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教学反思制度
- 文档
- 2024-08-21
- 115热度
- 0评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幼儿园的教学反思制度,本文共20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幼儿园的教学反思制度
1、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每周要求写出一篇教育笔记,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2、“反思”是一种习惯,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更要粗竟教师的反思意识,能真正将“反思”运用于平时教学、家长工作之中,使教师收益于“反思”,
3、教师要自觉、积极的反思自己学习的教育理论及他人的经验,在吸纳的同时,要有追问的意识,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4、活动后,根据自己的课堂教育情况进行反思,写出教学评析。在游戏活动或要及时写出游戏反思。
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制度构建探索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与“学会学习(1earning to learn)”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个定义基本上揭示了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然而,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只是从教学反思者个体的角度来探讨反思性教学,说到底,这种反思性教学与一般的教学反思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所谓“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只是教师的一种个别性学习。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能达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个别学习不断反思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是很少的。许多反思性教学的研究或停留在老师的口头上、笔头上,或停留在观念层面,难以付诸行动。在实际探索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反思性教学必须制度化,而制度落实的根本保证在于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在动力。在此,将我们在探索构建反思性教学制度中的一些认识与体会表述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一、反思性教学制度构建的基础是建立幼儿园组织性学习机制
在幼儿园反思性教学的实施中引入组织性学习机制的建设,目的是突破单个教师殚精竭虑、孤军作战进行反思与探索的状态,在不同的反思主体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合作与信息反馈的平台,为深入进行教学反思营造一个经常性的开放的空间,使教师个别的、零散的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平台转变成为一种组织性学习。在组织性学习中,所有人都参与并有所提高,其结果就形成了一个活跃的创造性的组织,而不仅仅是成就了少数几个学者型教师。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两种组织性学习机制:
(一)构建合作的行动组织
组织“自我超越”团队训练,在教职工中开展团队学习。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科研合作组织。只有建立了科研合作组织,才能将教师个别的不稳定行为转变为教师集体的组织行为。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就校本研究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集体的研究,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停留在教师个体的研究,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可以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为此,我们建立了青年骨干教师与科研能力强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开展“拜师结对”式的科研课题合作组织、青年教师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科研课题合作组织、全园统一的科研课题合作组织等。通过科研合作的组织建立彼此合作行动的机制,从而使人的合作行动经常化、制度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互动,在交往与互动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思考与工作不断互动的良好循环。这样就能在互动中相互促进反思技巧和能力的提高,做到工作与学习不分离,也就是“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二)构建信息沟通机制
除了外请专家讲课,组织讨论会、征求意见会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设立经常性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组织。如由业务园长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教学问题分析讨论会、课题研讨会、经验总结会等。这些信息交流能及时组织教师零星的教学反思经验并予以总结推广,随时发现并放大教师思想的火花,推动教师之间开展头脑风暴活动。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些小组讨论式的研习性学习,以及各类“工作论坛”和现场汇报评价等交流活动。这些交流活动帮助教师在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中反思并深化获得的经验,并促进教师进一步将新经验投入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这样一来,教师们确实感到“工作就是成长、沟通就是学习”,教师群体也由“单纯授课型”转向了“创造研究型”。
二、构建反思性教学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促使教师群体的反思活动经常化
(一) 构建园本科研制度,鼓励教师在科研中反思、在反思中科研
科研工作是创建办园特色的基本保障。开展科研工作首先要有明确的科研课题,然后确定科研目标及计划。幼儿园在制定好科研目标后,为了能更好地实现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抓好科研管理,构建一个多层次科研管理网络,层层抓,层层落实。我园的科研管理网络如下:幼儿园科研中心组(由正副园长、各年级组长、研究工作中部分教师代表组成)、各年级组、承担研究任务的教师。开学初,四个年龄段组长将总课题目标具体化,分析出适宜的并能结合研究者个性特点的子课题,老师们经常上网并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的资源收集有关信息、相互切磋有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科研课题实施为背景,教师进行反思及开展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也就有了现实的具体的内容。没有科研的反思性教学往往就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零散的教学思考。所以,没有带着课题的教师是难以真正做到反思性教学的'。
(二) 构建合理的教学反思制度,将教师零散的、内隐的、偶发性的反思活动书面化、外显化、经常化
