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优秀教学反思
- 文档
- 2024-08-21
- 118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年级下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优秀教学反思,本文共16篇,欢迎参阅。
一年级下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优秀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年级下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年级下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考虑到让情境更切近学生的生活,我舍去教科书第72页得例三,直接利用上一节课学生小组比赛获得的红花来进行比多比少的例题教学。
本节课利用上学期学习的同样多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然后再汇报总结。把第二组的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8朵,跟第一组同样多;另一部分是4朵,比第一组多出来的红花数量。学生利用学具和直观的图片很容易知道答案,但是让学生列式的话就还有一部分孩子还不懂得列式。于是就请一些孩子来说:12朵减去和第一组一样多的8朵就等于第二组比第一组多出来的红花数量。然后又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独立解决之后再同桌讨论,全班汇总。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因为有些孩子已经会的听起来就觉得很烦躁、精神不够集中,而有些孩子就老是听不明白。也许是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恰当!我希望自己备课的时候多预设一些情景,想想假如出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解决?会说那些话?
一年级的学生现在还不会涉及到如何去概括自己解决的数学问题。我想在练习时给学生养成及时作出口头总结的习惯,让他们有一个完整解题理念。相信不断总结思考,我会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加油宝贝!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考虑到让情境更切近学生的生活,我舍去教科书第72页得例三,直接利用上一节课学生小组比赛获得的红花来进行比多比少的例题教学。
本节课利用上学期学习的“同样多“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然后再汇报总结。把第二组的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8朵,跟第一组同样多;另一部分是4朵,比第一组多出来的红花数量。学生利用学具和直观的.图片很容易知道答案,但是让学生列式的话就还有一部分孩子还不懂得列式。于是就请一些孩子来说:12朵减去和第一组一样多的8朵就等于第二组比第一组多出来的红花数量。然后又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独立解决之后再同桌讨论,全班汇总。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因为有些孩子已经会的听起来就觉得很烦躁、精神不够集中,而有些孩子就老是听不明白。也许是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恰当!我希望自己备课的时候多预设一些情景,想想假如出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解决?会说那些话?
一年级的学生现在还不会涉及到如何去概括自己解决的数学问题。我想在练习时给学生养成及时作出口头总结的习惯,让他们有一个完整解题理念。相信不断总结思考,我会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加油宝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认为: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总之说,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作为我们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
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2、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3、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4、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来看一首儿歌,两数比大小先把大数找,大数分成两部分,去换同样多,多几就知道。同理少几也是一样。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总之说,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作为我们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自认为最大的亮点是选用的材料很简单,都是运用身边的资源。
在课的一开始我是用拍手导入,我拍5下,学生拍7下,请学生提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教学过程中我也没有采用书上的主题图,而是在课的一开始就与往常一样用画五角星的形式开展小组竞赛活动,然后就直接运用这副小组评比图来教学,让学生感觉很亲切。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没有调控好。学生拿到学具就顾自玩,虽然只是极个别,但影响到了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
2、课堂中的提问不够精炼。有些问题我反复问,而且反复用同一种表达,显得不够生动也缺少启发性。因此我意识到课堂中体温应尽量简练,尽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难易合适富于启发性。不应该提过于简单零碎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深度没有促进提升的作用。而且最好问题由学生来提出,这样学习的主动性就强了。比如我在课堂小结时问学生:你觉得比多比少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太宽泛,学生不知道该从哪方面说。
3、没有重视学生的学。在课堂中我只关注于自己的教,对学生的学知道得不够。当我问:五角星和圆形怎么比较大小?学生说应该在同样多的地方画一条线,这样容易看。这当然是对的,但我也没有及时加以概括与提升。
4、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过于简单化。比如在做拍手游戏时,我问学生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算式怎么列?学生都列出了算式,我也没有问为什么这样列直接到了下一个环节。为了把知识内化,我们应该多问为什么。
有些环节在安排上过于烦琐,可以合并成一个环节。在摆一摆的环节中有三个小环节:一是摆图形,二是比较多少,三是提问题并列算式。在布置时,可以说:摆出5个圆形,7个三角形,怎么样摆能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多几少几?算式呢?这样就把三个环节合并在一起去思考和解决。
5、细节处理不够圆润。比如在学生反馈时没有作适当点评。让学生提问,学生已经提得差不多了,但是我还在问:还有吗?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只要目标达到了,下面的该做只是巩固和提高,而不是反复在同一层次上反复练习。
