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散文《观海听涛》
- 作文大全
- 2024-08-20
- 118热度
- 0评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美散文《观海听涛》,本文共8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优美散文《观海听涛》
谁会去海边目踏海的风光,听波涛拂海的音韵?是侠客,隐士,游人,诗人、画家、摄影师吗!侠客,都是传说中的人物,像《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独自幽坐岸礁,听波涛复笛啸,让心有悠然得意。隐士,当今有否?隔绝功利尘世,远离世俗生活,背走天伦之乐,独悠悠而归我思,去濡墨一抹自作的书画,幽写一本看破红尘的卷书,净化尘心,让心有静养自乐。游人,那是落闲观光的人,观一次海景,听一次涛音,让心有松懈情怀。诗人、画家、摄影师,那可是他们的爱好,一种喜欢欣赏的习惯,用自己常用的手法,捕捉深挖海的灵魂,让海魂赤裸裸地抖落在人间,以欲与己与人的满足。我属何人?不得而知,只是出于对海的好奇,而随心随愿罢了。
海是天落下的碧蓝之水,有些也有红、橙、黄色,如黄海;波涛之声,那是海唱出来的歌,自然而然。居住在海边的人们,也许看惯了海的面容,听惯了海的歌声,有着“海蓝如常、涛声依旧”的麻木,而习以为常,又不作为奇了。我且不然,虽然住在海的不远处,但海的.样子不常见,更谈不上常受涛声的熏陶。正因为如此,总有人在我的耳边低语,说着大海的宽广无边,有“远看天低海”的瞻观,然而你若去寻找那天与海的接壤处,可你且永远也找不到它的边际。海有多深?能完全淹没你山的高度。这海的宽广与深邃,犹如人生的境界,致深致远,无法所能触及。海总是把灵魂藏在深处,把心迹显露在脸上,有时潮起潮落,有是汹涌澎湃,有是平静无声,有时一片光烟氤氲,再加上击岸拍礁淘沙的溅声浪响,让波涛有了起伏转折、抑扬顿挫的音节和旋律,激昂、奋进与谐和。
出现在海空云间的佛光与海市蜃楼,那是海赐予人间最美丽的奇观。你说,祥云照头,仙境入目,会是怎样的感觉,又会有如何的遐想?这不说,也能自悟其明。倘若你能亲眼目睹,身临其境,还有涛声伴奏,那肯定会让你的心灵超越人间凡世,如入天宫般的飘然。据说,能见到如此奇观的人,是非常有幸的人,从此会得到海的指引,逢凶化吉,时来运转。虽然,我没有见到过,也没有这种彻悟,不过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奇遇,不得不让人产生超出自然的思维和想象。人若心顺气畅,又能有这种神秘落怀,想事必定美好,做事亦必然随心所致,而多能得到好的结果,这虽然是一种常理,但也不得不让人说是一种神奇。
船是海的一道风景。远行的船,航行在海的中央,如叶一样的漂流,听不到船的声音,只有远去而渐渐缩小的背景。归来的船,总是鸣着得意的叫声,吐露出我满载而归、安全返航,那种不得了的自傲!停泊在码头上的船,船杆上随风飘着彩旗,像是给观海的人打着招呼,我暂息,我将要远行。挂在船头或船杆最高处的国旗,展示出自己国家的强大与人民的勇敢。海,真的是宽以待人,深以养人。海用自己的浮力支撑,乘载着船的沉重负荷,从此岸到彼岸,随由你来来回回的航行,不与世计较,不与人为难,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是福音与财富。偶尔,也会听到一些翻船、沉船的坏消息,但这不能怪海,只能怪我们自己,没有听从波涛的规劝。若真要怪,那就去怪风的疯狂,雨的猛烈,或者去怪地壳的任性,都是因为它们的突然而来,才使得措手不及。
海鱼虾蟹和海生植物,是海的宝藏,为人类可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众多无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诀巧。近海的人们,多是以海为家,捕捞为生,一年大多的时间都在海上漂泊,海上作息。渔村,平常人烟稀寥,生息萧寂,多是妇孺和老人。不过,近年来也有一些人不出海的,或者不出远海去捕捞的,依靠科学,进行近岸箱养,或者海边围塘养殖,这给观海的人倒是增添了一个新的观赏景点。记得小的时候,有几次和大人一起去海滩捉捕沙蟹、小鱼,一边听着海涛涌动和拍岸的声音,一边踩着滩涂的稀泥,寻找蟹的藏洞,一经发现,童心喜洋洋,立马掏洞捕捉,有时也会被蟹钳夹住手指,而疼痛而哭,给童年的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海的灵魂和富有,通过波涛,谱写出了最优美的音乐。观海听涛,那是最能打动心的大场面、大风景,有海的深沉画面,有涛的悠扬动听,有心的互动默契。动感和着声感,触动着心的激荡,犹如一幅最完美的诗画,在海风的吹拂下,飘向天地之间,如同高山、草原、沙漠、平川一样,让人神往。