我们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期末展示评比”的办法,把教学反思纳入到日常教学常规管理中,从而让教师有机会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反思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考察自己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如看一看自己有没有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得到了落实、自己在教学方面是否比以前进步了、还有哪些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师要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的措施,并将反思的结果写在专门的反思记录上,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例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反思制度的构建必须与前科研课题组织、信息沟通机制、行动合作组织等结的建构合起来,不能在多数教师缺乏相应基本技巧和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强制执行。因为这样只能导致制度执行走向形式主义,阻碍老师的正常工作。
(三) 构建教学问题公示制度
为了让教师进一步挖掘现有教学资源和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及时提出来,并促进其彼此间的学术沟通与交流,围绕具体科研课题及日常教学活动的展开,我们建立了教学问题公示制度。我们认为,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教师相互讨论的过程更是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学问题公示制度不但能促进教师个别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教师的组织性学习。
同时,为了促进教师反思,我们还举办了“教学反思千字文”竞赛,激励教师总结并表达自己的反思成果,让大家分享。幼儿园规定,教师要结合教材、教法和学法尤其是自己科研课题的实际情况,在每次召开的分组问题公示会上每人至少提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提出一些具有见解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如有一些小组成员难以把握的问题,可以通过“问题悬挂”“问题招标”的方法,提到全园性的科研骨干课题讲课会上去分析探讨,幼儿园利用每周教研活动的时间或每月讨论交流活动的时间专门组织科研骨干教师一起讨论分析这些问题;若确实有解决不了的重大疑难,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园通过报告、讲座及对话磋商的形式帮助解决。
三、反思性教学制度落实的根本保证在于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在动力
在制度建构时,怎样促进教师提升教学反思动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能予以考虑的举措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能力和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幼儿园老师面对孩子的行为,面对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展观察,也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内容,发现的一些问题也是很表面、很直观的,缺乏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与思路。在这种情况下要老师去做观察反思,确实有点强人所难;此时如果制定量化措施给老师施加科研压力,可能会给老师增加许多难以承受的重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断提高这部分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技巧。在构建科研制度时,针对这种情况应建立组织性学习机制及在职校本培训机制,主要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参与科研,而不宜给予太多压力。如,开展一些传帮带活动,或与专家合作做课题,鼓励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探讨等。总之,重在引导教师参与。
(二)不断深化幼儿园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
内在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幼儿园不是科研机构,不以科研为中心,但不奖励科研也难以调动教师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张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采取额外奖励的办法,即不纳入教师基本工作任务考核的范围内,但是在科研经费及论文奖励方面加大力度。当然,在基本工作量的奖励与科研的奖励方面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否则会事与愿违。
佘家三中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还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极为重要。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为此,学校制定此项教师反思制度:
1、教师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反思,采取“回忆式反思”和“撰写式反思”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必须从课堂教学、育人、管理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出2-3个案例进行详实反思,并认真及时做好反思记录。,也可记教育故事,教学案例可长可短。要写清反思时间,学校定时进行检查。期末学校将组织一次教学反思的案例评选,并将优秀的案例结集成册。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在每月底,由教研组长收齐后交到级部负责人,以级部为单位组织交流。
3、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反思集”,有条件的老师要把反思情况上传到校园网上,每学年学校将对优秀的教学反思分类装订成册,实现资源共享。
4、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水平。
5、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等。
6、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批判。
7、教师要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8、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会教师“学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20xx-09-11
敦庄子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反思是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所谓的教学反思即回头思考教学过程,对设计方案的有效性进行审思,总结亮点和问题,决定改进教学的策略,因为它是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为保证教学反思在教师中顺利开展,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要求每位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二、“教学反思”的手段
1、要求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调整和及时反应;
2、开展教师间的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听课的教师认真记录本节课活动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每月各教研组进行一次个人、组内或校内研究课,形成以个人反思为基础,组内反思为架桥,校内反思为导向的教学中反思机制,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和反思意识的加强。
三、撰写教学反思录的程序一般是:
(1) 收集、整理本周的教学问题;
(2) 选取一个教学流程;
(3) 选取一个精彩片断;
(4) 确定反思的内容(经验或问题);
(5) 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撰写。
四、教学反思撰写类型多样,形式不一,可灵活使用
1、教学后记,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小结,也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体验的自我评价与对话,篇幅可长可短。要求教师没课必有。
