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公亭记阅读附答案

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尹公亭记阅读附答案,本文共10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尹公亭记阅读附答案

尹公亭记阅读附答案

于是时,尹公①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②,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③,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④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⑤四年,司农少卿赞皇⑥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⑦益狭,斩材以易之,陶⑧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⑨。又以其旧亭峙⑩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节选自曾巩·《尹公亭记》)

【注】①尹公:尹洙是欧阳修的好朋友。②随:随州。③阜:小山丘。④茇:休息。⑤治平:皇帝年号。⑥司农少卿:官职名。赞皇:地名。⑦庳:低矮的地方。⑧陶:制造陶器。⑨皆在几席:都扑入坐在亭子里的人们的眼帘。⑩峙:撑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 )②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 )

③因名之曰尹公之亭( ) ④始因其故基(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

A.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C.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D.以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而 不 知 其 官 之 为 谪 也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2分)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无思书》)(2分)

【小题5】请你概述文中修建尹公亭的目的。(2分)

答案:

【小题1】日:每天。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名:命名。故:旧的,原来的'。(每题1分)

【小题2】D(A如果,B把,C来,用来,D因为)。(2分)

【小题3】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2分)

【小题4】(1)他离开之后,随州人不忍心让亭子废弃毁坏,就经常修缮它。(2分)

(2)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分)

【小题5】一是寄托对尹公的怀念,二是在尹公亭上可以观赏周围美景。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了解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判断字义,注意判断多义词的用法和词义的变用,如固是多义词,日是名词作状语,名是名词动用,谪通適。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先疏通短文,了解内容,根据语境例句中以的意义(因为),再根据自己所学积累判断句项中以的含义进行比较。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根据句子有几层意思来划分,层与层之间划分;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划分(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除外),长的短语,修饰限定部分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多个修饰限定语之间不划。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色挠既废坏辄戾经纶世务反,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5】

试题分析:梳通文意,了解内容,然后抓住文尾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一句即可理解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仿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注释】①谢公亭:谢I曾在此处送别友人。

1.请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景象,并说说这两句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分)。

答:当年客人们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深蓝的天空上高悬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透露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2.“风景每生愁”中的“愁”的内涵有哪些?(4分)

答:“愁”的内涵比较丰富:既有思古人而不见的遗憾,又有对自己身世漂泊的叹怨,还有在昔日谢眺交游盛景衬比之下对自身境遇的寂寞,更有受谗遭妒内心郁结的抑郁。

3.“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画面?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春天里,池塘里的莲花映着艳阳,自开自落,一片盎然;秋日夜晚,窗外修竹在静谧中@@地发出清响,衬得夜晚一派静谧。诗人描绘了两幅春秋佳节良宵的画面,以乐景衬哀情,风景虽佳,人事却难免寂寞,也流露出诗人欲与谢眺神游而不得的落寞。

翻译:

谢亭曾是谢I与范云离别之处,我每当看到这里的风景就不禁生愁。主客分别,已是青天明月;人去山空,只见碧水清流。池畔的杂花,映着春天的朝阳;窗外的竹林,夜里像在秋风中鸣个不休。我与古人息息相接,高歌一曲纪念谢公与范云的此地旧游。

背景:

谢公亭是为纪念谢I所建,谢I任宣城太守时,曾在这里送别诗人范云。此诗为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时所作。

赏析:

《谢公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近古五律。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李白游宣城时。首联写谢I、范云当年离别之地犹在,目睹此处景物不免生愁;颔联浑括地写出了谢公死后亭边的景象,以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构成开阔而又带有寂寞意味的境界;颈联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其中寓有怀古情思;尾联写在缅怀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风貌。全诗表现了作者对人间友情的珍视,也表现了李白美好的精神追求和高超的志趣情怀。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谢I、范云当年离别的地方犹如还在,诗人每次目睹这里的景物都不免生愁。“愁”字内涵很广,诗人思念古人而恨自己不能见到古人,度过每一天却觉得孤独,乃至由谢I的才华、交游、遭遇,想到诗人自己的受谗遭妒,这些意思都可能蕴含其中。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两句紧承上联“离别”“生愁”,写谢公亭的风景。由于“离别”,当年诗人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此地显得天旷山空,谢公亭上唯见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这两句写的是眼前令诗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种怀古人而不见的怅惘情绪涂抹在景物上,就使得这种寂寞而美好的环境,似乎仍在期待着久已离去的前代诗人,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当年客散之前景况的遐想。这不仅是怀古,同时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诗,也经常为他生活中友人散去、盛会难再而深致惋惜,这表现了李白对于人间友情的珍视,并且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客散”两句似乎已经括尽古今了,但意犹未尽,接着两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类的景物来写“生愁”,而是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这是用了反衬的手法。池花映着春日自开自落,窗外修竹在静谧的秋夜中@@地发出清响,景物虽美,却没有知己为伴欣赏,越见寂寞孤独。这两句看上去似乎只是描写诗人眼前的风光,而由于上联已经交代了“客散”“山空”,因此,这种秀丽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对谢公亭风光追思遐想,欲与古人神游的情态。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诗人在缅怀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风貌,沟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这里所谓“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驰而与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写在精神上对于谢公旧游的追踪。这是一首缅怀谢I的诗,但其中却表现了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怀念,表现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怀。

