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文档
- 2024-07-30
- 126热度
- 0评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本文共20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hebang.sosoo.net/new_page_10.htm
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 张连仲
近十年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在整体精神与许多具体部分的表述与教学要求上也体现了交际性原则。比较前大纲而言,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接受和实践了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教学法上强调的是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而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的交际法教学强调的则是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教学大纲的形式强调语用能力培养、明确提出认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些模糊认识与不大理解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认为中学阶段(初、高中)外语教学主要目的应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语音的准确性、词汇的扩充、语法与句型知识等);另一点是认为目前中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从进行。本文将结合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探讨交际性语言教学中,处理好文化与语言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相应提出一些建议。
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语言的本质不断加深认识,提出语言是交际性工具这一功能性观点,语言教学目的、目标也随之不断修正。《大纲》指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高中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在《大纲》第二大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中,不论是一级教学目标,还是二级教学目标,都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细化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指标。那么交际能力包括哪些因素,它与语言知识是什么关系,它与文化教学又是什么关系呢?
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下列五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分、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分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实践”。这其中后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点--语言得体性。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语言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儿童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习得该民族的文化。所以,语言和语言的应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只强调语言形式和内部结构的结构主义教学,割裂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及功能的联系。用这种教法教出的学生可能很会做专测语法形式、结构的试题,但必然缺乏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读、写的能力),出现交际失误,最终也就达不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
通过对交际中错误现象的分析也可以证明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交际错误可以分为两种:语法错误与语用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后者更为严重。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这后一种情况又被称之为社交--语用失误,它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出现的语用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语法形式掌握得越规范,就越容易引起误解。语言知识只能指导人们表达出形式上正确的句子,而语用能力则指导人们表达出恰当、得体的话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外语教学目的最终应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高中新大纲对语言知识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的阐述体现了这一基本思想。
以上议论了语言教学中交际性原则的运用及文化教学的必要性。现在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广义上讲,文化教学存在于语言教学的每个阶段,甚至每个单元。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语用与文化因素,如Helo/Hi/Sory/Pardon/Thankyou等形式上极简单的表达。真正使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如何发准音或拼写正确,而是在实际交际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就能使语言知识“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这样讲,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讲每一个语言项目时都把与之相关的语用功能介绍全、练习够,这是不现实的,也违反认知规律。目前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弊病之一就是讲者不厌其烦,力求一次讲全、讲透。在介绍一个新语言项目时,往往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字典搬家。学生则忙于记笔记。应试教育和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更起了负面推动作用。交际法教学注重语言功能训练。具体语言形式的功能要随语境而变化,使用中相关社会因素较多,只有逐步介绍、训练,循环往复,学生才能体会到不同语境中语义的差异并逐步掌握,进而形成语言能力。目前,在教材编写中,教学内容循环出现的方式与原则也应体现在英语教学中。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是深不可测的难点。日常口语交际中就存在着文化因素,各类教材也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和发掘。有些教师可能由于自身语言水平不够,文化知识较少,语用能力不强,因而对文化教学有畏难情绪。这种想法虽可以理解,但应帮助克服。我们提倡教师不断加强对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进而可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因素的教学。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简单的交际活动中,文化教学也应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向别人问候时,即使只介绍了一种形式的实际用法,只要从语用角度讲是正确的,他就传授了语用原则与文化知识;学生如果通过训练掌握了这一形式的运用,教师也就是在帮助学生逐步发展文化语用能力。尽管这种学习可能是零散、不系统的,学生却是在沿着正确的语言学习道路前进。教师自己不应该也不应要求学生学习好了语言形式再去实践,或者掌握了语用知识再去实践,而应在实践中学习、发展语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交际中实现。
如何进行交际能力训练?方法可以多样。交际教学并不否认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并把它看成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交际法与结构主义教学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学习目标的不同。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他提出了课内开展交际活动的几个环节:
“假设交际”,指在课内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各种操练,包括机械操练和教师讲解等;“教学交际”,指课堂内进行的再表达练习,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后,根据教师提供的语境开展模仿性对话或书面练习;“针对性交际”,指学生根据情景和语用考虑,作出反应;“谈论性真实交际”,指学生不受限制地自由交谈,语言具有真实性和社会性,言语符合语用及文化规范。
克鲁姆强调交际活动存在于外语教学的每个步骤,其基本观点是:语言应作为技能培养。大量的交际活动有助于语言知识向语用能力的转化,这种从操练到真实交际的过渡与现在流行的“五步教学”的某些环节有明显的共同点。
综上简述,教师只要确立语用学观点,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材料进行各种旨在提高语用能力的训练和交际,语言教学中的语用与文化要求是可以体现的。
最后谈一下思想教育问题。一般认为,语言教学中强调文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以进行交流,那么交流和学习什么呢?这就提出了思想教育的问题。《大纲》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英语和英语文化时,必然要与本民族语言与文化进行比较。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采取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既不自高自大,在语言与文化上搞民族中心主义,也不自我贬低,认为英语国家的文化比我们的优越,甚至否定我们的民族文化,搞“自我殖民”(self-colonization)。《大纲》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全面的要求。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时时注意贯彻。
21世纪即将来临,新世纪中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交往愈发重要和频繁,外语教学的责任也就越来越重。我们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使他们能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贡献。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已经为下世纪初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发展提出了目标与任务,要达到《大纲》所规定的目标,还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奋斗。
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交际性教学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此密切相关的.则是对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探讨.在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关系有一些模糊认识:一是认为中职阶段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所以英语教学主要目的应是语言知识的教学;二是认为目前中职英语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从进行.本文就从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思想教育等方面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的交流论文
一、加深交流,对比学习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背单词、熟读课文这些枯燥无味的过程,这些过程虽然不可或缺,但确实会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乏味,如果教师不从中找出一些有趣的方法,那么学生会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显然对学生的未来是没有益处的;倘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同样的汉语元素进行注入讲解,那么就会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增加了比对的乐趣,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这一点对学生是非常有益处的。
二、便于理解,利于学习
由于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理解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对外来说,我们并没有合适的语言环境,我们周围的人大多数还是以汉语为主要的交流语言,英语是很少使用的,所以外部语言环境不是那么得天独厚。对内而言,课堂上也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许多情况下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会出现误差,学生的理解出现误差,这时如果加入汉语进行比对,那么就可以大大地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会大为流畅,所以适当加入汉语元素可以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便于他们理解,利于他们的`学习。
三、注重实践,方便应用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走出世界,达到能与外人交流的目的,在课堂中,学习英语就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最终必须是以实践来检验才能说英语教学是成功的,所以在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加练习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相互转换,熟能生巧,最后达到转换无障碍的境界,这时,我们再与其他人交流英语就可以游刃有余了,这也是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英语的学习在学生的总体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好英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通向未来,初中英语教学更是学生时代打下基础的开端,所以,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加入本国语言的文化交流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会快速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无疑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同时,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连续不断地为国家输送合格的英语人才。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430074) 徐 菁
摘 要 思维方式是文化的体现又影响着语言。思维方式制约句子结构 ,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汉英语的句式表达有很大不同。本文主要比较中西思维 方式之差别,从思维方式上找出导致汉英句式结构及表达差异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思维 句式
Abstract Thought reflects culture and influences culture. T he sentence structure is influenced by thoughts, theref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 n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and western way of thinking results in the different w ay of forming sentence. In this article,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and western way of thinking are compared in order to trace the reason in culture which leads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ntence structur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Key words language culture thought sentence structure
一、思维方式 文化 语言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紧密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 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 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 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 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
思维方式影响语言表达形式,尤其反映在语言系统句法这个层面上。本文拟归纳一些不同文 化下由思维方式差异导致的句子结构及表达上的差异,以及学习者忽视这种差异造成的表达 误差,以此探索制约句子结构及表达的文化思维根源。
二、思维方式在句式表达上的反映
(一)西方思维分析性与汉思维的整体性在句式表达上的体现
汉文化中重整体性这一思维方式在汉语句中的体现是主客融合。 而西方思维的重分析思维 方式在英语句中的体现是强调以主体为中心。试看下面茅盾先生的一段话:“林小姐这天从 学校回来就撇起小嘴,她扔下书包,并不照例到镜子前梳头发擦粉,却倒在床上看着帐子出 神。”笔者将它翻译成英文:On that day Miss lin returned from school with her lip s pouting. Instead of going to the dressing table to comb her hair and power her nose, She flung down her bag and lay on the bed staring up at the curtain.“ 在 这一句中,出现四个物主代词“her”, 而这在汉语中是多余的。 另外,英语有时即使在事 物本体上也强调主客体之别,这在汉语中是不可思议的。例如:
他的腿受伤了 He was wounded in the leg.
他一把抓住我的胳膊 He grabbed me by the arm
英语句强调主体的作用清楚地反映出英文化的人强调主观作用,以主体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汉语句体现的主客体融合也正好反映出中国汉人不突出主体,注重主客体一致的融合关系
(二)汉思维的直觉性与西方思维的逻辑性在句式表达上的体现
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注重整体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表现为求简洁而缺推理 ,重直觉而轻论证。西方思维传统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表现在语言上时,英 语注重用实例,用数据说明问题。如在表达“经济高度繁荣”这一概念时,西方人会说,“ 经济比去年增加10%”;中国人说“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西方人却会给一个具体的恩 格尔指数。这表明在句式表达上,西方人重视“用事实说话”,不阐述大道理,不喊口号, 具体科学地阐述事理。
笔者摘录下面一篇中国学生写的英语作文:In recent year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 ve developed very fast.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people are becoming richer and richer as the resul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hese two factors made co mputer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an before.
