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咏史卢照邻,咏史的意思,咏史赏析
- 作文大全
- 2024-08-11
- 107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咏史,咏史卢照邻,咏史的意思,咏史赏析,本文共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史四首,咏史四首卢照邻,咏史四首的意思,咏史四首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卢照邻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大汉昔云季,小人道遂振。玉帛委奄尹,斧@婴缙绅。
邈哉郭先生,卷舒得其直。雍容谢朝廷,谈笑奖人伦。
在晦不绝俗,处乱不为亲。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
冲情甄负甑,重价折角巾。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
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公业负奇志,交结尽才雄。
良田四百顷,所食常不充。一为侍御史,慷慨说何公。
何公何为败,吾谋适不同。仲颖恣残忍,废兴良在躬。
死人如乱麻,天子如转蓬。干戈及黄屋,荆棘生紫宫。
郑生运其谋,将以清国戎。时来命不遂,脱身归山东。
凛凛千载下,穆然怀清风。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
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
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
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
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
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咏史四首(其一)》卢照邻唐诗赏析
《咏史四首》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歌颂了汉朝的季布、郭泰、郑泰(太)、朱游四个著名人物,借以表现了作者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不良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咏史四首
其一
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
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
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
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
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
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
处身孤且直,遭时坦而平。
丈夫当如此,唯唯何足荣。
【赏析】
卢照邻的咏史诗,在“唐初四杰”咏史诗中首屈一指。他的《咏史四首》分别咏怀汉代四位名人季布、郭泰、郑泰和朱云。这首是第一首,写的是能屈能伸忠直孤正、不畏强权、正气凛然的大丈夫季布。
全诗可分为四层,每层四个句子。“季生昔未达,身辱功不成。髡钳为台隶,灌园变姓名。”概括了季布沦落为奴时的悲惨经历。他跟从项羽起兵失败,又被刘邦悬赏捉拿,当作刑徒卖给朱家为奴。朱家把他隐藏保护起来,还给他置办了田舍,他隐姓埋名以种田为生。“幸逢滕将军,兼遇曹丘生。汉祖广招纳,一朝拜公卿。”此处为二个段落,既写季布幸遇伯乐时来运转,同时也是赞赏夏侯婴举贤不疑、刘邦不记私仇的贤德。按史书记载,朱家为季布向夏侯婴澄冤,以“臣各为其主用”的道理说明季布不但不应被问罪,实为贤能之士,并请他向刘邦上疏赦免季布。刘邦赦季布为郎中,又得到曹丘生替他宣扬令德,于是名声传了开来。第三段是写季布耿直忠正,当众怒斥哗众取宠、邀功请赏的樊哙,义正辞严,人皆震动。“百金孰云重,一诺良匪轻”,出自楚谚“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意思是季布的一句承诺比百两黄金还重。为下两句诗“廷议斩樊哙,群公寂无声”作铺垫。
据《汉书·季布传》记载,单于呈书轻视吕太后,太后怒,召来大臣商议对策。樊哙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群臣大多敷衍表示赞同,只有季布反对说:“樊哙可斩也!夫以高帝兵三十余万,困于平城,哙时亦在其中。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谩。且秦以事胡,陈胜等起,今疮痍未疗,哙又面谀,欲动摇天下。”此话一出,举座皆惊,群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有人为季布冒“逆鳞”而担忧,有人为季布的'胆识而惊异。吕太后从此也没有再提报复匈奴的事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被制止。最后以四句议论作结,赞扬季布的耿直英勇,抒发诗人敬仰倾慕的心情。
