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具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 文档
- 2024-08-14
- 117热度
- 0评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用学具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共1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运用学具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学具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操作系列智能学具,以手、眼、脑并用,教、学、玩合一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开发幼儿多元智能,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特殊教学方法体系。运用学具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知识,练思维。其次,在教学中要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指导幼儿开展异彩纷呈的活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学具教学法”是历经十三年的研究探索而形成的一种开发幼儿多元智能的教学方法体系。该体系包括理论基础、框架结构、序列化、范式化的方法设计,物化形态的“智能学具组合系列”,填补了我国幼儿教育中长期缺乏特殊教学法研究的空白,拓展了我国幼儿园教学方法研究的思路,是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操作系列智能学具,以手、眼、脑并用,教、学、玩合一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开发幼儿多元智能,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特殊教学方法体系。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学具进行教学呢?
一、学具教学可以手脑并用,寓教于乐
幼儿的智慧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操作动作,动作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组织者,特别是儿童双手操作的精细动作,能够有效地促进脑神经结构的完善和脑功能的发展,因此,引导幼儿动手操作丰富多彩的客体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学具教学法”借鉴了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将理论、方法和学具应用融为一体的研究思路,依据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出了序列化的“智能学具组合系列”。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手脑并用的操作游戏中,学中玩、玩中学,学知识、练思维,有效地克服了幼儿园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幼儿教育成人化”的.弊端,真正地实现了手脑并用,寓教于动,学玩结合,寓教于乐。如:在过去的语言教学当中存在只教语言不教思维;重视言语表达而忽视听的理解;重视言语表达的表面形式;忽视言语表达应用的创造性本质。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弊端,则主要是由于以往用于语言教学的教具少,幼儿只能一遍一遍听老师讲解,不能动手去做、去操作客体材料的缘故。“学具教学法”中儿童智力学具的出现和应用,大大改善了语言教学教具不足的现状。幼儿可以人手一套,由被动地听和看,变成了每个幼儿都可以动手操作,并且这种操作游戏可以是比赛性质的,每个幼儿都可以在游戏中、在竞争中愉悦的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如通过学具画面使幼儿掌握各类词汇,像丰富形容词、训练重叠词、 找反义词、选画面说句子、编故事等;也可以通过学具画面,进行词语的扩散能力训练 ,如词汇接龙、看字组词 、说成语等; 还可以通过表述学具画面,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如选画面编句子 、选画面编儿歌、选画面编故事等等,幼儿都百玩不厌。
又如:在数学教学中更体现了学具教学法的功能,既教计算又教思维,把二者有机地融汇在同
一个教学过程中,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智力学具的运用,让幼儿有目的、有意义、有趣味的操作,将外化动作转化为内化的“动作”,孩子们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将一些抽象关系的理解变成一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玩得有趣,学得有序,有很多不易被幼儿理解的数学关系就在玩中轻松的解决了。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并且好动,好游戏,在培养幼儿各种知识能力的训练中,好的游戏情景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发幼儿好奇心,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如,我们在对小班孩子进行概括分类能力训练这一活动中,考虑到幼儿思维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分类概括能力差的特点,如果用枯燥、单一的说教让幼儿去理解、操作进行分类的话,那么孩子既弄不懂分类的方法,同时对此次活动也会兴趣全无,无法激励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活动时,以游戏的情节贯穿始终,收效很大。导入部分,我们以听《运动员进行曲》导入,接着以“动物运动会”的情节展开活动。教师当裁判员宣布比赛项目(飞行比赛,游泳比赛……)及运动员(学具块),幼儿当场地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和分类,进行过程中,教师以游戏口吻调动幼儿,激发孩子更大热情,最后用“给小动物做奖品”,做观察记忆力练习结束活动,整个过程充满了游戏的趣味。孩子们从玩中自然而又轻松的懂得了分类方法,顺利完成了操作要求,同时发展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玩中学,学中玩,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分类概括能力。
三、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因为每个孩子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等有所不同,因此,孩子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在学具教学活动中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要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增强自信,教学过程中应为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问题和操作要求,尽量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对于能力稍差的幼儿,问题的设计应尽量具体,富有启发性,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有较正确的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孩子三性的发挥。在操作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对于操作跟不上的或不明白的孩子要及时降低要求或暂换要求,对个别操作有困难的幼儿进行重点指导,给予适时的帮助。