这是一段典型的按中文的表达方式来写的英文,这样的句子在中国学生的作文中俯拾皆是。 撇开句式上的毛病不谈,单从句子表达上看,句中全部用的程度的抽象形容词,如“very fa st”, “richer and richer”, “more and more popular” 来表明作者观点,而未列举一个具 体数据事实来证明这一点,这是受汉思维重直觉,轻实证的影响。
(三)汉思维的意向性与英思维的对象性在句式中的体现
意向型思维使主体介入客体,客体容入主体。在句式表达上,笔者归纳了有两个方面的差异 :
1、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
汉语受主体意识的影响,在表达上常使用“人称主语”,而英语由于较偏重客体表述,在表 达上多用“非人称主语” 例如: ①The sight of a dead mouse made me sick.汉语却要 说:看到那条死老鼠,我感到恶心
2、汉语多主动,英语多被动
这是汉语受到主体意识影响的另一方面。根据汉语思维的习惯,“事在人为”,动作应是人 这个主体来完成或进行的。因此汉语在表达上表现为广泛的“受事施事化”,即很多被动行 为都是以主动方式表现出来。而英语主动被动区分十分鲜明,而且主动使用比较普遍。
如:His successes were so repeated that no wonder the envious and the vanquished spoke sometimes with bitterness regarding them.
他赢钱赢的这么多,怪不得眼红的人、赌输的人有时提起这事就发牢骚。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中国人比较习惯于本体型的思维方式,在语言表达时,常以动作行为的 施动者作为句子主语,因此汉语中主动态句使用比较频繁;而习惯于客体思维方式的西方人 却常把视点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上,并以此作为句子主语,因此英语被动语态很普遍 。
(四)后继性 前置性思维
中国人具有教强的历史意识,思维具有前置性。而西方人则比较注重现在和未来。这种世界 观使西方人有超前性意识,思维具有后继性。
在句式表达上,受后继性思维的影响,英语句子往往头短尾长,结构长时形成一条条不同的 思路,往往一一后置补充说明,因而较长的修饰语都是后置的。而汉语句序往往根据事情发 生的逻辑关系来组句,很多情况下出现前置性思维方式,修饰语往往前置,而且前面往往能 附加多个修饰语。例如:
He had flown in just the day before from Georgia where he had spent his vacation basking in the Caucasian su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job he ha d engaged in the south. (状语后置)
他原来在南方参一项建筑工程,任务完成之后上格鲁吉亚度假,享高加索的阳光,头一天才 坐飞机回来。(按时间顺序排列)
(五)归纳性与演绎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总结、归纳;西方思维方式自古以来就注重形式逻辑,擅长于演绎。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句式上的表现为英语句子语义重心通常在句首,即先讲态度、观点、结论,后再叙述原因、条件、事实等;而汉语句子语义重心通常在句末,即先讲事实、原因等, 后讲态度、结果等,形成圆周句。
先讲事实,再讲态度。 如:学生更愿意畅所欲言,这是最值得注意的。
The most noticeable is that students are more willing to speak their minds.
汉语强调逻辑顺序,按事情出现的顺序、因果等关系组句;英文通常是先叙述结果,具体情 况则放在后面。例如:
He eventually got that decent job, as he shows a stri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team spirit during the interview.
在面试中他表现出了强烈的责任感与合作精神,因此最后得到了那份好工作
三、结语
本文从分析性与整体性,直觉性与逻辑性,思维性与意向性,后继性前置性,归纳性与演绎 性五个方面列举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并举例分析了每种思维方式对句子结构及表达方式 的影响,从句子这一层面初步论证了文化影响下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王力.王力文集(C).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5]吴潜龙.从语言与思维看外语习得的几个问题(J).外语教学,2002;(1)
[6]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作者简介
徐菁(1979-)武汉人,中南民族大学2002级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
交际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
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方面,人们总是认为只要把语音、语法和词汇学会,就算是掌握了这门语言。其实这只是掌握了语言的形式。近十几年来,外语教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认识到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顺利、有效地与人进行交际。
文化在语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的,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国的语言反映的是一国的文化。一个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或了解甚少的人,即使他有着漂亮的英语语音知识,完全掌握了英语语法,词汇也背了好几千,与那些native speakers 交流起来,肯定还会许多障碍。因为他只掌握了语言的躯壳,而没有掌握语言的灵魂,即它所反映的那一国的文化和在该文化浸淫下的该国国民的文化特征和行为习惯。
由于对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国家的文化不了解而造成误解的情况比比皆是。如中国人习惯了“民以食为天”,见面总是问“你吃了吗?”,而在英美人士看来,这样的问题可不是那么让人舒服的。他可能会理解为你以为他没钱吃饭。再如中国人有一种“明知故问”式的打招呼方法,“您上街哪”,“正忙着哪”,可在英美人士看来,这纯属废话,甚至还可能有误解:我是正忙着,你只会光顾着说废话,也不帮一把。又如听说某人生病了,中国人的反应总是:真的吗?生的什么病啊?严不严重啊?可英美人士只会说:“I’m sorry to hear that.”。中国人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没人情味,人家生病了,你sorry 一下就算完了,殊不知在英美人士看来,生的什么病可是别人的隐私,怎好随便打听?
由于文化差异,加上交际双方缺少跨文化交际知识,因而中国人的谦虚,可能被英美人士视为“虚伪”;英美人的干脆,则可能会被中国人视为“冷漠”;中国的热情,可能会被视为“繁琐”、“没有诚意”;中国式的关心,会被视为“多管闲事”。凡此种种都告诉我们,在外语教学的时候,既要传授语言形式,又要教学文化知识。学者们对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本文所说的文化着重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探讨“交际文化”(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和“知识文化”(cultural knowledge information)。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到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如黄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在西方人看来,它不过是一条挺长的、混浊的河流罢了。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上对交际文化重视不足,教学中偏重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应用,导致学生经常犯错误。
现在,随着中国成功申办奥运会以及加入WTO ,中国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在英语教学中加大对交际文化的传授,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成了摆在全体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但要在英语教学中传授文化知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教材是很重要的。现在使用的人教版英语教材,课文内容大多是介绍英美国家的风俗人情、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生活方式等,并且还设计了大量的操练。这对学生学习了解英美国家状况是极好的材料。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不能机械、刻板地只讲授语言知识,而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比如介绍Christmas 时,可顺带介绍Thanksgiving Day、复活节(Easter)、万圣节前夕(Halloween)等西方重要节日,并比较中国自己的节日。谈到狗,可说说东西方对狗的不同态度:在西方,人们常将狗作为宠物来养,狗被称为人类最好的朋友(man’s best friend),如lucky dog 就是一个很好的词; 而在汉语中,“狗”总是用于贬义,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头军师、狗腿子、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中英语教学要侧重提高阅读能力,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恰当选择一些好的课外阅读材料以作为补充。在平时作阅读训练时,不要停留于只讲解答案,应对所做阅读练习的材料中的跨文化因素进行挖掘,使学生既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又得到交际文化知识。比如我们最近做了一份完形填空练习,内容涉及美国社会的child care and working mother 的关系问题,由于我在平时上课时给学生介绍了这方面的知识,比较过中美在照看小孩方式上的差异,如美国法律规定父母不能把未成年孩子单独放在家里,法院有权剥夺不称职父母的监护权,所以有工作的父母在有小孩后,只好一方做出牺牲,或者去雇用保姆,或者邻居间互相协作,或者请社区、教或其他义工组织帮忙等,而中国父母一般要么把小孩扔在家里,要么雇保姆,还有很多人则是把孩子扔给了爷爷奶奶。有了这样的知识储备后,学生做起这篇完形填空就得心应手了。在阅读理解学到chairperson 这个词时,我让学生比较了chairman这个词,比较了人称代词he/she 和they, 又给学生介绍了女权主义(feminism)、平等(equality)及Ladies first等西方思想。此外在介绍body language 时, 我还让学生比较了中外手势语。我在带学生参加市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时,担任评委的外籍教师都谈到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西方人说话时常用的一些手势语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还要注意运用正确的语言知识,对于教师来说,这无疑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文化交际学具有多学科性,对它影响最大、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学科,即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和传播学。作为教师,平时应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在让学生做操练(尤其是操练对话)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说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场合的话。
总之,教学中既注重语言形势又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该语言,顺利进行交际,还有利于防止由于交际障碍而导致的交际摩擦(conflict),有利于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
参考书目:
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版
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1期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版
杨连瑞、汤成雄、胡士田主编:《英语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第2版
章兼中主编:《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英语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异国文化的传输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文化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辨证关系,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间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化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
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从人教版初中第三册英语教学谈起
一、前言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这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在这一国度里与人进行正常的交际。现行的由人民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初中英语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也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热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胡文仲,)。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一个跨国公司若想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创造高效益,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是经济成功,而且是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2.了解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宋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映了某种文化的独特之处(杨平,1994)。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target culture),我们就很难理解某些词语项目的意义。如:grammar school可以望文生义为“语法学校”,实际上现在指为升大学的学生而设立的中学,即大学预料。
3.文化知识的教学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王勇,1998)。我们必须明白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明白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
[1] [2] [3] [4] [5] [6]
蒲江中学 李然
【提要】:
“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由于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而文化是指目的语所在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1 本文通过文化干扰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外语教学,阐述重视文化教学,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并如何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关键词】:文化意识 文学修养 文化渗透 素质教育
布卢姆说:人在学习上的潜力是极大的,只要教育得法,几乎每个人都能掌握中小学课程。对此我们毋庸质疑。作为一名中学的英语教员,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下,如何教育得法,卓有成效地进行现代化英语课堂教学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不少所谓的“专家和学者”仍旧摆脱不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窠臼。填鸭式的教学外加“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的学生在劫难逃。学习的被动成就了老师的主动,学生的兴趣成就了老师的泛泛而谈。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操纵课堂,不仅是一个老师驾驭能力的体现,更是一个老师综合素质的挑战。我们都在谈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果作为一门外国语言教学的老师都“空”素质而又何谈学生的“实”素质呢?这两者的对立和统一需要我们英语老师在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大力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种非智力因素对一个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健全人格来说起着“唇亡齿寒”的功效。学生不是机器,而是一个鲜明的活体。这个活体“多动”、“多思”、“多问”,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了解外国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深知内外两种文化的迥然各异,在这种“外来文化意识”挑战“本国文化意识”的过程中,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和教育,达到一种兴趣带动主动学习的景象。
一、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种“兴趣即最好的老师”的带动下,在加上高素质的英语老师,学生的敏感性和鉴别力能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这种文化意识的渗透,可以达到一箭双雕。正如胡春洞所说“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使学生从深层去理解和把握语言,减轻机械记忆的负担,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逻辑性,这大大有利于其他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2 如果我们一味地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意义,单纯地把英语看作是一种符号系统而脱离文化孤立地来教学的话,就会给语言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学生在运用语言时,也就常常会以“中文思维+英文方式”来套用所学词汇,从而出现许多不得体的句子,产生尴尬的局面,甚至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例如交际时的失误,中英问称呼存在很大的差异,稍有不慎就可导致交际的失误。 例如,在向老师打招呼时中国学生经常说,“Good morning, Teacher Li" 在汉语中,“老师”不仅是称呼语,还是尊称。但是在英语中向老师打招呼时,通常叫姓,而不叫teacher,它只是一种职业,绝不可以作为称呼语,也非尊称。英、汉称呼系统是不对应的,英语中采用 Mr/Mrs/Miss加姓氏的称呼法。3所以外语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并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高中新大纲对语言知识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的阐述就体现了这一基本思想。
二、如何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
语言学习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而且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走向世界也大有裨益。那么如何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呢?
