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长长的海带》
- 文档
- 2024-07-18
- 106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长长的海带》,本文共14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长长的海带》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海带的名称、主要特征和生长环境以及干、湿海带的不同。
2、使幼儿知道海带的多种吃法及吃海带的好处,教育幼儿爱吃海带。
3、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干、湿海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海带的特征。
1、出示干海带: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吗?请个别幼儿上前摸一摸、闻一闻,然后告诉大家海带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让幼儿充分观察后说出海带是长长的'宽宽的,褐色的,上面有白色的粉末,像扎辫子的绸带,像皮带等)
2、出示湿海带,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这是一根什么样的海带?(湿海带)这根湿海带和干海带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从宽、窄、滑润、柔软等方面进行比较)。
3、把这一条干海带放在水里会变吗?(让幼儿讨论,然后当场放入水中,等会再观察)
二、海带的生长环境。
1、你们知道海带生长在哪里吗?请幼儿说说并小结:海带属于海藻类,生长在海边的浅水区,分为绿、褐、红三大类,从海岸往海里分布,形成像陆地一样大的海带森林,提供给海洋生物良好的觅食、栖息场所,它具有像刀片一样宽大的叶状体,表面可以直接吸收水中的养分。
三、海带做的食物。
1、你们吃过海带吗?是怎么吃的?请幼儿说出自己吃过和海带制品。
2、你喜欢吃海带吗?为什么?
3、教育幼儿不挑食,爱吃海带:吃了海带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吃海带,可以防止得“粗脖子”病,增加身体需要的碘,使身体健康)
四、结束活动。
1、我们现在来看看,刚才泡在水里的海带怎么样了?(变粗了,边上的弯曲明显了,摸在手上滑滑的,白白的盐没有了等)
2、干海带真有趣,放在水里会变样,以且你们在家里仔细看看妈妈把干海带放在水里变成了什么样。
活动准备:
1、新鲜蔬菜若干:各种萝卜5只,长短不一的黄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细长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菜1棵,蔬菜分别放在小布袋里;相应的蔬菜图片。
2、用硬纸做一个青菜老人。
3、一个生日蛋糕。
活动与指导: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过生日。
2、“小客人”来排队。
二、去青菜奶奶家
三、和青菜奶奶过生日
1、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2、分生日蛋糕。
3、一起吃蛋糕。
活动后思考:
这是一个比较高效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轻松,孩子喜欢。这给了我一个启发:小班孩子的活动设计和孩子的生活越贴近,越容易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开课单位:幼特音乐教育系
备选教材:赵娟主编:《幼儿园环境布置与教玩具制作》
二、课程性质和目标
《幼儿园环境布置与教玩具制作》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基本理论、幼儿园各种教育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包括幼儿园室内外空间环境及区域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各类墙饰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
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充分认识创设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意义,理解环境创设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深刻认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掌握幼儿园各类教育环境创设的要点,能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并能合理利用
活动目标:
1、感受袜子的不同用途和特征,逐步形成“双”的概念。
2、大胆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常试自己整理袜子。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各色袜子若干、小箱子数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盒子,猜测,导入课题。里面有什么?为什么?
2、观察、触摸、听声,感知袜子的外部特征。
3、感受袜子的不同用途。
4、通过对比,逐步形成“双”的概念,并且知道袜子要大小匹配。
5、以情境引导幼儿整理袜子。
6、延伸活动:洗袜子。
活动反思:
袜子是我们小朋友最亲近的“好朋友”,幼儿对它非常熟悉。袜子是孩子很熟悉的生活物品,充满了丰富的艺术美感,又易于孩子观察、体验、创作和欣赏,所以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溶解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物品沉浮的现象。
活动准备:
食盐、杯子、小汤匙、鸡蛋、搅拌棒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鸡蛋,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鸡蛋放到水中,会不会沉下去?
2、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幼儿实验,讨论
提供:每位幼儿一个鸡蛋,一个杯子
要求:将鸡蛋放入水中,观察是否会沉下去
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有没有办法让鸡蛋自己浮起来?
