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文档
- 2024-08-11
- 105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本文共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跟老师写课题(师生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读熟了课文,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小朋友,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老师这里正好有一首诗是介绍华山的,你们想念念吗?
出示:《登华山》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习第二段
一、出示多媒体
1、师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
学生自由练读。(读出华山的高)。指名读。
3、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4、(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自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分别读第一和第二句。(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这两句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生练习背。指名背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指名说一说。
这首诗把华山的高和美都写了出来,我们应该怎样读好它,自己练练。
加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个小孩儿这首诗写的怎么样?谁来学学先生夸夸他。
2、谁能加上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3、我们一起学着先生夸夸小孩儿。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认真学习语文)
4、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不小。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给生字找朋友
3、分析字形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称:左右结构,教学禾木旁
4、描红、临写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⒉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复习。
⒈认读词语。
⒉听配乐朗诵。
三、读讲课文,品味华山的高。
⒈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多媒体出示图一,指导看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去干什么?”句式说图意,课文是怎样写的?
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⑶了解叙事方法。
⑷练说:你能用“什么时间, 谁跟谁去干什么”说句话吗?
⑸齐读第一自然段。
⒉精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由读这两节课文。
⑵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②设疑:爬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呢?
③指导朗读.
④此时,他们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相机出示句二、句三:啊!华山真高哇!竞读齐读
⑤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相机出示句四、句五。
a 指名读句子。
b 质疑问难。(多媒体出示图二,指导看图理解)
c 设疑:从这两句话,你品味出华山的什么特点?
d 齐读句子。
⑥谈话:相机出示句六。点拨:“情不自禁”
⑦学习古诗:
a 指名读。
b 小组学习:要求:你是怎样理解这首诗的?请找出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找一找,并用“”划出。( 师巡视)
c 指名读句子,点评。
d 质疑问难:
e 诗文分组对照对应朗读。
f 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义。
g 竞读古诗。(评价)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名读(点评),表演读。
②延伸:这首诗好在哪?这孩子是谁?当时几岁?
⒊齐读第四自然段。相机进行思想教育
三、课中休息。
四、齐读全文。看板书、总结课文。
五、课中巩固
⒈竞背古诗。
⒉课外延伸:
⑴多媒体出示动画:欣赏华山的风光。
⑵收集有关华山的资料。
⒊指导书写生字:沿、顶、除
附板书:
22 咏华山
白云低
红日近
高 除了……都……
艰难地爬登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3、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课文第2段诗文的体会领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趣,引入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跟老师写课题(师生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读熟了课文,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小朋友,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老师这里正好有一首诗是介绍华山的,你们想念念吗?
出示:《登华山》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这节课就跟着小寇准和先生一块去登华山好吗?
(二)学习第二段
一、出示多媒体
1、师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说一说,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出示小黑板,啊!华山真高哇!)
学生自由练读。(读出华山的高)。指名读。
3、师:华山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一起跟小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
4、(出示小黑板):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飘着朵朵白云。
自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分别读第一和第二句。(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这两句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生练习背。指名背
师:华山真高、真美啊!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小寇准的心里非常激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的吟诵起来:(出示黑板)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读共四行,两句话,这首诗的意思就蕴含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指名说一说。
这首诗把华山的高和美都写了出来,我们应该怎样读好它,自己练练。
加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个小孩儿这首诗写的怎么样?谁来学学先生夸夸他。
2、谁能加上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3、我们一起学着先生夸夸小孩儿。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认真学习语文)
4、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不小。下面我们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景。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给生字找朋友
3、分析字形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称:左右结构,教学“禾木旁”
4、描红、临写
...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由www.edu5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读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还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起去登华山。哎呀!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呀!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打开课本自己读课文,看看哪段写了华山?
2、快速读第二段,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3、听老师读第二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看出华山很高。现在我们就一边读句子一边画图画。
4、出示句子,齐读。华山该有多高呢?这样画行吗?这样呢?这样才算高。老师告诉大家华有2160多米高。有大约五个东方明珠电视塔那么高,和教学楼相比大约有200多装楼房那么高。你们说华山高吗?圈点“真高”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反复读,齐读。
5、站在这么高的山上,会看到些什么呢?出示句子齐读,圈点。“远远近近的山”该怎么画呢?我来画远处的山,请一个小朋友画近处的山。齐读“远远近近”慢一些。为什么你们画的山都这么矮呢?圈点“都在……脚下”就是说远处和近处的山都没有华山……高。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谁来读读这句话,读的时候注意加点的词语,齐读。
6、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会看到些什么呢?出示句子,齐读。太阳该贴在哪里呢?这里行吗?这里呢?为什么?圈点“那么近”连读。白云可以贴在什么地方?山 腰间在哪里?谁来贴?圈点“山腰间”这就是山腰间,读。只贴这几朵白云行么?朵朵说明了云多,圈点。看,华山都在白云的上面了,它实在是太……高了。谁来读句子,齐读。
7、同学们,就是这三句话写出了华山非常高,大家把它连起来读一读。指着图说:这么高的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觉得怎么样?出示“艰难”,出示句子,连读。
8、游戏--你们倒去华山游览了-番,可你们的爸爸妈妈没去,这可怎么办?打个电话快快把你们看到的告诉他们吧。老师和小朋友合作表演,我做妈妈,谁愿意做我的孩子?指名。你现在是 我的儿子了,你去华山旅游,我因为工作忙不能去,当你爬到山顶上的时候.看到华山这样高,觉得应该和妈妈分享,就情不自禁到公用电话亭给妈妈打了个电 话,师生表演打电话的过程。
9、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景色,除了打电话还想做什么?有一个小朋友,他看到这高大雄伟的华山,便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出示古诗。现在我来吟诵给大家听。你们想吟涌么?谁来?相机出示“情不自禁”理解。齐读。
10、读了这么多遍,你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么?老师告诉大家.这首诗歌的意思就在这些句子中,请大家再读读,看看哪些句子和古诗相对应。现在我来读古诗,你们来读对应的句子,交换练习,我再来考考你们.“举头”就是--?“回首”呢?“首”就是指?看来你们真的读懂了。
11、这首诗写得多好啊,一读就懂,聪明的孩了已经会背诵了,谁会背了?指名背诵。全体起立,边背诵边做动作。
12、课文的第二段就是讲了先生和小孩来到华山顶上看景色,小孩做了一首诗歌来赞美华山。用诗来讲华山的高,这就叫“咏”板书,齐读课题。现在,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咏一咏华山吧。
(1) 学生试读诗句。(注意倾听学生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 通过“红日”、“白云”的比较,感受华山的高大雄伟。
课件出示一幅画:你们看,老师这儿有一幅还没画完的华山画, 你能根
据这两句诗的意思帮助我把这幅画画完整吗?
①生如果说画红日,师问:把红日画在哪儿?为什么要近点儿?(学生如说出近点,紧接着追问为什么近点,评价:你读书读得多认真呀!)如果说不准确红日的位置,你能根据“举头红日近”这句诗的意思想想吗?还要画什么?
②生如果说画白云,师问:是画一两朵云吗?(不是,是许许多多的云,象云海一样。)把云海画在哪?(引导理解半山腰。)为什么要画在半山腰呢?(华山已经高耸入云了,多高呀!)
这幅画画好了,正像小寇准所说的(师说时放慢语速,期望学生跟着说出):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通过师生合作来画一幅华山图,在图中画上红日和白云,衬托出华山的高大雄伟。】
(3)指导读出华山的高大雄伟。
读得好,评价:a华山多高呀,太阳都离你很近很近了。b站在华山顶上,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读不到位,引导:想象着红日就在你的头顶,白云 围绕在山腰的画面再来读一读。
(4)进入角色体会诗人的心情,感受华山的高大、美丽。
①如果你就是小寇准,当你抬起头,(小寇准快抬起头呀!做动作)看到初升的红日离你很近很近,好象一伸手就能够着似的,(试试看。)你是什么心情?
