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混龄教育随笔
- 文档
- 2024-06-03
- 107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体育混龄教育随笔,本文共11篇,希望大家喜欢!
我园的混龄游戏研究活动,在大、中班和小班中进行。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个混龄的游戏教育活动,进行了室内游戏和户外游戏。室内游戏包含认知游戏、动手操作游戏和角色游戏等。
幼儿交往能力:如“找朋友”、“我会做哥哥姐姐胡(弟弟妹妹)、“我是大班(小班)小朋友”等。在这些游戏中,幼儿通过介绍自己的姓名、班级、喜好,大胆地去找朋友玩。“开餐会”游戏,幼儿邀请朋友共同品尝自制食品,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找朋友”游戏,幼儿互邀朋友进行游戏,在选择朋友、游戏过程中都表现出自己的意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创设良好的交往氛围,使幼儿产生交往的愿望。这种初次的认知游戏,使幼儿更加地熟悉彼此,分享玩具与食物,消除大小年龄差异带来的不安和恐惧,使孩子产生与大哥哥、姐姐、小弟弟、妹妹游戏的愿望。
幼儿合作能力:如“合作画画”、“故事表演”等。这种操作的游戏,幼儿大与小合作中,大孩子往往处于游戏组织策划者地位,他们往往会指导小的孩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而小的孩子也很愿意听从大孩子的安排,合作进行游戏。做好面具或手偶后,又商量如何使用面具和手偶进行讲故事或表演游戏。在这些动手游戏活动中,大孩子可以向小孩子讲解游戏规则与需要,增加了自信心,而小孩子也能遵守规则,得到大孩子的尊重,潜移默化地学到了较好的动手操作技能和语言的交往能力,从而遵守相互约定的规则。这种异龄之间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也有别于同龄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年长的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教年幼的孩子知识和技能,但在游戏中年长的孩子会讲“三只小猪中,猪老大盖的草房被大灰狼吹倒了,猪老三盖的砖房怎么样呢?”“大灰狼是怎样吹房子的?”年幼的孩子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请教年长的孩子,但他们会模仿年长的孩子的动作和语言,甚至有疑问提出来“大灰狼要是把小猪捉住了怎么办?”“大灰狼不是这样吹的,是这样吹的?……”这种不经意的教和学,使异龄之间在相互挑战,当大孩子在解释说明的时候,当小孩子提出疑问时,都使他们超越了自己原有的水平,又反映出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
户外体能游戏:如“爬草地”、“过小桥”、“钻山洞”等体能游戏。采用一对一结对的游戏进行,使大小两个幼儿通过为胜。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小的幼儿善于模仿大的幼儿的动作,他们在模仿中挑战自己的动作,挑战自己的意志,使他们的运动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大班孩子充分发挥大哥哥姐姐的责任感,带动小弟弟妹妹进行游戏,使混龄体能游戏要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不再信赖80年代时的托管式,而是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开发,所以对于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个需要幼儿教师对于本行业的重新认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工作中我觉得懂得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的对象当然是幼儿,倾听并不是一味的任其漫山遍野地说,而是作为一个倾听者,顺着孩子的意愿引导着他们说下去,对大的方向上给予把握,他们可以没有逻辑,但是我们要有目标。
其实这种倾听也是读懂孩子的一种方式,通过倾听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来分析他们的性格,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以至于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老师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就能够很顺畅的进行引导,教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孩子需要有人理解他们,他们才能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质,如果老师不去读懂他们的内心,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也教不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教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但是作为幼儿教师,教师行业里的特殊种类,我们服务的对象的特殊性导致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从个人发展上关注孩子,还需要从生活上进行教育,尤其对于小班的孩子们来说,几乎是从无到有的.教育,那么就要充分的去观察孩子,倾听孩子们的不成形的语言,分析孩子的每个动作,从近处指引孩子,从远处观察欣赏孩子,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孩子的各种表现。读懂孩子,不仅仅是给他需要的,而且还要教给他如何去做,这才是教育,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做的。
举个例子来说,我所带的小班年龄幼儿,基于年龄原因,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好,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尽最大的可能去理解她们的语言,以及不规范的动作,在这种慢慢的了解中逐渐摸索出他们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同时也能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老师产生信赖感,安全感,最快度过入园焦虑期,让家长放心,减少不必要的隐患,所以说,读懂孩子,倾听孩子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是顺利工作的捷径。
混龄班级中小年龄段幼儿自主活动时处于游离状态,如何解决? 当大班的孩子把所有的玩具或者说好玩的玩具都拿走了,小班的孩子没有好玩的东西玩的这种状况下,我觉得在老师评价的时候,可以培养孩子一种谦让的、合作的精神。把那种谦让、合作的理念渗透到孩子们的头脑中,让大年龄的孩子和小年龄的孩子合作玩。
而这种合作不是老师硬生生的让孩子一定要产生合作。我觉得老师就要善于观察,找到一个适当的点,为小年龄的孩子创设契机,比如,我举个例子,大班的孩子在玩皮球,皮球滚的很远,这时候我就可以提示小班的孩子,你去帮哥哥把球捡回来吧。小班的孩子可能就有这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跑过去捡球了,而大班的孩子看到有人帮我捡球,他一定会有一种玩球的优越感。于是也就有兴趣再次将球踢出去,再让小班的孩子帮忙捡球。这样一来,小班的孩子虽然处于服务他人的状态,但他们这种抛出去,捡回来的行为,已经是一种合作行为了。又比如说用沙包去投篮。肯定会出现有的沙包投在篮子里,有的投在外面,那么,如果小班的孩子去帮忙捡抛在外面的沙包,这样的一种合作我想也是蛮快乐的合作。
幼儿园混龄教育探析
作者:杜春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07期