三、迁移溶解现象,教师指导溶解食盐过程
1、出示小汤匙、食盐
2、讲解如何利用小汤匙将食盐一点一点加入水中,搅拌均匀。注意:不要一次加太多食盐。
四、幼儿第二次实验,鸡蛋的沉浮
要求:1、仔细观察鸡蛋的状态
2、盐加到一定量时,鸡蛋便会浮起来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五、实验结束,请幼儿叙述鸡蛋浮起来的过程。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观察冰块
2、教具: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
3、冰块(内含一颗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
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
(糖果)
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
(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
二、介绍工具
教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观察冰块,幼儿尝试。
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
(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
(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
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
1、提问:小朋友都很努力试过了,你们都吃到糖了吗?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取糖的经过?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目标:
1、感知声音可以通过管状材料从一头传到另一头的现象。
2、在“打电话”的情景中尝试两个人合作探索。
3、能控制音量,避免音量过大损伤同伴的听力。
准备:
用管状材料(如PVc管、纸筒、塑料软管等)连接成传声筒。
玩法说明:
两名幼儿合作探索,一名幼儿对着传声筒说话,另一名在传声筒的另一端倾听。
指导要点:
1、创设“打电话”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了解材料的玩法。
2、观察两人共同玩“打电话”游戏时是否明确“听”和“说”的关系,能否互相配合。如果两名幼儿出现同时听或同时说的现象,可通过提问“两个人都说(听),谁来听(说)呢”引导幼儿关注两种角色之间的配合。教师不要替幼儿分配角色,如果幼儿之间不能较好地协调,教师可以游戏者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分配角色。
3、创设“说悄悄话”的情景,引导幼儿控制音量。当幼儿用较大的音量对着管子说话时,教师可请他的同伴表述“听”的感受。
4、幼儿说话时鼓励其先对着管子说一说,再离开管子说一说,然后问一问另一端的同伴在两种情形下声音听起来是否一样。
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
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D检验D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
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离家很远了。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
小马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
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过……过不去。”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大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搞笑的水
活动目标
1、感受水的流动性。
2、明白珍惜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透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一盆水、沙漏、拧紧盖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绵。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发现问题
1、游戏:水站搬家,引发幼儿玩水的兴趣。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把水搬到另一个桶里
二、猜想、探索
提问:你准备用什么工具来运
三、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1、提问:猜一猜那里的那些工具能够让你成功
2、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明白
四、透过操作、进行验证
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体验运水的乐趣与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试验后一同总结哪个工具成功了为什么
2、提问:有孔的工具水在里面怎样样了
3、进行游戏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让瓶子飘到对岸。
进一步感受水流动的特性。
活动延伸
水对我们有那些用处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车轮滚滚
活动目标:
1、透过观察、讨论、尝试,探索车轮滚画的基本印制方法,感受印迹和色彩的丰富性。
2、在群众印画的过程中,学习与同伴共享空间和操作材料。
3、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想法,注意倾听同伴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幼儿有群众作画的经验。
2、将三张铅画纸(整开)铺在地上,拼成长条。
3、在铅画纸的两边放上装有颜料的盘子(两个幼儿共用一个盘子),抹布,小汽车玩具若干(放在篓子里)。
活动过程:
1、观察绘画工具、材料,猜测、思考车轮滚画的方法。
(l)教师:看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什么(让幼儿认识绘画工具、材料)
(2)教师:仔细观察你的小汽车,车轮上有什么是什么样貌的猜猜,怎样用小汽车来画画。
2、探索车轮滚画的印制方法。
(1)教师:怎样才能让车轮上好看的花纹留在纸上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自己动手试一试(幼儿尝试操作)
(2)教师:谁的小汽车留下的花纹最好看你是怎样印的(按住、往前推)