李白的五律,具有律而近古的特点。这一方面体现在往往不受声律的约束,在体制上近古;而更主要地则是他的五律绝无初唐的浮艳气息,深情超迈而又自然秀丽。像这首《谢公亭》,从对仗声律上看,与唐代一般律诗并无多大区别,但从精神和情致上看,说它在唐律中带点古意却是不错的。李白有意要矫正初唐律诗讲究词藻着意刻画的弊病,这首《谢公亭》就是信笔写去而不着力的。“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浑括地写出了谢公没后亭边的景象,并没有细致的描绘,但青天、明月、空山、碧水等意象所构成的开阔而又带有寂寞意味的境界,却显得高远。“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二句,写得悠远飘逸,看似描绘风光,而怀古的情思已寓于其中。“今古一相接”五字,一笔排除了古今在时间上的障碍,雄健无比。尤其是“一相接”三字,言外有谢公亡后,别无他人,亦即“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之意。这样就使得李白的怀念谢公,与一般人偶而发一点思古之幽情区别开了,格外显得超远。像这种风神气概,就逼近古诗,而和一般的初唐律诗面貌迥异。

1.《观书有感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

2.《春梦》阅读答案附赏析

3.《清平乐・年年雪里》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

4.《秦州杂诗・其五 》《白马》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

5.沛公至咸阳阅读答案附翻译

6.《寄李儋元锡》阅读答案附赏析

7.《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阅读答案附赏析

8.《送柴侍御》阅读答案附赏析

9.《归燕诗》阅读答案附赏析

10.风雨阅读理解答案附赏析

苏   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注】①忭(biàn)欢乐  ②荐饥:连年饥荒  ③二三子 :你们   ④优游:悠闲自得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既而弥月不雨(    )   ③以属客而告之(     )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越三月,乙卯乃雨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13、《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阳修在《         》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2分)

8、艰难、恶劣的处境(意思对即可)

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9、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意思对即可)

10、①第二年   ②下雨   ③通“嘱”,劝酒

11、C

12、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座亭子中悠闲自得地享乐,难道做得到么?

13、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醉翁亭记》

记与欧公语阅读附答案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选自《东坡志林》)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初似儿戏,然或有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殆未易致诘也思而不学则殆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医问其得疾之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参考答案:

1.A

2.B

3.B

《义田记钱公辅》节选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三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既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①嫁娶婚葬皆有赡 ②而终其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以养济群族之人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然则何时而乐耶

C.先天下之忧而忧遗其子而已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公之未贵显也【小题3】翻译句子(2分)

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答案:

【小题1】补贴供养 实现达到

【小题2】B.

【小题3】(他的)后代子孙整治他的产业,继承他的志向,就如同范仲淹活着的时候一样。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赡字在课内文言文中接触较少,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它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近。应译为供养。终根据语境应译为动词,宾语是志,所以应译为完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的以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表目的',译为来,B项中的则前者译为就,后者与然连用,是那么的意思。C项中的而前者是连词,后者与已组成固定搭配。D项中的之前者是助词,后者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无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修其业,承其志等。修其业,承其志是并列的动宾短语,根据上下文可译为整治他的产业,继承他的志向。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 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茇:在草间住宿 在势者:当权者 行艺:德行 阜:小土山 茇:在草野中住宿

原文翻译

君子对于自己,只需要自己确有心得就行了,并不是对社会上怎样评价自己还有所乞求。然而孔子说“君子痛恨到死时却名声还不显扬”,是因为要让世人同自己的行为一个样。人们对于君子,只需要内心敬服就行了,并不是对在社会上怎样再去推崇他还有所打算,然而仍有人在旌表君子的住处,用君子的名字作乡的名字,想让君子的美名、风范、气节、功业显现在世人的视听面前,永无止境,这是因为想让世人同自己的敬仰一个样。在本人能有办法使自己确有心得,在社会能有办法让世人和自己的敬仰一个样,这正是用来构成古代圣明帝王的行事准则,而与诸子百家的主张不同的地方。

随地作为一个州,距离京城很远,那地方偏僻,几乎与外界隔绝。在庆历年间,起居舍人兼直龙图阁河南人尹洙公,因为受到掌权的小人的排挤,被贬官到这个州来,居住在州城东面五里处的开佛寺中的金灯院。尹公具有高洁的品行和深厚的学问,在辨析论争方面很擅长,一时间与尹公交友的人,都是世上的名流,可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赶不上尹公。在这段时间,尹公的名声震动天下,而他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所以他在随州居住,每天把考论图书、通明古今作为唯一要做的事情,而根本觉不出自己的官职已被贬黜了。他曾经在住处北面的小山丘上,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用来休息和游玩,过了一年多才离开。他离开之后,随州人不忍心让亭子废弃毁坏,就经常修缮它,随之给它取名叫做“尹公之亭”。随州从事谢景平镌刻石碑记述这件事。到了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人李禹卿公到这个州做太守,开始就着原有的基址,把低矮处增高,把狭窄处加宽,砍伐树木换掉旧亭,制造屋瓦铺上去,新亭修好后,既宽敞又高爽,环绕着随州的大小山峰都扑入坐在亭子里的人们的眼帘。又把旧亭撑立在北面,在这里随州人都能够表达他们对尹公的怀念之情,又能获取游览观赏的美好享受。这年冬天,李公把亭子的绘图送到京师,嘱托我写篇记来记述这件事。