有的孩子刚开始实验时,动手能力差,加之不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常常出现顾此失彼,慌忙无序的状况。因此,教师要在巡回检查环节中重点指导他们;而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则提出更高操作要求,或当小老师进行检查,或进行创新操作,减少活动中的等待,多动手多思维。虽然每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不同,但都应从不同角度给予鼓励、肯定。这样,每个孩子都会在自己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都会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另外,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要及时评价,奖励,强化幼儿的进步,激发幼儿进一步操作、探索的兴趣。如:对孩子一个鼓励肯定的眼神,一句口头称赞的言语,一阵热烈祝贺的掌声等,使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运用学具教学,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伴随着人的不断创造而发展起来的,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更是需要大批富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学具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如在让幼儿进行观察记忆力训练时问:你是怎样记住的?为什么?谁还有不同的记忆方法等?翻转练习时问: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翻得更快些?而不是用直接告诉的方法,而是让幼儿在探索中去创造去发现。用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以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兴趣;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幼儿明确问题;以外部的动手操作展开头脑内部的联想;以创造活动中的具体作品引导幼儿进行评鉴选择。如在小班《讲故事,练思维》课上,教师讲故事《聪明的文彦博》后提问,球掉到哪里去了?当球掉进洞里时,小朋友们常用什么方法取球?文彦博想出了什么方法?文彦博的方法好不好?别人怎么没想到?在组织幼儿展开充分讨论后,将幼儿分成两组,每组有一个瓶子(瓶内装有小塑料玩具),一杯水,一根木棍。要求幼儿不能倾倒瓶子,想办法取出玩具。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尝试用多种方法,最后寻找用灌水的方法取出瓶内的玩具。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仍意犹未尽,老师只好满足孩子们说:“区角活动时,愿意做的小朋友再来做吧。”
运用学具教学,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不但掌握了快速反转的技能和基本的操作常规,而且使幼儿的观察记忆能力,分类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对学具操作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运用小组活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着重探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小组活动的几个问题,以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局面,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发展个性,互助共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广西合浦县常乐中学 陈冠秀
有效教学策略就是老师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是否有效,既要看学生本堂课的收获,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展的思维。经过对有效课堂策略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探讨,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有效课堂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一、增强情感的策略
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自身因素。课堂上运用增强情感策略,主要是增强学生对数学科意义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深厚情感。感情深厚,才能培养起浓厚的兴趣,才能在遇到学习挫折时不动摇。古人说的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个人在没有受到刺激的情况下,他的能力就不能完全的发挥出来。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认识是情感的基础,是点燃情感的引线。因此,激励情感的策略方法主要是设法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认识,要从数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的策略
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就是学会学习,达到无师自通。有一个教育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从我多年的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应当特别重视以下几点:第一,教学中应留有让学生思维的时间和氛围,需要设趣引疑,让学生爱思维,积极主动思维,形成浓厚的课堂思维气氛,多表扬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尽管学生的思维错了,也不能批评,而要肯定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可贵。同时通过教师自身数学教学思维的张与驰不断激发并引导学生归纳与演绎,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数学思维,通过有效的思维活动过程优化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第二,数学中应关注学生探索性、研究性、理解性的数学学习过程,注意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方法的有效分析,注意教给学生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学习反思。第三,教学中应关注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效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课后适当辅导,多留一些思考问题给这些学生,教给他们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切实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1.创设问题课堂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觉、主动、深入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来,才是真正体现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可以实现发现、理解、创新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自主发现。