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反思
- 文档
- 2024-07-06
- 113热度
- 0评论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反思,本文共1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反思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由于在实践中极富创意和实效,故而在课堂教学中被许多语文教师视为最普遍使用的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在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却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等不良倾向。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正确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就相应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与探讨。
论文关键词:反思,语文教学,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个体学习”而言,“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大“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降低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增加学生间的交流机会,增强合作成员间的互助意识;保护学业不良者的自尊,支持合作学习单位的整体发展;培养交际能力和合作技巧,改善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由此可见,加强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现代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
一、建立基本的合作规则和合理的组内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我国学者王坦在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合作学习中明确提出了“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学习,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策略体系。”因而,合作学习不能是随意的同桌之间讨论、前后两桌间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而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异质”分组,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既要相对固定,一段时间以后,也要相对调整。需要相对固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临时组合”可能带来的责任感不强的毛病,适当调整可以增加学生间交流的机会,刺激他们产生进一步表达的欲望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不长期囿于一个狭小的圈子。
异质分组所构建的学习合作共同体,它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因而,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并进行合理的分工,并在实践中科学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正确处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崔峦同志曾指出:“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因为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然,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又怎能进行有目的的讨论与交流呢?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笔者在听课发现,常常刚提出问题就马上让学生讨论,根本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从而导致有的对问题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只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维的跑马场;有的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等等。因而,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独立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在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与同组成员探究、交流,以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浮”、“泛”等现象。
三、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更坚信“结果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理念。因为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品质、交际能力、审美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形成的重要阶段,否则就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一个麻木的“看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关键的两个环节就是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这两个环节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表演场”,合作学习活动就会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之外,背离合作学习的根本目标,使语文课堂陷入新型的“少、慢、差、费”的境地和“虚假合作”的误区。
小组讨论常言道:苹果的交换还是原来的苹果,思想观点的交流则会产生更多、更新、更完善的第三种思想观点。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应根据讨论内容的`不同,采取诸如辩论式、诊断式、互补式等方法,让学生乐学,从内心获得学习的动力,并不断感到成功、进步和自我实现。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关于该文主题的探讨,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同一个小组就出现了四种观点:一是金钱至上说,二是虚荣势利说,三是小人物无奈说,四是世态炎凉说。在老师的指点下,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综合并存。
组际交流课堂上,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之后,教师或科代表应让各小组汇报或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或解答别组质疑,或提出疑难问题交全班讨论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他们尽管还没有系统地深入地研读文本,但是由于有前期的预习作基础,以及合作学习前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自主参与,因而对其它小组的学习内容并非一无所知,反之,还会有新问题产生,随着新问题的产生,学习又向纵深迈进一大步,新的智慧便由此生成,课堂也就焕发出特别闪亮的色彩。同时,由于此活动均基于小组内合作,代表们既会有小集体的荣誉感,又能集思广益,开拓全班思路,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
四、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是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手段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充当着“管理者、咨询者、参与者”等多重合作角色,指导和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主要包括合作技巧的指导和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中,要每一个成员都要学会表达和倾听,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形成一致性意见。在表述自己的意见时,使用“我是这样想的”、“我是这样理解的”这样的语言;表述小组意见时,使用“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这样的语言。合作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的地方就在于互助与支持,教师不要只局限于作讨论的组织者,应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对有困难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
教师有效的监控应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纠正偏离主题的讨论、避免合作交流出现冷场、防止有的学生坐享其成、过度依赖同伴的思想出现,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五、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合作学习是否有序、高效乃致可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正确公正的评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的表现作深入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的成员都要及时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可以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也可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合作标兵奖”……这样既注重评价小组合作情况,又注重对个体参与程度的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还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更能促使下一轮的“合作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多年的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合作学习的科学运用能普遍提高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效率,能更有利地促进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因此,在运用合作学习这一策略时,应当根据教学规律和实际需要,大力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并使之不断完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张新强 《既要合作,也要效率》,《中国教育报》,总第5575期。