大致来说,尹公的品行在事业上显现出来,言论在著述中表现出来,本来已经显赫动人了,而李公在修亭子一事上又扩大尹公的影响,岂是为了安慰随人的心而与他一起欢乐呢!而且还将这些荒遐僻绝之境让那些看不到它的人欣赏到它。传其名、浏览其迹的人,没有不低回俯仰观望的。想想尹公的风声气烈,越是久远就越感清新,这是他人同其所好的原因,然而李公得以被世人知晓,难道只是因为这个原因么。所以我替他写了这篇文章,此时为熙宁元年正月日。

尹洙

当范仲淹被诬为朋党时,尹洙上奏:“仲淹忠亮有素,臣与之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他不畏权势,坚持公道,被贬官。后因以公使钱为部将还债,又被贬官,居随州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洙是欧阳修的好朋友,“内刚外和,博学有识度”,以儒学知名,特别对《春秋》有研究。适应形势的需要,对兵事提出过很中肯的意见,“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尽当时利害”《宋史》卷295《尹洙传》。 随州人有知人之明,对这样一位有为有守的长者,争相造访请教。尹洙为人豁达大度,并不以一再被贬而耿耿于怀,“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乐于交结随州的朋友,一时成为随州一位中心人物。在他所居的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尹洙离开随州后,随州人不忍坐视茅亭废坏,加以修缮,成为有名的“尹公亭”,刻碑记其事,为随州人留下美好的纪念。后来的地方官在其故址上扩大范围,进行改建,“增卑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曾巩《元丰类稿》卷18《尹公亭记》。不仅成为随州著名的风景点,而且是随州人怀念尹洙时最能得到慰藉之处。

作者: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①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荐:频仍,屡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可胜道也哉 尽

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帮助

C.既而弥月不雨 整

D.以属客而告之曰 叮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B.其孰能讥之乎 其声呜呜然

C.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 同时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3.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游褒禅山记》的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游褒禅山记》选文中,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体力,还要有所凭借,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喜雨亭记》第三段把议论寓于对话之中,句末一个反问句,强化了文眼之意。第四段以歌作结,引出给亭命名的缘由,照应首段,全文结构谨严。

D.《喜雨亭记》第二段中所写的那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为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参考答案

1.D

2.D

3.D

4.(1)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2)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

阅读苏轼的《喜雨亭记》,完成7—10题。(14分)

亭以雨名,志①喜也。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志:记。②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苏轼此时任凤翔县判官。③忭:喜乐,欢欣。④荐饥:连年饥荒。荐,重。

7.(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②是岁之春()

③以属客而告之()

④五日不雨则无麦()

(2)下列句中的“以”与“亭以雨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以怪之矣B.以啮人,无御之者C.不以物喜D.祭以尉首

8.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一处。(2分)

今天不遗斯民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0.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7.(1)第二年。这。同“嘱”,嘱托,劝酒。(2)C

8.今天不遗斯民

9.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像老鹰飞到天上追名逐利的人,看到这样的山峰,就会平息那颗追名逐利的心。

10.关心民众疾苦或与民同乐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②余至扶风之明年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示不忘一也/长烟一空

B.以为休息之所/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为亭于堂之北/武陵人捕鱼为业

D.五日不雨可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②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4.《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处。

参考答案:

1.①题名,命名 ②第二年

2.D

3.①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

②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4.关心人民疾苦(意思对即可)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喜雨亭记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子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1)下列各组句子加粗的词,讲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是岁之春 是说也,人常疑之B.而吾亭适成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C.始旱而赐之以雨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D.官吏相与庆于庭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而弥月不雨 弥:满B.雨麦于岐山之阳 阳:南边C.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滋:滋长D.岁且荐饥 岁:每年

(3)下列四句加粗的词,与“五日不雨可乎”中的“雨”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而此独以钟名,何哉B.范增数目项王C.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天下云集响应

(4)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官吏相庆于庭,商贾相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给自己的亭子命名为“喜雨亭”?找出原文中的两个句子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D;

(3)D;解析:

(4) ①官吏们在厅堂上互相庆贺,商人们在街市上一起唱歌,农民在田野上成群欢舞,担忧的人也因此高兴起来,患病的人因此而病情好转,我的亭子恰好建成。 ②没有麦,没有稻,将会连所饥荒,诉讼案件就会连接发生,而且盗贼也会增多、猖獗。

(5)①亭以雨名,志喜也。②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6)抒发作者喜雨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