1.了解语言学习者存在的个性差异。语言学习者本身存在极大的差异性,各有千秋。我们应该体现个性,尊重个性,让学生“能飞则飞,能跑则跑”。那学生存在哪些个性差异呢?它包括:智力Dgeneral intelligence.语言学能laguage intelligence,E.人格特征personality traits,F.认知方式cognitive model,G.学习策略strategies,H.学习动机motivation ,I.学习兴趣interest,J.家庭环境envronment等差异。 4
2.注意研究对象的转移。A.研究的客体逐渐过渡到主体;50-60年代前:主要集中在语言本身和教学方法上,通过研究逐渐认识到语言,教材,教法等都是外因,学习者本人才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60-70年代初:开始转移到语言学习过程和学习者个体特征,这种转变是当今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趋势。B.外语教学中跨文化现象研究受到普遍关注;掌握各种常见情景中的文化对话和行为原则并了解常见词汇内涵关系,深掘文化意识所隐含的本质及人文差异性。
3.注意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当今国际英语教育的发展正在经历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能力培养,从课堂的整体教学转向因材施教,从以教师传授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学习,以知识为目的的学习转向运用为目的学习,这些转变表现了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反映了英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4.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师作为学生行为思想的引导者,对学生的行为举
止,文化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曾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个公式:
教学质量=[学生来源与素质(1分)+教材质量(2分)+学习环境与条件(4分)
+教学方法(3分)]×教师 5
括号内四项相加为10分,而老师的分值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在外语教学观念上进行改革,要改革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外语教师首先必须是教师,必备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又同时是语言教师,他的工作要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文性,体现对人类活动的特殊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同时外语教师所教的内容是外国语言,他还必须具备更多的与教学相关的外国语言、文化及文学修养能力:
A.思想素质:学生本身具有“向师性”,要改变学生的错误观点,没有共同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是无法进行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即这个道理,所以老师要有较高的思想、人格和知识素质。
B.专业素质: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和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教师不仅要有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本族语言与文化知识,以及人类语言本质特征和使用规律的知识。
5.了解英语教学中的干扰因素。1)教学环境:现代英语的课堂教学缺乏真是的语言环境,是语言的单纯输入,对我们的英语老师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输入,为学生提供多种语言文化的背景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2)学习者的情感: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外语学习不仅是一种意识的体系学习而更是对另外一种文化体系的适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外语教师的重要责任。3)学生原有知识:尤其母语既有利于学习但却又在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外语知识的获得,外语教师要有清楚的认识。4)不同文化的影响:语言结构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外语中词和句的正确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的了解,两种不同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作为外语老师不但要对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要有较深刻的了解,还要善于帮助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避免交际文化的误解之意。
三、课堂教学中的文学修养构建:
一般来说,教学内容是以一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的。遗憾的是,我国的外语教学尚无文化教学大纲。《外语教学与文化》6 一文综合了现有的语言文化研究成果,把文化内容分为五个方面: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以上几方面在现行JEFC和SEFC中都得到了体现。如SEFC 2B. L.10 Body Language就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知识。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缺乏文化教学大纲,JEFC和SEFC的编写中没有注意到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性和一致性,从而使所呈现的文化内容显得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另外,在教师用书中也无文化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文化渗入的条件,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和鉴赏能力。
1、在课堂上加强文化的渗入。
1>课文背景知识导入。(1)用“文化旁白”的方法给学生加入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讨论。例如,SEFC Book 1A 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谈到来自世界的个种音乐:非洲音乐、拉丁音乐、布鲁士音乐及爵士乐等,教师可以把音乐的其他分类如摇滚乐、轻音乐、钢琴曲、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等选录一些有代表性的曲子辑录、播放给学生听,边听边分析音乐的不同分类,这样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文学修养。如当我们谈到披头士The Beatles乐队时,我们可以重点讲到John Lennon 的Images: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试着去想根本就没有天堂
It’s easy if you try 如果你肯尝试
No hell below us 要做这样的想象并不难
above us only sky … 我们的脚下没有地狱
我们的头上只有天空……
我们在欣赏歌词的同时,又可以接触到优美的外国文学,既加深了对音乐的了解和鉴赏,又了解了他们所处时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文学作品的风格欣赏。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它能生动具体地反映该民族的习性、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而SEFC中不少课文就是文学名篇,阅读文学作品可帮助学生领略文章的美,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力。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应不满足于知晓故事情节,而是要领会、欣赏文章的措辞以及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英语的文学水平。例如SEFC Book 1B unit 15 The necklace 是Guy de Maupassant的作品,可以介绍莫泊桑这位法国19世纪后半期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 “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影响极大。我们所选的《项链》就是一例,它讽刺了主人翁极度的虚荣心,可引导学生并发现文中有些句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虚伪性以及“Judge a person by his clothes”这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1>对话教学:对话教学(dialogue)编写的真实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口语材料完成日常交际用语、交际方式甚至体态语(body talks)反应等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口头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处理对话材料时,要紧扣大纲要求,充分反映教材编写着的指导思想,合理分析材料,处理好本族语与英语的文化背景差异,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的放矢的教学。语用学家沃尔夫森M.Wolfson指出:“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这种社交语用失误情况,它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中出现的语用错误,而违反说话原则就会看被成是不礼貌的表现。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注意介绍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异同。2>语言点教学时,要把语言点牵涉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如SEFC 1B Unit 16 Scientist at work 提到Good Friday可向学生介绍以下与此有关的资料:在基督教日历中,“受难日”在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星期五为犹太教的预备日,即安息日的前一天,耶酥在那一天被送上十字架,是为受难日。“Good”指耶酥为人类赎罪而自我牺牲,人类则因此而获益。7从而避免翻译或理解成愉快甚至友好星期五的错误。又如 “after tea”,要向学生说明“tea” is a meal taken around five o'clock in England. It consists of a pot of black tea, with bread, sandwiches, biscuits and cakes. 但美国人却没有下午四、五点用茶的习惯。这些文化内容都与课文内容有关,适当的渗入可扩大学生的文化常识积累。
3、听力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1923年,人类学家马林洛夫斯基说:“说话和听话者所共有的,对话语的理解和作用的背景知识。语境提供了交际信息帮助交际者正确理解交集内容”。对英语学习者而言,了解英语国家的特有事物是突破听力障碍的关键之一。如:
A: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now; it’s no wonder they go ahead for they know everything.
Question: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phrase “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A. the cat isn’t in the bag. B: leak the secret C: set free the cat.