2、反思文本。它是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性反思,篇幅与一篇文章相同。
3、教学随笔。即教师记录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抒写自己的心思、体验与感悟。
五、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写1个文本式的教学反思,在学期末把自己认为比较成功的反思上交3—4篇;每学期还要至少撰写1篇教学案例或论文。
20xx.09
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学习《新课标》,不断为自己“充电”,为“反思”寻求理论依据。
2、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注意发现“亮点”和“不足”,为“反思”采集必要的内容和信息。
3、要自觉养成“勤反思”、“勤动笔”的好习惯,无论对自己对他人的教学行为或观点都要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在“反思”中。
反思材料做到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有理有据、有一定的说服力,体现当前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
4、学校定期进行“反思”交流评比活动,其流程为:“周交流——月交流——期末评比”。
5、学校对好的反思以及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便在全校推广。
洛龙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促使教师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特制定本制度。
一、反思方式
我校教师教学反思实行“周后反思”或“单元反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反思内容
1、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教学中闪现的火花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工农中心学校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1、教师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反思,采取“回忆式反思”和“撰写式反思”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必须从课堂教学、育人、管理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出2---3个案例进行详实反思,并认真及时做好反思记录。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三下班前,由教务处检查后返至教师个人手中,自己保存。
3、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反思集”,每学年学校将对优秀的教学反思分类装订成册,实现资源共享。
4、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水平。
5、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期中思”、“期末思”等。
6、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评判。
7、教师要用审视的和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
善和提高。
8、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1、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2、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
3、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5、教育活动的内容根据教育目的,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
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官作用,灵活地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7、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
8、幼儿园的品行教育应以情感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9、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尤应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
10、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老张集中心幼儿园
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1、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评判,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三下班前,由教研组长收齐后交到教务处;由教务处检查后返至教师个人手中,自己保存。
3、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反思集”,有条件的老师要把反思情况上传到校园网上,每学年学校将对优秀的`教学反思分类装订成册,实现资源共享。
4、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水平。
5、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期中思”、“期末思”等,
6、教师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反思,采取“回忆式反思”和“撰写式反思”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必须从课堂教学、育人、管理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出2---3个案例进行详实反思,并认真及时做好反思记录。
7、教师要用审视的和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提高。
8、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学校教学反思制度
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构建一支反思型教师队伍,特别制定以下方案:
措施:
1、每节课教案的最后部分要设有专门的反思栏,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信息反馈与本节课课前的准备(主指教案),预期效果进行对照反思。以便增强课前准备的针对性、实效性。
2、教师每月至少对自己一堂课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各教研组每月举办一次反思交流。
3、教师每学期末须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目标要求)进行客观反思,并上交教务处。
4、教育学生的个案反思:主要针对平时对某个别学生的教育(观察、分析、方法、效果等)进行反思。每两月一篇,由年级组长统一上交。
5、教务处每月将对教师的反思进行评比、反馈、交流。
6、教学反思录汇编:将从教师的反思稿中精选,整理成册。
7、以上各类反思作为教师晋级、评职、评优、评先的条件。
要求:教学反思要密切结合教育教学实际。
这学期幼儿园每天中午都开始有“月亮姐姐讲故事”的活动,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之前也有听一些老师讲过,感觉老师们的语气都很亲切,和小朋友之间的互动也不错。一直担心着自己,有点儿胆怯。本来我是在13号的时候讲故事,可因为那天刚好要去体检,就没讲了,心里还偷乐着,哈,可以不用讲了吧。谁知,过了几天,让我来了个措手不及,要把故事补上,心里“咯噔”一下,我准备的两篇故事都好久没看了,这………
“到你讲故事了,快过来拉!”不一下子,电话就响了,我只好硬着头皮拿好书就直接上了,浏览了一下,还好对两篇故事的内容大概还有一些记得。“小朋友们好,又到了月亮姐姐讲故事的时间了,今天的第一个事故是……”我努力着把故事讲好,特别是在模仿不同小动物的角色时,都尽量表现出不同的声音,但变来变去都觉得好像不是想要的效果,感觉差不多。还有在故事讲完后,之前是准备好问题要和小朋友们一起互动的,但当故事结束以后,我忘记了,缺少了这一环节。最后,两个故事都结束了,“月亮姐姐的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再见!”
