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有惊无险的数学课论文
- 文档
- 2024-09-10
- 116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堂有惊无险的数学课论文,本文共4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堂有惊无险的数学课论文
目前,每位教师都明白,课堂不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更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实验室。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教案,侧重于备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探究的方案,考虑他们会在哪些地方提问题,提什么样的问题。由于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也难免出现难堪的场面。
为了帮助学生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我先让学生总结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形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即平行又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行;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探究:给出三个条件:①、一组对边平行;②一组对角相等;③一组对边平行相等。任意两个条件组合,能否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教室内分为8组,每组讨论都很激烈,他们很快得出结论。
①③组合: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等腰梯形如图1
①②组合: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学生也较易解决并顺利给出证明过程。
②③组合:一组对角相等,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各组都拿不定主意,有了分岐。有的组认为是平行四边行,有的组认为不是平行四边形。
基于平时的教学经验,我随手画了一个草图来说明②③组合不是平行四边形,正当我要讲解时,这时立即有一个A同学起来反驳我说:“老师,我能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于是我顺水推舟,让他说明其中的道理。他说:“假设AD=BC∠B=∠D 连接AC,可知ΔABC≌ΔCDA 有AB=CD 可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未等我评判,B同学就很快指出A同学犯的错误是用了“SSA”的判定方法。
教师里很寂静,好像大家都公认了这个结论。突然C同学站了起来,他说:“不用上面的证法,我也能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同学们很吃惊的望着他,我也很自信的'给了他展示风采的机会:可作AE⊥CD,垂足为E,CF⊥AB,垂足为F,如图3
先证ΔBCF≌ΔDAE(AAS)得CF=AE,BF=DE。再证RtΔACE≌RtΔCAF(HL)得AF=CE,故有:BF+AF=DE+CE因而AB=CD从而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教室一片沸腾,好多同学认为教师出错了,表现出胜利的喜悦,我昏头昏脑的站在那里,心里非常紧张。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必须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否则将会严重挫伤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虽然我很明白②③组合不可能得到平行四边形,但由于课前认为是一节复习课,未作充分准备,因而现在一头雾水。为了留出思考的空间,我故作镇定地说到:“问题究竟出现在何处,告诉你们,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好好想一下吧。”
讨论了几分钟,没有人找出错误。C同学高兴地说:“也许这就是平行四边形新的判定方法,前人没有发现它,是不是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定理?”教室里一片欢呼。
这时我已胸有成竹,轻松了很多,因为我已经明白问题出现在何处,我给同学们解释:你是否考虑了ΔABC或ΔACD是钝角三角形呢?这样AE和CF就可能在四边形ABCD内相交,就不能得到AB=CD,四边形ABCD就不是平行四边形。
这时,仍然有大部分同学很茫然地望着我,面对这种情况,我立即想到构造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来证明,在等腰ΔABC中,AB=AC,在BC上取一点D,使BD>DC如图4
作∠1=∠2DE=AC得到ΔACD≌ΔDEA有∠E=∠C=∠B,AE=CD<BD故四边形ABDE不是平行四边形。
正当我松口气的时候,C同学不服气的又向我发起进攻。“我仍然可用作高的方法证明”。话音未落,D同学说:“你别忘了ΔADE是钝角三角形,而ΔABD是锐角三角形,它们可能全等吗?”我顺便补充一句,因为BD>CD所以∠ADC=∠DAE>90°。
一场“战争”就这样平息了,虽然这节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又让我紧张一番,但谁又能说这不是正好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
这节课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我感觉到它永远不会在我的记忆里消失,并且会时时催我上进。我深深的意识到现在的学生思维太活跃了,这对教师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做研究型的教师。每节课都要精心准备,备学生尤其显得更为重要。有时,我想我们虽然无法改变上过的每一节课,但我们却有能力、有义务上好未来的每一节课。
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论文
摘 要: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要场所,是数学价值得以有效展示的重要平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模式
素质教育以来,一堂好课,一堂有效的课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掌握,更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要让学生的能力水平、数学素养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和谐课堂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完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要实现的教学结果,在传统的课堂中,我们教师只要根据大纲要求明确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就可以,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而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教学目标也转变成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善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
二、恰当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决定了一堂高效课堂是否能顺利实现,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首先,教师要明确本节课教什么,之后,在如何教的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在选择某种教学方法时,要避免出现“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出现。比如,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需要注意分组问题、小组合作内容的有效性以及教师给学生留出的小组合作时间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以确保数学价值的有效实现。
三、做好过程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可见,评价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以及数学课堂的有效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评价环节,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终结式评价模式,要借助形成性评价模式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进而明确发展方向,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以期能够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参考文献:
李淑梅,杨军亚。浅谈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中国校外教育,(17)。
什么是一堂好的数学课论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新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什么是一堂好的数学课呢?下面结合所开展的修订教材实验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渗透生活,形成素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习生活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可以这样设计:
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一幅蒋巷工业园区的一块土地出让拍卖广告。
师:你作为一位竞拍商,最关注最想了解的是什么情况?
生:(我想了解这块土地的形状、面积、地段……)
师:这块土地可能是什么形状?
生:(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师:如果我告诉你这块土地的形状,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根据当前的土地价格,你准备出什么价格?