2 李 健 《略论合作学习及其实践意义》,《教育导报》,第73期。
3 贺克春 《语文教学中虚假合作现象透视与反思》。
4 罗征盛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反思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由于在实践中极富创意和实效,故而在课堂教学中被许多语文教师视为最普遍使用的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在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却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等不良倾向。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正确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就相应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与探讨。
论文关键词:反思,语文教学,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个体学习”而言,“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大“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降低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增加学生间的交流机会,增强合作成员间的互助意识;保护学业不良者的自尊,支持合作学习单位的整体发展;培养交际能力和合作技巧,改善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由此可见,加强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现代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
一、建立基本的合作规则和合理的组内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我国学者王坦在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合作学习中明确提出了“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学习,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策略体系。”因而,合作学习不能是随意的同桌之间讨论、前后两桌间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而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异质”分组,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既要相对固定,一段时间以后,也要相对调整。需要相对固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临时组合”可能带来的责任感不强的毛病,适当调整可以增加学生间交流的机会,刺激他们产生进一步表达的欲望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不长期囿于一个狭小的圈子。
异质分组所构建的学习合作共同体,它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因而,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并进行合理的分工,并在实践中科学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正确处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崔峦同志曾指出:“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因为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然,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又怎能进行有目的的讨论与交流呢?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笔者在听课发现,常常刚提出问题就马上让学生讨论,根本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从而导致有的对问题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只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维的跑马场;有的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等等。因而,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独立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在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与同组成员探究、交流,以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浮”、“泛”等现象。
三、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更坚信“结果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理念。因为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品质、交际能力、审美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形成的重要阶段,否则就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一个麻木的“看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关键的两个环节就是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这两个环节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表演场”,合作学习活动就会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之外,背离合作学习的根本目标,使语文课堂陷入新型的“少、慢、差、费”的境地和“虚假合作”的误区。
小组讨论常言道:苹果的交换还是原来的苹果,思想观点的交流则会产生更多、更新、更完善的第三种思想观点。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应根据讨论内容的不同,采取诸如辩论式、诊断式、互补式等方法,让学生乐学,从内心获得学习的动力,并不断感到成功、进步和自我实现。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关于该文主题的探讨,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同一个小组就出现了四种观点:一是金钱至上说,二是虚荣势利说,三是小人物无奈说,四是世态炎凉说。在老师的指点下,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综合并存。
组际交流课堂上,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之后,教师或科代表应让各小组汇报或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或解答别组质疑,或提出疑难问题交全班讨论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他们尽管还没有系统地深入地研读文本,但是由于有前期的预习作基础,以及合作学习前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自主参与,因而对其它小组的学习内容并非一无所知,反之,还会有新问题产生,随着新问题的产生,学习又向纵深迈进一大步,新的智慧便由此生成,课堂也就焕发出特别闪亮的色彩。同时,由于此活动均基于小组内合作,代表们既会有小集体的荣誉感,又能集思广益,开拓全班思路,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
四、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是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手段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充当着“管理者、咨询者、参与者”等多重合作角色,指导和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有效的监控应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纠正偏离主题的讨论、避免合作交流出现冷场、防止有的学生坐享其成、过度依赖同伴的思想出现,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五、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合作学习是否有序、高效乃致可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正确公正的评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的表现作深入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的成员都要及时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可以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也可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合作标兵奖”……这样既注重评价小组合作情况,又注重对个体参与程度的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还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更能促使下一轮的“合作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多年的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合作学习的科学运用能普遍提高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效率,能更有利地促进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因此,在运用合作学习这一策略时,应当根据教学规律和实际需要,大力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并使之不断完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反思的论文
论文摘要: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由于在实践中极富创意和实效,故而在课堂教学中被许多语文教师视为最普遍使用的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在有些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却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等不良倾向。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正确运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就相应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与探讨。
