。“落”说明没有力气了,而飞还能力气;“伏”也是没有力气,而“停”的话,它还能站着。
师:你来表现一下伏,是什么样子的。(全体学生伏在桌子上,再次体会燕子的辛苦,劳累)我们就把它们这种劳累的语气读出来,好不好,我们一起来试试。(集体朗读)
再次集体朗读三句话,体会燕子过海的艰难与辛苦。男生与女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课后反思:
这是《燕子过海》的第一课时,上完后,也听了不少的评析,再对照自己的上课过程,似乎发现了有许多问题。
表演流于形式。开头为了引出课题,却花了大量时间在表演上,追求了形式上的效果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更深和地考虑到学生。
小组讨论中,也是在走过场似的,有这么一个交流的样子,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获得讨论的帮助。
在课堂上的机智仍没有,不能及时而正确地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而且整一节课中太多地注重了形式,却忽视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以只会让学生机械地反应些问题的答案,却不能让他们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只能站在文本外面看文本,不能真正意义上去了解它的内涵。更不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因为只是站在文本外面,所以根本无法从情感上去体会。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燕于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好吗?
生:燕子是益鸟。
生:燕子是候鸟。
生: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师:你们说得真不错,能告诉我,燕子大概有多大?(孩子们用手比划着)那么,谁见过海?海有多大?
生:海很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师:你真能干,把课文的第一句都背下来了,那么,谁能用一个词说说“天连水,水连天”的意思?(生说一望无边、一望无际、无边无际)谁能用手比划一下海有多大?
生:(笑,使劲拉开手,说:“怎么比得出呀!”)
师:确实比不出,这么小的燕子,要过天连水,水连天,一望无际的大海可真了不起?还可以说过怎么样的海?
生:还可以说过无边无际的海。
生:还可以说过水天相连的海。
(设计意图:将词语的积累、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师:哦,你们说得真不错。你们看见过燕子过海吗?(孩子们摇头)
师:那是一个很感人的情景。有一艘军舰上的海军战士看见了过海的燕子,于是他们给我们写下了这篇文章《燕子过海》。
你们听我读,好吗?请同学们认真听,然后评一评,我读得怎么样?希望你们超过我。(老师范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很有情的朗读教材,教师有机地进行范读,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让孩子进入学习情境。)
(同学们评价老师后,再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特别注意带拼音的字词)
师:请同学们完成作业纸上的看拼音写词。(同学们作业做完后,老师请学生校对。)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呢?
生:燕子为什么要过海?
为什么它要不分昼夜地飞?
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这才能真正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安排这一环节的意图就在于此。)
师:燕子为什么要过海?课文的第二段有一句话已经回答了,请你找出来。
请学生把找到的语句读出来。
——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
师:对了!大家一起读。这句话中有三组反义词,你能圈下来吗?最先圈好的同学上来写。
生:(上下一起写,再集体校对。)(温暖——寒冷、南方——北方、昼——夜)
师:那么,燕子是怎么过海的呢?(学生们说“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呀飞”,老师请学生们学着燕子飞呀飞,学生飞了好久,老师也没让停,问学生们:“手酸吗?累吗?”学生们笑着说:“累了。”老师说:“你们才飞了一分钟,可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所以他们是很疲倦了。”)
“疲倦”是什么意思?