结束后,我感觉对自己讲的这两个故事都不怎么满意,准备的也都不充分。之前一些老师讲的故事都很生动,她们一定都是认真看过,准备充分了才来给小朋友们讲的。对于这个活动,不也是给自己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吗?但我这次却看轻了它。最不应该的是存在着的侥幸心理,以后再有什么活动我一定不会再像这次一样,都是自己的责任,都应该把它做好才对。
每天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我发出“到教室外面排队了。”就像是混乱的导火线。有的孩子连椅子也顾不上放好,就拥到我身边来。你挤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挤我!”特别是星宇小朋友,每次的排队总会挤在前面,总是对我说“我想排第一个。”我忍不住问:“站在第一个和站在后面有什么不同吗?”他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拉着老师的手,能先玩到玩具。”我说:“那总不能每次都是你排第一个,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他不高兴的说:“不好。”于是,我换了个口吻说:“那请你当班长,帮老师管理后面的小朋友,别让他们掉队了,好吗?”他马上很乐意的接受了。想不到,在这小小的“排队”里还有这么多的内涵,看来孩子的小脑袋中还真藏着不少秘密在等着我们来发现呢。老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第一”。那么用什么方法让他们主动放弃这样诱人的位置而互相谦让的排队呢?我们怎么让大家不争不抢呢?我试想几点:
1、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站第一;
2、可以轮流站第一;
3、遇到不讲理的孩子,教师可以用转移的方法,鼓励他帮老师一起管理小朋友。
《不一样的我》是大班主题“不一样我”中的一节科学课。这节课让幼儿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异同,感受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初步的统计。
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观察了各种人(男女、高矮、胖瘦、老少、肤色、头发等等)。然后我又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小朋友有什么细微的差异。第二环节中我发给每个幼儿一把镜子,让幼儿与同伴一起照照有哪些不同之处,再让幼儿作记录。在做记录之前,我首先讲解了记录表的记录方法。接着,我让幼儿说说自己有哪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明显特征。再做集体记录。第三环节是游戏“寻人启示”。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难点是能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初步的统计。
从幼儿积极的讨论与回答来看,幼儿能够感受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而从幼儿操作的情况看,记录与同伴的不同之处记录的很少。除了我在黑板上范例的几个不同之处外,幼儿貌似也很难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其他他们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处。因此,部分幼儿就对此次填表活动失去了兴趣。分析原因,首先我觉得可能是平时让幼儿自己作统计的机会太少,幼儿很少接触到统计表,所以有的幼儿操作不是很熟练,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统计表也可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供幼儿操作。
为了弥补在课堂上的不足,在课后我与幼儿又开展了“不一样的我”观察讨论,让幼儿真正得能够体会到自己的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
本次设计的综合活动《煮茶叶蛋》,严格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幼儿的社会化知识。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亲自尝试了煮茶叶蛋的过程,激发了幼儿对劳动的热爱与兴趣,培养了幼儿有条理、有计划地做事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丰富了幼儿的社会化知识。活动中,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具有综合性、活动性、趣味性,始终贯穿安全及卫生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卫生意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尽显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但整个活动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活动环节欠佳,让幼儿有等待的时间。如幼儿把白ji蛋放进锅里煮的时候,有的幼儿则投入地在观察、品尝佐料,但有个别幼儿就变得无事可做。
2.材料准备欠丰富。如幼儿在添加佐料的时候,反复都是一样的佐料,大大地限制了幼儿的选择。
3.面向全体性欠佳。如有的幼儿由于位置的原因,取放东西都需靠得近的幼儿帮助,难免减少了这部分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环节。
此次活动,从选材到环节设计都是首次由自己全权负责。通过活动,以及观摩了其她老师组织的活动,自己也收获了许多。
1.无论是什么领域的活动都应以游戏的方式,用游戏吸引幼儿,让幼儿能愉快、积极地参与活动,面向全体,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亲身体验的机会。
2.在活动中应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为幼儿营造自由选择的空间,注重活动各环节内容要相互联系、紧紧相扣,不要让幼儿等待,影响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希望自己能不断地总结不足、吸取经验,带动自己的日常教学,提高自己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能力。