论文关键词:反思,语文教学,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个体学习”而言,“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大“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降低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增加学生间的交流机会,增强合作成员间的互助意识;保护学业不良者的自尊,支持合作学习单位的整体发展;培养交际能力和合作技巧,改善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由此可见,加强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现代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
一、建立基本的合作规则和合理的组内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我国学者王坦在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合作学习中明确提出了“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学习,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策略体系。”因而,合作学习不能是随意的同桌之间讨论、前后两桌间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而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异质”分组,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既要相对固定,一段时间以后,也要相对调整。需要相对固定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临时组合”可能带来的责任感不强的毛病,适当调整可以增加学生间交流的机会,刺激他们产生进一步表达的欲望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不长期囿于一个狭小的圈子。
异质分组所构建的学习合作共同体,它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因而,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并进行合理的分工,并在实践中科学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正确处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崔峦同志曾指出:“要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因为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不然,势必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又怎能进行有目的的讨论与交流呢?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笔者在听课发现,常常刚提出问题就马上让学生讨论,根本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从而导致有的对问题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只好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维的跑马场;有的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等等。因而,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独立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在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与同组成员探究、交流,以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浮”、“泛”等现象。
三、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更坚信“结果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理念。因为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品质、交际能力、审美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形成的重要阶段,否则就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一个麻木的“看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关键的两个环节就是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这两个环节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表演场”,合作学习活动就会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之外,背离合作学习的根本目标,使语文课堂陷入新型的“少、慢、差、费”的境地和“虚假合作”的误区。
小组讨论常言道:苹果的交换还是原来的苹果,思想观点的交流则会产生更多、更新、更完善的第三种思想观点。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应根据讨论内容的不同,采取诸如辩论式、诊断式、互补式等方法,让学生乐学,从内心获得学习的动力,并不断感到成功、进步和自我实现。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关于该文主题的探讨,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同一个小组就出现了四种观点:一是金钱至上说,二是虚荣势利说,三是小人物无奈说,四是世态炎凉说。在老师的指点下,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综合并存。
组际交流课堂上,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之后,教师或科代表应让各小组汇报或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或解答别组质疑,或提出疑难问题交全班讨论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涌动着生命灵性的个体。他们尽管还没有系统地深入地研读文本,但是由于有前期的预习作基础,以及合作学习前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自主参与,因而对其它小组的学习内容并非一无所知,反之,还会有新问题产生,随着新问题的产生,学习又向纵深迈进一大步,新的智慧便由此生成,课堂也就焕发出特别闪亮的色彩。同时,由于此活动均基于小组内合作,代表们既会有小集体的荣誉感,又能集思广益,开拓全班思路,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
四、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是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手段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充当着“管理者、咨询者、参与者”等多重合作角色,指导和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指导主要包括合作技巧的指导和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中,要每一个成员都要学会表达和倾听,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形成一致性意见。在表述自己的意见时,使用“我是这样想的.”、“我是这样理解的”这样的语言;表述小组意见时,使用“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这样的语言。合作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的地方就在于互助与支持,教师不要只局限于作讨论的组织者,应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学习。对有困难的学生,要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
教师有效的监控应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纠正偏离主题的讨论、避免合作交流出现冷场、防止有的学生坐享其成、过度依赖同伴的思想出现,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五、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合作学习是否有序、高效乃致可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正确公正的评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他人、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的表现作深入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的成员都要及时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可以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也可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评出“最佳表现奖”、“合作标兵奖”……这样既注重评价小组合作情况,又注重对个体参与程度的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间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还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更能促使下一轮的“合作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多年的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合作学习的科学运用能普遍提高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效率,能更有利地促进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因此,在运用合作学习这一策略时,应当根据教学规律和实际需要,大力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并使之不断完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张新强 《既要合作,也要效率》,《中国教育报》,总第5575期。
2 李 健 《略论合作学习及其实践意义》,《教育导报》,第73期。
3 贺克春 《语文教学中虚假合作现象透视与反思》。
4 罗征盛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关于语文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反思及改进
对语文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还对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作了说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改的一个亮点,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谈的专制,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安静”的课堂也一下子“热闹”起来,但在这些坐位变换和热闹场面后,合作学习是否真正发挥了它的功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