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组织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严格地以年龄为特征进行集体授课,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大一统的学校课程体系是相一致的。把同一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编班,实行集体教学。只有在幼儿园生源不足、幼儿园所需的房舍、师资等条件匮乏或者是一些偏远落后、交通不便的山区,村落之间的距离较远,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无法集中入园的情况下才不得已混龄编班,以便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师资。
但是随着社会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出现,为了解决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的问题,部分幼儿园开始尝试实施混龄教育,混龄教育是指把月龄超过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内进行生活、学习、游戏,让他们彼此合作和模仿学习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每个班级类似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这样一个家庭中,不同年龄的孩子像兄弟姐妹般的生活在一起,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般是以“大带小”的形式在部分时间或局部领域里进行一些混龄活动,试图补偿独生子女社会化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混龄教育的心理学理论机制
1.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一种认知发展的观点,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被我国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层面上欣赏和认同年数已久,特别是近年来,“在不同水平上发展”的教育原则使“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实践的层面也格外活跃。但是教育实践发现,因为受到班级授课的同龄依据的限制,没有使“发展区”最大化,导致幼儿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是在混龄教育中,由于幼儿之间的“异龄互动”,大孩子常常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也为小孩子提供了一个“最近发展区”,异龄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异龄之间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也有别于同龄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年长儿童在不断地向年幼儿童展示自己的行为、言语中,在不断地纠正年幼儿童的行为方法中,在不断地教给年幼儿童的技能技巧中获得成长,而年幼儿童在不经意的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行为。这种“教授”与“被教授”是多么的贴切与自然,是多么的顺理成章。这种认知的突出、行为的模仿,使每个幼儿的能力和水平都达到了最大化,获得跳跃性发展。
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主要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换言之,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注意、保持、产出、动机四个方面。注意过程,即观察者将其心理资源如感觉通道、知觉活动、认知加工等贯注于示范事件;保持过程即观察者将获得的有关示范行为的.信息转换成表象的或语义概念的符号表征并存储于记忆之中以备后用;产出过程即观察者所形成的关于示范行为的内部符号表征转换成物理形式的外显行为;动机过程即观察者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而表现示范行为。在观察学习中,年长儿童充当年幼儿童的榜样,年幼儿童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观察学习,通过模仿、观察年长儿童的动作、行为、言语,从而调整自己已有的行为方式,习得新的思维方式、动作技能和言语表达方式及社会道德规范所许可的行为。
3.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与皮亚杰关于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画画,学习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即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的建构意义,所以,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在混龄教育中,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和构造,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信息,而是在与教师、异龄儿童进行沟通交流中主动地构建,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4.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在混龄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创造一定的环境,通过年长儿童和年幼儿童的认知冲突来让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年长儿童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他们会成为班级里的小老师,在教年幼儿童的过程中受到尊重,并能分析、综合、重组、总结自己的知识,增强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自发地要求自己为年幼儿童做出更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年幼儿童能从年长儿童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学会与人相处,活动中知道等待、轮流、不打扰他人,学会许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的东西。
二、混龄教育对幼儿意义
与混龄编班相比,教师比较容易为相同年龄段的儿童(相差不足12个月)提供教育的机会。对于混龄教育这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多教师会感到望而生畏,但是与同龄编班相比,混龄编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更好地促进儿童社会化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班级就像一个简单的社会雏形,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玩耍,与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交往,增强了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与异龄同伴交往带来的角色、心理体验和沟通方式的变化对幼儿提出了新的人际关系的挑战。在社会角色方面,年长儿童和年幼儿童分别扮演引导者和学习者,年幼儿童与年长儿童在一起游戏与生活,因而有机会向年长儿童学习,得到年长儿童的帮助,自然而然地扩大了年幼儿童的接触面,而年长儿童通过帮助年幼儿童,自身也获得发展,这种角色的特殊性使异龄同伴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使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学会了基本的沟通交流,更使幼儿之间学会关心、分享、合作,有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为以后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