Key: B
初听可能很多的学生要选B、C两个答案,而实际上答案选B,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英语成语典故不理解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在英语中翻译成reveal/leak/divulge a secret:泄露秘密;露出马脚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含义呢?相传从前英国的乡下人出售小猪时,常有小猪装入布袋出售的习惯,为了欺骗买主,有些狡诈的人则装入猫来冒充小猪,以欺骗买主。缺乏经验而粗心大意的人往往不予检查稀里糊涂,“口袋里买猪”(buy a pig in a poke)可是有经验的老手总要先打开口袋来看看,这样便 “把猫从口袋里放了出来”于是就露了马脚,这个短语也就由这个故事the cat 转义为“秘密”。8由此可见,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英语国家风俗习惯、行为准则、政治制度及历史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阅读理解的文化教学。
英美文化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一直未能引起许多英语学习者足够的重视,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理解水平就自然上去了。”其实,很多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之所以提高不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美文化知识贫乏。因为离开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对许多句子的理解只是局限在字面的理解上,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如:“To sign a contract with such a cheap guy will ruin you. ”“He is a Shylock.”(同这样的小人签约会毁掉你的。 他是一个手段残忍的守财奴)。Shylock(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一个高利贷者,其性格贪婪、残忍,常被用来指贪婪、残忍的守财奴。如果对英美文化知晓甚少,要理解Shylock在这小段话中的含义是很困难的。词汇、语法和文化知识是阅读理解的三个要素。不重视英美文化的学习就难以向更高的阅读理解水平迈进。
4、第二课堂中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由于SEFC教材的编写主要是以学生所熟悉的话题或题材为主,而涉及异域文化的比重还相对偏低。因此教师可建议学生多读外国有关的游记、人口统计、民意调查、官方思想研究、时事评论、文学评论等方面的书或文章,从中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地理知识。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又导致了不同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国外文学名著,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涉及。教师可列出一系列世界名著让学生去选读。至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欣赏和学唱英文歌曲,观看英文影视节目,或鼓励他们积极去表演英文话剧、故事,让他们从反复排练的演剧中切身体会到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行为和方式。正如胡春洞指出“教人、教文化都是渗透于教语言之中的,不是脱离语言教学的”。
四、结束语:
中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教学,通过一种文化意识的渗透,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了解外国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身修养的提高。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的重要性,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文学意识渗透已成为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我们强调文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以进行交流,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正如《大纲》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
参考书
1. 《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7月
2. 《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春洞,1994 P17
3.外研社建宏英汉多功能词 简清国,林茂竹 12 月 P1535 北京外语教学出版社
4.谈外语教学中科研问题 刘润清 1998 北京外语教学出版社
5.薄弱高中搞好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徐汉东 P4
6. 《外语教学与文化》 胡文仲 高一虹 1995 湖南教育出版社
7.DICTIONARY OF THE LITERATURE OF THE BIBLE 帅培天 周平马赫
四川人民出版社 P295
8.ALLUSIVE ENGLISH IDIOMS WITH EXAMPLE FOR USAGE AND TRANSLATION
张复星 陕西人民出版社
NMET与中学英语教学 论文
一.NMET的任务、性质、目的和内容
从1995 年始, 全国(除上海外)英语高考统一试题, 称为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 t,简称为NMET。
NMET的任务是选拔人才,NMET的性质是选拔性(常模参照性)考试,要求标准化,要求有较高的信度和效 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同样,任何考试,其最终目的不局限于考试本身,而在于反拨教学。NMET作 为全国性考试,对中学英语教学势必产生反拨作用。经过这几年的实践,NMET已经并且继续在我国中学英语教 学改革中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根据NMET的任务、性质和目的,NMET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英语知识和英语运用。全卷试题在考查语言知 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运用和学习潜能的基本含义
1.知识
知识这里指的是英语两大类知识:
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也就是英语的基础知识,它是关于事实本身的知识,如一些语法规则等。另一类是程 序性知识,指的是怎样进行认知活动的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力或技能。
这两类知识互相有关联,但又不能互相替代。比如,语音知识不仅仅要知道英语有多少个音素,有什么样 的语音和语调,而是要会辨认,会发音,会读出这些语音和语调。懂得语言规则是一回事,使用语言规则来进 行交际活动又是另一回事。
就NMET来说,我们对英语知识和技能或能力都有要求,而且和中学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一致的。
[1] [2] [3] [4]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陈泽诞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英语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而从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语言素质,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气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
“关系”从词议上分析,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人们在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和稳定程度。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的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到达这种“移情”心理效应,教师应注意做到:
1、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一字“勤”字。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最后,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周礼》中称:“师者,人之模范也。”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2、用“真诚、理解”对待学生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
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尊师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是最高尚、最健康的人际关系,但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从组织关系看,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从教学关系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从心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师生之间心灵桥梁的精心架设者,学生是积极响应者。由此可见,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方面,其行为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只有和他人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才能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展现健康的精神风貌。学校中,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中学英语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 转轨的进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教师灌、学生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终身“享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要达到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坚实的基础,它能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当一名学生害怕或厌烦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就会无精打彩,他们的情绪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当一位受学生尊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师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需求。这样,学生才能保持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潜能。
3、有利于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这不仅导致生机勃勃的英语课堂气氛,而且也会形成一种愉快、生动活跃的校园英语学习气氛。课外,师生之间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见面时道一声“Good morning!”分手时说一声“ Good bye!”。 教师通过请同学“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英语交流来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如:“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is weeken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life?”“How do you like my English classes?”“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ies?”“Why are you feeling so happy?”有时,我们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出英语墙报,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甚至举行英语晚会,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活跃校园生活。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同时,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学好外语的关键在于多实践,鼓励学生勇于开口。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自由会话的环境和气氛。
如上所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深化中学英语教改,积极实施素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均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在人类历史进入新千年之际,人们越来越感到学习并掌握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当今英语教学良好氛围里,我们更应该重视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研究。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中学 方周明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 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 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在JEFC Book 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 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 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 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4.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 ”“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介绍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这在人教社JEFC教材中有充分地体现,如JEFC Book 2 Unit 3 Mid-Autumn Day和Book 3 Unit l3 Merry Christmas!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 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8.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 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 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一、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 、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 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并且规定了具体的情感教学目标。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对知识的传授, 忽视情感教育,或者认为情感教育不重要。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探究一下 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是否必要和可行。
一、情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同人 的意识紧密地联系着。 在 日常生活中, 情绪与情感常被混用, 或者看作是同义词。实际上,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和请可以 互相传递。 情感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 理智性是指人在智力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他它是和学生的认识活动、求知欲和对真理的探究相联系的;社会性是指人的情感往往受社会情景的制约, 社会环境直接影响人们学习或生活的情绪;易变性是指情境很容易使人的情感产生变化。
人的情感是一种生存机制。 1990年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提出, 成功需要一些至关重要的情感。他们是:
同情和关心他人
表达和理解感情
控制情绪
独立性
适应性
受人喜欢
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
坚持不懈
友爱善
良尊
重他人
他们把这些情感特征称为情感智力,即情商。智商是天生的,情商却是靠后天培养的。 实践证明高情商的人比高智商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在学习中,积极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发挥主体潜在的各种技能。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 情感的动力功能表现为:动力系统作用大, 学习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 学习效果就差。 情感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焦虑感, 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延缓学习疲劳也会产生调节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语言、声调节奏和表情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演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英语课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 这是情感在语言学习和人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所决定的。 情感教育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言具有传递情感的功能
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与传输信息的媒介, 语言具有认知性、实效性和情感性等功能。 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 沟通情感和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 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 和相互尊重。 情感介入教学活动是英语教学的进步。
2、情感影响语言的学习和记忆
学生是情感型和感觉型的, 以情绪化为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 积极的情感,如:自信、愉快或喜悦等。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人的活动积极起来。因此,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心态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坚强的意志和大胆实践精神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消极的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或厌恶等。会降低和削弱人的活动能力。 因此, 如果这些情感影响太大, 就会影响其语言学习行为。 我校学生中常见的消极情感有:对能否学好英语持怀疑态度,或对学习丧失信心,悲观失望等。对于这些负面情感,教师应尽力减少,除了课堂上的交流,还可以利于其他时间与其谈心,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明白学习的价值。
情感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表现在对信息的存储、修正和提取等方面。 情感信息会与其他各种信息一同存入大脑。 积极的情感会加快信息的组织、加工和存储;而消极的情感会导致记忆信息的缓慢甚至停止。另外, 积极的情感会使记忆中存储的内容处于稳定的状态;而消极情感的作用则相反。 因此,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切实让学生时时处于主体地位,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乐学的情感,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自主学习以情感为依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自主既是一种心理机制, 也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的存在和体现必须有群体关系的支持。这种支持除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还包括教师的关心、启发诱导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而且还应帮助学生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及评价学习结果。 在合作型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发展人际交往、情感交流、协调互助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4、情感态度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幸福
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定义为“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并详细规定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情感目标,仍然侧重于兴趣、动机、自信和合作等情感因素。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把情感目标设定为“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 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能够克服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 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体现国际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的必备品质,是新时期外语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情感是非智力因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还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影响外语学习的成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情感影响的因素相当大,它直接影响着不同层次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而且贯穿于英语学习过程的始终。