②正当你高兴、兴奋的时候,你猛一回头,又发现了朵朵白云低低地飘浮在山腰间,快回头看看!(提醒学生做动作。)你有什么感受?
(追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期望学生不仅说出高、还能说出美。)华山如同仙境一般,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
(随机指导:我发现这个小寇准一边做着动作一边美美地读呢!你们也能象他一样再读读这两句诗吗?)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当小寇准,感受诗人看到华山时高兴、兴奋的心情。再带着高兴、兴奋的心情读古诗。】
3回到整首诗。
(1)孩子们,诗句的意思你们都理解了,那你们心中的那幅华山画画好了吗?什么样呀,能来描述描述吗?
评价:①你能根据诗句的意思来画这幅华山的画,画得多好呀!②你心中的华山画得多么有气势。
孩子们,我想你们心中都已经勾勒出一幅高耸入云的华山图,带着你的想象再读读吧!
(2)想不想亲眼去欣赏华山的 景象,看看和你心中的华山一样吗?(放华山录象)与学生交流:我发现你们已经看得入神了,你此时此刻想说些什么吗?
生可能会说:华山真高呀!华山多美呀!我真想去华山亲眼看看…… 孩子们,你们这样说就是对华山由衷地赞美,你们现在知道“咏华山”是什么意思了吗?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有滋有味地读读这首诗,我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还要好。
4小结:你们能根据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着华山高大雄伟的画面,真是比老师读得还要好呢!看来“根据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着画面”真是个学诗的好方法。
【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华山的高大雄伟,再想着画面读好古诗,把画还原成话。】[来源:学.科.网Z.X.X.K]
5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想听听吗?(配乐)
(1)古时候,有个孩子跟着先生去登山。
他们沿着山路 很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呀!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离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这个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期望学生能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读。)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好诗!好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这个孩子就是寇准,那年他才七岁。
(2)你们今年几岁?小寇准和你们年龄相仿,你想对寇准说什么?
师:小寇准仅仅用了二十个字,就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华山的高大雄伟,更精妙的是诗中却没有出现一个“高”字,他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多了不起呀!你们能试着把这首好诗背下来吗?
你现在就是小寇准站在华山顶上,带着你的理解,想象着你心中华山高大雄伟的画面再来吟诵这首诗吧!(给学生配乐。)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小朋友,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都知道小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山吗?
2、板书:华山 师:“华”是一个多音字,这里读huà 跟我读“华山”(两遍)书空。
3、(出示多媒体)“华山风景图”。简介:瞧!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的陕西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从古到今,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去游览。
4、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儿和他的先生曾经到过华山,这个小孩儿叫寇准,(跟读两遍)他做过宋代的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你觉得他这个官怎么样?(真大,了不起)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寇准小时候和他的先生登华山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过渡: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二、学习第二段
1、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认真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师下去询问。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除了感到高,还觉得怎么样?(3人回答)
2、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
(出示多媒体),啊!华山真高哇!
师:你能读出华山的高 来吗?指名读 齐读
3、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请大家再去读一读第二小节。
我们一起跟寇准和先生到山顶上去看一看吧!他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他们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情景,课文中用了这两句话来写的。
(出示多媒体):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4、指导读好:
小朋友们自己好好读读这两句,看哪些小朋友能读得让人一听就觉得华山非常高。自己先试试。 [来源:学科网]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谁来读第一句?指名读。
师评:听他这么读,你们能感受到华山的高吗?还有谁想来试试。
指名读。
师评:“自己的脚下”读得真好,我听出来了,你看见那么多的山在自己的脚下,感到非常自豪,了不起,小朋友就要读出这种了不起的样子来。还有谁愿意来?
评2:老师听出来了,这么高的华山你都能怕上去,被你踩在脚下,多自豪呀!
指名读。 [来源:学+科+网Z+X+X+K]
师评:(看图)你们看,这儿的山真多呀, 远的远,近的近,远远近近(读好词语)这些山全部在自己的脚下,谁能读出这种样子来吗?
指名读。
师评:老师仿佛看到了高大的华山,你站得那么高,好神气呀!读得真棒!
师:还有谁愿意试试吗?指名2-3人读。齐读第一句。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2)师:哪位小朋友来读第二句?指名读。 [来源:学,科,网]
师评:老师觉得山腰间只 有一朵白云,不是“朵朵白云”,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师评:是“朵朵白云”了,不过这云好像在山腰间动了一下又不动了,没有飘起来。白云在山腰间慢慢地、轻轻地移动,你就要读出这种样子,不行呢,还可以加上一点儿动作,再试试,老师相信你一定回让白云飘起来的。指名读。(还是刚才的学生)
师评:大家听啊,看啊,朵朵白云飘起来了!还有谁能让一朵朵的白云飘起来?指名2人读。
师 :(看图)小朋友看,站在华山顶上向下看,这朵朵白云在哪儿飘?(山腰间)太阳呢?(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离他们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要……(摸到太阳)
是呀,华山可真高呀!谁能读好第二句?读好“那么近”。指名读。
师评:太阳真近,我们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太阳了。谁再来?
指名读2-3人。
(3)谁能连起来把两句话读好?可以加上一点儿动作帮助自己读好。先自己练练看。
指名男生2人读。男生齐读。 师评:谢谢小男子汉们!你们让我们和听课老师都看到了高大挺拔、气势磅礴的华山!
(4)女生齐读。
师评:女小朋友也了不得!把华山雄伟壮丽的样子也读出来了!
(5)这两句话把华山写得多高,多美呀!我们一起来读好。(齐读)(6)(试背)师:读得真是太好了!我们一齐来看着画面美美地说一说华山的高、美。 (多媒体隐去文字)生齐背。
(啊!华山真高哇!除了……)
5、(出示多媒体)小朋友们,假如你现在真的站在山顶上,看到华山如此雄伟壮丽,你会怎么样?小小组热烈讨论一下。(巡回)
生:我会高兴得跳起来、喊起来!
师:请你高兴得喊吧! “啊!华山真高哇!”
师点评:你看到如此高峻的华山太激动了。有的小朋友可能会在心底暗暗地发出惊叹,谁来试试? “啊!华山真高哇!”
师点评:老师觉得你已经被华山的美景所陶醉了,正在抒发着自己的感情呢!
师:还有别的不同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点评:老师听出来了,你在华山顶上都看得惊呆了!
师:小朋友们看到高大的华山,有的看入迷了,有的惊呆了,有的十分激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觉得不尽兴的,也可以站着读。(生自由读)
6、师: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你看你们都忍不住要跳起来、喊起来,这就叫情不自禁,小寇准的心 里非常激动,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感情,他情不自禁地吟诵一首诗来:(出示多媒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什么诗呢?先自己读读看。指名读。(2人)(理解诗意)
(1)师:这首诗共四行,两句话,小朋友们拿起书,读一读古诗,再读一读我们刚才学习的句子,好好想一想,再和同组的伙伴讨论讨论,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出示多媒体,古诗与文字)
(2)生自由读。师巡回询问情况。
(3)交流。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1-2)[来源:学|科|网]
师:我们可以用上刚才学过的句子,加上你的想像,谁能说得再美一些?师起引:除了蓝蓝的天在…… 指名说好。
(回放多媒体 古诗)
师:还有不理解的吗?(举头、回首 首:头)
师:谁读懂了第二句?也像刚才那样美美地说出来?指名说。
7、(读好古诗)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联系上面的课文自己就能读懂这首诗。其实,这首诗就是写了华山的高大挺拔。谁能把诗也读好? 指名读。
师示范读一句:“只有/天在上”,自个儿再试试!生自由吟诵。
师:谁先来读好这首诗?指名生读。这样读就叫吟诵 一起来吟诵。师评:我刚才还真看见了一位小寇准,他边吟诵边加了些动作,真像 ! 我们也试试。指名吟诵(加动作)
8、齐诵古诗。师:这样朗诵、赞美的语气就叫“咏”(板书),所以我们课文的题目就叫……咏华山。读两遍课题
三、学习第三段
1、师:寇准用短短几句诗就把华山的高、美写出来了,怪不得先生会……连连点头称赞,什么叫称赞?夸奖 表扬先生怎么夸他的?