生:是累的意思。
师:你们看看下面这句话是一样的吗?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太疲倦了。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第二句加了个“太”字,说明已经是非常非常疲倦了。
师:哦,请你读读第二句,读出非常疲倦的样子。
师:那么,你读读第三段,你觉得哪些词句写燕子太疲倦了。
先读第一句、第二句,把这些词句找出来,划下。
生:(学生认真的读第三段的一、二句)
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是写燕子的疲倦。燕子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生:雨点是比喻燕子的多。
师:那么,怎么说“落”下来呢?雨点是应该“飘”下来的,这样吧,你们试试看,燕子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了,应该是怎么样一种声音。(让学生模仿像雨点一样落下来的声音)
师:老师听到了声音,一种是“嗒,嗒,嗒……”另一种是“嗒嗒嗒嗒……”你们说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孩子们很兴奋,纷纷地说第二种,第二种)是呀,燕子太累了,所以是又急又快地“落下来”。
(设计意图:动静搭配,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模拟动作、模拟声音,让孩子自觉地进入课文情境;学习语言文字,体验语言文字所带的情感。)
师: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有一个动作是写“燕子太疲倦”了,你能把这个动作做出来吗?(大多数孩于们伏在桌子上)对了,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师:(有意问)可怜的小燕子,你们为什么伏着啊?
生:因为我们太累了。
师:你们怎么会那么累呀!
生:因为我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
师:那就别飞了,跟我们的船回去吧。
生:(有的说)好的!(更多的人说)不好!
师:燕子有没有乘着船前进?
生:没有。它们只休息了一会儿,又展翅起飞了。
师:还有写燕子疲倦的句子吗?
生:“停止了呼吸”……“累死了!”
师:那么“展翅起飞”的燕子一点儿也不累哦?
生:也很累。它们是凭着毅力和意志起飞的。
师:对,那我们该怎么读?
(请学生朗读,读出展翅起飞的燕子的坚强。)
师:水手们对燕子是怎么一种感情呢?我们接着读下面两句——“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生:崇敬、沉重。
师:崇敬的目光——怎么样的目光是崇敬的目光。
(请学生表演)
师:你们曾经用崇敬的目光注视着什么?
生:升旗时我用祟敬的目光注视着国旗。
生:扫墓时,我用崇敬的目光注视着先烈的墓碑。
师:为什么战士们用崇敬的目光去看一只小燕子呢?
生:因为它们太了不起了。不怕辛苦、不伯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
师:你想对“展翅起飞”的小燕子说句什么话?
师:请你们讨论一下,然后再说。
生:燕子,你一路保重。
生:燕子祝你一路顺风。
生:燕子,希望明年还能看见你。
生:燕子,你走好。
(设计意图:将说话练习自然地融进情境中,将祟敬这个比较抽象的词汇的理解与熟悉的生活现象结合,说话、解词融成一体,语言训练就会变得生动自然。)
师:水手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请学生边读边做动作,然后大家进行评价)
师:水手们不仅自己爱燕子,还向大家提出了请求。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课文中叹号的含义。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吧2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
第一个叹号是什么意思呀?是请求。我们读出请求。
第二叹号呢?是赞叹,是敬佩。
生:(练习,表演,评价。)
师:读得真不错,老师听了也很感动。下面我们完成作业:
听写最后一段话。(听写后校对)
师:(出示一幅画)这是老师画的插图,请同学们和课文中的插图作一个比较,说谁画得更正确?
(设计意图:这是优生作业,书上的插图上有军舰,远处有小岛,这些景物与“燕子不分昼夜地飞,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的落下来”不符。因为,只有天连水,水连天,燕子才无处歇脚,所以教师再画一幅唯有艘军舰的插图,让孩子进行分析,辩解,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结合在一起。)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昼夜”、“疲倦”等 词语的意思。
2、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等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3、感受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燕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深读课文,学习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培养爱护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1、学生找材料了解有关燕子迁移的知识及故事。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出示课件1)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请不要伤害它们吧?你可知道,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请学生读、试读、齐读)并提出缺点
师:因为我们没有亲自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好,现在让我们亲自去体念一下,自由读全文。 板书 燕子过海
2.初读课文(出示课件2)
a、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地方打个“?”。
b、燕子是怎样飞过这无边无际的大海的呢?