2.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混龄教育的环境中,年幼儿童能够得到年长儿童的帮助,从而可顺利完成任务,令其信心大增;而年长儿童也在帮助年幼儿童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不一样的能力,通过双方的交往,能够增强其自信心。儿童在混龄班的角色由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学习者”转变为一个“引导者”,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幼儿不论是知识还是技能和方法的提升都是显著的。
3.促进儿童良好社会情感的形成
在混龄教育的环境中,这种动态的“初级社会模式”,为幼儿情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通过各自的“学习”和“讲授”,使儿童获得快乐的体验。研究发现,由于幼儿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而得到成人的赞扬,这无疑对幼儿是一种强化和刺激,导致幼儿以后会更加善于帮助别人。由于现在的独生子女增多,混龄教育异龄互动也更容易培养儿童之间的手足之情。
4.促进幼儿社会角色能力的形成
在一个班级里不同年龄的儿童,彼此之间如兄弟姐妹一般,这种类似家庭的编班方式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促进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对克服独生子女社会适应不良的现状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活动,许多独生子女儿童不再恐惧与人交往,在陌生的环境不再胆怯和退缩,能够很好地克服自我中心,丢掉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
5.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混龄教育中通过语言的交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孩子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这种以大带小的方式,直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混龄教育活动中,异龄儿童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大大增加了产生认知冲突的机率,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疑问、然后学习,再产生疑问,再学习,有助于刺激幼儿大脑的发育,进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6.促进幼儿的创造能力
在混龄教育的环境中,幼儿在不断的创造和创新,通过相互之间的认知冲突,通过知识的重组和加工获得对事物更多的认识和体验,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或启发者的角色,让幼儿不断地进行创作,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兴趣,不断地超越自己。
三、混龄教育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师资和硬件设备的短缺是实施混龄教育的重要因素。实行混龄教育,每个班级的幼儿应该有严格的规定,而且会大大少于同龄班级的幼儿人数,这就会使得幼儿园对师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增加,使得幼儿园对环境、班级等硬件设施投入增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适龄幼儿多,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支持力度不够,使得很多幼儿园不能完全满足混龄教育的教学组织模式。
2.教师方面
教师能力不足影响混龄教育的实施,混龄教育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较为复杂。首先,许多教师只是了解混龄教育的皮毛,而不了解混龄教育的真谛和精髓,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需要教师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要掌握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并能将幼儿准确恰当地分成几组,然后还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有时要按年龄或能力分组进行教学,有时则是同一内容需要提出不同要求。有的教育活动在同龄班中只需要一个单位时间,在混龄班中却需要几个单位时间才能完成。如果组织得不好,还会造成部分幼儿的无所事事,导致时间上的浪费,如此操作难度很大,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师难以胜任。许多蒙氏班又大多班额过大,使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独特个性与发展需要。如果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不是很高的话,往往容易顾此失彼。所以混龄教育不但需要教师有更多的经验与专业技巧,而且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极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3.家长方面
受到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许多家长要从心理上真正接受混龄教育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班级里年长儿童的家长认为混龄教育只是对年幼儿童有促进作用,而对年长儿童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年幼儿童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和年长的儿童在一起会受到欺负,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总是跟随在年长儿童的后面,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竞争意识的培养会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过去,总是把混龄活动的价值定位对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的补偿,现在看来,混龄教育的模式已经超越了独生子女对兄弟姐妹的意义,因为家庭中的兄弟姐妹角色是固定不变的,而幼儿园中的混龄班,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从最小的弟弟妹妹成为最大的哥哥姐姐,角色的转换使他们既有向上的依靠,又有向下的责任,还有同龄之间的公正。
总之,从对混龄教育的阐述中不难看到,幼儿教育改革中倡导的一些新理念,在这样一种教育的模式中自然地得到了实现,同时也反映出通过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混龄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双重价值,从而体现出混龄教育在我国实施的可能性和生命力。
作者介绍:杜春娟,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园混龄班级教育案例
江苏省省级机关实验幼儿园 伍婧婧
“年龄不一样大的孩子在一个班,他们会友好相处吗?”“我家可可喜欢模仿,她会学到大孩子身上不好的行为习惯吗?”“大孩子和小孩子在一起学习,会不会相互干扰?会不会学不到东西?”“老师会不会关注年龄小的孩子多一些?而忽略大年龄的孩子?”幼儿园刚开设混龄班级的时候,家长经常忧心忡忡地说出他们的顾虑,他们有这样的顾虑和担心是很正常的。混龄班级的状态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看看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吧!