而创设带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能激起探求知识、引发思考的问题,(教学论文 )就能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或生活实际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2.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操作是一种发展思维的重要教学活动,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培养了动手能力,学生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求规律,不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学习。比如勾股定理的证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就很容易明白,这一则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则培养了学生一种思维的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在动手中积极思维,成为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的主人。
3.鼓励学生多质疑,养成爱思考的品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上我们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疑点和问题。在教学时我们应根据学生好奇、多问、求知欲强等特点,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探求知识,更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调整知识建构的策略
学生的知识包括理论和实践,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把获得的个人经验内化,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的本质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即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该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一切积极因素,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数学的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是自己深思熟虑、去伪存真、真正理解的广泛的数学经验,完成知识的建构。
总而言之,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最好的、基本的渠道。要创建一个成功有效的课堂,我们数学教师特别要不断去研究,去反思,千方百计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起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明显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定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效果最优的数学课堂,从而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有效教学的课堂。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傅 国
【摘 要】通过对学前教育五年一贯制生物实验教学中是否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实验效果好坏的比较,得出结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实验效果更好一些。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已被大多数教师所肯定。但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是否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育界还存在着争论。本文就在运用多媒体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方面笔者进行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校的教学班一般人数在50人左右,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人数为两人,尽管实验条件有很大的改善,但由于一些学生实验时对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实验步骤不能很好理解,再加上一些学生的自控能力欠缺。实验课通常表现为:杂(嘈杂)、乱(纪律混乱)、差(实验效果差)。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实验课的课堂设计,仍旧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也就是抽象强调的多,具体指导的少;说教多,具体示范的少。传统实验课的一般程序是:板书实验的目的要求,所用药品、工具以及方法步骤→讲述实验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分组实施,依据所讲内容自行操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解答学生的提问→评讲小结
这种程序的优点是:实验目的一目了然,抽象的方法步骤清楚,学生可以及时对照板书内容,一步步完成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得到培养。不足的是:口头实验教学,教师的示范只有离老师较近的学生能够看清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具体做法不祥,无法分析和解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组后,教师人数少,学生提问多,教师往往应接不暇。同样的问题重复回答率很高,在有限的时间内各实验组按质完成实验的少。就学生实验心理而言,学生只满足于怎样完成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只看现象,不求更深,因而实验整体效果较差。
五年一贯制中职学校《生物教学大纲》设有实验较多。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对实验教学进行重组设计。我们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实验辅助教学的课堂设计。依据现代教学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在继承原设计优点的基础上注重在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上给予改进。即在呈现教材、学生准备、强化目标、规范操作和矫正性反馈中做尝试,将实验课教学程序重新设计如下:板书本实验的目的要求,所用物品工具、方法步骤→播放为本实验制做或下载的本节实验课具体操作步骤的多媒体课件→分组实验、教师巡回辅导→重放多媒体课件,进行小结,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性矫正。
在这个程序中没有现成的实验多媒体课件,在我校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我们从零起步,边学习边实践,初步掌握了制作的方法。我们所用的多媒体课件来自于两个方面:(1)在网络上下载符合我们教学要求的生物实验教学课件直接供我们教学使用。(2)有些实验内容在网络上找不到合适的现成的课件,我们自制或找学校计算机老师寻求帮助。