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3)
寒冷 不分昼夜 疲倦 伏在 甲板 休息 展翅
却 崇敬越飞越远 躺在
刚才的读书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4:燕子过海过得( )
生1:我认为燕子过海过得艰难。生2:我认为燕子过海过得勇敢。
生3:我认为燕子过海过得辛苦。生4:我认为燕子过海过得让人崇敬。
生答师 板书 辛苦 艰难
4、读课文,体会燕子过海的艰辛
(1同学们先自由研读课文,过会儿一起交流研读成果。
师:再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用----划出燕子过海过得辛苦艰难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或你从哪些词中能看出燕子过海辛苦艰难)
(2 学生自主研读后交流研读成果。
A生1:我从“它们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你是怎么知道的?)这句子中看出来。因为不分昼夜的意思是说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燕子都要飞,没有休息,那它多辛苦啊。生2:我从三对反义词体会到距离之远,时间之长,困难之多。(可以多叫几位学生)
师:说得真好!你能通过朗读把燕子的辛苦艰难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指名读2比一比---齐读)
B师:还能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燕子过海过得辛苦艰难?
生:我从“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为什么找这句?)这句子中看出来。特别是“太疲倦”几个字,说明很累,很辛苦。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两组句子。(出示课件)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燕子一定是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飞下来,停在甲板上休息。
齐读句子,找出上下两句不同之处,并说说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生:“太”,写出了燕子劳累的程度,突出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落”写出了燕子已没有力气飞行,突出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伏‘是用整个身子趴在甲板上,燕子浑身无力,也反映它归还艰辛。)
师:能把这句好好的读一读。(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C:还有吗?
生:我从“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在也飞不起来了。” (你知道了什么?)这句子中看出来。因为燕子只休息了一会儿就又展翅起飞了,它不怕累,很勇敢。
师:是呀,燕子多勇敢啊!再读读这句,还能体会到什么吗?
生:我体会到了燕子的不怕艰辛和顽强。他看到有的燕子死了也不害怕,依然展翅起飞。
师问;燕子展翅起飞的,看着它们越飞越远,此时此刻,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燕子过海过的让人崇敬。燕子祝你一路平安。)面对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的燕子,你的心情怎么样?(伤心、难过、沉重)
师:同学我们要在学习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最终到达理想的披岸,要的就是这种不怕艰难的精神。(指名2---范读---再指名----男女比赛读)
师引:燕子的精神多么可贵。燕子过海过得让人崇敬,是啊!水手们崇敬它们,我们也崇敬它们,让我们怀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些句子。(指导读---指名读—范读—齐读)出示课件: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他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师: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那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已经死了,水手们为什么要把它们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舍不得、希望它们在大海怀里安息。爱燕子)
d、在此我趁势引导:“大海的胸怀是多么广阔、多么令人钦佩,只有意志和精神也同样令人崇敬的燕子才配得上安息在她的怀中!我们学习了课文,也和水手们一样,充满了对燕子的崇敬和珍惜之情。让我们再次借水手的话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吧!”(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最后一段)
5.(我又顺势播放燕子飞越太平洋的配乐动画,)让学生的感情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我的解说中达到高潮:“同学们,这燕子虽然小,却有勇气飞越浩瀚无边的大海。他们就是这样勇敢而坚强地在大海上飞行,飞过风平浪静的海洋,飞过波涛汹涌的海洋,从寒冷的北方飞向温暖的南方,在海上不分昼夜飞呀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是多么令人崇敬的一种精神哪!”