(3)教师鼓励幼儿进行二次尝试。
教师:你们的画上有了哪些颜色你想换一种颜色或者换一个你喜欢的小汽车怎样办
(4)幼儿进行第三次尝试。
教师:小汽车怎样才能开得远
3、评价。
教师:看看画上有什么样的车轮印,说说你是怎样印的。
活动推荐:
☆活动延伸将幼儿的车轮滚画作品位置在活动区,引导幼儿自由欣赏和想象。也可在印好的画面上进行第二次创作,如添加大大小小的、怪异的图形。
☆区角活动将玩具小汽车和颜料放置在活动区角,幼儿自己探索,继续印制各种好看的花纹。
☆家园共育共同搜集生活中能够用来作画的工具,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使用方法。
【评析】
车轮留下的痕迹与弹珠Ⅲ相比,虽然都是线条,但痕迹粗犷,而且是群众作面,画面的气势宏大。教师用“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想一想,像什么”等问题引导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尽情表达,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潜力的提高。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七彩迷宫
活动目标:
1、透过欣赏各种弹珠滚画作品,感受各种粗细不同的彩色线条交织在一齐的美。
2、尝试用大小、光滑度不同的弹珠蘸上各种颜色进行滚画,探索弹珠滚画的墓本方法。
3、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进行想象和猜测,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准备:
1、有对偶然的形进行大胆想象和表达的经验。
2、弹珠滚画作品若干。
3、每组大小、光滑度不同的弹珠若干个,四个盘子(里面装有四种不同的颜料),四把小勺,A4大小的作业纸人手一张,成人鞋盒盖人手一个(将作业纸放人鞋盒中,弹珠滚动时不会滚出去)。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弹珠滚画,感受各种彩色的线条交织在一齐的美。
教师:看看这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有哪些颜色这么多颜色的线条在一齐像什么呢
2、探索弹珠滚画的印制方法。
(1)教师:猜猜,这么漂亮的画是怎样做出来的
(2)教师:看看桌上有什么这些弹珠一样吗仔细看看有什么不同除了弹珠还有什么有哪些颜色还有什么
(3)教师:猜猜看,用这些东西怎样才能印出漂亮的画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想换一种颜色怎样办
(4)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先将作业纸放人盒盖内,再用小勺舀出颜料盘中的弹珠放入盒盖内,上下左右摇晃盒盖。想换另一种颜色时,将弹珠倒回颜色盘,用小勺在其他颜色的盘中舀弹珠。
3、尝试进行弹珠滚画活动。
教师:怎样让线条变得更长怎样才能让画面变得好看
4、作品评价。
教师:你的画像什么你是怎样印画的印画时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评析】
该活动中,教师给每组都带给了比较性很强的色彩,幼儿在反复操作中不断感受色彩碰撞产生的变化,从而获取丰富的色彩经验。同时,纵横交织的彩色线条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
2.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现出来。
3.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3、彩色玻璃小球和彩色橡皮泥做比较。
【活动重点】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协调解决问题。
2.学习用排除法得出结论。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已感知过清水的特性。
2.每组四只透明杯子,内装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只盘子内装若干小勺。
【活动过程】
一、辨别哪杯是清水首先请幼儿猜猜四只杯子中哪杯装的是清水。
其次幼儿分组实验,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哪杯是清水,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在辨别哪杯是清水的时候,应注意先让幼儿实验、感知,再一起交流、分享结果。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添盐水、白酒等多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供幼儿感知和辨别)
二、交流分享首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请什么帮忙才找出清水的。
其次请幼儿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鼻子闻一闻:气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嘴巴尝一尝:甜甜的是糖水,淡淡的、没有味道的是清水。
再次请幼儿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就能知道哪杯是清水了。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领可真大。
【活动延伸】
找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固体可以转换成液体,并为我们的生活作出贡献.
【设计思路】
活动之前幼儿已经积累了各种感官的经验,但是,如何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经验来解决问题?是我们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猜猜哪杯是清水”,让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体验探索和成功的乐趣活动。
活动目标:吹泡泡
1、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哪里有泡泡,引起幼儿探究兴趣。
2、通过游戏活动,了解泡泡的特征。
活动准备:
1、用纸杯装肥皂水若干,吸管(精细不一),有图案的盆。
2、前经验准备:在平时洗手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搓洗肥皂时发生现象。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刚才你在洗手时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区分可吹出泡泡的肥皂水。
1、教师出示装有肥皂水和清水的杯子放在一起,提供(吸管、小棒、勺等)材料,让幼儿用(看、闻)等感官,并通过搅拌知道两杯水不同,是什么水?