这节课我自认为最大的亮点是选用的材料很简单,都是运用身边的资源。
在课的一开始我是用拍手导入,我拍5下,学生拍7下,请学生提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教学过程中我也没有采用书上的主题图,而是在课的一开始就与往常一样用画五角星的形式开展小组竞赛活动,然后就直接运用这副小组评比图来教学,让学生感觉很亲切。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没有调控好。学生拿到学具就顾自玩,虽然只是极个别,但影响到了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
2、课堂中的提问不够精炼。有些问题我反复问,而且反复用同一种表达,显得不够生动也缺少启发性。因此我意识到课堂中体温应尽量简练,尽量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难易合适富于启发性。不应该提过于简单零碎的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深度没有促进提升的作用。而且最好问题由学生来提出,这样学习的主动性就强了。比如我在课堂小结时问学生:你觉得比多比少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太宽泛,学生不知道该从哪方面说。
3、没有重视学生的学。在课堂中我只关注于自己的`教,对学生的学知道得不够。当我问:五角星和圆形怎么比较大小?学生说应该在同样多的地方画一条线,这样容易看。这当然是对的,但我也没有及时加以概括与提升。
4、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过于简单化。比如在做拍手游戏时,我问学生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算式怎么列?学生都列出了算式,我也没有问为什么这样列直接到了下一个环节。为了把知识内化,我们应该多问为什么。
有些环节在安排上过于烦琐,可以合并成一个环节。在摆一摆的环节中有三个小环节:一是摆图形,二是比较多少,三是提问题并列算式。在布置时,可以说:摆出5个圆形,7个三角形,怎么样摆能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多几少几?算式呢?这样就把三个环节合并在一起去思考和解决。
5、细节处理不够圆润。比如在学生反馈时没有作适当点评。让学生提问,学生已经提得差不多了,但是我还在问:还有吗?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只要目标达到了,下面的该做只是巩固和提高,而不是反复在同一层次上反复练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利用实物比较一种图形比另一种图形多几或少几,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对两种物体的个数进行比较,面对实物能判断哪种实物的个数多,哪种实物的个数少,哪种实物比哪种实物多几或少几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承前启后,做好新旧衔接
教学中我有效的使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寻合适的突破口,让新旧知识之间有效的连接,并能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认识,构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在这节课中设计比较的复习环节,目的有三个:
1、是让学生回顾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的知识,先让学生摆一摆男女生同样多的情况,然后再摆女生比男生多3人的情况,为后面学生进行摆小棒的操作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2、是在复习之后,让学生先从以前的摆一摆比较的方法升华到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呼应延伸的作用,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联系,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用所学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知识进行叙述和比较做引子。由承接前面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到变式为新授的知识巩固练习,再延伸到学生的学习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新知旧识串联在课堂中。
二、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在教学中我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有效的利用摆小棒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学生有了观察、操作的感官认识,以及自己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抽象与概括,逐步获得对数学问题的实质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这一课教学重难点是学习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让学生在摆一摆之后,再指一指多出来的部分,教师特别通过课件展示,用虚线将多出的3个与前面的5个分开,并让学生也用分一分,说一说,进一步明确多出的部分。说算理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让孩子在操作中领悟,在操作中体验,从而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和叙述。在想一想多出的3个是怎样求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摆的小棒,一边指一指,一边说一说,理解是从8个小棒中去掉同样多的5个之后,剩下的部分就是四班比三班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手脑并用,让操作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理解算式含义的“阶梯”。教师在引导学生逐步由操作到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交流让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由此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实际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中的提问不够精炼。有些问题我反复问而且反复用同一种表达显得不够生动也缺少启发性。在课堂小结时问学生:本次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的回答答非所问,这证明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掌握的还不够深刻,我在教学重点的突出上还是不够明显。
2、在课堂中我过多的关注于自己的教对学生的学重视得不够。
3、细节处理不够细腻。在处理教学重点时,学生交流的过少,在重点突破谁比谁多或少的具体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深入。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减法的含义和作用,能用减法运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式题.