师:同学们,学了课文,你将怎样对待燕子?(学生很自然的说要保护燕子)
师:是啊,我们不能伤害燕子,因为燕子是一种益鸟,因为燕子过海非常的辛苦、艰难,更因为我们崇敬燕子那种不畏艰辛的精神。愿燕子的这种精神能激励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6、作业:当你再见到那些燕子的时候,你想对燕子说些什么呢?你又想为燕子做些什么?(请你把它写下来)
《燕子过海》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义。
3.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
6.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理解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义。
3.运用前两课学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写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
教学准备:地图、地球仪、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每当春天,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
又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同学们你知道吗,燕子从北方飞到南方去,会飞过哪些地方?今天,我们来学习《燕子过海》一课,看看小燕子是怎样飞越大海的。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看地图或地球仪,知道燕子过海要飞过哪些地方。
3.请学生简单地说说课文什么地方令人感动。
4.再听录音,说说课文的哪句话写得特别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研究课文的开头。
1.许多同学说课文的开头写得好,我们来读一读,具体说说好在哪里。(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的写法)
2.自问自答的写法在本单元的哪一课学过?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这是我小学的老师》)
3.练习朗读,把大海无边无际、很辽阔的感觉读出来。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不分昼夜”。
讨论:燕子干吗要“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3.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一段,边听边想像:你脑
海里有没有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觉得课文的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风平浪静:没有风浪。
②“蓝色”一词写出了颜色。
③“寒冷”、“温暖”是一组反义词,用在句子中很具体。)
4.读读写写这些好词语。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这一段,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燕子实在是太疲倦了。
2.理解重点句: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①出示句子,齐读;
②比较读,说说加点字作用;
A“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B“燕子一定是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像雨点一样地飞下来,停在甲板上休息。”
播放录音
出示句子
③交流:
(“太”写出疲倦程度深;“落”说明已经飞不动了;“伏”是说燕子已经疲倦到连站都站不动了,只能伏在甲板上休息
④让学生做“伏”的动作
⑤对比读,体会
3.那为什么燕子只休息“一会儿”就又“展翅起飞”了呢?
4.理解“崇敬”的意思:
讨论:水手们为什么“崇敬”小燕子?
你是怎样学懂这句话的?
5.再读读这一段,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如:停止了呼吸的燕子,已经没有知觉了,水手们为什么要“轻轻放”)
---------------------------
六、小结,朗读。
1.小结:
每当春天,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又要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去。一路上,它们要历尽千辛万苦,飞过辽阔无边的大海。在过海时,有的勇敢的展翅飞翔,有的却永远不能飞起来了,它们回到南方真不容易!这些小燕子为了回到南方不怕辛苦,不畏艰难,真值得我们赞美和学习!
2.感情朗读。
七、作业布置。
1 抄写词语4遍。
2 作业本1、2。
3 感情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
4.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对祈
《燕子过海》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燕子过海的辛苦和艰难,懂得要爱护益鸟燕子。
2、学会本课生字11个,理解“寒冷、昼夜、疲倦、崇敬”等词语的意思。
3、运用前两课学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读懂描写燕子过海不怕辛苦、艰难和水手们对待燕子的态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按提示用“……怀着……心情(干什么)”写句子。能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略)
(二)、揭示课题:
板书:“燕子”
1、谁来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信息?
2、燕子南来北往,会遇到那些困难?
板书:“过海”
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1、这一句话主要讲了什么?(海之大)
2、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说?(一望无边无边无际一望无涯……)
3、这种句式,我们那一课学过?
4、仿写句子:(略)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听课文录音,思考: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
A、海之大
B、燕子飞
C、燕子落
D、爱燕子
(四)讲读第二节:划出写燕子飞的句子。
出示:“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1、从这一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燕子飞得辛苦)
2、从哪个词语看出燕子飞得辛苦?
理解“不分昼夜”“昼”是白天的意思。
3、从这一节中找出三对反义词:
北方---南方寒冷---温暖昼---夜
(五)自由朗读第三节,划出写“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1、说说“疲倦”的意思。----疲劳劳累
2、从那几个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确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还可以用什么来替换“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词语比较:
“落”换成“飞”、“掉”可以吗?为什么?
“飞”---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掉”---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换成“停”、“躺”好吗?为什么?
“停”---说明燕子还有力气。
“躺”---说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点一样”说明什么?----燕子迫不及待。
6、说说水手们是怎样对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
理解“崇敬”一词。
为什么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对待那些燕子,“尊敬”它们的原因是什么?----佩服它们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那么,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水手们是怎样做的?说明了什么?