秋林听涛优美散文
秋光旖旎,秋林妩媚,秋光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章。摄影家为留住秋的境况约我去大南山的老林中采风,我欣然同意前往。一路汗水,努力向前,爬过山峰,钻入林间,忽东忽西,忽南忽北,不觉已近暮色,精神体力疲惫至极,已使我们找不到下山的路了。无奈我们象乱碰的小鸟,终于寻找到间护林人的小屋,便和衣躺下了。
西弦的弯月从破烂的小窗口中洒下淡淡的斑驳的月影,好静啊!几乎能听到微尘飘落的声音。看看身旁摄影家劳累的死狗一样,已发出突高突低的鼾声,受他的感染我也迷糊糊的进入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我被一种奇妙声音所惊醒,我侧耳啼听似由远到近,似惊蜇的春雷,有节奏的,有规则的由低到高的'声音,漫卷过来,浸袭过来,由隐隐约约到如波涛般的高音,而小窗户外高树叶子则如早到清亮的音符,弹奏的妙音一样,哗哗哗哗在拍打着、在拥挤着小屋、包围着小屋,很快,很快便如万马奔腾之势,又如扑天盖地的惊雷冲压下来,噢,起风了,是风声,是山林的夜风,带着松涛,带着林啸,但,突地又归于平静,真怪,风乍起吹响一林秋涛!又无声无息下来,天地间又如无人般的安静,偶尔有时又如天籁之音,轻轻的,淡淡的,低低地隐入耳畔,而又有时断时续的音符,它使我突然想起幼时在家乡的潴龙河岸边,月光下,躺在种瓜老人草棚中,听着那东逝的河水突高突地,如山谷隆呜的怒号,突又如轻歌一样地低吟,有节奏地拍打堤岸,轻轻使我朦朦入睡的情景,
河涛轻轻地盈耳如天籁一样忆起童年的往事。细听耳畔,由远及近,又有如大潮的起落,有一种强压泰山之势,哗哗地宏声中还夹杂着尖利的铜声起起伏伏,洪波涌起,带有一种韧性、一种无坚不摧的雄厚力、一种无所畏惧的冲透力,和着窗前的树叶子响声似一种瀑布般的巨声,一股惊动山林的呐喊信念声,这种声音给人一种无限想象的空间,想到一种人生的况味,一种前景的美妙。这是一种力量,令人振奋,使人无法入眠,我细听风涛,似乎从灌林丛中的尖顶平划而过,黑郁郁滚奔而来,杂夹着猿嚎虎啸之声,又似从挺秀建朗的林间窜行,猛烈受到阻力,拥挤着粗壮的树干,阻拦着呼哨响,而发出旋风般的回音,尖利,纯厚,又似乎从遥远的山那边受到林带的反阻而发出的沉闷,空谷回音,无风而有声有形,有风加更强烈,更加隆烈,无声无息又无踪无影了。
我静静地听着听着,转辗难眠,我是在啼听,是在欣赏,秋林一宿这意外的收获,这是一种精神的补养,听到这种奇妙美丽的交响乐是很难得的,谁能不说这是天地间最美的音乐!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宋代文坛著名“江西诗派”的领袖,“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历史上与苏轼齐名,称“苏黄”。和苏轼一样,黄庭坚也是诗、文、书法都冠绝一时,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以行书和草书称。行书出于南朝名刻《瘗鹤铭》,用笔骨力内藏,笔意跌宕,一波三折,体势雄健。他的草书出怀素而自出机杼,纵横开合,擒纵有度,潇洒流落,气势磅礴,开中国草书新境界。黄庭坚在创作上一生都在摸索、创造。回忆及自己书法的悟道过程,他曾说:早年学书,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又称: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年被贬入僰,舟中见长年荡桨、群丁拨棹,乃悟笔法。稍能用笔,但仍不能尽意。至元符二、三年,五十五、六岁时方彻悟,作书始摆落俗气。在书法史上卓然独立成家。
黄庭坚的诗词
清明
宋代: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代: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登快阁
宋代: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寄黄几复
宋代: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想见 一作:想得)
牧童诗
宋代: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水调歌头·游览
宋代: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宋代: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书幽芳亭记
宋代: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观海听涛的意思:
是一种境界,就是成功以后置身事外,不以此为喜
袁伟将军书赠奥巴马《观海听涛》