2、请幼儿介绍自己区分方法(可吹泡泡、可搅拌出泡泡是肥皂水)。
3、认识泡泡,通过观察让幼儿了解泡泡形状、大小、颜色。
三、吹泡泡
1、提供粗细不一致的管吹泡泡(可吹出大小不同的泡泡)。
2、提供若干盆(盆底有图案)(可知道泡泡是透明、无色的)
延伸活动:
1、选择有阳光地方观察泡泡,看泡泡颜色(解决问题:为什么泡泡有时会有颜色?)
2、教师用各类型小管吹泡泡(如:2个管合在一起,4个管放在一起,吹泡泡引起幼儿再次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有用的垃圾
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
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
2、材料准备:
(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几个大篮子。
(2)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话题。
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
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
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
师: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
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
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
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
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
(2)讨论:废纸怎样变成新纸?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
小结: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
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
师: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
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
(1)金属: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
(2)纸张:利用旧纸做原料,制成再生纸。
(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4)其它3、提出要求。
以后小朋友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到幼儿园来,并分类放好,再卖给收废品的人。愿小朋友都争当小小环保尖兵,让好多废品又变成新的有用的东西,为地球减少垃圾,节约能源
活动目标:有软有硬
1、通过对玩具的把玩与触摸,感知软软的、硬硬的,尝试按玩具的软硬分类。
2、乐意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大胆表达和表现。
活动准备:
1、玩具球两个,一软一硬;百宝箱一个。
2、“玩具王国”场景;各种软软的、硬硬的玩具若干。
3、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
活动过程:
1、比一比,初步感知软和硬。
教师出示两个小球,比比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用手触摸后发现一个是软的,另一个是硬的)
2、猜一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出示百宝箱,猜猜里面是什么,用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软软的和硬硬的)
3、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物体的软硬属性。
教师带领幼儿爬过软软的草地,走过硬硬的小桥去玩具王国玩,幼儿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把玩各种玩具并进一步认识玩具的特质(有软软的、硬硬的玩具)。
4、分一分,给玩具归归类。
出示软软的和硬硬的玩具的“家”,幼儿尝试对软硬玩具进行分类。边放边说:软软的(硬硬)xx放在了软软(硬硬)的玩具家里。
5、找一找,巩固软软的和硬硬的。
出示糖果盒,请幼儿每人挑选两颗糖果,一颗软软的,一颗硬硬的,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1、活动目标:
1、能主动观察、了解橙子和橘子的外形特征,比较出它们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培养孩子探索的欲望。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2、活动准备:
1、橙子和橘子若干。
2、集体记录观察表两张(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3、活动过程:
1、我知道的水果。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许多水果,你都知道现在冬季有哪些水果吗?
鼓励幼儿畅所欲言,介绍自己知道的冬季盛产的水果。
2、观察橙子和橘子并进行记录。
(1)橙子和橘子,实体出现。
师:我带来了两种好吃的水果,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好吗?
师:这是什么呢?(橙子、橘子)
(2)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
师:我们来找一找它们相似的地方,都有哪些?你可以用手去摸一摸。
教师请幼儿下位置观察,分成3组。
(3)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幼儿所讲的内容在大表格中进行记录。
小结:两种水果的颜色都是橘黄色的,里面的蒗也都是一粒粒的,尝起来都是甜甜酸酸的。
3、引导幼儿观察橙子和橘子,观察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并记录。
(1)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他们许多相似的地方,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它们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并且把它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2)幼儿观察并记录。
(3)师请个别小朋友上前介绍记录表,并将幼儿的发现记录在大表格中。
小结:
虽然它们都是水果,可是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地方。橘子的皮只软软的,是可以用手剥的,而橙子的皮是硬硬的,是需要用刀切的。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