出示“好诗!好诗!”
2、师:想想先生在称赞他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动作呢?请你在小组里选一个伙伴,一起合作,你们俩一个做寇准情不自禁地吟诵古诗,一个做先生夸你,看看谁吟得好,夸得妙?好了,再换过来演一次。开始练习。(巡回)指名表演。(2-3组)
3、师:寇准写这首精妙的诗篇时才……七岁,他七岁就能一下子做出这么好的诗,而且至今已经流传了几百年了。如果我们和他一起观赏华山美景时,你听了还会怎么夸奖他呢?
(你真了不起! 你真爱学习,我要……)
师:这首诗写得多好呀,老师想,小寇准的语文一定学得很好,很认真,小朋友们都要向他学习呀!
4、(配乐朗诵,点击播放音乐)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登了 华山,欣赏了华山的高与美,收获真不小。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再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再来回忆一下华山的美 景。生齐读。
四、小结
[《咏华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华山的高与雄伟壮丽。
2、学习文中的古诗,图文结合读懂诗意,练习背诵。
3、随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文中小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小朋友,你们平时都爬过哪些山?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
2、
激趣:华山是座怎样的山?(板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登上山顶看一看。
二、细读品悟: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是座怎样的山?
交流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高)
2、小朋友真会读书,现在老师来读读,请你们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华山很高?
3、交流:
a:啊!华山真高哇!
(1)
教师板画山(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行不行?(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呢?(板画高山)画这样高行了吧!
(2)
哇!真没想到华山这样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课文中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在原句中标出)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b: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
华山周围有许多山,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帮老师在华山周围画些山?(请4-5名学生上台画)
(2)
小朋友画得真好!(边画边说)请看,这么多的山,有的离华山远,有的离华山近,这就是课文中说的远远近近的山。(在原句中加点)
(3)
师边画蓝天边述: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比华山高,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这是怎么回事呀?华山真是太高了!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4)小朋友读得真好,听你们这样读,让人不由得想说:引&&啊!华山&&
c: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
我们继续来画画(师画太阳,故意画远),老师把太阳画在这,对吗?为什么?(在原句中那么近加点)平时我们看太阳,总觉得离我们很远很远,现在为什么显得那么近?谁能把这个词读好?
(2)读词:山腰间。山腰间是哪?谁上来在山腰间添上白云?(指名上台画)
(3)平时白云都飘在哪?现在怎么只飘到了山腰间?(华山高)
(4)
指导朗读:华山太高了!太阳看起来离我们那么近,白云只飘到山腰间。这句话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指名读,齐读)
(5)引读:啊!华山&&
4、
请小朋友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除了感受到华山的高,还感受到什么?(华山景色美)
5、这么美的景色,只有站在华山顶上才能看见。让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华山的高,华山的美。
6、
小朋友读得真好!你能看着黑板上的画来介绍介绍华山吗?小朋友先准备一下,呆会我们来比一比,谁介绍的华山高,谁介绍的华山美。(指名上台介绍)
7、你们介绍得真好。华山的美景吸引了许多游人。看,一个小孩和他的先生也爬上了华山,他们是怎样爬上山顶的?
板画山路:小朋友看,这就是华山的山路。爬这样的山,容易吗?怎么不容易?(华山高、险)
(出示词语:艰难)这么难就是艰难。谁能把这个词读好?(指名读,齐读)
(指图)他们就是沿着这样的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的。(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8、他们爬上山顶,看到了刚才小朋友介绍的美景。让我们看图一起说一说。(师引:啊!华山除了蓝天太阳)
9、
如果你也跟他们爬上了华山,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或者想做些什么?(请生自由说)小朋友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读一读)这个小孩也忍不住了,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出示全诗)师配乐边做动作边吟诵。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一想。
(2)
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就藏在我们刚才学过的几句话中,请小朋友读读前面的句子,找一找。
(3)哪位小朋友找到了?指名说。
(4)小朋友真聪明,这首诗把爬上山顶看到的美景写了下来。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读诗句,你们读相应的句子。
(5)同桌互做游戏。
(6)男女生互相考考对方。
(7)小朋友已经弄懂了诗的意思,可小孩的先生对诗中的几个字不明白,你愿意帮助他吗?齐回首
(8)谁愿意再把这首诗吟诵给先生听?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看图试背。指名上台背。
(9)集体配乐吟诵:我们都站在华山顶上,看到华山的美景,小孩情不自禁吟诵起来&&
10、听了大家的吟诵,这位先生也情不自禁地称赞起来。(映示句子)请你读读想想,这位先生会怎样说?请生演演。
11、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把爬上华山山顶看到的奇妙景色写了下来,也写出华山的高,小孩用这首诗来赞美华山的高,赞美华山的美,就叫做咏华山,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板书:咏)
12、这个小孩是谁?那一年他几岁?
13、读到这,你又想说什么?
三、赏读全文:
华山高,华山美,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赞一赞华山的高,华山的美。(齐读课文)
四、结语:
今天回家,小朋友也来画画华山,画完后,看图试着背背第二自然段。
[一年级下册语文《咏华山》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书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 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寻找并发现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图形,学生寻找规律。
⑴摆出下一组图形。(练习十六第3题)
⑵说说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
※※〓◎◎※※〓◎◎※※〓◎◎※※〓◎◎※※〓◎◎
2、出示小棒拼摆图形。(学生跟着摆)
□△□△□△
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如果不从他们的排列图形来寻找规律的话,还能寻找出什么有趣的规律来?(引导学生从小棒的根数来寻找规律。)
3、揭示课题:简单的数字排列规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⑴学生根据摆的小棒图写出 4、3、4、3这样的数字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寻找出这些数字的变化规律。
⑵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摆图形■ □□ ■ □□ ■ □□ ■ □□
你能根据所摆的图形寻找出这道题目的数字规律吗?
⑶学生独立做例6第三小题。
集体反馈。
说说你是怎样排这些数字的?是根据什么规律排列的?
⑷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 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教学例7摆一摆,算一算。
⑴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数字拼摆正方形。1、2、3、4、5、6
说说这些数字是根据什么规律排列的?
数字与数字之间有什么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⑵教师直接出示数字2、4、6、8、10、、
你知道接着要写什么数字吗?为什么?这一组数字是根据什么规律排列的?
⑶直接说出1、3、5、7、9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3、教学例8找规律,填数。
⑴出示数字 5、10、15、20、25四人小组探讨,寻找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集体交流。
⑵出示数字 3、6、9、12、15 学生独立解决。
集体交流。说说这一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六 第4题、找规律填数。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反馈,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
3、摆一摆,算一算。
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想给老师提什么要求?
教学反思:
这单元知识点学生容易掌握,不过还是存在某些问题,比如,按规律填数,学生必须准确分析每两个数字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几次的变化存在什么规律,才能正确填写后面的数,有个别较差劲的学生找不着规律,如何能正确填数呢,还得耐心交给他们分析方法。 把两节课调到一起用来测试最后三单元知识掌握情况
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讲了一个小孩儿无奈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儿童诗简明易懂,学生只需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么调整心态,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
【教学目标】
1.认识“接 觉 再 做 各 种 样 梦 伙 伴 却趣这”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认识“接 觉 再 做 各 种 样 梦伙伴 却 趣这”等13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教学准备】
字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指名认读生字。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
(2)师:这一小节里面,小作者在做什么事情?她喜欢做吗?还要做什么事情?