重“合作”轻“自主”。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一文时,我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最好?”布置完后学生开始讨论了,可当我参与其中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候都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未必都有用,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地拥有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及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一)如何让学生进行合作,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等。
(二)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得生动活泼,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能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在交流时,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告诉学生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的习惯。
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网友来稿)
江门中学 徐莉
语文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改研究的主旋律。现就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运用,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 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已初步展示其强大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它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就是使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并互助学习,进而获取知识。合作学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以小组的形式出现,一般由2人或4人组成,而且组合方式常分为同质小组(成绩接近的)、异质小组(成绩上中下搭配的)。这两种形式不是孤立运用的,有时分,有时合,有时交叉。这要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的需要而灵活运用。
例如,在课堂讨论中,就常用2人或4人的异质小组形式。因为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变化的流动的过程。在整个课上交给学生的任务是一个接一个,环环相扣的,当学生完成了上一个任务后就接着要完成下一个任务,这种快节奏的思维活动,就随座位而定。这种形式组合快,有秩序,而且使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快速组合生成集体的智慧,及时地反馈出来,让师生之间及时沟通,交换知识信息,搭成共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譬如,笔者在教学《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把一组思考题发给学生各小组进行讨论: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话概括。2、什么是麦琪的礼物?3、你认为德拉和杰姆两人的珍贵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值”吗?为什么?4、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们通过讨论,很快得出小组答案,然后在全班交流,产生更大范围的讨论,扩大思维,集思广益,形成较完善合理的认识。这样学生顺地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课堂气氛活跃。
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如要背诵的诗文、文学常识、生词听写等)大多采用4人异质恒定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小组积分比赛竞争,优生带动中下生共同进步。在具体操作中实行层层管理:老师--科代表--大组长--小组长--组员。派人专门记分,每周一次评比,做到各组的进步有目共睹。培养学习语文的优生时多用同质小组合作学习,便于优生之间的“逐角”。利用这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并促进组员与组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逐渐形成好的学习风尚。
在作文教学中,合作学习也表现出了无限的优越性,体现出集体智慧的无穷性,实现了资源共享的最佳学习境界。例如,笔者在作文《谈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的教学中,对两个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的效果就不一样。在一班采用传统教法,首先告诉学生本节课是作文课。板书标题。老师开始辅导:审题。讲清写作体裁,写作范围,写作思路,选择、组织材料等知识。然后要求学生写作。结果许多学生还是不知怎样写,不知写什么。在二班笔者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就收到了事半工倍的效果。我开始时,未告诉学生要作文,只说讨论一个话题:“谈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同学们经过短暂的思索,结合自己的经历、经验、知识等,纷纷发言,自由地谈观点,举事例。生1说:“学好语文少写或不写错别字。”生2抢着说:“我赞成生1的观点。而且还能提高识别错别字的能力。若常写错别字轻者闹笑话,重者会产生一些严重后果。”师问:“能举例说明吗?”生2:“能。曾经一家百货公司的门口有一广告‘我公司有一批妹(袜)子要处理。’一位煤矿经理看到后,就在广告下批注‘我厂全买下!’言下之意,在煤矿工作的都是男青年,正需要有妹子给他们成亲呢!”(同学们听后大笑)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讲述所见所闻:有的说“路见牛屎大吃一斤(惊)”。有的说“我打蒜(算)到广东去打公”。生3说“不学好语文,错别字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如甲方要交货给对方。合同上甲方要求对方‘货到付款’,不小心写成‘贷到付款’。这样甲方不仅白给了对方一批货,并倒赔对方一笔钱。”学生们的事例不胜枚举。生4说:“学好语文能提高思维能力,帮助学好其他学科。”生5又接着说“还能增强我们的口才,提高我们说话的艺术性,提高我们的论辩能力。如晏婴、诸葛亮、周恩来等都是好口才的姣姣者,让人敬佩不已。”有的说“学好语文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能帮助我们读懂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学生们对自己的观点都能举出有力的论据加以佐证。话匣打开后,就滔滔不绝。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我看时机成熟,顺势抛出作文要求。此时学生们听到作文不但不紧张,反而喜形于色。因为他们通过讨论,已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不会认为无话可说了,不会被无话可写所困。结果,二班学生在写作时鸦鹊无声,各人低头奋笔疾书,作文一气呵成。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语文是百科全书,语文学习是百科之母。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运用合作学习尤其必要,也尤其重要。对于今天的学生,为了更适应明天的社会,就更应该从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合作。
当然,在语文学习中展开合作学习的方式还很多,有待深入地研究。如分角色朗读、表演、辩论等都能体现和运用合作学习。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开展好合作学习的因素还很多。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责任是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情境创设越新颖,组织越巧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越高,就越利于开展合作学习。这留待以后继续探求、研究。
总之,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作者邮箱: baishui1212122163.com
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一、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1)要加强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师生、同学之间的对话、互动需要一个基础和平台,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就完事了.只有彼此经常进行沟通,才可能在面对学习问题时更好地交流合作,默契、和谐的氛围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重庆市梁平中学语文组 徐本国
内容提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改革也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基于协同理论,在具体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就要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方式,实施恰当的语文合作学习活动,以期取得较显著的实际的教学效果。本文就理论基础、方式途径、实施活动等几方面,对语文合作学习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合作学习 协同理论 方式途径 实施活动
21世纪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试行)》也要求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新课程标准也大力倡导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合作学习,明了其方式途径,实施有效的活动,培养出不再是“镙丝钉”而是具有“生存力,发展力,变革力素质”的人,不再是“等饭碗”而是“造饭碗”的人,不再是“未来的期盼者”而是“未来的实践者”。
一、语文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开展,均应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才能有较好的成效。语文合作学习的教学也不例外,这是协同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1、什么是协同理论
1976年联邦德国的赫尔曼q哈肯出版了《协同学导论》专著,标志着协同理论的诞生。这个理论认为,一个系统处于完全无序的混浊态时,系统从无到有的变化就不大,当外界条件接近临界点时,变化就很大,最后在临界区域就出现宏观有序结构。哈肯指出,一个开放系统中的子系统既有自发的无规则的独立运动,又有由于子系统之间因一定关联而形成的协同运动,这种协同作用导致系统总是处在“……无序─有序─无序─有序……”的波浪式前进状态之中。