情景一:小班的东东把带鱼放到彤彤面前:“姐姐,我不会吃带鱼,给你吃吧!”“不行,东东,带鱼的营养可高啦,多吃会变得聪明哦!我教你吃。”说完,她给东东示范怎么样吃鱼:先把两边的鱼刺取出,再用舌头把小刺舔出来……讲得很仔细,示范得也很认真。
情景二:“妹妹,你在里面走,让我走在外面,我可以保护你。”婷婷拉着依依一起在幼儿园散步。“婷婷姐姐,这是什么树啊?”“这是桂花树,你看看它的花是黄色的,闻一闻,香不香啊?”“婷婷姐姐,你看不到金鱼了吧?你往我这里站,这样就能看到了!”
情景三:“哥哥,你折的钢琴真好看,能帮我折一个吗?”“当然可以了,你要认真看,等长大了你就会折钢琴了。”“好的。等我长大一岁也可以做小哥哥了吧?”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开设混龄班的目的就是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的儿童相互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会行为,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基础。它可以说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互相学习,从而达到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混龄教育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特别是情感学习有其独特价值。
一、角色转变,促差异互补
年龄不同的幼儿,身心发展有所差异。同龄班中,认知发展稍迟缓的幼儿无法与同伴同步学习,常常会有消极的情绪。但在混龄班中,可与年龄较小的幼儿一起学习,获得再学习的机会,幼儿互相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共同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对年龄小但是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有机会与年龄稍大的幼儿一起学习,能够快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工作、游戏,增强了群体互动的复杂性和层次性,与异龄同伴交往带来的角色体验、心理体验和沟通方式的变化对幼儿提出了新的人际关系的挑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以前是弟弟妹妹的角色,现在可能就成了哥哥姐姐,这样幼儿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促进他们不断适应和接受新的角色。这种较为复杂的动态小型社会环境,为幼儿情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案例】
“妈妈我爱你”――三八节的混龄活动。老师分别为各年龄层次的幼儿提供了彩色的小吸管、线、贴画、彩色卡纸等。大班的小朋友在卡纸上剪出爱心的形状,并用水彩笔进行装饰;小班的小朋友撕贴画,在爱心卡上进行装饰,完成后再共同用剪下的彩色吸管穿出美丽的项链。6岁的牛牛在班上做事情有些急躁,没有什么耐心,学习中遇到困难常常会退缩。这次牛牛和4岁的格格结为一组,格格一直专注地看着牛牛剪爱心的形状。非常羡慕。牛牛剪的时候特别认真,也很自信。
“哥哥,我也想用剪刀试一试,好不好啊?”
“可以啊,但是你要按照线来剪,还要注意不要剪到手哦!”
叮嘱完以后,牛牛把剩下的部分让给格格来剪,虽然有的地方不是很整齐,大致的轮廓已经剪出来了。牛牛自豪地说:“我教会妹妹用剪刀啦!”