《拉拉勾》这首歌曲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歌曲表现的内容非常有趣,既有情节,又有细节。全曲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中间用间奏隔开。这首歌对于幼儿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不仅曲子长,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饰音,在演唱上较难以表现。
活动前,我预设了一个故事情节,两个幼儿生气了:“你们猜猜,他们俩为什么会生气啊?”小朋友都积极踊跃地回答。“我觉得是他们俩吵架了。” “我觉得是他们俩在抢玩具。” “我觉得是他们生气了。”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些情景表演,最后我还和小朋友一起做表演。孩子们都沉浸在这种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我突然听到小朋友说:“老师我也要表演。”我顺着小朋友的话:“好的,我们大家一起来做表演。”于是,我和孩子就互换角色演唱这首歌。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想:“小朋友们这么感兴趣,我们是不是可以启发孩子们用更多的表情来创编呢?”孩子们兴奋地边说边做着各种不一样的表情,看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动脑筋,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特别关注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的生成,经常思考和探究如何引导、回应幼儿创编的多样性和积极性。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都非常喜欢音乐活动,尤其是老师创新的表演、做动作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就非常高。
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活动中对幼儿的引导可以再放开些,该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想象的机会,老师讲述的内容太多,感觉在整个过程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孩子的主体性体现的不明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一点。
案例分享:
学习小班音乐活动《小小厨师》时,我穿上围裙、戴上厨师帽,将自己打扮成小厨师的样子。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反思总结:
本次的音乐活动,我将打击乐演奏更改为更适合小班幼儿的律动活动。由于活动前已与家长沟通带幼儿体验不同的烹饪方式,并观察家长的.动作,因此把平时爸爸、妈妈做菜的情景再现,并让幼儿装扮成小厨师,把做菜结合在动听的音乐当中,体验做菜时的那种喜悦心情,感受劳动时的快乐,幼儿的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本次活动不仅仅是让幼儿创编简单的动作,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体会活泼向上的情绪和欢乐积极的情感。做到了《纲要》中情绪情感占第一位的新理念。运用赏识教育,赏识鼓励每一位幼儿,让孩子们在自主的创造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这节《小小厨师》我是用一课时来完成的,整个课程过程时间是很紧的,对于时间的把握要求较高。所以有些同学很想来尝试也没有时间,当然班级学生多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来体验,但是如果用两课时来完成,或者下一节课进行新内容之前来复习煮饭找同学来煮。不但可以检查这节课的学习效果也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整个活动在教师跟孩子之间的谈话开始,渐渐地深入到主题,孩子们在老师的讲解下,渐渐地了解到乱吃药的危险性。
这个活动结束后,我觉得我们大班的孩子对生病时该怎么办,他们的脑子里都是很清楚的,孩子们都会说,要吃药,看医生,打针,打点滴等。但生病时药怎样吃才安全,这个意识还是不强。
在活动中,给孩子们讲完两件真实的例子后,当我提问“你觉得怎样吃药才是安全的?”孩子一般都是回答按照医生说的吃药或者是爸爸妈妈会给我吃药的,个别孩子还会说看说明书上写的吃药。他们所反映出的就只有这些,我们大人可能都知道有些药盒里装的并不是这个牌子的药,可能为了方便,就随便把药装在了药盒里面了,这样其实是很危险的,有个意外的话,后果就很严重了。
在活动最后的延伸中,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制作药箱,把自己的药放在自己的药箱中,这样可以让他们自己认识到小孩子只能吃小孩子自己的药,可以更加安全一些。
所以,通过这个活动,我觉得在以后的有关于安全主题的活动中,或者在平常的谈话中,应该向孩子们灌输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这样能更好地增加,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也可以增加孩子们对生活的经验,让他们的已有经验可以更加丰富。
本周我执教了一个语言活动《新奇的世界》,此活动是主题《亮眼看世界》中的一个语言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老师的引导,仔细地观察图片,能大胆地通过自己的想象,生动而富有情节的讲述故事的内容。在以后的观察类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继续以新奇的眼光去认识的一切,在熟悉的场景中发现新奇之处。以新奇的眼光进行观察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有意识地转换角度,借助小老鼠的视觉来感知、体验;二是静心寂虑,调动各种感觉贯注于观察对象。本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引导幼儿凝神想象,并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对于能力弱或难以安静想象的幼儿,就让他们根据老师讲述中的一个细节进行描述。
