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四弟书》阅读题及答案
- 文档
- 2024-07-10
- 132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与四弟书》阅读题及答案,本文共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②,后辈失之骄③,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④,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总恐老辈失之奢( )
②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
③余微俭而不甚俭( )
④后来恐难挽( )
2.翻译
①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曾国藩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文可以看出曾国藩哪些方面的品性,试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总是 ②除去,除了 ③稍微 ④挽回,扭转
2.①总是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钱多而子孙不骄纵的。
②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扭转,弟应对此时常留心。
3.要想福泽绵延(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他法。
4.自身勤俭,对弟弟和子女们要求很严。
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到门,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具:饭食。
B. 更不可当 当:阻挡。
C. 经济自期 经济:经世济民。
D. 总是典产 典:抵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佐以酱姜一小碟 敢以烦执事。
B. 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乃其一气之余烈。
C. 得志泽加于民 而母立于兹。
D. 好人为坏人所累 或因寄所托。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针对当时士风日坏的现象,热情洋溢地歌颂“农夫”,强调农民的重要性,提出贬士为四民之末,以农为首的主张。
B. 作者提出的“长为农夫以没世”、“兄弟二人,各得百亩”等愿望,是其理想主义的精神产物,也是他小富即安的农本思想的局限所在。
C. 文章反映了作者蔑视权贵、重农爱农、反对土地兼并等的思想,体现了他以勤劳致富为目标,以独立人格为依托的经世济民的真诚追求。
D. 此信写来情真语挚,如对面谈心,文风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内容平白家常,言近指远。在信中作者关照家人照顾好来探亲的贫困亲友,细节之处令人感动。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工 人 制 器 利 用 贾 人 搬 有 运 无 皆 有 便 民 之 处 而 士 独 于民 大 不 便 无 怪 乎 居 四民 之 末 也 且 求 居 四 民 之 末 而 亦 不 可 得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
(2)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
参考答案:
1.B(当:承受)。
2.A (A项介词,拿;B项加强语气/代词;C项介词,对/介词,在;D项为所结构表被动/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
3.B(“小富即安”的说法错误)。
4.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5.(1)家中的太太小姐们,带领家中女佣,都让她们学习舂米、扬谷之类的农事,这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景象。
(2) 世道昌盛,我就一心一意遵循正义之道;若风俗浅薄,也决不随着坏人一起作恶。这也是板桥家法吧。
译文:
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里来信,知道新买的田地,秋季收获了五百斛的作物,我非常高兴。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做个农夫过一辈子了。现在需要制备碓、磨、筛罗、簸箕,制备大小扫帚,制备升、斗、斛等农具。家中的太太小姐们,带领家中女佣,都让她们学习舂米、扬谷之类的农事,这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景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再用一小碟酱姜佐餐,这是最能使老人穷人感到温暖的食品了。闲暇的日子吃碎米饼,煮一锅烂粥,双手捧着碗,缩着脖子喝,即使是霜雪浓重的寒冷早晨,喝上这样的热粥,也会全身暖和。唉!唉!我们可以长久地做农夫过一辈子了!
天地间第一等人,就只有农夫,而读书人只能在士、农、工、商四民中居末等。农夫中耕种最多的有百亩,少一点的七八十亩,再少一点的五六十亩,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勤奋地付出劳动,耕种田地,收获庄稼,来养活天下的人。假使天下没有农夫,那么世上所有人都要饿死了。我们这些读书人,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兄长,奉守先人的美德,以待传扬于后世。实现了心志,施恩泽给百姓;不能达到心愿时,就修养身心,将美德显露于世;所以又比农夫高了一等。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却不是这样,一捧起书本,便想要考中举人、考中进士,然后做官,想着怎样捞取金钱,建造大房子,买很多田产。而那些不能飞黄腾达的,便在乡里为非作歹,削尖了脑袋到处钻营,更令人受不了。而约束言行、自爱自重的人,难道没有了吗?希望自己能经世济民,志向高远能比得上古人的人,也到处都有啊。但是好人总是被坏人所牵累,这就使我们这些人也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们便讥笑说:“你们这些读书人,总是只会说,将来做了官,就不这样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能忍受别人的笑骂。工人制造器具,使人使用方便;商人搬运货物,输通有无,都对百姓有便利之处。只有读书人对百姓大有不便,难怪只能在四民中居末等了。而且想要当末等之人,还很难呢。
我们家的田地,虽然有三百亩,但那全是人家典押来的产业,不能长久来靠它生活。将来必须买二百亩田,给我们兄弟二人,各人各得一百亩就够了,这也是古代一个成年男子受田一百亩的意思。如果想多得到一些,就是侵占他人产业,没有比这个罪过更大了。天下没有田地产业的人很多,我是什么人啊,如果贪求而不满足,那么穷人将到哪里立足安身呢?有人说:“这世上,有的人占地连片、多达数百顷以上,你拿他怎么办?”我说:“别人这么做是他家的事情,我只管做自家的事情。世道昌盛,我就一心一意遵循正义之道;若风俗浅薄,也决不随着坏人一起作恶。这也是板桥家法吧。”哥哥字。
澄弟左右: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②,后辈失之骄③,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④,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导读:曾国藩作为清朝显赫一时的高官,却时刻不忘嘱咐自己的兄弟、子侄要勤俭,戒骄奢。“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真是至理名言。