格格在穿项链的时候,珠子总是从绳子另一头掉下来,反复穿了三四次,渐渐失去了兴趣。这时,牛牛帮格格在绳子结尾处打了一个结:“你看,这样就不会掉啦!”格格开心地鼓起掌来。小朋友们互帮互助,友好团结,共同体验给妈妈制作爱心卡的乐趣。
【分析】
在混龄活动中,小的孩子喜欢模仿大的孩子,大的孩子会努力做得更好,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一个儿童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动态的,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如从最初的被照顾,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发展成为“强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他们的心理、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混龄教育活动为儿童的这种发展变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于牛牛这种不同社会角色的转换,使得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我的能力,逐渐内化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互帮互学,建合作意识
在幼儿的团体生活中,有许多的教育资源,而同伴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之一。在混龄活动中,虽然幼儿的发展水平因年龄的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正是这种差异,给了幼儿更多了解他人、向同伴学习的机会。幼儿是好模仿的,而模仿最好的对象就是伙伴,这是成人代替不了的。不同年龄的伙伴在一起,可使他们每个人在某些时候成为别人的“老师”。教育家艾伦研究发现:同伴教学对扮演教育者角色的儿童有正面的影响。幼儿喜欢由比自己大两三岁的同伴指导,学习效果并不比由教师或其他成人直接指导差。混龄模式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氛围,使得幼儿相互为师,善于互相帮助。
【案例】
端午节,大班的哥哥姐姐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观看有关端午节的图片,看奶奶包粽子,学习编鸭蛋网兜,装饰鸭蛋,品尝粽子,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孩子们对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有更全面的了解,体验节日的快乐。在装饰鸭蛋的'过程中,有几个小班的小朋友说:“老师,我不会画。”老师并没有给他们做出示范,而是请小班的小朋友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画的,他们用了哪些漂亮的颜色,可以用什么图案进行装饰等。小班的朋友们开始模仿哥哥姐姐的方法进行装饰,大班的小朋友还主动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小朋友,并不时地提醒他们:“还可以加上彩色的花边”“可以用小圆点装饰”“小心不要画到手上”。
编鸭蛋网兜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太难了。老师就请他们在一旁观看哥哥姐姐是怎样编的。因为线很多,容易混乱,对大班孩子来说也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几个小朋友编错了,有点灰心丧气。大班的琪琪编得特别快,不一会儿就编完了。我发现原来是小班的卡卡一直在帮姐姐拉着线呢!于是,我提议小班的弟弟妹妹帮助哥哥姐姐把线头找出来,并帮他们拉好线,这样每根线看起来清晰明了,编起来就不会出错啦!用这样的方法,哥哥姐姐很快就编好鸭蛋网兜了,并把鸭蛋放进编好的网兜里,送给弟弟妹妹。大家手拉手,随着音乐一起跳起欢快的舞蹈,品尝鸭蛋和粽子,体验混龄愉快的端午节,每个小朋友开心的表情溢于言表。
【分析】
混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年龄小的儿童与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在一起游戏与生活,因而有机会向大龄儿童学习,得到大龄儿童的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的机会。而且,幼儿喜欢模仿年龄比自己大、能力比自己强的同伴。同样,年龄大一些的儿童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儿童。他们通过帮助小年龄儿童,获得快乐的体验。
幼儿之间的合作是一种自发的行为,真实而自然。他们在混龄活动中,会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出谋划策。这样,他们每个人都会主动调动自己的智慧,迸发出不同的火花。同时。在这种合作学习中,每个幼儿不仅可以通过同伴不断丰富和补充自己的想法,而且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灵感。
三、增进感情,享温馨家园
混龄扩大了儿童的接触面,使他们学习了与不同年龄儿童的交往,混龄班级即是社会的雏形。在一个班级中有不同年龄的儿童,彼此之间如兄弟姐妹一般。这种类似于家庭的编班方式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角色经验,促进角色承担能力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而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不良,则是一个公认的难题。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生活与活动,儿童学习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克服自我中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班的哥哥姐姐和小班的弟弟妹妹在一起生活已经有一年了,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就要毕业了,小班的弟弟妹妹十分舍不得。我们组织了一次“混龄毕业欢送会”,活动中一起观看我们混龄生活的照片,回忆曾经的点点滴滴。哥哥姐姐为弟弟妹妹表演了精彩节目,感受自豪的心情。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发表感言、互赠礼物,激发了兄弟姐妹般依依不舍的感情,大家相拥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
在混龄教育活动中,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年长的幼儿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在产生冲突时更愿意谦让,享受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承担责任;而年幼的幼儿通过与年长幼儿的交往,其领会能力、观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增强,也充分感受到做弟弟妹妹所获得的照顾关心和激励帮助,从而学会关心他人。这样,在混龄教育活动中,独生子女的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行为得到了纠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性。
混龄教育确实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但也有着其独特的不利之处,它带给我们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学会与儿童交往,善于观察儿童,大胆合理地采取开放、个别的教育,学会针对共性以及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个别指导,让孩子能够自由地学习,充分地思考。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使每个孩子身心同步成长。
幼儿园混龄班《一起去郊游》体育教案
设计意图:
采用混龄编班模式,利用混龄环境培养幼儿合作行为。本次活动,根据大年龄幼儿和小年龄幼儿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了“一起去郊游”的游戏情景,以激发他们共同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我们通过启发和鼓励大小年龄幼儿一起合作探索,引导他们体验到参与游戏的乐趣,并培养大年龄幼儿大胆、自信、善于合作及乐意照顾弟弟妹妹的良好品质。
活动目标:
●大年龄幼儿
1.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合作搭山洞,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2.能用语言或动作引导弟弟妹妹参与游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保护他们,体现责任意识。
●小年龄幼儿
1.在活动中发展走、跳、钻、爬等基本动作。
2.在哥哥姐姐的引导和带领下积极参与活动,愿意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
●大、小年龄幼儿
在混龄活动中体验大小同伴互动游戏的快乐,增强合作能力,增进友爱之情。
活动准备:
大小年龄幼儿相互认识并有一起游戏的经验;录音机、背景音乐(欢快和舒缓的音乐)、图卡纸、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交代任务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过家家游戏。请一个大男孩、一个大女孩先自由配对组成一个家庭,分别当爸爸、妈妈,然后再一起找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做自己的宝宝。快行动吧!