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水手会对那些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燕子说些什么?
对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燕子又会说些什么?
板书:
9、燕子过海
燕子飞----辛苦
海之大―→ 又飞------崇敬 → 爱燕子
燕子落
躺着------沉重◆
《燕子过海》教学实录之一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燕于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燕子,好吗?
生:燕子是益鸟。
生:燕子是候鸟。
生: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师:你们说得真不错,能告诉我,燕子大概有多大?(孩子们用手比划着)那么,谁见过海?海有多大?
生:海很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
师:你真能干,把课文的第一句都背下来了,那么,谁能用一个词说说“天连水,水连天”的意思?(生说一望无边、一望无际、无边无际)谁能用手比划一下海有多大?
生:(笑,使劲拉开手,说:“怎么比得出呀!”)
师:确实比不出,这么小的燕子,要过天连水,水连天,一望无际的大海可真了不起?还可以说过怎么样的海?
生:还可以说过无边无际的海。
生:还可以说过水天相连的海。
(设计意图:将词语的积累、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师:哦,你们说得真不错。你们看见过燕子过海吗?(孩子们摇头)
师:那是一个很感人的情景。有一艘军舰上的海军战士看见了过海的燕子,于是他们给我们写下了这篇文章《燕子过海》。
你们听我读,好吗?请同学们认真听,然后评一评,我读得怎么样?希望你们超过我。(老师范读)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很有情的朗读教材,教师有机地进行范读,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让孩子进入学习情境。)
(同学们评价老师后,再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特别注意带拼音的字词)
师:请同学们完成作业纸上的看拼音写词。(同学们作业做完后,老师请学生校对。)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呢?
生:燕子为什么要过海?
为什么它要不分昼夜地飞?
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这才能真正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安排这一环节的意图就在于此。)
师:燕子为什么要过海?课文的第二段有一句话已经回答了,请你找出来。
请学生把找到的语句读出来。
――它们要从寒冷的北方回到温暖的南方。
师:对了!大家一起读。这句话中有三组反义词,你能圈下来吗?最先圈好的同学上来写。
生:(上下一起写,再集体校对。)(温暖――寒冷、南方――北方、昼――夜)
师:那么,燕子是怎么过海的呢?(学生们说“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呀飞”,老师请学生们学着燕子飞呀飞,学生飞了好久,老师也没让停,问学生们:“手酸吗?累吗?”学生们笑着说:“累了。”老师说:“你们才飞了一分钟,可燕子是不分昼夜地飞,所以他们是很疲倦了。”)
“疲倦”是什么意思?
生:是累的意思。
师:你们看看下面这句话是一样的吗?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不分昼夜地飞,一定是太疲倦了。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第二句加了个“太”字,说明已经是非常非常疲倦了。
师:哦,请你读读第二句,读出非常疲倦的样子。
师:那么,你读读第三段,你觉得哪些词句写燕子太疲倦了。
先读第一句、第二句,把这些词句找出来,划下。
生:(学生认真的读第三段的一、二句)
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是写燕子的疲倦。燕子为什么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生:雨点是比喻燕子的多。
师:那么,怎么说“落”下来呢?雨点是应该“飘”下来的,这样吧,你们试试看,燕子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了,应该是怎么样一种声音。(让学生模仿像雨点一样落下来的声音)
师:老师听到了声音,一种是“嗒,嗒,嗒……”另一种是“嗒嗒嗒嗒……”你们说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孩子们很兴奋,纷纷地说第二种,第二种)是呀,燕子太累了,所以是又急又快地“落下来”。
(设计意图:动静搭配,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模拟动作、模拟声音,让孩子自觉地进入课文情境;学习语言文字,体验语言文字所带的情感。)
---------------------------
师: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有一个动作是写“燕子太疲倦”了,你能把这个动作做出来吗?(大多数孩于们伏在桌子上)对了,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师:(有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