生:踩影子睡觉
板书:踩影子
睡觉
多玩一会儿
(3)大家想一想,在大人叫“我”回家睡觉的时候,我一开始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啊?从哪句话里面能够看出来? 学生体会“我好想多玩一会儿”,说一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家长的意见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小作者是怎样做的?
体会“不过”的用法:虽然小作者一开始不太高兴,但是很快想到了,听大人的话回家睡觉也有好处。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己读第二小节。
(2)师:睡觉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一开始是怎么想的?
生:大人让我起床上学,我想不上学。
板书:不上学 起床上学
3.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
(2)指名读第三小节。
(3)师:到了学校,我做了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又发生了什么?我是怎样做的? 生:和小伙伴跳房子,然后上课铃响了。 板书:没有上课铃 上课 体会:“也”字的用法:和小伙伴玩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
(4)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师: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如果小作者是在问你?你会怎样回答? 生:我们也是这样,遇到好玩的事情就想着多玩一会儿,不想停下来,但是大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停下来,去做大人让做的事情。然后做着做着,就觉得第二件事情也很有趣很快乐了。
三、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意思。
(2)默读全诗,说说诗的题目中所说的“一个接一个”是指什么?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喜欢的事情。生:是指一个又一个大人给“我”的命令。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本来不喜欢的事情,后来都变成了“我”喜欢做的事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3一个接一个
踩影子 多玩一会儿
睡觉 不上学
起床上学
上课 没有上课铃
一年级下册《识字6》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识字6”,有谁发现“识字6”和前面的识字课有什么不一样? 谁能用数量词说说教室里的事物? 今天要学的是哪些事物的数量词呢?请你自由轻读课文。
二、读文讨论,感知内容
课文有几节?每一节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哪些景物?
三、图文结合,激趣识字
1、复习第一小节 1)看图认识事物,随图识字。 2)分析字型,据意认识事物
2、用以上方法小组合作复习二至四小节
四、巩固练习,多种形式读课文,巩固生字
1、两分钟自由朗读,看谁读的遍数多。(目的是让学生在竞争中读熟课文)
2、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的最流利、最整齐。
3、师生对读。 老师读数量词,学生说出相应的表示 事物的词;老师说表示事物的词,学生说数量词。 学生读数量词,老师说出相应的表示事物的瓷;学生说表示事物的词,老师说数量词。
4、齐读全文。
五、反馈测试,指导写字,扩展活动。
1、重点指导:“沙、海、桥”等字
2、扩展活动 小组开火车读大屏幕上的字词。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识字6的内容,你都有什么收获呢?谁能说一说?
七、布置作业
回家以后,把家里的东西用上数量词讲给爸爸妈妈听。
八、板书设计
识字6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
一畦秧苗,一块稻田
一道小溪,一孔石桥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
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演读课文,巩固认字。
【课前准备】
1、结合美术课或手工课,老师学生一齐动手,制作荷叶。学生每人做13个荷叶:一个大的(约20~30cm见方);12个小的(约5cm见方),并指导学生将12个生字写到12片荷叶上。
2、每个学生在蜻蜓、青蛙、小鱼中选一个最喜爱的动物制作一个头饰。老师可以做一个大大的荷叶(约1m见方),荷叶北面写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描写荷叶与荷花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各自拿出自己做的大荷叶戴在头上:
哇,同学们都像小鱼一样,把荷叶当成自己的凉伞了!
2、板书课题:
谁能告诉老师今天咱们要学哪一课?对,《荷叶圆圆》。请看老师写课题。哎,荷叶的荷怎么写的呢,老师忘了,谁告诉老师?
3、示范表演:
教师展示自己做的`大荷叶,铺在地上。在学生惊叹的时候,老师走上荷叶,联系课文内容边演边讲:我是一颗小水珠,荷叶是我的大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
4、激发情趣:
大家说,好玩吗?谁想和老师一样到大荷叶上来表演呀?
二、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
凡是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同学都把你们做的小动物拿出来,准备表演。
2、提出读书要求:
等一会,我们就请大家上来表演,同学们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下面请大家练习朗读课文,你想表演哪一个小动物,就读写哪个小动物的课文。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⑴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练习后指名读(3人,各读一段),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① 指名朗读第二段:
读后提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课文中的那句话?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引读:老师读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学生接着读: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并眨眼睛。
齐读全段课文。
教学内容:背诵韵文,练习写字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夏夜的情趣。
2.积累描写夏夜的词语,练习说话,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3.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词语,了解夏夜的特点。
2.练习说话,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结合课文词串,描述出自己所看到的夏夜景象。
教学难点:
1.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结合课文词串,描述出自己所看到的夏夜景象。
2.掌握半包围结构生字的写字技巧,学写独体字“女”。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感受了夏夜的优美景色,小朋友们在那里认识了好多新的小伙伴,玩的可开心了是不是?(生:是)哪位小朋友来再次用朗读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优美的景色?
生朗读词串
师:小朋友们觉得他读的怎么样?谁来说一说?
生:字音准确,停顿得当,朗读流畅。
师:很好,老师这里给小朋友带来了三颗星星,看看每颗星星上面写了什么?(课件展示:声音洪亮、字音准确、朗读流畅。)这是朗读时要达到的要求,老师看看小朋友们在背诵的时候能得到几颗星。
2.看图背诵课文
再来2人次看图背诵,评价。最后齐背课文。
二、再读韵文
过渡:小朋友们读的真棒,那么这节课就跟着老师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夏夜的美景好不好?
板书课题
(一)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们都知道这篇韵文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夜晚?
(生齐答,夏天)
2.那么你是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是描写的夏天呢?
(明确:竹椅 蒲扇 萤火虫)
(二)练习说话
1.师:很好,看来这么简单问题根本难不倒我们班聪明的小朋友。夏天的夜晚真美啊!你能用本文的词语来说一说,爱发言的你看到的夏日夜景吗?
(课件展示:夜晚 繁星 亮晶晶 句式:______的____可真____啊!满天的____________。)
(2~3人次学生发言,注意评价和纠正)
2.小朋友们真聪明,没想到老师出的难题这么快就被我们班聪明的小朋友解决了,下面老师再加大难度,看看你还会不会!
(课件展示:爷爷 奶奶 小丁丁 竹椅 蒲扇 萤火虫
句式:____和____坐在______上,手里拿着______给_______讲故事,远处田野里的_____在_____。)
(2~3人次学生回答,注意评价和纠正,适当引导学生可不按照老师的句式自由发挥。)
3.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老师都要为你们鼓掌了!下面老师不得不展示我带来的终极考验了!小朋友们准备接招吧!
(课件展示:勇于挑战的你,能试着把三行词串连起来说一段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由发挥,优秀的学生可以让他连着第四行一起说。注意评价和纠正。)
(三)火眼金睛
过渡:在我国的神话故事中有个孙悟空,他有着一双火眼金睛。
1.现在,小朋友们都是孙悟空了,用你的火眼金睛来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下面三组词语的哪些秘密!