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健全的人格应当包含健康的情感。 实践证明,所有的人都能从情商中受益,。无数研究表明, 具备情感技能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加幸福、自信, 在学校表现更佳。 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负责任、有爱心、能力强的一代,情感技能是不可或缺的。
三、对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建议
对学生平等相待, 尊重每个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努力尝试,赏识学生。
创设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发展友谊及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团体中发挥作用,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帮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其执行。
用幽默感来陪养学生的价值观和宽容品性。
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
结束语
情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英语教学应设计情感教学目标、制定和实施情感教学策略。 从培养学习动机入手, 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善于让学生享受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传递情感体验, 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黄振远:“情感的内涵及其与英语课程的关系”《中小学外语教学》第十期。
叶奕乾 祝蓓里 《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
劳伦斯沙皮罗 《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经济日报出版社
简单地说,语境就是具体语言形式出现的环境,它可分为广义的语境和狭义的语境。
广义的语境是指社会文化语境,也就是语言形式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形态,它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到价值观念等等。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局部交叉渗透。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存在,任何语言都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这便是语言的文化功能。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被人们用来在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交际。ァ∠烈宓挠锞呈侵赣镅孕问匠鱿值木咛逵锞常又称情景。Halliday认为情景语境是由“场景”、“方式”和“交际者”三个部分组成。Hymes又进一步地将情景语境细分为八个因素:场景、角色、功能、意念、语体、重音和语调、语法和词汇以及语言辅助手段。
社会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人们在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必须遵循约定俗成的社会交际规则,同时人们又必须根据情景语境中的诸因素作一定的调整。
语境设置的意义
英语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学生交际能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交际功能也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学习英语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交流信息,即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即席地使用语言或话语规则进行言语交际活动。
交际法理论的倡导者们认为,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和练习语言形式,才能培养学生判断语言形式是否得体的能力、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和意义的能力以及在适合的语言环境中使用适当语言的能力。
中学生英语新教材以功能-结构体系为依据,以情景-话题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呈现教学内容。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正确地设置语境,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显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巧妙生动的语境设置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轻松活泼、真实可信的语境中操练语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之一,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的语境设置
一、词汇教学与语境设置
美国《时代》周刊对各界成功人士做过调查,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词汇量特别丰富。L.R.Hubbard认为,“The misunderstood words(被误解的词)是学习“三大障碍”中最主要的障碍。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来NMET中有了词汇拼写题,而且能力题型的分值在增大。如果教师孤立地去教单词,进行繁琐的讲解,而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死记硬背,这样不但起不到效果,还很有可能成为“学习的障碍”。如果学生看到中文“开“就只会背“open”,那么碰到“开车”、“开水”、“开灯”、“开机器”等词组就会出现错误,造成错用乱用。
在情景中学习词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牢固地记忆,还能使学生掌握使用语言的场合。
1.使用直观教具创设情景
词汇教学尽量使用直观教学,可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简笔画等设置情景。下面以初中第一册Lesson 49课为例,介绍怎样在情景中教生词。这一课共有九个单词:colour,red,white,black,green,yellow,blue和brown。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彩色粉笔。
Step 1 Presentation
教师举起一支红色的粉笔问“What colour is it?”后自己回答“It's red.”并边读red边在黑板上写出红色的red,领读几遍。然后教师仍举起红色的粉笔问“What colour is it?”让学生回答“It's red.”接着用同样的方式呈现white,blue,orange,green,yellow和brown。在呈现black一词时要用白粉笔在黑板上涂一个方块,把食指蘸湿,在白方块上写black,黑色的black就显示出来了。最后在这八个词的旁边写上colour。教师使用简单的教具粉笔设置语境,呈现出了所有的九个生词。
Step 2 Practise
教师收集各种颜色的笔,指着学生不同色彩的服装进行操练。先由教师问“What colour is this pen?“学生用colour words回答,进行控制性的操练。然后指着服装上的色块,一半同学问,另一半用colour words回答,进行半控制性的操练。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语境中逐渐巩固生词。
Step 3 Pair Work
学生两人一组,就各自的文化用品,彩图上格林一家穿的服装进行自由对话,问句可以从“What colour is it?“扩展开来,像“Which is your pen?The blue one.”“Whose shirtis white?“等等。这样,学生在信息交流中使用了学过的生词。
上面三个步骤从单词的呈现到单词的巩固操练,再到在对话中使用生词,都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贴切自然,效果也比较好。
另外,教师还可以介绍像a white lie(善意的谎话),a black sheep(败家子),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black tea(红茶),white coffee(清咖啡),brown sugar(红糖),green eyed(红眼的)等有关颜色的词。对于颜色词不能直接翻译或颜色错位的奇怪现象进行必要的文化知识介绍。
2.利用非语言手段进行词汇教学
作为语境因素之一的语言辅助手段包括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伴随语言的动作等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导入、演示还是学生的操练或实践活动,非语言手段都在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英语词汇中很多动词、动词短语和表达喜怒哀乐的形容词都可借助非语言手段进行教学。例如,初一年级Unit 20中throw,ride,swim,fly,jump,sing,run;Unit 22中的write,read,listen,clean,count,watch,stand,talk,open,close,work和wear。这些词汇如使用动作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一方面可弥补学生语言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使词汇在情景中出现,使交际更具真实性。ァ 3.词汇的检测要创设语境
我们先来看一组练习,要求根据中文写出单词的正确形式,使句子结构完整,意思明确:
a.He is much (高)than you.
b.Thank you for (告诉)me.
c.The house was (建造)last year.
d.It's not easy to (胜)their team.
e. (小刀)are used for cutting things.
f.He drove his car very (小心).
g.Whose books are these? (他们的),I think.
h.This story happened in the (十九)century.
-ト绻只看中文,上面练习的答案可能为tall,tell,build,win,knife,careful,their和nineteen。但根据句子提供的语境,练习的答案应该分别为taller,telling,built,beat,Knives,carefully,Theirs和nineteenth。可见死记硬背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平时对学生词汇的检测要尽可能设置语境,测试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汇的能力。
二、语音教学与语境设置
中学英语中的语音教学除了教会学生认识音标,会读单词,更应该着重重音、节奏、语调的训练,使学生会读句子,会朗诵语篇。
当我们听到学生读I get up at six这个句子时,我们只能判断他是否读对了每个词,至于他的重音是否正确,我们就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我们设置以下三个不同的语境,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判断了。(加横线处表示重音)
(一) A:What time do you get up in the morning?
B:I get up at six .
(二)A:Who gets up at six in the morning?
B: I get up at six.
(三)A:What do you do at six?
B:I get up at six
语调也是这样,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正确的语调。例:
* Is this your ruler?--Yes.
* Excuse me! --Yes()?
两个相同的Yes,两个不同的语调,代表两种不同的语言功能。
因此,我们不仅要教好音标,读准单词,更重要的是要把语音语调与语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语境中把握轻重缓急、高低起伏,以便更深地了解作品的思想意图和感情内容。
三、篇章教学与语境设置
中学英语新教材以背景-话题为主线编写的。每段对话,每篇课文都体现不同的语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精心钻研教材,寻找、挖掘和活化篇章本身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从而把教材上凝固的文字转化成声情并茂的语言实践活动。
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音乐、幻灯片、录像、VCD、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一种真实的语言氛围,可让学生受到语境的感染和语境的暗示,从而情不自禁地融入语境,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自然的交际。下一段是四个可供参考的语境设置。
初中教材Book One Lesson 30,我们把一辆小自行车推进教室,拿一张自行车执照,寻找自行车失主的情景就相当逼真了。在Book One第六单元,Book Two的第十五单元,Book Three的第十单元都有“打电话”的对话。我们可以把电话机搬进课堂,一个真实的语境就设置好了,学生可以练习报电话号码,操练打电话的常用句式和结束电话的方式。Book Two和Book Three中都有“问路”的内容,我们可以把教室比作一个小城市模型,一排排的桌子就是一幢幢建筑物,每排之间的空间可以看作一条条的街道,折叠好的卡片上写着school,post office,park,bus station,toilet等名称放到桌子上,就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语境中操练“问路“,生动有趣。高一教材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异同一课,我们可以选择好两段有代表性的区别英音和美音的录音带,投影片上写好两段在词汇和语法上有英美差异的短文。让同学听录音,看短文,比较它们的异同,并在真实的语境中产生感性认识。
另外,介绍异国文化,可使语境的设置更为地道。如,初一Lesson 16中涉及个人隐私的年龄,初一Lesson 26受到他人赞誉的礼貌应答,初二Lesson 69以谈论天气作为话题的开始,初一Lesson 70受到邀请而礼貌地拒绝,初二Lesson 95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医生使用委婉语避免禁忌语以及整篇的幽默感……这些饱含英美文化的例子比比皆是。文化的习得是语言习得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在创设情景时向学生传授文化背景知识,以消除障碍和失语。这样能使我们在语境中操练的语言形式恰当和得体,也使设置的语境更真实有用。
总之,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境设置对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新教材在这方面的优势,正确合理地设置语境,并在真实的语境中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在语境中教学生掌握并运用词汇,在语境中简明扼要地点拔语法规则,在生动形象的篇章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心理素质对人生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心理健康已经作为一个和生理健康相提并论的概念而得到世人的认同。开展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健全的个性,预防和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促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实验题目的专家、学者对万名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后发现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着心理异常现象,如表现为厌学、考试紧张、人际关系恐惧、单相思等。(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亦发现个别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现象。)因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培养师生间健康的情感,是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自身情感对课堂教学的氛围的形成,对学生的情感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因此,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良好的师德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才能做到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不断地探索工作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也才能把对工作的不断追求转化为对学生的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亲切的教态、和颜悦色的表情、温和幽默的语言进入学生的感情世界,与学生接触、对话、交流,以情诱导人,以情感化人,以情启发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体和情感,从而实现师生心灵沟通、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彼此有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健康情感,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二、发掘教材中有意义的德育素材,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体会教材内容的意蕴,准确施教,不能错误传授,不能随便渗入个人错误的观点和意见,以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对于教材内容,注意正确分析国外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信仰。其次,充分发掘教材中有意义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如教Book6, Lesson15, “He Kicked His Way Up” 这一课时,针对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意志脆弱,独立性差,更缺乏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启迪学生:要像课文中主人公那样走上成功之路,就一定要经过艰苦磨练,自强不息的奋斗。教材中有许多宣扬团结友爱、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课文,如Book5, Lesson23中的对话内容:Liu Ying won a prize in the singing contest. She sent all the money to the flooded districts. 学生学了对话后,让他们互相提问:“If you get a lot of money, what will you do? 经启发引导后,学生有的回答:“I will buy some books for the children in the mountain village.” 有的回答:“I will send all the money to the Home for the Aged.” 这样,教材中良好的德育素材会对学生的品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塑造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学获得最佳心理效应。
1、以兴趣引导学生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要在课堂上以“静”来压制学生的“动”;或者采用注入式的方法,不管学生能否接受、乐于接受;或者讥笑学生重复出现的错误;或者使用千篇 一律的教学模式。统一、服从、规范、单调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言行都是不尊重学生的个体,抑制学生的思维,严重的会使之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营造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气氛,创设情景,拿具体生活例子来与学生进行对话交际。另外,为了使学生能自然地感受新知识,理解新内容,我经常使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简笔画、录音机等。为增强学生兴趣,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备课,上课需要的直观教具,有时发动学生从家里带回来,或请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帮助画一些教学图片。这些教具出自学生之手,训练时他们就会倍感亲切,既增添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果。例如,学习Book6,Lesson1 “Make Yourself at Home”一课时,让学生从家里带来食物:糖果、饼干、水果等进行情景对话,学生兴趣盎然,热情洋溢,使教学情景交融,有静有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及时反馈,激励学生学习。
对于学生所学过的知识要及时进行反馈,但不能加大难度,或太频繁,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焦虑、厌学、甚至逃避现实,以造成心灵危害。在学生对知识充分认识和实质演练后,教师要设计难易适中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反馈、纠正,从而认清自己知识缺陷,并形成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能力。
不管师生的素质如何,每堂课都免不了产生学习误差,因而反馈、纠正是十分必要的,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许,以唤起他们继续拼搏的决心,从而实现让学生每堂课都保持兴趣,确保获得最佳心理效应。
四、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障碍,使其以健康的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
心理学认为,信心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象征,信心是每个人发挥内在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动力机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使学生在多种评价模式下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激发努力上进的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障碍,可通过学生的眼睛、面部表情或不安的神色和举动,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多给学生一些关心、耐心的信心,反复地做疏导工作,如促膝谈心,分析研究,列举成功的范例,解决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在英语学习上,在设计操练项目和练习内容时安排多种层次,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有不断成功的机会,这样他们能超过一个个的障碍,逐步增强信心,并使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心理健康是个很复杂的课题,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心理教育的水平,并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云南省南华一中 郭丽琼
所谓情感态度指兴取、动机、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的关键。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才能搞好英语教学呢?