全诗仅用了80个字,就使一个亦刚亦柔、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形象跃然纸上。其中既有他的身世经历概括,又有生动传神的典型事例的细致刻划,表现季布为国家为民族甘愿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诗歌夹叙夹议,表明了诗人对高洁志士,忠良贤能的敬慕与赞赏,对阿谀逢迎之人的鄙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政治精神。
初唐时期,战争频繁,皇帝好大喜功,臣属报喜不报忧,献谀之风抬头。诗人的《咏史》诗就是对这种社会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作者介绍】
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乾封间任益州新都尉。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自投颍水而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今存《卢升之集》和《幽忧子集》。
咏史,咏史鲍照,咏史的意思,咏史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鲍照 朝代:南北 五都矜财雄,
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
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
飞甍各鳞次。
仕子华缨,
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
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
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
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
身世两相弃。
咏史十一首,咏史十一首李华,咏史十一首的意思,咏史十一首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李华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昂藏獬豸兽,出自太平年。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
尝闻断马剑,每壮朱云贤。身死名不灭,寒风吹墓田。
精灵如有在,幽愤满松烟。
汉皇修雅乐,乘舆临太学。三老与五更,天王亲割牲。
一人调风俗,万国和且平。单于骤款塞,武库欲销兵。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至今锰诚拢如有箫韶声。
巢许在嵩颍,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绵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
蒲帛扬侧陋,薜萝为缙绅。九重念入梦,三事思降神。
且设庭中燎,宁窥泉下鳞。
汉时征百粤,杨仆将楼船。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
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
三军求裂土,万里讵闻天。魏阙心犹在,旗门首已悬。
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
秦灭汉帝兴,南山有遗老。危冠揖万乘,幸得厌征讨。
当君逐鹿时,臣等已枯槁。宁知市朝变,但觉林泉好。
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帝言翁甚善,见顾何不早。
咸称太子仁,重义亦尊道。侧闻骊姬事,申生不自保。
暂出商山云,A来趋洒扫。东宫成羽翼,楚舞伤怀抱。
后代无其人,戾园满秋草。
日照昆仑上,羽人披羽衣。乘龙驾云雾,欲往心无违。
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国。灵气皆自然,求之不可得。
何为汉武帝,精思遍群山。糜费巨万计,宫车终不还。
苍苍茂陵树,足以戒人间。
天生忠与义,本以佐雍熙。何意李司隶,而当昏乱时。
古坟襄城野,斜径横秋陂。况不禁樵采,茅莎无孑遗。
高标尚可仰,精爽今何之。一忤中常侍,衔冤谁见知。
尝观党锢传,抚卷不胜悲。
文侯耽郑卫,一听一忘餐。白雪燕姬舞,朱弦赵女弹。
淫声流不返,荡日无端。献岁受朝时,鸣钟宴百官。
两床陈管磬,九奏殊未阑。对此唯恐卧,更能整衣冠。
蜀主相诸葛,功高名亦尊。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
曹伯任公孙,国亡身不存。社宫久芜没,白雁犹飞翻。
勿言君臣合,可以济黎元。为蜀谅不易,如曹难复论。
六国韩最弱,末年尤畏秦。郑生为韩计,且欲疲秦人。
利物可分社,原情堪灭身。咸阳古城下,万顷稻苗新。
沂水春可涉,泮宫映杨叶。丽色异人间,珊珊摇环。
展禽恒独处,深巷生禾黍。城上飞海云,城中暗春雨。
适来鸣
咏史,咏史陆游,咏史的意思,咏史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夜雨灯前感慨深,为邦一士重千金。
风云未展康时略,天地能知许国心。
剑忽拄颐都将相,帽曾压耳隐山林。
英雄自古常如此,君看隆中梁甫吟!