在协同理论中,形成协同作用的关键在于自组织。自组织是指每个人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地协同工作,以一定的方式活动并形成协调行动,不是靠外部组织而是自行组织起来的集体。
2、协同理论对教育教学的意义
从宏观层次讲,教育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科技、经济等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三者的协同作用才能提高社会的发展程度。教育发达,科技进步对经济繁荣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也能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
从微观层次讲,人的知识、能力、人格的养成需要各育的协同。以往提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现在又特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这就在强调各项教育内容的协同。例如,在我们的语文课教育中渗透德育、美育,使传统的单一课转化为新型的综合课,就是协同理论的运用。
在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协同,还需要生生之间的协同,师师之间的协同,家庭学校之间的协同,社会学校之间的协同等等。所以,如何形成教育的自组织,显然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避免采用命令式教学,放弃填鸭式的灌输方法,而采用启发诱导、正面引导的教育方式,还要设置尽可能多的隐性课程,使学生形成一种默契的行为规则并按之协同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与主动作用。
3、协同理论对语文合作学习的指导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实际上就是对协同理论的有效运用。所谓合作学习,就是针对一定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相对“个体学习”而言,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这是对《纲要》的理解。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了学生“合作技能”这个一般性发展目标:在各种环境中,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实现目标;能把自己当作集体的一员,评价和管理自己的行为;能解决由于观念、信仰不同而造成的分歧和冲突。
我这里所说的语文合作学习,并不局限于学生之间,还包括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家庭学校之间,社会学校之间等等。我们就是要广泛的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有效资源,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形成语文教育的生机勃勃的自组织,让学生、老师、家长、学校领导、社会其他成员都能协同学习,共同发展。
二、语文合作学习的方式途径
语文合作学习既然有协同理论的指导,我们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又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和途径呢?我认为有如下一些类型。
1、学生学习--学生学习
这是最基本的语文合作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之间的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一起确立目标并完成目标。在学习中,不是单个个体的活动,而是很多个体的积极协作的活动,形成高效的自组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学生学习--教师教育
这是教学相长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交流合作学懂未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合作改进教学。
3、教师教育--教师教育
这是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在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4、学生学习--校领导管理
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学生与校领导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5、教师教育--校领导管理
首先,教师根据校领导指示进行教育教学;其次,校领导通过教师的反馈改进领导艺术。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6、学科学习--学科学习
语文合作学习不仅要在语文科内进行,还要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7、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这是将家长与学校联系起来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全方位地教育学生。
8、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这是广阔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多方面得到教育,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9、学校教育--学校教育
这是加强和巩固单个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使得学校之间交流与合作效果明显,互为补充。
10、地区教育--地区教育
这是较大的`教育行政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便于成果与经验的交流。
11、地区教育--国家教育
这是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特别强调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充。
12、国家教育--国家教育
这是国际之间的教育教学合作交流活动,也体现了合作方之间的扬长避短。
三、语文合作学习的实施活动
语文合作学习有了以上的方式和途径,我们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上,又应该实施哪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呢?结合有关资料,我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语文课内合作学习活动
这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时候,自行分解学习目标,合作交流,将学习目标掌握清楚的一种语文合作学习活动。如课堂上学习一篇古文,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翻查字音,有的辨清句读,有的明了词语用法,有的分析文言句式,有的搜集作家作品及有关背景,有的解答课后习题等等,最后再一起交流,教师可以参加,做适当点拨。
2、语文课与其他学科合作交流活动
这种合作学习,可以是全班同学,可以是几个同学,甚至是一个同学,只要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学习就行。如将数学的加减乘除引进语文课堂,小说〓人物p情节p环境等。
3、语文研究性合作学习活动
A、语文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满意的指导教师,各成员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如组成名人之死因语文研究小组活动。
B、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
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深化研究,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如全班同学围绕对联进行研究,可以从渊源、类型、修辞、艺术等方面进行。
4、语文hands-on合作活动
语文hands-on意思是语文动手活动。它不仅强调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它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它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行动、提问、研究和实验。如语文暑假作业,可以布置学生观察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潮起潮落、雨雪风霜、雷鸣电闪等现象,然后写出有心得有文采的好文章。
5、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合作学习语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经常在电脑上学习语文,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如带学生直接上网学习语文课文,利用网上语文课件和素材资源在多功能教室上语文课等。
6、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合作学习语文
这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我们可以将其中的深刻体验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
7、语文小课题和长作业合作活动
目前,进行小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教学中作业布置的一个重要趋势。这势必成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小课题的评估主要不是看结果,而是注重过程。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布置,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完成这一作业。长作业是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如可以布置学生对比研究中国近现代几位文学大师对母亲的回忆文章等等,让学生在课外合作学习语文。
8、语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合作活动
这是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等等,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合作技能得到了锻炼,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扬。如到敬老院打扫院坝,为老人们朗诵诗词,书写春联,读读报刊杂志等。
9、大语文合作学习活动
叶圣陶说:“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学习》封面上曾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话。可见,我们一定要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学语文,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如与工人、农民交谈,可从他们身上学到活生生的语言,从而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这样就不愁文章写得不生动。
参考书目:
1、《现代教育科研及其方法》 (冼光辉、王者主编 出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6月8日发布)