一、相互尊重和信任(feeling mutual respect and trust)
教师必须对学生付爱心,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尊.自信.前进的动力和宝贵的青春毁于冷漠或无意的摧残之中.应该尊重和信任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二、相互感觉好(feeling that what we do makes sense )
英语教师必须苦练内功,不断接授新事物来更新自己的一桶水,转变过时的教育观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楷模和导师。如教师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表达生动有趣.充满幽默感,了解英美人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书写优美,能娴熟使用简笔画等,对学生充满关爱,那么他们就会被教师这块巨大的磁场所吸引,就会在知识的汪洋中畅游;教师也会觉得学生可爱。思维敏捷而兢兢业业,其乐融融,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很喜欢受到鼓舞 (feeling appreciated and encourged )
失败是成功之母 (failure is mother of success ),这是指成功来之不易,只有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有人说:“失败不是没有成功,只是尚未成功。”我们也经常用这些言语鼓励那些正在努力的尚未成功者。如果学生原来就信心不足,或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就受到教师不经意的批评,以后又反复被频繁考试所得的低分所打击。对此,我们可用“成功是成功之母”,(success is the of success ) 即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这对于激发失败者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⒈ 教师应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观念,真诚地,无条件地关注学生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达 此目的,应开展一些任务型活动(Task--based active; ties )。如我在教高一Lesson 17 时,先问学生:Have you ever grown some flowers ? What do you need ?学生讨论后,请有条件的学生第二天带来。他们带来后我乘势引导,用实物教生词:pot, seed,soil, 用动作言语教短语 sow the seed, cover it with more soil 等,用情景教学种花,然后让学生亲自体验种花的过程,并参与交流。最后引伸到: Why do we grow tens of thousands of plants and flowers?以此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并激发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也为下一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铺垫作用,师声间的互动也得到了体验。
⒉ 精选考题,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⒊ 为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英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尽量减少学生在汉语环境中学英语的畏难情绪,如让英语歌曲唱得好的同学教全班唱;让书法,美术好的同学自由设计一些英语专栏,板报;让故事大王。笑星在有准备的前提下来一段英语小小说,。谜语,笑话等;让电脑爱好者为大家查寻一些所需词汇,信息等,他们都会各显身手,进而推动英语教学。
⒋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有困难的的学生。这类学生,往往自信心受挫,担心受到歧视,因而他们应“特别护理”。课堂上可走到他们身旁让他们回答一个简单问题,哪怕有点滴进步都要用赞许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当众说一声:Very good /Well done/You're great等;如书面作业或考试有点进步,就写上:I'm glad for you because you have made progress, Y'oure great. Gome on, again! Victory belongs to you!等。总之,教师不要吝啬鼓励之词。以促使他们树立学好英语信心。
⒌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做到互相鼓励和帮助,教学相长。
四、知道缺点不困惑(not feeling embarrassed by our shortcomings)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会有缺点,会犯错误,更何况是在成长中的学生。对学生尤其要学会用发展的、理性的眼光看待。如有学生故意迟到还喜形于色,事后了解才知道,只是为寻找机会当众说一声:Excuse me, may I come in, please?有的学生经常读错音、写错词,当众侮骂或几十遍的罚抄,他就会彻底放弃英语或随时跟教师搞恶作剧。大量实践证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只要个别暗示一下,双方就会觉得默契和心照不宣。大可不必动肝火。
五、不恐吓侵犯学生(not feeling threatened dy aggression)
一个班级总有几个后进生,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摸清情况,对症下药,热情耐心,持之以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定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之,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自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定会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浅析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处理
江苏省泗洪中学 刘贤兵
众所周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语言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英语基础知识是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重要基础,但语言知识本身也是语言学习的目标之一。过去我们经常说,学习语言知识不是目的,培养语言技能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在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侧重于听、说、读、写等技能,而在教学内容中则列出各种语言知识。其实这是人为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割裂开来。我们认为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而教学内容也包括掌握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故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笔者认为,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二者的关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改变过去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方向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英语课程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基础教育英语教学阶段,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来学习英语。听、说、读、写实践是教语言、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语言知识质量的可靠保证。为此,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做到:
(一) 语言知识的学习应立足于语言实践活动。课堂上绝大部分教学活动要以语言实践为基础,要杜绝单纯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做法。
(二) 语言知识的教学可以采用提示、注意和观察、发现、分析、归纳、对比、总结等方式进行。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到上述过程之中,以便他们在科学的思维方法上也得到锻炼。语言知识的归纳或总结的范围、深度、方法、时机要由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和教学的需要来确定。
(三) 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果孤立起来,语音、词汇、语法任何一项都不是语言,也不能起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语音、词汇、语法的作用,都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通过有意义的句子或篇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单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学会语法点的用法;可以学到流利自然的语音和语调。
(四) 要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语言知识,即真实听说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用法,真实读写实践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用法,真实交际中的语言知识。
二,防止过于强调模仿、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
语言是一个充满着抽象规则的复杂体系,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不规则的现象。但是儿童却能够在出生后不久就顺利地掌握母语。于是外语教学就提出了“习得”的理论。“习得”对于改进和提高我国英语教学起到无可置疑的作用。但是,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与母语学习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随着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都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具备了一定自觉接收、储存和加工信息能力;能集中注意力,抓住重点,调整学习方式,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学到比较多的东西。
其次,学生已经有了第一语言的实验,发音器官得到相当训练,有比较强的模仿能力;已经形成的语言认知结构对操作英语信息可以得到记忆、对比和监控作用,能加速英语规则的内化过程。
再次,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的,教学内容是优化组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信息集中地安排地,避免了许多不必要地重复,缩短了学习的进程。
为此,英语教学不可过于强调“习得”式的学习以及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而应该重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创设知识内容、技能实践和学习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景,以营造启动学生思维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使他们能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变语言知识为英语交际的工具。
三,倡导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开放的、互动的学习模式
语言知识不单是语音、词汇、语法规则,还包括概念意义、语言篇章结构、文化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要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此,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与反思性、探究性、情景性、社会性及问题定向性等内在驱动的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将上述内容牢牢与平时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这样一定能够正确处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此稿由江苏省泗洪中学刘贤兵提供,邮编223900,编辑证号ew0294)
提要:本文从动机、能力、兴趣三方面浅谈如何学习英语,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进行外语学习动机的探究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能力是指从言语技能来分,听和读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听、说、读、写是各自独立的能力,但它们又是统一的整体。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把动机、能力、兴趣三大点结合起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再流于形式,应付考试,而是真正成为一种交际的工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学习动机 能力 兴趣
一、学习动机的评价及其培养
学习动机是制约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变量之一,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心理学家用“动机”这个词来解释个体发出的能量与冲动,指导个体将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的,并维持这一行为的种种内部状态与过程,围绕这一过程,在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动机不再单纯看成是某种内驱动力的反映,而是最后转化为行为的信念、思想,甚至情感。从这一意义上讲,动机就其本身而言就是发动并维持某种行动的动态心理过程。心理学家们主要用以下三种理论模式来解释这种心理过程:期望--价值理论、目标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个体自认为达到目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一目标中获取的激励值就越大,个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动机也越强,针对这一理论,我们就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给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即远目标和近目标,这样使学生很容易满足。
价值这一理论包括成就价值、内在价值、外在实用价值及所付出的成本。成就价值(attainment value)由任务本身的重要程度决定;内在价值(instrinsic value)完成任务之后个体所带来的满足与愉悦;外在实用价值(extrinsic utility value),及所出的成本,指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及由此在心理上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因此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明白No pains No gains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期要让学生有所付出必有所得,以致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在目标理论中,人类动机被看成是对任务目标进行认知处理的结果。该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情景下,学习者个体在完成学业目标时具有两种取向。
(一)是与任务相关的目标倾向
(二)是与自我相关的目标倾向,这两种目标倾向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前者认为学习的意义在于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完善,后者认为学习只是完成目标并得到社会承认的一种手段,然而前者更倾向于迎接学习中的挑战,具有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会激发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应多注意培养学生向前者靠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潜力”资源会源源不动。
二、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习外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交际的形式有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听和说是口头交际,读和写是书面交际,听、说、读、写是各自独立的能力,但它们又是统一的整体。这种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为培养语言能力,两者应当结全,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不可忽视。
听力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培养辨音能力着手,把那些只有一个音,没的成对音组(Minimal pairs)进行语训练,如下表:
元音 bed bad 辅音 sat sad
foot food seat sheet
spot sport west vest
hot hut long wrong
say see safe save
duck dark tick thick
我读一个词,要求学生听了以后,立即写出这个词是A组的还是B组的,听完几个词后,听学生的结果,其次听句子然后作多种选择练习,学生从我说的每组句子中选出与我说的意义最相近的那个句子,如下:
A、John sent the letter
B、John opened the letter
C、John lost the letter
D、John destroyed the letter
我说“John dropped the letter in the mallbox”学生就应选择A,因为A句与我说的句意最相近,再在运用课堂来培训,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使用英语,学生应尽量接受他们这种多种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的听力,比如教学生重复刚说过的词或句子,如:
Please repeat the text.