……
我把这则广告引入新课,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商业头脑,而且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合作探究,开放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大纲特别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倡“操作、模拟、画图、讨论”等形式,提倡“交流、讨论、合作”等形式,提倡“自己探索”,因此,数学课堂不再是简单地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成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学生应从他们的经验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逐步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空,使这些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
3、5、7 __、__ 、__。
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越多越好。还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比比哪组的答案多,最后在全班交流。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就应该给予肯定。下面是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
⑴在横线上依次填入9、11、13,形成奇数列。
⑵在横线上依次填入11、17、27,使这些数列从第三个开始,每个数都是前面两个数的和减1。
⑶在横线上依次填入27、181、4879,使这些数列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减8。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寻求数的规律的能力,比单纯的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趣。
又如:教室装修问题:“我们的教室在假期需要装修,请同学们帮学校策划一下,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有一定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空间。比如:装修时遇到哪些具体问题?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应考虑哪些因素?采用怎样的策略去解决等等。
第一堂数学课教学反思教育论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才能引领一年级学生走进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想,应该从孩子们接触到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堂数学课开始,用心地为孩子们翻开这精彩的第一页。于是,我把各种教学常规、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精心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和大家一起共享。
环节一:我和数学书交朋友
1、认一认数学书。(片段摘要)师:小朋友,这一节是数学课,那你认识数学书吗?
师:(拿数学书演示)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数学书的封面上都有些什么呢?他们在干什么?(生自由说,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你能找到“数学”两个字吗?谁会指着读一读?你还认识封面上的哪些字呢?(师可带领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如:一年级,上册等等。)
反思: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通过三年的幼儿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在孩子们的思想中对语文、数学、音乐等课程的区分并不清楚,也从未接触过具体的课本,于是,在这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堂数学课上,指导他们来认一认数学书是很有必要的。实践也证明,通过此环节的设计,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很难发现学生有拿错数学课本的现象。
2、闻一闻数学书。我一直保留着一个习惯,不,应该是一种癖好,就是一拿到新书,就会不自觉地随手一翻,然后用鼻子靠近书页,去闻一闻新书所特有的那种浓浓的油墨香味。细细想来,这个癖好是从何而起?记忆最深处,还是和这群学生一样大时,跟几个同龄人背着一大包新书聚在一起,用隔年的年历纸小心翼翼地包书,期间,就会不时闻到一缕缕幽幽的油墨香味,渐渐地,便记住并喜欢上了这种独特的味道。无独有偶,跟同事或朋友谈起这个话题,他们竟然也有着同样的感受。于是,我坚信,让学生来闻一闻新书的味道是学习的开始,让他们在这种浓浓的油墨香味中感受到要学习新知的美好憧憬,并教育学生要爱惜书本,等把这本书都学完了,再让他们来问闻闻它的味道。
3、翻一翻数学书。翻书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认识页码,还要准确地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一年级的小朋友基本上都会熟练地从1数到100,也会比较一些数字的大小。根据这一情况,我设计了一个翻书的小游戏“比谁找得快”。
(片段摘要)
师: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8页。
师:你是怎样找到第8页的?
生1:我是一页一页翻过去的。
生2:因为第8页在很前面,我就先翻一点点,看看是不是,我翻到的是第10页,第8页在前面,我就再往前翻过一页。
师:你真会动脑筋,想的方法很好,鼓掌表扬。小朋友们,看来翻书也有很大的学问呢。 接着,我有连续地变换着方式来让学生找页数。
-反思:备课时,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翻书,认识页码,知道数字的大小,也便于自己能更好地熟悉和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学生的实际反应太让我惊讶了,原来他们已经对数字有把如此深刻的理解。而且在具体的操作中有部分同学已经有了估计的意识,对于具体的数字页码,他们没有一页一页地去翻,而是会用“先翻过一些,再比较”的方法来快速找到教师所要求的页码,这是一条捷径,这条捷径就是学生对于认识数字的已有经验,也是教师进行再次教学的一个起点,教师若摸不清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也就找不到再次教学时的这个关键起点,更不能抓住学生学习的生长点,那样在以后的教学中,必将多走重复路、冤枉路。
环节二:我的“新家”在哪里?
1、认一认教室。师:小朋友,你知道自己在哪个班吗?
让学生排好队依次来认一认教室的班牌,然后说给老师和同桌听一听、问一问,你是怎样记住教室班牌的?
(开学初,经常有学生会走错教室,此设计旨在让学生认清并记住自己的班级所在地。)
师:小朋友,这个教室就是你们在学校里的“新家”,看一看,我们的“新家”布置得怎样?你会按着前后左右的顺序来说一说吗?(鼓励并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叙述)
2、找一找位置。教师先介绍教室课桌的摆放,告诉学生什么叫“一排”,什么叫“一组”,然后举例:×××坐在第3排,×××坐在第2组第5个。让学生学着说说自己的位置。
变换方式:说出你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来猜一猜。
3、数一数人数。让学生来了解班级成员的情况,数一数班级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男孩有几个?女孩有几个?男孩多还是女孩多?加上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认识并喜欢自己的教室,熟悉身边的同学、老师,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