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经过精心设计和剪裁,做到了概念准确,过程清晰、操作规范,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好的直观性,这对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操作技能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使学生做实验的规范程序大大提高。运用此程序后,实验中教学目标的达标率比过去提高近30%,一直保持在90%左右,观察的成功率也在95%以上。笔者认为出现上述结果有以下原因:
1.运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整体连贯、直观清晰、节奏快、容量大和效率高。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时候,常常需要老师进行实际示范操作。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所能使用的器材有时是比较小的,教师即使在学生都能看见的地方进行示范演示,坐在后面的学生往往也不能看清楚。如过去我们教学“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时,在实验前教师虽进行了示范和讲解,后面的学生仍不能看清实验过程和方法,实验中教师还需要到各实验小组分别示范或作具体指导。而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将这一实验在实验展示台上操作并投影到大屏幕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的看到该实验操作步骤、方法;或者将该实验的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教学软件,实验前在学生预习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多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观看,教学实践证明:仅几分钟,就能使大部分学生掌握,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训练时间,而且实验正确率大大提高。体现出了传统实验课无可比拟的长处,这样基本改变了过去的杂、乱、差,并且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2.心理学研究证明,在人的感官对知识的吸收比率中,视觉和听觉手段的应用,所取得的效果最好,分别达到83%和11%;而在有记忆的调查中表明:学生只听记住15%,只看可以记住25%,而视听的结合可达65%;从电教媒介与教学需要的模糊分析统计中,也能得出相似的结论。尤其是在媒介的感受能力、表现事物空间特性能力、表现事物运动特性能力、表现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综合性,多媒体都得到最佳统计比率。因此从理论上讲,将多媒体引入生物实验课堂,将对学生接受知识和理解记忆知识,提高生物实验技能起到巨大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3.实验课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为出发点,依据目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有示范的前提下,比较圆满地达到教学目标,并在课堂小结时,给予及时的反馈性矫正。从培养学生自身的.技能方面,开发学生智力,运用多媒体的课型为我们创造了时间和空间的条件。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实验操作演示直观、清晰,效率高。既可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一步钻研,又可使教师更深一步辅导,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实验的效果。
4.由于计算机具有快速的信息处理和图象传输的特点,运用多媒体使教学信息的传递更为方便而快捷,采用教师台上示范讲解,学生台下动手的传统方法,有些步骤不能重复示范,学生往往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很好的完成实验。而将操作步骤制成课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还可适时地重复演示,既便于教师指导,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实验效果和效率明显得以提高。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生物实验教学,能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从而相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生物实验教学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了我们的教学结构,使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为我们培养中职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
[2] 黄荣怀。《协作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培训中的应用》
[3]陈国祥。《建构主义下的网络化教学初探》
一枝红杏出墙来――如何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思考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优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完全被鲜艳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所吸引,从而进入到一种自觉的学习状态。这使学生活跃起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它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办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条件。因此,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办事者的兴趣。如在教学《石头书》一课时,制作了网页课件,在各种化石的图上都设置了一个链接点,学生只要单击相应的区域,就会打开对应化石的介绍。在首页的搜索栏中,还可以对化石种类、化石年代、相关化石的其它知识等进行查找,还设置了一些相关链接,从而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内含的知识。可见,多媒体教学有着良好的交互性、良好的界面和生动活泼的素材,学生可以按其掌握的情况进行自我选择、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也体现了教学的自主性。学生普遍地从中感到这一教学形式的吸引力,就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就体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可以利用文字、图片等将重点、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课件中将有关重点、难点突破时空限制以各种画面素材向学生提供声、图、文等综合信息,给学生留下真实、可信的深刻印象,引导学生的感官参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达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效果。例如:《大江保卫战》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立体的了解抗洪抢险的.情景,于是倡导学生通过Internet网络或其它手段获取抢险资料。并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小组长负责收集本组感兴趣问题的文字、图片、影音等资料,然后让学生到BBS论坛上进行相互交流,通过发帖、贴图、传文件等,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搜索结果,彼此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效益,有利于我们教师因材施教,所以,教育要跟上时代步伐,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选择。