(课件展示:爷爷 奶奶 小丁丁 竹椅 蒲扇 萤火虫 牵牛 织女 北斗星)
(提示:爷爷、奶奶、小丁丁是一类词语,因为他们都是_______。
竹椅、蒲扇、萤火虫是一类词语,因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类词语,因为_______________。)练习说话。
2.练习
三、指导写字
过渡:有几个生字宝宝已经迫不及待了
1.展示生字:扇
师:这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
生:半包围结构
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偏旁小朋友(板书“户”)
师:小朋友你觉得写这个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生答,提示:半包围结构下面部分要出来一点点)
2.生描红,教师巡视(口号)
3.给生字宝宝找几个小伙伴。
4.同样的方法学习展示“女”
四、作业布置
把你今天说的夏日夜景写下来。
[一年级下册识字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远、连2个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 积累一定数量的词语。
2、情感目标:
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神奇的礼物──魔术箱。这里面有什么呢?请一个同学到里面摸一摸,把你摸到的这个东西的大小、形状说给大家听,看谁最先猜出来,是什么?
鸟蛋。
2、咱们接着往下看,这鸟蛋还能变魔术。(播放鸟蛋孵化过程的录像)鸟蛋变成了什么?
3、这鸟蛋真奇妙,能变出小鸟。有两只鸟蛋有着一段危险的经历,你们想了解吗?
二、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大家要了解这两个鸟蛋的故事,那得先把这些鸟蛋送回家。
(出示课件:送鸟蛋回家)
1、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桌之间相互指认,比一比谁读得快,读得准。
2、教师指认生字。
3、游戏:
送鸟蛋回家。
三、细读课文,促进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流利。
2、各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长的带领下,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诗节。读完后,互相提提意见。
3、全班交流,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诗节:
在学生展示读的过程中,相机指导二、三节的朗读、理解:
⑴ 师范读课文的二、三节。
⑵ 同学们,你们能给这两节加上动作读一读吗?
全班同学各自加上动作练读。
待学生读完,相机指导连忙走、小心地捧等词的动作表演。
⑶ 全班加动作试背第2、3节。
(能背诵的试着背一背,不能背的可以看看书。)
⑷ 点名读第二节:
指导表情朗读,理解焦急这一词语的意思。
⑸ 点名读第三节:
指导动作的表演,理解轻轻地,并用它说一句话。
4、完成课后练习,积累词语:
(课件出示)
鸟蛋凉凉的 凉凉的鸟蛋
小路____的 ____的小路
弯弯的____ ____弯弯的
5、第四节:
小朋友把鸟蛋送回了家,听──(放鸟鸣的录音),启发想像:
⑴ 小朋友仿佛听到了鸟的`欢唱(理解仿佛的意思),小鸟在欢唱什么,小鸟会说些什么呢?
⑵ 小朋友听着鸟儿的欢唱,抬起头来望着高远的蓝天,(课件出示)他可能看到了什么?(放鸟儿破壳而出,百鸟争鸣的录像)还可能看到什么?
⑶ 齐读第四节。
三、学写生字
指导书写连、远二字:
重点指导走之的写法。
四、背诵课文
全班试着加上动作背诵课文。
五、实践活动
1、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喜欢的益鸟介绍给大家。
2、教师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益鸟。
3、好朋友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益鸟。
4、交流应如何保护它们。
【板书设计】
9、两只鸟蛋
【教学目标】
1、认读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从妈妈的语言,我的神情动作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喜欢朗读诗歌的兴趣。
3、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有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鸟蛋实物。
【教学过程】
一、以各种方式复习生字
1、小组复习。(小组长负责组织)
2、师生共同复习。(注意要求读准字音)
二 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将你们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根据小组喜欢的段落来汇报学习,并用多种方式结合练习朗读。
⑴ 学习第一小节:
你们组用什么方式读课文的?(学法小结)
如果你的手里拿着鸟蛋,你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让孩子拿着鸟蛋实物说说想法)朗读课文,体会真好玩。
出示短语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类词语的特点:语序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除了凉凉的鸟蛋还有什么是凉凉的?你还能说几个像这样的短语吗?鼓励学生动脑筋,体现自己的创意。
⑵ 学习第二小节:
① 启发想象:鸟妈妈焦急不安是什么样的?你能表演一下吗?表演后试着把妈妈的语气读出来。
② 你在什么时候也会焦急不安?你还能用焦急不安说句话吗?看说说锝和别人不一样?
⑶ 学习第三小节:
自由读,读后请画出描写我的神情动作的词语,表演我送鸟蛋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⑷ 学习第四小节:
① 默读课文,全班讨论: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看课文插图理解投向)
② 假如你是文中的小主人公,当你抬头仰望蓝天的时会看见什么?听到什么?想些什么呢?体会着读读这小节。(激发爱鸟的意识和情感)
③ 仿佛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可以和好象互换)你能用它说句话吗?
如:鸟儿仿佛( ),( )仿佛( )。
三、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一年级语文下册《放小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齐读课题
2、小鸟,你们喜欢吗?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看小鸟飞到我们的教室了!高兴吗?
二、初读
l 复习生字
1、小鸟可不是一个人来的,瞧!它和伙伴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生字宝宝,这些生字宝宝我们昨天已经见过面了,你们还记得吗?一起读一读吧!
2、指名领读
3、同桌互读,
l 听课文录音,初知大意
1、你们读得真好,小鸟说它还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
2、提出要求:边读边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课文录音)
3、这个故事谁听懂了?谁送给谁一只小鸟?谁把小鸟放了?
三、精读
l 感受鸟的可爱
1、观察:
瞧,这就是姑妈送给我的小鸟(出示小鸟图片)你喜欢这只小鸟吗?为什么?
2、看看课文是怎么写小鸟的?请大家打开课本93页读读第一自然段,用笔画出描写小鸟样子的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了小鸟的哪些方面呢?
3、(出示句子)再来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只小鸟呢?
追问:你从哪里读出小鸟非常可爱?
4、指导朗读:
这么可爱的小鸟,你喜欢吗?你读读,我听听!自由读,指名读感受鸟的可怜
A
1、姑妈把这么可爱的鸟送给我,我是怎么照顾它的?(出示句子)
小鸟见到我这个小主人它高兴吗?你怎么知道小鸟不高兴的?
2、什么叫一动不动,我给小鸟吃的它吃吗?我给它水喝,它也?灵巧的小翅膀不再拍打了,明亮的眼睛也变得呆呆的,这就叫(引读词“一动也不动”)
3、小鸟为什么不吃不喝呢?是嫌那吃的不好吃吗?那是为什么呢?(走到学生跟前)小鸟,你为什么不吃不喝,你在想什么呢?
4、指导朗读:
现在,你觉得这只小鸟怎么样?是呀,离开了爸爸妈妈的小鸟又害怕又伤心,多可怜呀!你再来读读这段话
B
1、小鸟不吃也不动,可把我急坏了,(点击:鸟叫)诶?小鸟怎么突然叫起来了?我们来读读二自然段(点击)
2、理解焦急
窗外也有一只鸟,是谁?你怎么知道?你怎么理解焦急?鸟妈妈为什么焦急?
3、想象:
是呀!孩子丢了,鸟妈妈怎能不急呀?好不容易找到孩子,却不能救他,鸟妈妈怎能不急?为了找孩子,鸟妈妈翅膀快飞断了,嗓子也喊哑了,终于看到孩子了,你觉得她会焦急地和孩子说些什么呢?
4、指导朗读这段话。
5、鸟妈妈焦急的呼唤着孩子,小鸟可怜地叫着妈妈,看到这里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l 感受鸟的幸福
1、过渡:是啊,小鸟的家在蓝天,在树林,只有回到大自然中,它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
2、齐读后回答
课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你同意小男孩的做法吗?难道你不爱小鸟了?
3、听听,和妈妈在一起的小鸟叫得多开心呀!此时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4、总结:是呀,鸟儿和人类一样,它也是有感情的,瞧瞧他们现在多幸福呀!
四、拓展
1、同学们请看这是老师收集的一些图片,瞧瞧,多漂亮呀!你怎么忍心伤害他们呢?鸟儿不但漂亮他们还是我们的朋友呢!我们学过的那首儿歌《护林军》,还记得吗?