整堂课进行的还算比较顺利,基本上实现了预定的计划。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最明显的问题是时间太长。整个活动从头到尾一共上了差不多有40分钟的时间,在活动中,我发现在最后的一个环节,幼儿已经坐不住了。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此外,在活动内容的设置上也要充分考虑到时间问题,合理地安排活动内容。
第二,图片的呈现方式不当。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时候是需要借助图片的,而图片的呈现也是有技巧的。我知道了图片的呈现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是先出示图片,让幼儿先观察图片,教师再进行讲述,以此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第二种是教师先进行描述,让幼儿产生想象,之后教师再出示图片。第三种是教师先出示最后一幅图片(如果有多幅图片),让幼儿产生某种疑惑,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展开前面的内容。还有一种是将所有的图片同时展示出来,但在每幅图片上盖上一张纸,教师每讲述一幅就掀开一张,这样做会让幼儿有一种新鲜感。图片呈现的方式所谓是五花八门,除了以上几种,可能还有其他不同的方式,无论是那种方式都要有条不紊、不浪费时间。教师只有采用适当的呈现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图片的作用。而我在上课时,由于图片比较大,而且一共有四幅,所以当我讲完第一幅后直接把后面的几幅覆盖在上面了。这样的呈现方式是不当的。指导老师建议,如果图片实在放不下,不如在第一幅讲述完之后把它拿下来再放第二幅。
三、观察图片是引导还不到位。在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时,不必拘泥于故事原作,而应该以幼儿的想象为主,结合挂图的画面进行描述。
“看”是天性,如何去“看”,深远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在诸多感觉中,尤为重要的是视觉,因为视觉能够非常直接、非常明了地认识事物,察觉事物之间的差别。每上一堂课都会发现很多不同的问题,我相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一定能够有所提高的。
这是一个小班的科学活动,初次给小班的孩子上课,心里还是没底的。所以整个活动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的。
首先在第一个环节是感知变化,选用图像。我以直接提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来引出课题,接着让幼儿选择适当的图像标志来表示当天的天气,并且学习用适当的语言“今天的天气是X天”来表述天气状况。可是,那天的天气并不好,一会儿阴天,一会儿开太阳,所以,幼儿在观察当天的天气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幸好,有些孩子还是说出了有太阳,才让我很好的可以进行下面的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播报,制作图像。我先通过提问幼儿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知道每天的天气变化的,这个环节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觉得在活动前,可以让幼儿的学习经验前置,事先让他们了解一下基本的天气知识。活动后,我觉得当小小气象预报员引出不够有趣,我觉得可以更贴近小班幼儿一点,可以设置一个情境,比如兔妈妈明天准备带小兔出去玩,可是不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你们有办法吗?再让幼儿回答,这样更有趣味性,比较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当幼儿回答到可以用听气象预报这个办法的时候,还可以现场让幼儿听一段天气预报,这样会更形象,幼儿印象会更深刻。还有就是制作图像标志时,我本来设计时当天的天气是晴天,那孩子们画一个太阳就可以了,可是,活动中,那天的天气突然转阴天了,所以就让孩子画一朵乌云,可是小班的幼儿对画云还是存在了难度,所以这个环节,还是比较失败的。
第三个环节是让幼儿再次感知,了解关系。这个环节是让幼儿再次感知天气预报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活动后,我想起了宁波电视台的气象预报时,还会预报洗晒指数,适宜外出,适宜洗晒之类的,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一下,知道气象预报与人们的生活是有密切关系的。
我很喜欢自己班的孩子,因为他们的思维很活跃,第一个环节,寻找小猫脸上的正方形有几个,这只是一个引子,也是训练孩子的扩散性思维,孩子有很明显的争论,不过这个争论打开了孩子的思维方式,为他们后面的学习铺垫了基础。
在下面的认识正方体环节中,我让孩子观察正方形与正方体盒子的不同来正确认识正方体,孩子们竟然能够从各个方面去分析和比较,比如他们发现了正方形是平面的,正方体盒子是立体的;正方形只有一个面,正方体却又六个面,而且一样大;正方形只有四条边,正方体却有12条边;正方形只有四个角,正方体却有8个角;在发现的过程中,我让孩子自己来动手操作记录它们的不同,孩子的动手操作很重要,因为他们只有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知识,这些正方体特征的获得与总结恰恰是孩子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且比我教师原先预设的要丰富的多。
最有趣的是最后的数正方体,我的图片提供由易到难,在数遮挡部分的正方体时,孩子就明显有了争议,没关系,我让孩子尝试用桌子上的小正方体摆出图形,然后再数,有过自己的操作,孩子一下子就理解了遮挡部分的正方形去哪里了的原因,解决了孩子的空间问题,孩子的兴趣越来越高,到最后一张图形时,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到底有几个时,很多孩子都一口同声地说是8个,也有个别的孩子说9个,其实图上的正方体是有8个小正方形合起来的大正方形,我觉得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就把最后一幅图片做为了活动延伸,让孩子在活动后,再去探索。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