咏史,咏史班固,咏史的意思,咏史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班固 朝代:汉 三王德弥薄。
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
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
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
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
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
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
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
不如一缇萦。
咏史,咏史龚自珍,咏史的意思,咏史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 体裁:七律 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注。
金銮午夜闻乾惕,银汉于寻泻豫州。
猿鹤惊心悲皓月,鱼龙得意舞高秋。
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
咏史(八首其一),咏史(八首其一)左思,咏史(八首其一)的意思,咏史(八首其一)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左思 朝代:魏晋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赏析】左思的《咏史八首》不专咏古人、古事,而是借以写自己的怀抱。本篇为第一首,乃是言志之作。晋武帘时羌胡、东吴和晋屡相攻伐,咸宁五年 (279)晋伐吴,诏书有 “ 孙皓犯境,夷虏扰边, …… 上下戮力以南夷句吴, 北威戎伙 ” 等语,和此诗所咏情事相合。
本篇直抒胸臆,议论滔滔,笔墨淋漓,气象开阔。然而,这些议论不是空泛的,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壮志高标通过那些能够激发人们想象的具体事物表达出来。比如诗人自述文才出众,便说 “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这就使人想到他具有贾谊和司马相如那样的才华。又如他自述武略过人,是借 边城报警和自己娴习兵法来表达的.。他不空谈志向的宏伟,而是写道: “ 长啸 清风,志若无东吴 ” ,以此见出其豪放高迈的胸襟。正因为诗中的议论都紧扣住具体意象,因此,全诗既有纵横古今的气势,又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此诗以情取胜,但并不疏于文辞。诗中多用对偶句,造句工稳,读起来自然流畅。他也精干炼字,象 “ 弄柔翰 ” 的 “ 弄 ” 字,生动地表明诗人运笔白如,得心应手; “ 长啸激清风 ” 的 “ 激 ” 字,写出了诗人搏击风云的气概;而 “ 左眄 ” 、“ 右盼 ” 二词,更是大有顾盼间横扫千军的气势。这些字词都有传神写态之妙,正见出诗人驾驭文字的功力。
咏史,咏史陆游,咏史的意思,咏史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入郢功成赐属镂,削吴计用载厨车。
闭门种菜英雄事,莫笑衰翁日荷I。
咏史,咏史李商隐,咏史的意思,咏史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注释】 ①北湖:南京玄武湖。《金陵志》:“南埭,水上闸也。”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是南朝操练水军的场所,也是帝王游宴之处。此言水漫漫,意谓昔日之水军、帝王皆不复存在,唯湖水漫漫矣。
②一片降旗:刘禹锡《金陵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乃指东吴孙皓降晋。
③南京为六朝故都,三百年间,王朝更替,降旗屡树,非但孙吴一回。龙蟠:徐爰《释问》:“建康东北十里,有钟山,旧名金山,后更号蒋山。诸葛亮以为钟山龙盘,即蒋山也。”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赏析】这是首咏史诗。通过对两汉之际王莽篡权的历史回顾,借古喻今。作者跳出了封建时代妇女生活的.狭窄天地,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咏史,咏史柳宗元,咏史的意思,咏史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体裁:五言古诗 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槭虑吭梗三岁有奇勋。