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话想说吗?说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真正的去做一个保护鸟儿,爱护鸟儿的好孩子!
3、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小火车开起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可爱的熊猫团团和圆圆。瞧,它们来了,来,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板书课题并读题。)
(2)你们喜欢这两只大熊猫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只熊猫长大了,还有了小宝宝呢!想不想看看熊猫宝宝?
出示图片和文字:“后来,团团圆圆长大了,它们有了自己的宝宝,一家人生活得很快乐!”
指名读文字,然后说说,通过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引导说话:它们一家人在一起会干些什么呢?
可以提供句式填空。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不仅我们喜欢团团圆圆一家,台湾的小朋友们也非常喜欢它们呢!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2)找找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人们很喜欢熊猫。
第一件事:合影留念
第二件事:制作纪念邮票
(3)创设情境,加深理解,练习说话。假如你们就是这些排队和熊猫合影留念的台湾小朋友们,老师想采访采访小游客们。随机采访:听说你排了很长的队伍才看到熊猫,排了多久啊?为什么你愿意排这么长的队伍呢?假如你是设计师,熊猫纪念邮票上又会画些什么,写些什么呢?
(4)播放微课,介绍台湾与大陆的历史关系,感受两岸人民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望。相机理解词语“团圆”,体会大陆人民赠送熊猫团团圆圆给台湾,表达早日团圆的心愿。
(5)辨析词语:“圆”和“园”。(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
三、放松手指,练习写字
(1)出示本节课学写的生字:朋、友、对、票。
“朋”字识记口诀:二月朋;用古文字形象识记“友”,注意与“有”的区分;结合早操排队理解“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票”,说说在哪里见过或使用过什么票。)
(2)总结书写要点(教参上的书写要点就很棒。)
(3)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4)评价、反馈。
四、齐读课文,回顾整体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团团和圆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 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录音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
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
板:华山
2、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
板:(简笔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
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登华山 山路远 远近近山 腰间
艰难 情不自禁 吟诵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4、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爬一次华山,看看到底有多高
三、精读全文
(一) 第一自然段:
出示图一:
1、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
2、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3、师引说: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二) 第二自然段:
1、老师有首诗就是介绍了华山
出示: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自由读,指读,齐读
2、师边画边述:
1)小孩儿跟先生就是沿着这条山路爬上山顶的。
2)爬这样的山路感觉怎么样?
①理解:“艰难”
指名读,读出“山高路险”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
3、为什么爬华山如此艰难?(高)
4、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5、出示图二:
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到华山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6、学习第四、五句
1)指名读
2)说一说句子意思
3)动手比划一下“山腰间”
4)与小朋友一起将句子用间笔画来体现
5)讨论:
①白云不是在天上,这儿为什么写在山腰间?
②白云画在山的什么位置?
7、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评价华山?
“啊,华山真高哇!”
指名读,齐读
8、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什么?做什么?
9、小朋友们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读
10、这个小孩儿跟你们一样也情不自禁了,吟诵起了一首小诗
板:(完整课题)咏
读题
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11、交流
1)出示相应的两句句子
2)师读诗,生接句
3)指名读诗
4)点拨
举头——抬头回首——回头
5)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三) 第三自然段:
1、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2、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
边读边配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 第四自然段:
1、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认真学习语文)
4、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跟小孩儿和先生再去华山看一看
22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更无山与齐。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五、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给生字找朋友
3、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4、描红、临写
六、课外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咏华山》是“文藏诗”的一篇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1、围绕诗展开讨论.学习。
古诗是全文内容所在,先出示古诗设疑,围绕古诗学习课文,展开讨论。
2、借助文来解诗。
诗句蕴藏的意境就在文中,通过阅读课文绘制简笔画,简明.形象化古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初步体会古诗的意思。
4、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2、结合课文插图,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领悟课文语言。让学生身临其境,将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
1、谈话:小朋友,你们有谁家住在没有电梯的七楼以上?举起小手。你们爬过桂林市区内最高的叠彩山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登一座山,这座山有110个七层楼或28座叠彩山那么高,它直冲云霄,有道是奇险天下第一山。它就是华山。(画图:华山)
2、板书
华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huà,跟我读华山华山。
3、(播放课件初步感受华山的高、险、美)瞧,这就是华山,它在我国的陕西省,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从古到今,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去游览。
4、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儿和他的先生曾经到过华山,这个小孩儿叫寇准,跟我读寇准寇准(出示词卡带拼音),他做过宋代的宰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寇准小时候和他的先生登华山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打开书137页,听老师读课文,课文中生字的字音听清楚了。
2、教师配乐范读。
3、字音听清了,快快圈下的生字读读,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评价:后鼻音读得多准呀!平舌音能读准,了不起)称、禁
4、让我们来开小火车读(只开一列)。(读到岁字时,师:岁字里有个我们新部首山字头跟我读山字头山字头)(称字里也有个新部首禾木旁禾木旁。
5、学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这里有两个大家常玩的游戏生字魔方、一字开花,大家想来吗?
(1)生字魔方:大家喊停我就停
(2)再来玩一字开花,自己先练一练(只要给一点时间即可),谁能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间(1生组词)真棒!
代(1生组词)不错。
6、现在我们来写个称字。
看老师写字,看不到的孩子可以站起来看,老师尽量蹲低些(称,左右结构,左边的禾木旁第五笔是点)。好,在课本里工工整整地描红吧!
7、
生字写好了,把书放平,生字暂时学到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领略华山的美景吧!请小朋友们大声地、认真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提醒学生自由读)师下去询问。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华山怎样?
生:我觉得华山很高。除了感到高,还觉得怎么样?(如果回答不出就过了)
8、(读书完毕)书读完了,你们觉得华山怎样?
三、细读课文,借文悟诗
1、理解华山的高和险。
师:是啊,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华山真高啊!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要登上这样的山容易吗?(生答:不容易)是啊,我们平时登7楼或爬叠彩山就感到很累,要登这样陡峭的山就更累了。不仅如此,你们看(出示课件)这是华山第一险千石幢,它是一道长约几十米,宽不过一米的狭长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想象一下,要走过这里,会怎样?(很危险,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
师:是的,华山不仅高,而且非常险,要登上山顶真是太难太难了。所以课文说,孩子们,读(课件出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学生齐读。
a:点红句子中的词:艰难,读好这个词。还不够难,再慢些再难些!
b:用这个感觉读好这句话!
登上山顶不容易呀,请你读
登上山顶真是太难了,请你读
登上山顶真是太艰难了,大家读
2、理解华山的高和美。
(1)师:是啊!小寇准和先生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后,他们的感觉就和你们的一样(出示多媒体),啊!华山真高哇!齐读
师:你能读出华山的高吗?指名读
你能读出他们看到华山这么高时的惊讶和感叹吗?指名读
你能读出他们看到华山这么高时的激动与兴奋吗?指名读
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满怀深情地读(学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2)华山到底有多高?读一读课文,找到描写华山高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3)学生找句子。(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4)一起来看看大家找到的句子。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5)提问以上问题:读好了,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给一生全部说完,教师提示:除了&&还有呢?)
①预设
师: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蓝天、远远近近的山的。谁能读第一句?生读
师:听了你的读,老师似乎看到那远远近近的山都在华山的脚下,华山真高啊!还有谁能读?生读(请好生)
师:我听出来了,你就站在山顶上,群山就在你自己的脚下,华山多高啊!你多神气啊!全班像他那样读。(好生)
师:这就是远远近近的山群山,看看群山贴在哪?生贴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把山都贴在这?生答
师:说得这么好,再把这个句子读读吧!全班读。
②预设2:我看到了太阳、白云(也可能就读课文中的句子)
师:课文又是怎样写太阳、白云的,谁来读第二句?生读
师:读得多好呀!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读出朵朵白云飘在山腰间的美丽。请你读!