注释:①《与四弟书》: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四弟的家书。在读书、做人、持家等各方面,曾氏对其弟弟和子女们都要求很严。在这封家书中,他诚恳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要想福泽绵延,“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②老辈:长辈。奢:奢侈。③骄:骄横,放纵。④泽:恩泽。⑤勤:勘勉,勤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总恐老辈失之奢( ) 2.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
3.余微俭而不甚俭( ) 4.后来恐难挽( )
二、翻译
1.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2.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三、文中,曾国藩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四、由此文可以看出曾国藩哪些方面的品性,试着概括。
【参考译文和答案】
澄弟左右:
我不想多往家里寄银钱物资了,总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银钱富余而子孙之辈不骄纵的。我等兄弟想为祖先保留些恩泽,为后人珍惜一些福分,除了“勤俭”二字,没有别的做法。弟与澄弟都能勤勉却不能节俭;我稍微有点节俭而又不是很节俭;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挽回,弟应该对此要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一、1.总是 2.除去,除了 3.稍微 4.挽回,扭转
二、l.总是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钱多而子孙不骄纵的。2.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扭转,弟应对此时常留心。
三、要想福泽绵延(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他法。
四、自身勤俭,对弟弟和子女们要求很严。
澄弟左右: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②,后辈失之骄③,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④,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导读:曾国藩作为清朝显赫一时的高官,却时刻不忘嘱咐自己的兄弟、子侄要勤俭,戒骄奢。“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真是至理名言。
注释:①《与四弟书》: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四弟的家书。在读书、做人、持家等各方面,曾氏对其弟弟和子女们都要求很严。在这封家书中,他诚恳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要想福泽绵延,“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②老辈:长辈。奢:奢侈。③骄:骄横,放纵。④泽:恩泽。⑤勤:勘勉,勤劳。
练习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总恐老辈失之奢( ) 2.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
3.余微俭而不甚俭( ) 4.后来恐难挽( )
二、翻译
1.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2.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三、文中,曾国藩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四、由此文可以看出曾国藩哪些方面的品性,试着概括。
参考答案:
一、1.总是 2.除去,除了 3.稍微 4.挽回,扭转
二、l.总是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钱多而子孙不骄纵的。2.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扭转,弟应对此时常留心。
三、要想福泽绵延(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他法。
四、自身勤俭,对弟弟和子女们要求很严。
澄弟左右:
我不想多往家里寄银钱物资了,总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银钱富余而子孙之辈不骄纵的。我等兄弟想为祖先保留些恩泽,为后人珍惜一些福分,除了“勤俭”二字,没有别的做法。弟与澄弟都能勤勉却不能节俭;我稍微有点节俭而又不是很节俭;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挽回,弟应该对此要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上下联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B.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词,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C.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是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是作“缺少”讲。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5.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4.C.首句第一个“穷”并非指的是生活贫穷,而是指不得志的困境。是指人处于困境仍要注意修养。
15.①颈联写的是窗外摇曳的竹子的影子落在书桌上,野外泉水叮咚,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②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净的内心的写照。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心求学的态度的赞美。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人在开篇指出弟侄虽然生活贫穷,但意志并未消沉,依然执着于学业。
B、诗人赞美自己的弟侄处于世道纷乱之时,却不受外界的影响,勤奋修业。
C、虽处“干戈地”,却修“礼乐风”,颔联凸显了诗人弟侄卓然高洁的品格。
D、诗人勉励弟侄不要荒废学业、虚度光阴,年少时付出的辛苦于终身有益。
15、诗歌的颈联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
14、A
15、颈联描写了书堂清幽静谧的环境,可使读者感受到弟侄伏案苦读的形象;上承对弟侄的赞美,由此转入尾联对弟侄的劝勉二领绿面诗歌的节奏。
《与诸弟书》阅读训练及答案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释】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很快成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未尝一日间断 尝贻余核舟一