11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到京访华。美国驻华大使看到由著名红色书法家袁伟将军题写的《金玉虎符》国礼后,邀请袁伟将军为美国总统奥巴马个人书写一幅书法作品。袁伟欣然接受,挥毫写下了“观海听涛”四个大字,他希望能通过这幅书法作品,让奥巴马领略中国书法艺术的奥妙,体会中华民族的宽广胸怀。
李铎评袁伟书法
(李铎,著名书法大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观袁伟的书法,笔势放达,飘逸俊秀,意气风发,尽情挥洒,一股勃勃生气扑面而来。他纵横挥毫,墨饱情浓,“华夏雄风”,“气吞云梦”,“登高望远”,“宁静致远”,“龙腾虎跃”,“军徽风云”,“立德为大”,“雄笔妙墨”……一幅幅挺拔苍劲,墨飞气荡,给人以“美、力、神”俱在的艺术享受。从这些作品中我依稀看到了王羲之、李邕、米芾、蔡襄、傅山、康有为的影子。再读袁伟的书法,深感他的字体人格“书如其人”,此言不虚。袁伟是用他从文博中所汲取的神韵写字,是用他的学识、人品写字,也是用他全心身所领略的军魂写字。
有书评家评价袁伟的书法特点:“行云流水,大气磅礴,书东方文化,写华夏雄风”,我不仅有同感,而且认为,袁伟书法以军事文博学术修养为其精气神,以渊博的军史知识和文化涵养为血肉,以一个政治上成熟、作风上过硬、业务上卓越的军人品格为筋骨,以历代和当代书家名作为蓝本,自成一体,别具风格。他的书法,文武兼备,形神俱佳,史书统一,独具神采。真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了。
后渚观海优美散文
关于这片海,我总是怀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愫。
那段在泉州后渚港的日子,至今挥之不去。
沿着海岸线观景,海的影子若即若离。仿佛面对的不是一片海,而是一片遥远的记忆。记忆的海洋里,那么多的波澜,我该选择哪一朵浪花来倾诉?有很多不必言说,有很多无从说起,那喋喋不休的涛声,是在表白什么呢?
后渚观海,并非流连于它的景致,而是因为它的空旷贴近我内心的空旷。缘于空旷,可以消融太多的情绪,可以消弭心中的压抑。这时,只觉得空旷里积攒着迸发的能量——那从心底里潜滋暗长的能量,会以一种无法抑制的方式,长成万紫千红的希望。
驱车,一路穿越,不想停留,只怕空虚席卷而来。可是心里依然空荡荡、轻飘飘的。只有看到海,心里才会踏实一些。仿佛这貌似平静的`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会把我拽离万劫不复的境地。
后渚,我一次次地来,以吃海鲜的名义。后渚这片海,成全了我的胃,填补我心里那段杂草丛生的日子。也渲染出一片深广而模糊的记忆。是的,这段记忆不好剥夺。它仿佛是为了完成一种阶段性的跳跃而存在。
临窗,用一整个下午,像完成一个宗教仪式似的,与海相望,听它呢喃,品尝着它的馈赠。海的味道氤氲四周。唇齿、肠胃、话语、呼吸,都沾染上海的气息。
临窗,望海。海的故事就纷至沓来。传说里凝望成一座永恒雕塑的石塔,还有慈航普度的妈祖娘娘,古老石头街上的海印寺,清源山上的摩崖石刻……每一个故事里,无论咸涩,抑或甘甜,都有浪涛的声音。
天蓝海阔,云淡风轻,心也豁然开朗。自己不复是自己,时间也不复是时间,一切仿佛进入空蒙的状态。
沉溺于不可自拔的情绪中,眼前的风景总是漫不经心地滑过。可是后渚的海似乎不计较我对它的怠慢,依然用最平和的心绪,装点着自己:该涂脂就涂脂,该抹粉就抹粉。使得我每一次来,都有一种新鲜的欢娱,又有一种跟上它的步伐的念想。
这片宏阔的海,仿佛是一场戏的布景。它蒸腾着、喷涌着、变幻着,什么时候滩涂上姹紫嫣红起来了?什么时候道路旁高大的紫荆花树、窈窕的南洋杉风姿绰约起来了?又是什么时候,火红的刺桐花在海岸线上丽影婆娑了?每一次,在眼睛错开的一刹那,新的一幕就徐徐拉开了。心,也渐渐地暖起来。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的气息终于和海的气息融汇贯通了。我也说不清:是滨海楼宇的如花容颜温暖了我的面孔,还是我的笑容映红了城市的面容。
我突然明白:在这里,我完成了自我蜕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无言的海无声的渗透。
今天的后渚港——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更加繁华热闹起来,我去看它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了。或许,海安然踏实了,我的心也安定下来。彼此安好,岂不更好?
后渚的海,用它曾经的空旷,陪伴我走过一段空旷的人生之旅。而它的日渐繁盛,也宛如我的笑颜上绽放出的点点心花。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