师:读得多美呀!能把你们的理解贴到图上去吗?生贴太阳、白云
如果学生贴对:师指导山腰:这是山脚,这是山顶,山腰就在(这就是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如果学生贴错:孩子你看,这是山脚,这是山顶,山的中间就是山腰(用手指示),那白云就贴在?
师:多聪明的孩子,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读吧!
师:对呀,原来遥不可及的太阳只要稍一抬头就能看到,而白云却只配做华山的腰带,华山真高哇!
(6)师:华山不仅高、还很美呢!来,跟着文中的师徒俩去欣赏华山的美景吧!
(播放背景音乐,走过门)孩子们,在头脑中想象华山那美丽的画面。引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轻轻地、美美地读下去(课件出示句子:啊!华山真高哇!&&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音乐过一下,老师陶醉状:华山真美啊!)
3、朗读诗句,理解情不自禁吟诵。
师: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贴古诗)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像你们这样忍不住和老师一起读,这就叫做情不自禁。出示词情不自禁,读词,注意这个字音。
师:像这样有节奏的诵读诗文,就叫吟诵。出示词吟诵,读词。
师:让我们把这首诗再吟诵一遍。
4、诗文对照,初步体会古诗的意思。
师:这首诗共四行,两句话,诗的意思是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请读一读古诗,再读一读我们刚才学习的句子,好好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慢)再和同组的伙伴讨论讨论,看能不能自己把它读懂。(出示多媒体,古诗与文字)
生:读读议议,师巡堂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生:诗的意思就在课文里。
师:你真会读书。(指古诗)谁读懂了第一句?(诗的第一句是说----------请2人对照句子解释诗意,相互补充。)
诗的第二句是什么意思?(诗的第二句是说----------请2人对照句子解释诗意,相互补充。)
师:真聪明,能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读懂诗句的意思。那老师问问你,举头是什么意思呢?
生: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
师:是呀,诗人李白在《静夜思》里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那回首呢?
生可能不能准确回答
师:(用动作表示)孩子们,你们现在可是站在华山顶上了,要看到飘在山腰间的白云,需要怎样?
生:回头望下看
师:对,回首就是回头的意思。
师:来,我们一起诗文对照着读。我读文,你们读诗?
5、师:寇准用短短几句诗就把华山的高、华山的美写出来了,怪不得先生会&&连连点头称赞。,什么叫称赞?(只要说到点,教师引过来:夸奖、表扬都是称赞的意思)你得到过别人的称赞吗?因为什么事得到称赞?(见学生了解)
师:是啊,做得好就会得到别人的称赞。你们很聪明,不用老师教就能读懂诗句的意思。这是老师对你们的称赞。寇准写这首诗的时候有多大?(七岁)可能和你们一样大或者比你们还小,你们能用一句话称赞他吗?(真聪明、真能干、写得多好啊!真佩服你!)
6、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称赞华山、赞美华山,你会说什么?
生:啊!华山真高哇!华山真美哇!&&
师:我听出了你由衷的赞美。你们情不自禁地赞美华山、赞扬华山、赞叹华山,就是咏华山[
板书:“咏”是二类字,字音要读准,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课题。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华山真高呀!赞美他!
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真险呀,赞美他!
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华山真美呀!赞美他!!!
四、小结下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随着课文登上了华山,一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课文那么美,让我们再读课文,把华山的高,华山的美牢牢记在脑海里吧!
(放背景音乐)25.咏华山
师:(点击课件)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除了华山,还有很多的名山值得一去,走,跟老师一起去中国著名的五岳看看吧!
师:看了这么多的名山,读了好听的诗句,只要你们认真学语文,多读书,多积累,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长大后也定能比寇准更棒!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背诵课文
三、指导写字
四、迁移练习
1、想象一下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景象,然后画下来。
2、搜集23首写山的古诗,并记住其中的两首。
[《咏华山》教学实录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咏华山》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成为全文的重点,让我们试作赏析,从三个方面具体悟解:
山高峻峭雄奇,壮观非凡
作者写孩子和先生登山情景,紧扣一个高字依次展开
先以爬字暗示华山陡峭高峻。如果山路平缓,山势不高,尽管是一老一少,登山时也用不着那么艰难地爬呀。这就暗示我们,华山陡峭高峻,登上山顶谈何容易,非下大力气艰难爬行不可!
次以惊叹渲染华山陡峭高峻。啊!华山真高哇!孩子和先生艰难地爬上山顶之后,忍不住发出了惊叹。透过两个感叹号,我们会与这一老一少一样,感同身受。如果华山不是实在高峻陡峭,出乎意料,他们能发出程度如此之深的惊叹吗?
再以具体描写展现华山陡峭高峻。
一用除了...都...的句式,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可见华山之高;
二用太阳的近和山腰白云的低来衬托华山之高平时总觉得太阳距我们非常遥远,而登上华山山顶竟觉得近在咫尺,平时仰望白云总觉得高不可及,而登上华山山顶竞发现白云只在山腰问飘浮,华山的高峻自是不言而喻了。华山巍巍,耸入蓝天,实在壮观非凡!
诗好贴合山势,准确传神 孩子和先生艰难地爬上山顶,亲身体验了华山的陡峭高峻,激起了感情的波澜。人们说,情动于中而发于外。面对如此峻峭雄奇、壮观非凡的华山,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赞了,情不自禁这一成语十分切合此时、此境、此情,诗是山的写照,赞是情的喷发.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两句是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的凝炼概括,齐是等到的意思,只有和更无强调了华山独出云表,傲视群山,有着无法比拟的高峻挺拔之势。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两句是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的艺术再现,举头即抬头,回首即回头,孩子伫立山巅,抬头看天,回头望云,特定的动作传达了他内心赞叹之情。
缘境构诗,诗与境谐。孩子的诗是即景即情之作,与先前的爬山描写投榫合缝,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应该说是难能可贵了。
意美赞颂华山,褒扬寇准
这篇课文赞颂了华山的高峻雄奇,壮观非凡,也褒扬了少年寇准的才华出众,聪敏过人,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华山,如今已成为旅游胜地。华山雄伟壮丽,固然值得歌之、咏之、赞之、颂之,然而华山并非一枝独秀,像华山一样的名山胜迹,在我们祖国可以说是星罗棋布,举不胜举,这是我们的骄傲!由华山而及其他的山、其他的水,由此引发的钟爱之情不是更加广远深厚了吗?爱华山,爱祖国,一脉相通啊!
寇准,北宋的一代名相,抗金的中坚人物,少年时代就才智出众,聪敏过人,吟出了歌赞华山的如此好诗,我们在钦佩之余,不是更要进行反思,从小就要刻苦学习,打好基础,将来为振兴中华作出更大贡献吗? 山美,诗美,意更美。
[《咏华山》第二自然段赏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明确重点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并画出鲸睡觉的样子。
3、学习作者如何抓住鲸的外形、生活习性方面的突出特点,运用列举数字、比较等方法介绍动物的。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⑴ 了解鲸外形、生活习性方面的突出特点。
⑵ 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鲸的特点来写的。
2、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列举数字、比较等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的。
【教具准备】
幻灯片9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启发探究
1、引导学生回顾,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鲸的?
(板书:外形、种类、生活习性)
在这三个方面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作者在讲生活习性时抓住鲸的哪几个特点。
(板书: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2、启发学生回顾导读中提出的要求,结合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鲸的突出特点来写的。
3、启发学生自己设计领会表达的程序。
二、围绕课文叙述内容体会表达
1、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第三部分内容,分组讨论,了解作者是怎样写鲸的生活习性的。
2、出示学习提示:
(幻灯片2)
⑴ 仔细阅读第三部分课文,划出最能体现鲸吃食、呼吸、睡觉、生长特点的句子、词语。
⑵ 认真读读句子、词语,你认为这些词句好在什么地方,在组内交流一下。
⑶ 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⑴ 最能体现须鲸吃食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好在什么地方?