Please say the text again.
Will you please say it again?
I’d like you to repeat the text.
同时学生也应抓住听力课的训练,这样听多了,熟悉了,以后,遇到类似的句型或句子,就容易理解了。
说的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多读、多听,产生语感,形成一种习惯,这就需要平时加强训练,如第一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扮演角色朗读或到讲台前表演。这时要注意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表情。第二步,让学生记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如:I see , quickly , I’m sure, 或I’d like to buy……。第三步培养口头复述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语能力和记忆能力,在课堂中用得多的是复述课文的练习,给学生一些关键词,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来复述,如高中第一册下中,“The Necklack”为例,我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尾来复述,下面是一个学生的口头复述:
Mathilde wanted to take party in a ball at the palace, but she hasn’t jewellery, who can’t be the only woman. So she borrowed a diamond necklace from her friend Jeanne, she had a good time at the back . This was last moment of happiness, in her life. She lost a diamond necklolle and she bought one for Janne. And she has working very hard for ten years to pay back all the money.
阅读就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过程中应对学生提出以下三个要求:(一)通读文章,掌握大意,在段落开头或段落末尾找主句(the topic sentence),文章中的细节可暂且不予理会,待下一步需要时再仔细研究。(二)快速阅读,获取信息,对一些重要句子可以标出。(三)深入浅出,瞻前顾后,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史地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归纳、推理和判断。
写作培养对于高中生首要他们make sentences, 其次模仿例写作,以所学的课文或实际中的一些例子,写一篇类似的短文,对短文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再次写日记,严格控制学生所使用的词泯和句型,要他们做到没读过的表达法和句型不要用,其次写通知,在学写通知前,教师要通知--包括:事由、时间、地点、注意事项,最后是发生通知的单位和通知多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写的等,然后给学生范例,使他们掌握通知的基本写法,然后再自己写,最后是写,提示的命题作文,选题很重要、题目、内容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学过的并且会用的,做到以上这些相信写是可以轻松过关。
三、兴趣是成功的捷径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要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见缝插针地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其动机,激发兴趣,其次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亲切热情,耐心细致,平易近人,使学生对教师和他所教的学科具有好感。同时要多创造各种情景,利用实物、图片、录像等同时还可以唱歌、跳舞、画简笔画来缓解学生的紧张和疲乏的情绪。在言语训练中,对学生的回答应以肯定和鼓励。答对了,可以说“Good, vere good, I’m satistied. I’m pleased. Thank you ”等,若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不能急躁,勿用“Be quick,Don’t wast time”等,应说“Think over try please. Don’t be worry”等,学生会从教师的评语中形成良好的情绪,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好英语的动机,再者要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教师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或小型补课,课后可布置适当的补缺性练习,并当面逐个讲评使优异性、中等生、差生都有兴趣学英语,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动机是启动学习车轮的导火线,兴趣是强大的动力,能力是学习的技能方法,方法是学习的向导,是获取自学效果的法宝,一个学生明确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有了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并且又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再加上较好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够学好英语,并在实际中运用自如,使其毫不逊色于母语。
参考书目: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论文汇编》 学苑出版社
《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教学和谐统一律 三序和谐统一律 知识与智力
[论文摘要]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掌握运用教、学和谐统一规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将教材学科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学生认识规律的序和教学结构程序三序统一,循序渐进,教学才能高质量高效率;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笔者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以及几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出如下一些中学英语教学规律,供同仁们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教学和谐统一律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教学中,教是为了学,受制约于学;学需要教,受指导于教。教和学相辅相成,缺一都构不成教学过程的额有机整体,都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学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它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在英语教学关系上的体现。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课程。至少在最初阶段,教英语不像教学历史或化学那样主要是由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英语教学中当然有该学到的知识,如语言学、音位学等知识,但这些并不是我们在教学初期阶段所要教给学生的。同样,对于英语教学,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之一。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准教师发音的能力,取决于准确模仿教师语音的技能,取决于反复练习同样的语音和句型的耐心和恒心,取决于掌握它们的牢固的记忆力。当然,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因为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信念,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
既然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么,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言语技能,都要靠学生自己学得主动、练得积极才能有所长进,教师只能主导而不能包办代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教师在教学中莫“硬灌”,应启发诱导。《礼记・学记》批评了当时教学中违反教学方法和原则的弊端:“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教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细细品味,正是今天教学中不懂教学艺术,“满堂灌”的活写照。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革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成为学生从不会到会,积极学习、逐步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犹如导演,学生犹如演员,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快,用得快,用得活,才能迅速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态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信心。在示范和组织学生进行操练时,必须特别注意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与体谅。如,当学生相互间进行课堂操练时,教师来往于之间,仔细倾听他们的操练;学生语塞时,帮助提示一下;听到语误时,轻声纠正,态度亲切自然当课堂操练一时达不到要求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不随意呵斥学生,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应耐心地加以引导,鼓励学生重新操练。教师正确的教态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课堂上的和谐与默切。
作为教师,都应热爱学生,这也是使教学达到和谐统一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应该是理解与尊重。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尊重,只有尊重才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二者结合才能实现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也才能做到教、学的和谐统一。尊重、理解学生并不排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爱之深,则求之切”,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严格要求的本身,就体现着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施之以尊重,报之以爱戴;加之以威,只能报之以怨。”过分的苛求,不堪接受的批评,有辱人格的谴责,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激发起学生的反感和对抗情绪,因而也就达不到教、学的和谐统一。掌握和运用教、学和谐统一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完美地结合,是教师时刻都要考虑的,永远创造不完的教学艺术主题。
二、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
教学中使教材科学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内容)、学生认识规律----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序(方法)、教学结构程序(形式),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教学才能高质量高效率。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
中学英语课本是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其依据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既然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都有原则性的规定,课本就是这些规定的具体化,就是说,课本的编写要经过编者们的大量创造性劳动,使语音、词汇、语法、课文和练习的挑选、安排、组织等方面符合学习的规律,编得即便于教师教、又便于学生学。
一般来说,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入门阶段,教材内容很简单,每课的句型和单词都是有限的,学生可以直接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这时教师就不需要讲授过多的语音知识和语法规则。但随着学生学习的语言项目增多和语言现象变复杂,就有需要和可能从一些语言材料里总结和归纳出必要的语法规则。不这样,就不可能使学生理解较复杂或变得繁杂的语言现象和掌握更多的语言项目。即使在这个时候,也还要坚持精讲多练。至于那些对实际运用语言影响不大的语法现象,可少讲,只要学生理解了就行。
一本好教科书能大大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它循序渐进、举例说明并提供了新材料的练习。但是,书不是教师,它不会教、不会听、不会纠错,也不会鼓励学生,不管课本编写得如何好,指导还必须来自教师而不是课本。新教师、负担过重的教师和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教师有时候回陷入所谓的“教科书的圈套”。他们先用“Good morning, class. Open your books to page”问候学生,然后整节课时间都花费在朗读和做书上的练习上。教师和学生完全依赖课本,成为书面文字即印刷符号的奴隶。教师不是在教,而学生也没有达到掌握英语句型的目的。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使用课本中的材料。许多教科书的练习本身就给出了许多用法:打开书或合上书做、口头或笔头做、有个别学生或有一组学生来做。总之,要记住教科书仅仅是一个帮助达到目的的非常有用的工具。不要把它当作拐杖或教师的替身,因为语言的实质是双方相互交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主要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英语课要上成实践课,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要用于实践,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初中阶段年级越低,练习时间应越多。对语言知识必须精讲,讲授知识为了知道实践。语言知识讲授的范围、深度、方法和时机要由语言实践和教学需要来决定。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巴班斯基说:“教学内容必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要分清主次,并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主要内容方面,并通过这些主要内容去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基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每一节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反之,如果教师有一节课上不好,学生学得不扎实,就会产生学习上的“空白点”;这种如果经常出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人们常说的“夹生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造成学生大面积掉队的严重后果。教学中,只有将知识的序、学生认识过程的序、教师安排课堂结构程序的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才能产生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知识与智力相辅相成
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在激发学生兴趣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相似的和不同的情境中去,知识迁移,提高效益。所以,知识与智力相辅相成是教学的又一规律。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改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培养学习能力,核心又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选择合理的思路,形成有序的逻辑思维形式,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这一根本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益。比如在介词教学中,我们可采用直观的教学法来帮助学生选择介词,以达到激发兴趣、加强理解、增强记忆,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我们可以用一个箭头、圆点、方框来表示方向介词;我们还可以在黑板上画几个直观图,利用教室里熟悉的实物,通过对每副图的重复或替换练习来演示它们的用法。