难点:分析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投影出示图片)
师:三角形和圆形比多少,比的结果怎样?(因为1个三角形对着1个圆形,三角形没有剩下的,反过来圆形和三角形也一一对上了.所以三角形的个数和圆形的个数同样多)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
(1)摆学具,比多少.
师:(要求学生摆学具)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第二行摆4个圆形.
提问:
①哪一行摆得多?(第一行摆得多)
②三角形的哪部分和圆形同样多?用双手比出来.同样多的是几个?(同样多的是4个)
③哪一部分是三角形比圆形多的?用双手比出来.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2个)
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
师:(要求学生摆学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第一行摆10个三角形,第二行摆6个圆形.
提问:
①指出三角形和圆形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三角形比圆形多的部分.
③三角形比圆形多几个?(三角形比圆形多4个)
④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三角形可以看成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圆形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圆形多的)
(2)看图形,比多少.(让学生做教科书p.57上的做一做)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8个蓝色的碗, 5个花碗)
师:两种碗哪个多?多几个?
引导学生在脑子里把两种碗1个对1个配对.然后做一做:
①指出蓝色碗和花碗同样多的部分.
②指出蓝色碗比花碗多的部分.
③蓝色碗比花碗多( )个.
师:刚才比较出多几个都是从图上看出来的,怎么能直接算出来呢?下面就来学习这种应用题.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2.教学例3.
出示应用题“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1)指名学生读题.
(2)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然后先贴出12只白兔(画在两张白纸条上,一张上画7只,背面写上“跟黑兔同样多的”,另一张上画5只)并在上面括线,标上12只,再贴出7只黑兔,并在下面括线,标上7只.
师:是谁与谁比多少?白兔多还是黑兔多?(白兔与黑兔比多少,白兔多,黑兔少)
师:我们已经知道白兔的只数多,那么白兔的只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学生说出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时,把画有7只白兔的纸条翻过来,学生说出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时,把画有5只白兔的白纸条翻过来)
师:这道题的问题是图中的哪部分?(请同学上来指一指,教学标出问题部分,并注明“多?只”)
(3)看图分析
师: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应该怎样想呢?(从白兔的只数里去掉跟黑兔同样多的,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
(4)列式口答
指名列式口答.教师板书:
12-7=5(只)
口答:白兔比黑兔多5只.
(5)检验:教师把表示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的纸条翻过来,露出5只白兔,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3.指导学生做教科书第58页上的“做一做”
让学生按照下面的问题分析和解答:
(1)这道题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在书上画批)
(2)从已知条件可以知道谁多谁少?(圆白菜多,大白菜少)
(3)圆白菜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跟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另一部分是比大白菜多的)
(4)要求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几棵怎么想?(从圆白菜的棵数里去掉和大白菜同样多的8棵,剩下的就是圆白菜比大白菜多的)
(5)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
(6)在书上填写算式.
(三)巩固反馈
做练习十五的第1~3题.
做第1题时,先指名读题并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盆?应该怎样想?(红花多,红花的盆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黄花同样多的10盆,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从红花的盆数里去掉和黄花同样多的10盆,剩下的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盆数)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第2,3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予以指导.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分四个层次进行应用题教学.第一个层次复习同样多的概念,第二个层次通过摆学具和看图形比多少,知道比较大的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三个层次是教学解答这种应用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从直观、具体、形象的比较中,逐渐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第四个层次是练习.层次分明,环环紧扣.
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知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也就是对“12-7=5”这个算式的理解.学生能够讲述这个算式的意思是:“12只白兔,减去和7只黑兔同样多的7只白兔,得比黑兔多的5只白兔.”这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还是十分必要的.以后教学中还要再抽象到数量或数的比较,如12只比7只多5只或12比7多5.这样才能压缩思维过程,以利后继学习.