C.虽行船走路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3.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D
2.(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意对即可)
3.(1)有毅力(坚持不懈)。 (2)对诸弟要求严格(爱诸弟)。
与朱鄂州书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轼启。近递中奉书,必达。比日春寒,起居何似。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见过,偶说一事,闻乏酸辛,为食不下。念非吾康叔之贤,莫足告语,故专遣此人。俗人区区,了眼前事,救过不暇,岂有余力及此度外事乎?天麟言: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多鳏夫。初生,辄以冷水浸杀,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面,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嘤良久乃死。有神山乡百姓石揆者,连杀两子,去岁夏中,其妻一产四子,楚毒不可堪忍,母子皆毙,报应如此,而愚人不知创艾。天麟每闻其侧近有此,辄驰救之,量与衣服饮食,全活者非一。既旬日,有无子息人欲乞其手者,辄亦不肯。以此知其父子之爱,天性故在,特牵于习俗耳。
准律,故杀子孙,徒二年。此长吏所得按举。愿公明以告诸邑令佐,使召诸保正,告以法律,谕以祸福,约以必行,使归转以相语,仍录条粉壁晓示,且立赏召人告官,赏钱以犯人及邻保家财充,若客户则及其地主。妇人怀孕,经涉岁月,邻保地主,无不知者。若后杀之,其势足相举觉,容而不告,使出赏固宜。若依律行遣数人,此风使革。公更使令佐各以至意诱谕地主豪户,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薄有以周之。人非木石,亦必乐从。但得初生数日不杀,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矣。自今以往,缘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计哉。
佛言杀生之罪,以杀胎卵为最重。六畜犹尔,而况于人。俗谓小儿病为无辜,此真可谓无辜矣。悼耄杀人犹不死,况无罪而杀之乎?公能生之于万死中,其阴德十倍于雪活壮夫也。昔王濬为巴郡太守,巴人生子皆不举。濬严其科条,宽其徭役,所活数千人。及后伐吴,所活着皆堪为兵。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汝,汝必死之。”古之循吏,如此类者非一。居今之世,而有古循吏之风者,非公而谁。此事特未知耳。
轼向在密州,遇饥年,民多弃子,因盘量劝诱米,得出剩数百石别储之,专以收养弃儿,月给六斗。比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遂不失所,所活亦数十人。此等事,在公如反手耳恃深契,故不自外。不罪!不罪!此外,惟为民自重。不宣。轼再顿首。
(节选自《苏轼散文选集》)
阅读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A. 昨日武昌寄居王殿直天麟见过 过:造访
B.此长吏所得按举 按:按照
C.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薄有以周之 薄:稍微
D. 比期年,养者与儿,皆有父母之爱 比:等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罚的一组是
A.尤讳养女,以故民间少女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咿嘤良久乃死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若后杀之,其势足相举觉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六畜犹尔,而况于人 蟹六跪而二螯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苏轼劝朱鄂州“为民解厄除弊”的—组是
①岳鄂间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
②以此知其父子之爱,天性故在,特牵于习俗耳。
③使召诸保正,告以法律,谕以祸福,约以必行一
④自今以往,缘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计哉。
⑤居今之世,而有古循吏之风者,非公而谁。
⑥此等事,在公如反手耳。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致书朱寿昌的目的是,通过陈述溺罂的危害和残忍,建议朱氏采取措施,革除落后风气,为民解厄除弊。
B.文章第三段从佛禁杀生以杀胎卵为最,进而列举自己在巴郡时的事,以激励友人发扬循吏之风,为民造福。
C.本文列举的溺婴事件,情节具体,令人惨不忍睹,所申述的革除落后民俗的理由恳挚切实,民情人理。
D.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体会到苏轼那种虽处逆境;仍不忘了解民情世风,有志于为民消灾纾难的高尚情怀。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量与衣服饮食,全活者非一(3分)
(2)但得初生数日不杀 ,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矣。(4分)
(3)王府君生汝;汝必死之。(3分)
参考答案
9.B(按,督查)
10.D(前一“而”,连词,表递进;后一“而”,连词,表并列)
11.D(①是转述天麟的话;②是从情理上进行分析;③是告之以方法)
12.B(巴郡太守是王濬)
四、(24分)
13.(10分)(1)酌情给些衣服食物,救活的不止一个(量,1分;一,1分;通顺1分)
(2)只要做到出生几天后不杀,以后即使再劝他们杀婴,他们也不肯了。(但得,只要,1分;虽,即使,1分;通顺2分)
3)王太守使你活下来,你一定要用生命为他效力。(生,使……活,1分;死,为……效命,1(分;通顺1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问题】
14.与“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从: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绝: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
16.翻译下面句子。(6分)
(1)负势竞上 译: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
17.本文是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3分)
【参考答案】
14、C
15、(1)顺着;顺;随
(2)独一无二;独特
(3)(马一般)飞奔;奔马:飞奔的马
(4)通“返”;回来;返回
16、(1)(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或: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3分)
(2)那些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不再想望功名利禄。或: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3分)
17、听(听觉)(1分)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