3、《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教育部20制定颁发)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钟启泉等主编 出版)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4月出版)
6、《师资培训校本教材》 (重庆市梁平中学 5月20日)
徐本国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在这一周的课改中,我和我的学生只合作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课前我精心设计了导学案并及时发放给学生。因为第一次引发导学案,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去做,甚至几个别学生没做。由此看,我应该每课都设计引发导学案,让学生熟悉使用。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只合作交流了预习案。这个进度很是我深思。为何课堂容量这么少,课堂中不衔接,学生汇报拖沓,是我课堂掌控驾驭能力还不够,对于这种合作交流我还没有给于学生一定的方法。
课堂中最使我纠结的是,在我给予学生探究问题之后,学生只是能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无法深入下去,合作学习不能达到品词,读句,更谈不上情感体会。这使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上很急躁。深深纠缠我的这个困惑,在于教研员的谈话中,我找到了一些头绪。他告诉我,不要责怪孩子不会讨论、交流。是因为孩子无从下手。你教孩子进行批注了吗?你教孩子抓重点词句进行朗读品悟了吗?你教孩子关注动作、神态等细节进行感悟了吗?你教孩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了吗?他一连串的疑问,让我先是深思良久。我终于感悟到,在我们抛给学生探究的问题同时,应该在问题上给于提示,学生在这些提示中探讨。长此以往,才会走出一条路来。
于是,下周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重点,我应该放在导学案探究问题的精心设计和一些词句问题提示上。课堂中我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找句子,抓词语,品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探讨论文
【摘要】小学作为学生生涯的启蒙阶段,它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传统的语文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使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改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经过实践证明,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课堂上,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外,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本文,笔者就以合作学习为中心,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意义;应用策略
语文作为百科之母,它学习的优劣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合作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可以有效的提升课题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合作式教学的基础是课堂,在课堂上小组内成员与成员之间进行合作,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本文,笔者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意义进行阐述,其次对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在小学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学习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学习有“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增强了师生间的关系,之外,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使学生学习效率和合作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使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仅仅被当做一个知识的容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理解也不彻底,合作学习的引进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瓶颈,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多优势。首先是角色的转化,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中,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其次就是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期间,学生之间必不可少的要进行交流和接触,在长时间的交流和接触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第三,可以增强全体意识,为了不给小组拖后腿,学生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在久而久之中,增强全体意识。
(三)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
还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针对于合作学习模式而言,它不只是包括小组之间合作,之外,还包括学生自身观点的表达、小组内部的评论以及评价等等,尤其是自身观点的表达这一点,对学生思想的生成,甚至是三观的形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良好的班风和校风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教室的学习氛围更加和谐,进而促进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合作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发展,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之外,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自觉的发现问题,进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显著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对于小组语文教学当中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笔者通过总结归纳,认为对于教师而言,应着重注意分组的科学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教师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并且在课后应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下面笔者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教师要加强分组的科学性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相互合作。基于这一原因,从全班同学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是基础工作。这一工作的完成依赖于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仔细观察。例如学生能力好的带动学习能力差的,积极好动、较为活跃的同学要和安静的同学分在一组。但是在以好带坏的同时,也要控制好力度,组内同学之间的学习能力不易相差过大。在小组人员的配置上也要严格把控,分组过少,组内成员过多,在小组进行讨论的同时就会出现教学“跑题的现象”,分组过多,老师不能对小组进行一一指导,也起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一般而言,组内成员控制在4到6人为最好。
(二)合作学习过程
在利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两点:其一,教师应制定好合作学习主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学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还有所欠缺,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模式中进行自由学习,不仅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为此在进行开发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制定好相应的学习主题,,让学生以此为中心进行展开讨论,但是对于那些在讨论中跑题,偏题的同学,教师不能训斥,而要进行说服教育,并给予一定的鼓励,进而激起其探求知识的心理。其二,就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某一的角度讲,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交流、同学交流的过程。要想和学生多交流,首先要融入小组讨论中去,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交流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小组间进行探讨时,可能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在这时,教师应对其适当的指点,转变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不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也会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相应的提升。
(三)合作学习后的教学评价
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有二,一是教师的教学自检,二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要看个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之外,还要对小组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对于个体学生进行检查时注重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主要看其整体的学习效果,进而检查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模式将逐渐被淘汰。以合作学习模式为代表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教学的主要模式。利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极大的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以上便构成笔者在本文的论点。
参考文献:
[1]刘娟.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探讨[J].中华少年:科学家,(27):56-57.