让学生从以前的摆一摆比较的方法到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联系,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动手操作,从而促进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细节处理不够细腻。在重点突破谁比谁多或少的具体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要更深入。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通过教学解决这类问题,既能使学生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师看来比较简单,有固定的思路。但是在学生正式做作业的时候,常常是错误百出,思来想去其中的缘由,可能是我在教学的时候过于强调机械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因此,这学期我在教学时吸取了以往的一些经验教训,作了一些改变,紧扣住百分数的意义,借助线段图这一手段,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例1时,我首先出示了两个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上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大约相当于计划造林16公顷的1/4,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两个已知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再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含义时,我继续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借助了线段图,使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了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25%,4公顷相当于20公顷的20%。从以往简单机械地训练关系式中解放了出来,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解法时,使学生明确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先要求出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减去100%,得到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在这里我要求学生指着线段图说说算式中的100%表示图中哪个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这儿有些糊涂,没有明确一点,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要先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要找准单位1。
由于借助了线段图,重点强调了百分数的意义,求多(少)百分之几,是将哪两个量进行比较,哪个数量是单位1,就是求哪个量是哪个量的百分之几,直观形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教学反思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利用实物比较一种图形比另一种图形多几或少几,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对两种物体的个数进行比较,面对实物能判断哪种实物的个数多,哪种实物的个数少,哪种实物比哪种实物多几或少几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承前启后,做好新旧衔接
教学中我有效的使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寻合适的突破口,让新旧知识之间有效的连接,并能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认识,构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在这节课中设计比较的复习环节,目的有三个:
1、是让学生回顾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的知识,先让学生摆一摆男女生同样多的情况,然后再摆女生比男生多3人的情况,为后面学生进行摆小棒的操作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2、是在复习之后,让学生先从以前的摆一摆比较的方法升华到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呼应延伸的作用,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联系,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用所学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知识进行叙述和比较做引子。由承接前面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到变式为新授的知识巩固练习,再延伸到学生的学习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新知旧识串联在课堂中。
二、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在教学中我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有效的利用摆小棒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学生有了观察、操作的感官认识,以及自己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抽象与概括,逐步获得对数学问题的实质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这一课教学重难点是学习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让学生在摆一摆之后,再指一指多出来的部分,教师特别通过课件展示,用虚线将多出的3个与前面的5个分开,并让学生也用分一分,说一说,进一步明确多出的部分。说算理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让孩子在操作中领悟,在操作中体验,从而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和叙述。在想一想多出的3个是怎样求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摆的小棒,一边指一指,一边说一说,理解是从8个小棒中去掉同样多的5个之后,剩下的部分就是四班比三班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手脑并用,让操作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理解算式含义的'阶梯。教师在引导学生逐步由操作到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交流让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由此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实际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中的提问不够精炼。有些问题我反复问而且反复用同一种表达显得不够生动也缺少启发性。在课堂小结时问学生:本次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的回答答非所问,这证明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掌握的还不够深刻,我在教学重点的突出上还是不够明显。
2、在课堂中我过多的关注于自己的教对学生的学重视得不够。
3、细节处理不够细腻。在处理教学重点时,学生交流的过少,在重点突破谁比谁多或少的具体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深入。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一年级(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
上完课后,虽然教学效果还可以,但我觉得这节课上得还不够完美,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第一,在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的意义不够透彻,求红花比蓝花多多少个,就是求13比8多多少个,要求13比8多多少个,就要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13比8多的个数。13-8=5(个)。虽然教参书上只是这样要求,但还是应该适当强调13是红花的个数,减去的8是红花与蓝花同样多的'个数。这样就能学生更加清楚理解用减法计算(13-8=5)的意义。
第二,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一方面,教学语言不够深动,没有带动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没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者少几个。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法和算理。