悠哉辟疆理,东海漫浮云。宁知世情异,嘉谷坐婪佟
致令委金石,谁顾蠢蠕群。**H潜构,遗恨意纷纭。
岂不善图后,交私非所闻。为忠不顾内,晏子亦垂文。 【注释】 (1)致:招引,引来。望诸君:即乐毅。《战国策・燕策二》载:“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
(2)(qiàn):含恨隐忍的样子。强怨:深仇大恨。《战国策・燕策二》载:“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诗中代指齐国。
(3)悠哉:忧思。《诗经・关睢》:“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理:整治、治理。
(4)东海:指齐国,齐国位于东海边。浮云:这里指齐国的反间计。
(5)嘉谷:犹嘉禾,长得特别好的禾稻。引申为伐齐的胜利品。坐:因此,溃hè)焚:烧掉。
(6)致令:致使。委金石:抛弃铭金勒石之功。
(7)蠢蠕群:蠕动的昆虫,诗中借指那些进谗言、搞反间计的小人。
(8)H(xū):忽然。潜:暗地里。构:造成、形成。指罗织罪名。
(9)交私:结党营私。
(10)不内顾:不顾自己。
(11)晏子: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曾相齐。垂文:有文章传下来。【译文】 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礼贤纳士,远来的乐毅封为“望诸君”。
乐毅辅助弱小燕国对付强大的齐国,几年时间就建立了不同寻常的功勋。
他为治理新开辟的疆域竭尽精诚,不料东海边的齐国弥漫重重战云。
他哪知人世间情势突变,燕国的胜利果实无端因此而烧焚。
致使乐毅弃燕归赵,不顾功勋,哪管那群象蠕动的昆虫般的小人如何闹哄。
**起自忽然之间在暗中罗织的罪名,对乐毅的遗恨人们猜测纷纷。
难道是他不善于谋图未来?是他对结党营私的事连听都不愿听,
做忠臣就不能顾及自己,齐相晏婴就有警句告示后人。【赏析】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元和二年。诗作是柳宗元借歌咏乐毅立功受谗的史事,抒写自己贬谪之后蓄积于心的一股忠愤抑郁之气,抒发自己孤愤幽怨的心情。
诗作一二句写燕昭王在易水修筑高台,置千金于其上,重礼纳贤,招引贤士,重赏乐毅。诗人从燕昭王筑台纳贤着笔,这不仅说明乐毅是一位“论行而结交”的“立名之士”(《战国策・燕策二》),而且也流露出诗人对燕昭王求贤若渴、屈身下士的明主风度的仰慕。这就为下文写惠王是非不分,忠奸不辨,听信谗言,致使乐毅蒙冤受屈作了有力的`铺垫。三、四句就乐毅方面作顺势的铺写。先以“ 椤焙汀扒吭埂钡忝骼忠阋匀醵郧康牟焕形势,然后再以“三岁”这一概数词助衬一笔,突出时间之短,而战功赫赫。这种张扬笔法不仅渲染了乐毅的才干和功勋,而且也为后文叙写乐毅弃燕归赵蓄势;五、六句写正当乐毅为报昭王礼遇之恩,笃志事燕,为昭王辟疆扩土之际,昭王死,惠王即位。齐人施反间计使惠王怀疑乐毅,乐毅畏诛而降赵;七、八句中以嘉谷被毁,叹乐毅立功受谗,以致战果丧失殆尽,反遭战祸。“宁知”一词十分传神地状写出乐毅心地磊落,不思顾及世情险恶的精神境界,字里行间充溢了诗人无限痛惋之情。“致令委金石,谁顾蠢蠕群。**H潜构,遗恨意纷纭”,这里,诗人抒写自己感慨,把诗意翻进一层,说明乐毅不仅使燕国的土地得而复失,前功尽弃,而且乐毅本人也由于投身于建功立业之中,不屑顾及群小们在背后的阴谋活动,所以当 忽然之间在暗中形成时,他只有遁逃奔赵,留下无穷遗恨,是非功过,由人评释。而诗人“抱厚德,蓄愤悱,思有以效于前者,则既乖谬于时,离散摈抑,而无所施用”(《与顾十郎书》),诗既是悯人又是自叹,从乐毅的形象之中,不难窥见诗人自己的影子。
岂不善图后,交私非所闻。
为忠不内顾,晏子亦垂文。
诗人以“岂不善图后”的反问句式转笔,把诗意翻转递进,结上启下,说明象乐毅这样的贤才并非不善图后,而是由于他磊落自洁,对那些互相勾结,图谋私利的伎俩不屑一顾,所以才遭到小人们的阴谋暗算。齐相晏婴说过:“忠臣不避死,谏不违罪。”乐毅的这种精神气度和高洁操守与晏子的名言一样,永载史册,成了身处逆境的诗人的楷模与座右铭。
本诗夹叙夹议,明为咏史,实为抒写诗人因谗言而被贬谪的忠愤幽怨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的个性气质,折射出诗人自己的德行。诗的最后一层以反问句式振起全篇,更使诗歌跌宕生姿,意境深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