师:请爸爸妈妈带着宝宝一起坐下来,让我们摆个造型拍张全家福吧。
(教师做拍照动作,以此增进大小孩子间的亲密感。)
师:今天爸爸妈妈要带着宝宝和老师一起去郊游。出发前,我要提醒大家:在路上,我们会碰到一些困难,爸爸妈妈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最重要的是要照顾好自己的'宝宝。知道了吗?
(通过事先交代任务,引发大年龄幼儿产生照顾和保护好小年龄幼儿的意识。)
二、情景游戏:引导大年龄幼儿想方设法保护小年龄幼儿
师(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天气真好啊,心情也不错,我们一起走走走。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有节奏地走,并用自己的快乐情绪感染幼儿,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
在组织户外区域游戏的时候,为了真正有效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我总结了几点简单的看法:
1丰富游戏材料一物多玩
首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丰富游戏材料是必须的。游戏材料我们可以采取递进式的丰富,鼓励孩子自主探索玩法。比如简单的呼啦圈:有的孩子会拿来练习跳;有的孩子会当做渔网去网其他幼儿,加入跑和闪躲的练习;有的孩子会和垫子组合起来用,练习爬和钻等。从孩子自主玩当中,注意观察,总结出适合不同能力段孩子适合玩的方法。方法的难度系数不同,作为老师也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带动稍微弱的孩子,慢慢的去挑战自己,相互学习。
2小班创设情景快乐运动
针对小班的孩子,我们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情“,以”境”为纽带,让幼儿在体验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体验户外运动游戏的快乐。如创设小兔采蘑菇的情境,利用平时用的山洞练习孩子钻的能力,走独木桥练习孩子的平衡能力,小方垫练习孩子的跨越走,然后成功摘取蘑菇返回和妈妈一起制作蘑菇汤,孩子们在其中体会的是游戏的快乐,同时也有了锻炼。
3中大班自主建构体验快乐
中大班的孩子自主能力比较强,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在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给予孩子开放的空间。定好相应的孩子感兴趣的主题,鼓励孩子相互合作,自主建构场地,自主选用游戏材料,自主丰富游戏内容,自主舒适游戏场地。在不断的练习与游戏中,教师适时的引导中,孩子之间相互学习中促进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户外区域是孩子最为感兴趣的,我们尽可能为孩子服务。但是孩子的学习与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所以安全也是我们需要在活动中不断去观察与引导的。
1.幼儿园教育故事随笔
2.幼儿园爱的教育随笔
3.幼儿园教育安全随笔
4.教育随笔幼儿园大班
5.幼儿园宝宝班教育随笔
6.幼儿园教育随笔常规
7.幼儿园老师教育随笔
8.幼儿园的教师教育随笔
9.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
10.幼儿园开学教育随笔
幼儿园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屈敏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中心幼儿园(518111)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说到,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2.1分析幼儿园场地条件,合理规划场地,进行区域划分
在上学期,体育教研组的老师们根据我园场地实际情况,将晨间锻炼场地主要锁定在教学楼前的塑胶大操场上,这是一个扇形的活动区域。在划分设置活动区域时我们还考虑到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又有锻炼幼儿综合身体素质的。我园以基本动作为标准将场地划分为四大区域即左操场的大型玩具综合锻炼区;前操场的投掷区、平衡区;右、后操场的球类区;30米跑道的综合项目区。在对应的区域投放了沙包、平衡木、跳床、平衡脚踏车、羊角球、足球、皮球等体育器械。根据项目内容安排好了人员站位,并制作了场地划分示意图,使得各班教师对整个场地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
下学期,根据季节变化以及幼儿情况修改了场地划分:左侧操场大型玩具综合锻炼区、右侧操场球类区,操场的中部划分为一个大的综合锻炼区。幼儿既可以选择自由活动的功能区,也可选择训练目标更明显的循环锻炼区。
上、下学期晨间混龄活动场地的不同划分以及内容、形式的变化是根据本地季节气候的变化调整的,以便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场地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2.2大胆设计活动方案,通力合作
好的方案策划是丰富且有价值的晨间混龄活动开展的前提以及顺利进行的保证。为此体育教研小组的老师们分成五组进行活动策划。首先是思考幼儿园器械存放区中现成的材料如何为这个区服务;其次提出作为配套设施还需要提供哪些新的材料,这些新材料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然后形成相关区域的适合各年龄段孩子发展的多个活动指导方案。最后经过小组全体成员的讨论和修改,将确定的指导方案分发到各个班级,并由体育教研组组长向全园教师讲解,让教师们全面理解方案的内容和了解园里为幼儿们提供的器械材料以及借助这些材料可以开展的游戏形式,进而让教师有目的地利用这些器材去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活动。
例如:我们根据操场上大型玩具的所在位置以及空间特点,在滑梯过道、吊桥低等低矮处铺设了爬爬垫,让幼儿自由探索学习匍匐爬,既有难度,又具挑战性;在大型玩具区的旁边还增添了民间游戏体育器材,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民间游戏的乐趣。
2.3科学管理体育器械
以往体育器械总是安静的放在体育器材室里,老师们用来用去也就是几种常用的器械。为了让所有的体育器械都能够发挥它们的功用,体育教研组的老师制定了体育器械投放方案,将器材室里大部分的体育器械安排在了晨间锻炼活动区内,并在全园相应的地区规划了体育器械的摆放位置及摆放数量;制定了体育器械摆放轮班表,让全体老师共同参与到体育器械的摆放中,做到器械管理心中有数。除此外,所有体育器械由专职体育教师进行日常清点、维护及管理,做到及时增添、更换。科学、规范的器材管理,既方便了全体教师,又充分发挥了所有体育器械的用途。