从教学情况来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明确: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时,运用减法计算。能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的方法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这点我自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通过与听课老师的交流之后,我进行了一个自我反思,觉得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不够好:
1、从教师引导角度来看,引导得不够到位,在讲授桃子比胡萝卜多几的地方,将自己都绕进去了,我想孩子们在这一块可能会比较疑惑。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注重不够,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审题能力、自我评价等能力不够。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们其实知道意思,但他们有的可能比较胆小,有的知道意思,却不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都是因为平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行锻炼造成的。
3、教师在教学中的激励、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问题设置、教学口令不够明确,以至于课堂掌控效果欠佳。
4、课件中的主题图不够清晰,练习题稍微过多,导致孩子们笔下练习得多,嘴上说得较少。
5、板书字迹比较潦草,工整度不够,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高度模仿期,这样可能导致孩子们写字不按规定比划,随意书写。
针对以上几点不足,我觉得以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深度研究教材、教参,研究教法,精心备好课。
2、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
3、选择适合教育、教学的书籍阅读,使自己的激励、评价语言更丰富。
4、加强自己基本功训练,(粉笔字,教学语言)。
5、平时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基本情况,争取因材施教。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教学反思
本课是数的运算系列中的一课,是第一次接触数量的比较,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是一节难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粗细、轻重等,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并初步建立了比较的思想,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重点是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
本课教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理解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数量关系,从曾惜的12朵红花里去掉同样多的8朵,剩下的4朵就是比扬洋多的。联系运算含义,从12朵里去掉8朵,求剩下多少朵用12-8=4计算。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策略上注意了以下几点:
1.注意抓住学生的学习起点。本设计安排的教学策略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在操作活动中探寻算理。通过创设比谁的红花多,找出多出的部分。这样能起两个作用,一是与学生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二是很容易发现计算算理。
2.注重学生表象思维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是,由动作思维过渡到表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才能更好地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摆红花、说算理的活动,使操作活动迁移到计算方法的理解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利用摆红花,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渗透的是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在观察红花说算理中,将大数12分成两个部分。从12朵里去掉8朵,求剩下多少朵?用12-8=4计算。这样把求相差转化为求剩余,渗透了转化思想,实现了比较关系与去掉方法的链接和迁移,明确数量关系及问题的本质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分析方法,能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想当冠军吗?下面我们就做个夹豆比赛的游戏好不好?同桌的两个人一组,看谁能够获胜.
2.老师记时,学生比赛.(看谁在1分钟内夹的豆多)
3.比赛结束后,各组汇报比赛结果,老师在表中记录.
4.教师出示成绩表,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数据,哪组数据不分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同样多,所以不分胜负.)
哪组数据可以分出胜负?为什么?(他们夹的个数不同,数量多的获胜)
5.要知道比赛的结果,就要把每组的两个数据进行比较.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遇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较两个数大小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第1步】
学生看图摆学具:
问:△的个数和○的个数相比,谁多?(△多)
△中的哪一部分和○同样多?请你用小棒把△分成两部分.(学生摆小棒)
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中和○同样多的部分有几个?(6个)
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哪部分是△比○多的?(同桌互相指一指,然后找学生到前面来指)
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学生在自己摆的学具上加手势边说边比△和○的个数.
(△和○比,△多,我们可以把△看成是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多的)
问:△比○多几个?(4个)请你把结果填在书上.
2、做一做【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哪种碗的数量多?我们可以把蓝碗看成是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自己看图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继续演示课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蓝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花碗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花碗多的)
问:蓝碗比花碗多几个?(3个)请你把结果填在书上.
师:刚才我们是看着图比较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那么怎样用计算的方法算出这个结果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3、教学例3
(1)了解题意
板书: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学生自己读题,然后指定一名同学读.
请一位同学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老师随着贴出12只白兔图(画在两张白纸条上,一张上画7只,另一张上画5只.)和7只黑兔图.两幅图的背面(白色)朝外.
上面的一张表示12只白兔(在白纸条的左面写上“白兔:”,白纸条的上面画上括号并注明“12只”)
下面的一张表示7只黑兔(纸条左面写上“黑兔:”纸条下面画上括号并注明“7只”)
在表示白兔比黑兔多的部分的纸条下面画上括号并注明“多?只”
(2)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
问:怎样求出白兔比黑兔多几只?
※学生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怎样解答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问:白兔和黑兔比,谁的只数多?(白兔只数多)
白兔的只数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