[2]陈挚.探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与措施[J].快乐阅读旬刊,(2):32-32.
生集体练习之后,教师微笑着问:“小朋友们想当小教员吗”孩子们异口同声:“想”“大家都想这样办,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练,有信心吗”“有”孩子们的声音越来越高。于是小组合作开始了。
这时,我发现后排一个小组的小朋友们正在争执什么。仔细一听,原来是个个争当“小教员”。以往教师都是以镜面示范来教学的,而学生们左右混淆,更不用说动作规范正确了,到最后“教员”、学生都将动作方向混为一坛,无左右之分,就连一开始表现出色的学生到最后也都分不清动作的路线,可见当时多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点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合作学习的“水分”,没有“水分”,合作学习就会“枯萎”,教学中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二、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合作学习”变成“个人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应具备以下要素:团队;复杂的任务;责任分工;积极承担责任;成员相互支持;集体反思等。诚然,让每一个成员在共同的任务中积极地承担责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是合作成功的保证!但是在教学中却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老师一宣布任务,操场上就都是孩子的声音,小组里每一张小嘴都在较劲,可是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我们常发现几个孩子自始至终充当“话霸”,具有极强的表现欲;也会发现总有几个孩子一声不吭。孩子们会为一项任务中的某个分工争个面红耳赤,其他小组准备汇报表演了,他们还没有定论下来。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组内成员达不成默契,合作就会流于形式。如:在四年级情境游戏中,由故事导入,“探险队去探险,途中部分探险员遇难受伤”,同学们将设身处地发挥想象,如何去克服困难,安全踏上“归途” 小组合作讨论后分组练习,学生合作练习后进行展示 ;有一组个个是“伤员”,每个学生都自顾自地演示过障碍,表演得有棱有角,有的拐着腿、有的抱着头、有的弯着腰……应有尽有,却没有团结合作的影子 .一组学生部分当“伤员”,他们分别由其他同学搀扶着,在过障碍时前者比后者跑的还要利索,根本没有角色之分,让人哭笑不得.同学们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小组合作的成分,这都是没有明确分工的原因。没有分工,缺少配合,“合作学习”变成了“个人学习”。该教学设计虽用心良苦,但在操作上确实存在问题。试想在游戏中适当帮助分工,部分学生当“伤员”;部分学生当“指挥员”;还有的来帮忙抢救,学生明确了分工,就会增强责任感,相互间的支持与配合会更默契
三、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成“盲人摸象
合作学习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万能钥匙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学习。美国合作学习专家尼戴维森提出了合作七要点,首要的就是“小组完成讨论、解决难题”。即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任务不是一般的问题,而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不是什么问题都要“合作学习”。有些教师在一堂课中多次组织合作学习,不管内容多少、问题大小、动作难易,只求场面热闹,学生也正好顺水推舟。如在跳绳教学中,集体、个人练习了几种玩法后,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6人,让学生合作创编各种玩绳方法。合作中,有的小组里个人玩;两人追逐跑的;多人在合作创编游戏的;有的连
关于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排座形式,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布置好某一教学任务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接下来就会看到:有的小组为谁来代表小组发言而推来挡去,有的成员非常活跃,有的干脆当起了观众,有的则趁机用中文聊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话题,课堂上看似很热闹,气氛很活跃,但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正所谓“活跃≠有效”,究其原因,主要有:
1、学生准备不足,如讨论人的外貌话题时,教师布置学生搜集一些他们喜欢的明星图片,然后用英语描述,如果事先学生没有认真准备,那么课上就束手无策。(对策: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因为他们面临的不止英语一门学科)
2、学生个体有差异,如个性、学习习惯、听课习惯、基本功等各有差异,有的外向、有的不爱发言,有的知识储备不够。(对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包容别人不同的观点,学会收集资料,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可提供必要的语言资源,如所需的句型、词汇、固定搭配等。)
3、教师的任务指令不清楚或任务不适合学生去完成,导致学生无从下手,教师组织教学就很难。(对策:教师要备好课,精心设计任务,分析哪些任务由学生自己完成,哪些需要教师提供帮助,哪些由师生共同完成,任务指示语要清楚,使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完成任务的过程及要求。)
4、教师对后进生关注不够或怕提问他们会影响课堂效果,耽搁教学时间。这样后进生势必会漠然做起观众,或扰乱课堂秩序。(对策: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适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赞扬鼓励,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们也能体现成功的快乐,和这个集体一起成长)
只有这样,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不失控,才能收放自如,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被巧妙的任务所吸引,正如学生玩电脑游戏一般,闯了一关,还想闯下一关,尽管每一关闯起来并不轻松。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语文教学反思
想飞也需要翅膀,课改需要理论指导,那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谈到儿童教育时曾提出过“六个解放”: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一些空闲消化学问,并且学一些他们自己渴望学习的学问,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他道出了教育的本旨。
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恰巧符合上述理论,关键词是“解放”不仅仅是解放老师更重要是解放学生。使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说、能获取、能消化(自主、互助、交流、提升)。具体到课堂上就是“构建”“生成”,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不是单纯获取知识、不是加剧两极分化、不是单向传输、不是被动接受、不是呆滞、木然。而是把书本的'间接经验重新“构建”“生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传统的课堂注重知识的被动传输,自主合作的课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是在探求解决知识的技巧。以语文教学为例:在被动传输的课堂模式下,学生一遇到阅读题和作文题就无从下口,老师在课堂上援疑质理百般解释学生依然迷茫,即使老师告诉了他们答题的一些技巧也如过往烟云。什么让他们失去了思考?