2.4先分级活动,逐步形成常规后进入混龄形式
在场地、器械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分年级的游戏活动,开始了混合体育游戏活动的尝试。全园15个班级,采用“年级分组、分功能区”的方式形成了3大活动地带;通过用“同龄混班”、“以强带弱”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贯穿播放优美的音乐,给幼儿们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让他们带着快乐、轻松的心情参与游戏。同时,教师预先告知家长以及幼儿晨间活动的形式以及项目,游戏当天由一位配班教师带领孩子在各个区域间参与活动,保证晨间活动顺利开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与教师的引导,孩子们掌握了混班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常规。在此基础上,我园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活动常规,幼儿能够自如、自主地参加活动,并能在结束音乐响起时自觉、自律地回到班级教师处。
2.5制定、学习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指导要求
在开展“晨间混龄活动”中,需要教师及时观察捕捉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并及时给予幼儿以指导和帮助。在混龄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指导帮助上存在困难,于是体育教研组教师集体研讨制定出了活动指导要求,详细列出了关于每一项锻炼内容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指导方法,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操练。促进了教师观察、指导能力的提高。
3实施效果
从活动效果看,晨间混龄活动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进一步得到了发展,通过同伴的影响锻炼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打破班级、年龄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合作能力、帮助他人等品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从教师层面看,指导晨间混龄活动需要教师掌握的不仅仅是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更要全面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从而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组织的时间少了,观察、指导的时间多了,高控现象消失了,对促进教师随机指导等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户外活动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应有适宜不同季节的材料及活动设置,从而做到活动不断变换,不断吸引孩子积极参与。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丰富、完善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内容、组织与指导,不断促进全体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说到,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而幼儿体育正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体育教学、体操、户外体育活动三大类。
长期以来,我园的晨间户外体育活动都是以同一年龄、同一班级的形式来开展的。活动中容易形成伙伴单一,器械单一,形式呆板,活动范围狭小的情形,从而造成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互动不够,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的现象。每天来园参加晨间活动的幼儿寥寥无几,难以达到普遍、均衡的晨间锻炼目的。针对此状况进行有效地改革,促使我园开展的晨间体育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并让幼儿喜爱,俨然已是我们迫切的课题。经过探索,我们认为开展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是一个有效的改革途径。
1混龄体育活动
混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混龄体育活动时幼儿园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投放多样的体育器械、打破年龄和班级界限,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不仅扩大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使年龄不同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影响、共同提高;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基于以上考虑并结合我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条件,以及幼儿、教师的具体情况,我园将晨间锻炼活动形式改变为晨间户外混龄体育活动(以下简称晨间混龄活动)。
晨间空气清新,幼儿一进入校园,就能在充满活力的运动场地上与同伴们锻炼、游戏,开始新一天的幼儿园生活,这是快乐一天的开始。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在互动中促进交往,在竞争中增强勇气,在互助下建立自信心。我们在尝试中一路走来,体验和证实了晨间混龄活动独特的魅力及优势,其丰富有趣的活动项目和形式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来园参加早锻炼的孩子越来越多,现在的晨间活动已是一幅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的景像。
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研究论文