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英语教学要注意培育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力。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英语、学习其他学科,也有助于将来从事任何工作。英语知识的内在规律是人们经过长期总结、归纳出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从感知到认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学生所学的英语是外国语言,许多语言现象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例如,在汉语中,“我有一本书”和“桌上有一本书”都是一个“有”字,而英语中相对应的“有”则有表示“所有”(have)和表示“存在”(there be)的差别。又如,在汉语中修饰名词的动词词组和主谓结构是放在受修饰词的前面。如:昨天来的那个人是我的叔叔。而在英语中,定语从句则应置于受修饰词的后面,如The man who came yesterday is my uncle. 学生在学习这些英语知识时,通过英汉分析对比,可以学会全面看问题的本领和防止思想僵化。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看图说话,问答,对话,按指定情景写作、自由作文,改写课文或课文的结局,对课文里人物、行为多问几个“why,if”之类的问题等等,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都是大有好处的。
教、学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同时进行的,统一实现的。因为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凭借,智力是用知识来呈现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是知识结晶。二者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所以应把掌握双基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统一起来,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同步,相得益彰,协调发展,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懂得知识本身是什么,同时教给学生怎样正确获得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捕获“猎物”的措施,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聪明,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矛盾。
教学归根结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要逐渐教会学生主动地猎取知识、运用知识,因为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跟着老师学一辈子,同时,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抓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就可以把其他许多智能的培养带动起来,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就会永远伴随着智能的发展,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开辟广阔的天地,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就不但容易接受而且会转化为长期的记忆。
一、克服本族语的干扰,培养英语文化意识
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文化意识是正确理解和得体运用英语的保证。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英文影片、给学生讲英语笑话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与交际密切相关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如果在课堂上不加限制地使用本族语,就会使学生感觉不到英语课应有的氛围,我们应用我们的聪明才智营造出一个全面接触英语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环境、感情环境、意识环境之中,亲身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并恰当地运用语言。如,有时学生学习英语到一定的程度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尽量用英语问候交谈,广泛开展讲英语小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身边发生过的事情等活动。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消除学生语言表达中的障碍,他们见景生情,见情生话,既可增大语言使用的量,又提高了语言使用的质。
二、开展好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英语兴趣
作为英语教师,只要把教材讲得详细透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老师是无所不知的,所以,教师要在掌握本专业的基础上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改变“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不学,我也没办法”等这样的错误想法。另外,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听、说、读、写是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四个基本技能,也是少数民族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所在。
为了让学生带着兴趣来训练,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拿5-10分钟,用英语复述前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或者播放课文录音,然后由学生重复或简单概括,并组织学生根据内容进行对话交流。这样的对话范围广、形式自由,有利于形成课堂轻松和谐的气氛。在学习新句型和单词时,教师可以先简单讲授,然后让学生伸出一个手指头跟着老师边读边在空中拼划,并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变化,鼓励学生使用新单词和新句型进行对话和写作。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在轻松、亲切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减少对英语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著名教育家吕伟先生称课外活动为第二课堂,可见老先生对课外活动是多么重视,他不仅给课外活动定了位,而且还强调了必须开展第二课堂。
因此,课外活动不是可有可无,或设而不管,而是应该有质有量,设好管好。开展第二课堂,对于拓宽知识与增强能力、发展个性与开发能力、培养能力的继续和发展具有很大的空间,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浓厚兴趣。中学英语教学的课外活动应紧扣课堂教学,加强口语和听力在实际环境中的运用。例如,在交际活动中提倡学生用英语进行问候,了解日常用语;扩大他们视野和词汇;定期组织校园英语角,并形成制度;组织学生观看英语教学录像,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本族语言与英语的文化差异,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英语第二课堂形式自由多样,不受条件的限制,容易操作,学生对此较感兴趣,并且可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在活动中容易增强信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热爱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必须首先了解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尊重他们的文化,尊重他们的习俗。另外,无论是内地的英语教学还是少数民族的英语教学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所以,教学的改革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目标,肩负起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赋予的'重任和使命。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要常抓不懈地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可以设想,如果教师未能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那么厚德载物的良好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就难以建立。教师应该既能成功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能以身作则地教学生处世为人,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师资队伍的建设一定要把教师的业务素质与爱岗敬业的精神作为核心和重点。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前途和命运,是学校发展和培养人才的主动力,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障。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一是鼓舞中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层次和进行国内外交流、进修学习,相应配套的人才管理机制应及时确立并发挥作用;二是通过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观念意识;三是选拔培养一批教学业务骨干,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给予重任,使教学改革朝纵深发展,推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四是进一步扩大地区间、校际间教师的交流,比如一些教师到其他地区听课、交流等,取长补短,不失时机地把新经验、新方法和新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只有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常抓不懈,才能为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工作中实质的飞跃提供可靠的保证。
四、总结
总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密切相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教育,英语教育又是现代化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开放式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西藏的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断稳步提高。但由于大部分地区地域封闭,经济与文化都不甚发达,加上受本族语言的影响,导致了本地区中英语教育现状与其他少数民族和内地地区比起来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研究和解决西藏地区英语教育的相关问题,积极推进西藏地区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培养西藏地区现代化急需的合格外语人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绝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西藏的英语教师,改变西藏的英语教学现状、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在教改实践中勤于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少说多做,才不会辜负藏族人民的期望,才对得起每一位藏族的莘莘学子。
一、注重处理好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发展能力的关系
从《心理学》上说,技能是通过实际操练而巩固起来的活动方式,有技能并不完全等于有熟巧的功夫,熟巧是在已经具有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有这些理论指导,能理解所从事活动的性质,熟巧的形成就会更快更容易。那么,要掌握一门英语,仅获得语言知识和具有运用语言知识的熟巧是不够的,语言知识技能技巧的训练,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具有语言知识技能技巧的学生,并不等于已具备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所以,英语教学任务之一应是通过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处理好和谐、融洽的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教师和学生如何具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对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是至关重要的。中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如果他们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便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功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这位教师,出于逆反心理,就不愿意学或不学这位教师的课。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要经常接触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教师本人在学生的眼中,成为一个不仅是可敬的师长,而且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不过这并非说学生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关心、帮助、爱护他们的目的`和方式,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这样,师生关系达到融洽和谐,英语教学成绩方能大幅度地提高。
三、注重处理好教学与学生学习应考的关系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认真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当前,由于客观上存在片面以学生中、高考成绩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水平高低和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现象,致使学校一些教师认为,执行教学大纲固然重要,但应付考试则更为必要,考试考学生什么,就着重教学生什么。考试没有听、说试题,教学中就放松或放弃听说训练;考试不考翻译题,教学中就不注重于这方面的训练;考试题型以标准化的客观题为主,教学中就大搞选择题型,模拟练习。为了学生考试的分数,甚至有的教师改变教学计划,减缩教学进程,大搞应试技巧训练等。对于此种做法,模拟测试对复习巩固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对提高成绩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如果单纯地搞题海战术,除了能训练学生机械模仿及猜测题型的能力外,势必影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训练,导致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不全面,基本知识不扎实。因此,应客观地看待考试与正常教学之间的关系,按照教学与学习英语的规律,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教学,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
四、注重处理好灵活多样、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
单一的教学方法,即使是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经常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初学、巩固、复习等。比如教学生字母,26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并非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的。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每次几个字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有的教师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的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学生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学得好,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能力以及班级的集体观念。
两种做法,两种效果。开始教单词,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教Football,我们指着足球:What’sthis?it’safootball、football.再重复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教学生英语词汇,也是在教学生进行思维。那么,如果进行词汇复习,我们可以进行“guess”。比如,复习bell,football,pen,book,car,jeep等名词。我们便可把准备好的小实物、图片、模型放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看一看,然后再放到讲台下,把一件如book放在一个准备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问:T:what’sinmybag?学生猜测后回答(宜单人进行)。S:lt’safootball.如果答不对,就说:T:No,itisn’t…接着问另一个学生。T:It’sabook.猜对子,教师鼓励这个学生说:T:yes,you’reright.如果学了clever还可以进一步说:T:youareveryclever.
然后,再换一件继续进行。如此等等,这样既复习了单词,也熟悉了句型,既练习了听,也练习了说,而且学生不以学为苦,而是兴趣浓厚地参与其中。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