我在反思!如果学生是在自主、互助、交流、提升过程中自我生成答案,在课堂上充分“解放”,哪怕最初的答案并不完整,至少他们体验到了过程。这时的教师就像126策略中提到的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一方面要适时穿插必要的点拨、补充或作必要的强调和提醒,包括流程控制,如停下来,让学生对教学重点进行即时巩固、内化。另一方面,要随即板书本节课的知识框架、知识要点。
九年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目前,孙祖中学正在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九年级的语文教师,从小组合作学习推行之初到实践到收获微笑,期间,我彷徨过、犹豫过,但在实践中,我收获了微笑。
彷徨:
九年级了,再实行课改会不会晚了,因为学生在校时间仅剩下3个多月,推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学生都得有一个适应过程,等到适应过来,学生不就毕业了么?一项新的改革,学生的成绩短期会不会下降。带着这些疑问,我徘徊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门口。
实践:
看着同事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有点坐不住了,我想看看到底是什么魔力让同事们个个异常忙碌,课间谈论的话题除了课改,还是课改。终于有一天,在课堂上,我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一试,我就感觉到以前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活力四射,以前唯一的答案变得丰富多彩。慢慢的我发现,不学习的学生少了,参与讨论的学生多了。趁着这股热情,我立即召开了小组长会:告诉他们如何让全组的同学都参与进来;在上黑板展示时,要注意难易题目合理分配;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跨组交流,请外援等。同时,我及时对个别组的人员进行了调配,使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和谐。
微笑:
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我问学生,这种授课方式好吗?大家知识都掌握了吗?我们再回到以前的授课方式可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这种方式好、都掌握了、绝不回到以前的`课堂”,随后大家都笑了。从大家的笑容中,我看到了以前从没看到的那种笑脸,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一种对这种授课方式的认可。此时,我也坚定了一直走下去的决心。
郭振华 陈磊
(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初级中学)
摘 要:语文是初中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从合作学习概念及作用入手,对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为我国语文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围绕着共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而开展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单一的形式,能够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促使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合作与竞争共存局面,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并勇于发言,且尊重其他同学的想法,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将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十分必要。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1.重视课前预习,突出学生主体性
课前预习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知识深化的基础,将其与合作学习相互融合显得尤为必要,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为课堂教学提供支持。例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布置断句、翻译任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学生答案不尽相同,也为教师授课提供了方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最终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将合作学习渗透至课前,让学生事先理解教学内容,有效节省课堂时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推荐优秀文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听、说、读、写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掌握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在课后积极阅读,并安排每天一个小组总结其认为优秀的文章,并阐述其优秀所在,推荐给全班同学。
3.抓住合作时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盲目地利用合作学习方法,要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合作学习,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恰恰提供了机会。由于重、难点很难达成共识,因此,当遇到教学中的重、难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古文《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论点这一重点展开讨论,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了解和掌握学生内心想法,同时针对此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来,还能够深化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为日后构建语文知识结构提供支持,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过程,在调整教学方法、掌握学生情况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需求,建立并完善新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合作学习评价体系,教师不能仅关注成绩,更需要侧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即便学生成绩并不优异,但是相比较以往,在课堂上其愿意发言就是一种进步。另外,还需要丰富评价形式和主体,如,学生互评等。例如,在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让几名学生朗读作文,让小组就每篇文章进行总结,并让小组成员回答问题,教师将这些建议汇总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根据上文所述,合作教学作为一项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开展听、说、读、写教学,并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最大潜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郑保民。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