⑵ 换词辨析,出示幻灯片3:
①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多公斤。
②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喝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吐出来,把小鱼小虾吃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2000多公斤。
引导学生比较在这句话里把吸换上喝滤换上吐吞换上吃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⑶ 齿鲸是怎样吃食物的?哪几个词用的最好?
⑷ 去词辨析,出示幻灯片4:
①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②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上去,用牙齿咬住,吃掉。
引导学生比较如果把这几个词去掉,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⑸ 哪些语句说明鲸吃得食物多?
⑹ 小结:
因为吞字说明没有经过咀嚼。吃字说明很可能经过咀嚼,又因为须鲸是没有牙齿的,所以用吞比用吃准确。如果去掉这几个词就表达不出齿鲸吃食的猛快,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通过具体的数字、说明鲸吃得食物多。
⑺ 鲸呼吸有什么特点?哪句话说明了这个特点?
⑻ 了解鲸睡觉的特点:
① 我们来看鲸是怎样睡觉的,请同学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鲸睡觉时的样子,请同学们把想象的画出来。
② 交流(每组出示1份),看这几名同学画的好不好。为什么这样画从哪儿知道的?谁能说说鲸睡觉有什么特点?
③ 小结:
同学不便想象力丰富,而且绘画的本领也很强。从而说明作者的词非常准确,写出了鲸睡觉的特点。
⑼ 哪些语句写出了鲸的生长特点。用简炼的语句概括出鲸生长的特点,写在这一段的后面:
① 作者从几个方面写鲸的生活习性?鲸的生活习性是不是只有这四个方面呢?
② 出示幻灯片5、6,仔细观察,想想假如让你写,还可以写些什么?(运动、叫声、扫水、窜出水面)这些也很有趣,作者为什么不写,而只写四个方面呢?
(因为这些特点,其它的鱼都有,而这四个方面是鲸独有的特点。)
③ 通过讨论,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写动物呢?
④ 小结:
抓住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来写,也就是独有的特点来写。
(板书:抓突出特点写)
⑤ 作者又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呢,出示幻片7:
A、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000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到5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B、鲸刚生下来就很长,很重,一天能长非常多,很快长成大鲸。
引导学生比较,那种方法好,为什么?
⑥ 小结:
作者用具体的数字,把鲸得特点写得更清楚具体。
(板书:列举数字说明)
⑦ 举个例子谈一谈,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把鲸的特点写清楚的?(比较)
4、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讨论,了解作者是怎样写鲸的外形特点的:
⑴ 作者除了主要写鲸的生活习性之外,还主要写什么?(外形特点)
⑵ 我们写动物的时候,应该抓住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讨论解答)
(板书:抓外形和生活习性)这是写动物的基本方法。
⑶ 看课文内容,鲸外表有什么特点?(大、像鱼)
⑷ 出示幻灯片8,观察图,假如让你写鲸,你还可以写什么。讨论交流(如鳍、嘴、眼睛、尾巴等)
⑸ 再思考讨论:
这些方面都可以写,而作者为什么不写,而只写它大、像鱼呢?(因为鲸是哺动物里唯一象鱼的动物,这也是鲸的外形最突出的特点。)
三、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鲸的特点。还明白了怎样写动物,首先要抓住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来写,写外表和生活习性的时候应抓住动物突出的特点去写。为了把这些特点写清楚、具体还可以用列举数字、比较等方法。
四、作业
出示幻灯片9:
1、课文中介绍了鲸的一些基本常识,预习时大家还提出了一些书上没有答案的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海洋的秘密》这本书,希望大家课外去阅读去了解,去探索海洋的秘密。
2、回家观察一种小动物,根据今天学习的写动物的方法,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外形:大 像鱼 抓外形和生活习性
种类:
鲸 吃食:多 抓突出特点写
生活习性:呼吸 肺 喷水柱
睡觉:聚头围圈 列举数字说明
生长:胎生 生长快 寿命长
教学目标:
1、巩固识记生字,会写“朵、机”两个生字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部分学生熟读成诵。
3、抓住中心句“荷叶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读出自己的感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大自然。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荷叶是 。”说一说。
4、通过朗读,积累描写动作的动词,初步体会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巩固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练习用“荷叶是……”的句式练习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荷叶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贴到黑板上
指名说说,荷叶是什么样的?(圆圆的,绿绿的)
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
二,巩固认字
复习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
三、品读课文
1、夏天的荷塘可热闹了,荷叶姐姐请来了很多小伙伴和她一起玩,她都请了谁呢?(指名答)教师相机贴在黑板上。
2、布置学习任务:认真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荷叶姐姐的哪个小伙伴?喜欢谁,就把那一段多读几遍。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指名说你最喜欢哪个小伙伴,说说为什么喜欢?指导读好,评价。
(1) 指导读小水珠的话。
说说为什么喜欢?现在,你就是那颗小水珠了,闭上眼睛
指导想像, 理解:摇篮 教读 区分蓝天的蓝和摇篮的篮(幻灯)
躺在摇篮里,怎么样?(指名说)请你舒舒服服的读一遍吧。躺在荷叶上,就像躺在摇篮里,你还有什么感受?再指导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小结:小水珠的到来,让荷叶姐姐很高兴,它令荷塘更美了。
⑵ 还有谁也来了?(小蜻蜓)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小蜻蜓?自己读一读这一句, 指名读小蜻蜓在干嘛?他把荷叶当做了?(停机坪)
教师出示:停机坪,指导读,理解。
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就像一架小飞机,飞呀飞呀,请同学读读小蜻蜓的话。请女同学学着小蜻蜓的样子,读这句话。
大诗人杨万里曾经写了这样的诗句描写荷塘里的小蜻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塘因为有了小蜻蜓的到来,更美了。
⑶还有谁也来了?(小青蛙)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指名说,谁能学着小青蛙的样子来读一读?指名读
想像,他们在唱什么?(指名说说)理解“歌台”
大家学着小青蛙的样子,来唱唱歌吧。(课间操:小青蛙)
小青蛙们唱的多开心呐,老师想请男女同学开心的读一读这句话。
荷塘里因为有了小青蛙,变得热闹起来。
⑷ 小鱼儿也来了,谁来当小鱼儿来说说,为什么把荷叶当凉伞呢?(指名答)
荷叶姐姐的作用可真大,齐读:凉伞。
有了凉伞,小鱼儿可真开心呐,谁来读一读这段话?师范读,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练一练。请小组读
(5)现在老师请大家帮一个忙,(幻灯)能不能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送回家?(指名说)如果老师打乱顺序,行不行?指名说。
总结:看来啊,还是课文中描写的准确。跟老师一起来读。我读前面,你来读后面。
(6) 夏天的荷塘真美啊,荷叶姐姐和这些小伙伴们在一起很开心。荷塘因为这些小伙伴更美了。荷叶姐姐呀,又邀请了更多的小伙伴
出示:小蝴蝶。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同桌说一说。
大家猜猜看,还会有谁来了呢?(指名说)他们都把荷叶当成什么了呢?指名答
(7)谈感想
小伙伴们的到来让荷塘变得越来越热闹,越来越美丽了。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热爱大自然,
三、开心写字,写对写好
课文我们读好了,相信大家也能学好生字。
1、出示2个字:朵、机
2、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说)教师范写,边写边讲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提醒书写姿势)
4、展示学生的优秀书写作业。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把自己眼中的荷叶画下来。我们进行一次绘画比赛,看看谁眼中的荷叶最美!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