幼儿园积极开展混龄户外体育运动,有益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有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如何开展幼儿园混龄户外体育活动,怎样提高活动的质量,与活动的方式、合适的活动材料和器具的提供密切相关。一直以来,幼儿园开设的户外体育运动大多数都是同年龄、同一班参加,运动的过程中伙伴单一,形式单调,活动环境拥挤,从而在运动中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不够,最终达不到运动的目的。如何进行有效的户外活动改革呢?经过探究与实践,认为开展混龄户外体育活动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制定各种小器械的阶段目标
科学的教育目标是教师开展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制订计划的依据,教师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地制定目标,才能引导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可以根据小器械一物多玩的特点,制定如下三个阶段的目标。一是初级阶段(小班为主):注重培养兴趣,让幼儿在摆弄小器械的过程中,发展跑、跳、钻、爬等基本动作。二是发展阶段(中班为主):在各种基本动作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促进幼儿间合作能力的提高。三是飞跃发展阶段(大班为主):注重各种综合能力的发展,如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和表达力。以呼啦圈为例,小班幼儿可以把呼啦圈当作方向盘玩开汽车游戏、把呼啦圈竖起来排成山洞玩钻山洞的游戏,还可以从把呼啦圈放在地上做小兔跳的游戏逐步过渡到转动呼啦圈;中班幼儿学会在不同部位转动呼啦圈后,尝试两人合作玩小鸟飞游戏(两人前后同向站立,双手各握呼啦圈,边跑边有节奏地扇动),多人合作拼出花、火车等不同的造型;大班幼儿则可以编排各种呼啦圈操,通过队形变化使呼啦圈的旋转、蹦跳、摆动等动作得以综合体现。
二、创设多种混龄户外体育运动环境
(1)开展多样混龄户外体育的区域活动。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不同动作发展的水平,可以因地制宜地设置蹦跳区、平衡区、走跑区、投掷区、球类区和综合区。这么多的区域,要让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自主选择,互相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在间断性分时段活动中,让相应的教师管理某一区域,混龄幼儿依据自己的心愿及兴趣选择伙伴与区域进行运动。为了使区域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在运动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交换的形式,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他区域的运动,以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运动过程中,幼儿既可在平衡区玩“在体操凳上行走”,也可以在蹦跳区玩“跨过体操凳”,还可以在综合区利用体操凳进行比赛性游戏。
(2)设置丰富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器材和玩具材料。为了使混龄户外体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幼儿园可以增加较为新颖或具有比赛性的玩具材料,比如两人合作骑车、一人骑车、跳木马、羊角球。根据混龄幼儿运动的需要,结合混龄幼儿户外体育运动内容多样化的特点,本着节俭、实用、自制、新颖的原则,教师可利用幼儿身边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潜力,自制许多户外体育活动器具。比如轮胎、酸奶瓶、沙包、易拉罐,这些物质是每个幼儿天天都能看见、时时都能接触到的,对幼儿来说并不稀奇。可是,经过老师的精心制作,一件件新颖、有趣的玩具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爱不释手,如获至宝。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吸引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三、发挥自制小器械一物多玩的功能
运动材料既是激发幼儿兴趣的器材,又是开展混龄户外体育运动的物质前提。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兴趣,鼓励幼儿一个人或结伴去想、去玩、去发现、去创造,大胆地把不同的玩法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在一物多玩中,教师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特点提供不同的活动器具。比如,用易拉罐可以做成不同的活动器具――拖拉玩具、保龄球、梅花桩等。活动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小班幼儿对拖拉玩具情有独钟,中班幼儿玩易拉罐做的保龄球不亦乐乎,大班幼儿对高难度的梅花桩流连忘返。不同的活动器具满足了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成了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中一道独特风景。第二,解放幼儿的`双手,让孩子在活动中寻找乐趣。一物多玩中,幼儿不再是成人包办,他们通过自己的手拿到玩具,并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动脑、动手,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想玩、要玩,并玩出花样。
四、结束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前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混龄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给了幼儿充分探究和锻炼的机会,培养了不同年龄段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它不仅能让幼儿在自主的运动过程中、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为孩子今后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