二、运用多媒体不足之处
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费时费力课件制作难。教师的工作本身就很紧张,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后进”生等。而制作一个课件的时间却不容小看。我校许多教师为了制作一个课件往往要投入几个晚上的时间,投入的时间远远超过这节课的多倍。当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容易地掌握所学知识,投入多点时间是值得的。可是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中,如果长此下去,不免让人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教师运用多媒体培训少,使用难。目前教学常用的powerpointhe、flash、frontpage和authorware等都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但目前的问题是我们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它们的功能。让我们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增添了许多麻烦,为此每年都有许多教师在急切盼望着多一些培训。尤其是动画制作,这是课件制作中的难点。例如在制作教材中《海底世界》这课,如果就单单只有一幅画面的话,学生看了肯定不会乐意。这样的展示我们还不如就使用挂图,还来得方便省时。可要让雨儿游来游去,海参会爬,梭子会游……并可以发出声音,这实在是不容易。
制作、使用过程中不尽人意。在使用多媒体工具制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多媒体工具也不是万能的,在很多地方也是不尽人意。例如我想在powerpointhe中插入一段影片,但是所找到的影片却往往是因格式不对,无法插入。又如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放映的powerpointhe视图,如感觉什么地方不足想立刻对幻灯片修改是不允许的,这就限制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挥洒自如……
三、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几点建议
方便。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须方便、简洁、注重人性化,让计算机知识不足的人能根据提示而使用。在课件的设计上,采用大、小画面的视频结构,小屏幕出现课程的设计思路索引,大屏幕出现事例、问题、图片、动画、讨论等,使操作者在使用中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实用。从目前教育界设计的课件来讲,多媒体课件有许多实用性差、其操作复杂而让教师头疼,难以使用。为此,教师在选材上应注意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结合,把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思路溶入之中,把实用、成效性放首位。
互补。课件的地位和作用是辅助性的,不是万能的,更不能替代一切教学活动。如练习、作业、学生的思考。更不能千篇 一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确定,不能一味追求多媒体手段,而忽视教师的讲授、黑板等常规教学。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多媒体教学在教育的改革中应运而生,势必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将更有力地辅助于日常教学。
运用实例,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举例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例的目的无外乎是明理、激情、导行。举例的关键是选准、选好实例。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等,离学生生活近,直观、形象,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接受,因此,选用好实例,能强化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更有助于明理后的导行。可见,选用好实例,也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运用实例,深入明理
教学《劳动不分贵贱》一课时,教师通过课文中选用的掏粪工人时传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巨大贡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个例子的讲解,说明在社会主义中国劳动只有分工不同,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道理。随后,老师要求学生将自己调查的实例讲给大家听。一位同学向大家讲自己的母亲是一位清洁工,以前他从不在同学面前提起母亲的职业,通过刚才教师讲解及书上的事例,认识到母亲的工作也很了不起,能给人类带来清洁整齐的环境。还有一位同学调查的实例更感人,说的是某部队医院精神病科的护士长陈秀芬30年如一日和精神病人打交道,有胆量又有耐心,给病人洗脸洗脚剪指甲,给重病号喂饭,甚至端屎端尿也从不嫌脏怕累的故事。通过事例,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到劳动不分贵贱的道理。
二、运用实例,激发情感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选用实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教学《身在福中要知福》一课时,课文中讲的例子是旧社会育婴堂中儿童们的悲惨遭遇。接着要求学生讲一讲自己的幸福生活,和课前调查到的爷爷、奶奶在旧社会的生活情况,有一位同学讲到自己奶奶苦难的童年时泪流满面,激起全体同学对旧社会的恨,对新中国的爱。
三、运用实例,形成导向
人的道德认识是与道德情感相伴随的,学生对一定的道德行为产生了强烈的爱憎之后,就能从心底中明辨是非。
1.选用画面实例,利于导行。
选用实例,如录像资料,直观、形象。学生通过画面容易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形成导向。例如在教学《做事要负责任》一课时,选用的实例是某部队的汽油库因守卫人员不负责任,造成一场大火的录像资料。当学生看到火灾后的现场,得知造成的严重损失后,马上生发出一种情感,形成了明确的导向,即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负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时有一位同学说自己的爸爸是电厂的一位工程师,负责发电仪器的检测,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出事故,这位同学说回家要告诉自己的爸爸工作一定要认真负责。可以看出学生借助画面深刻领悟了道理,形成了鲜明的导向。
2.采取实例表演,利于导行。
思品课选用的实例,还可以编成舞蹈、小品等,通过表演告诉学生如何做对,如何做不对,同样可以达到导行的目的。例如教学《客人到我家》,可让学生扮演成主人和客人,表演待人接物的礼节,学生观后触动很深,知道了行为要求准则及最佳行为方式,增强了教学实效。
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育论文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不仅要求教育内容要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教学手段也要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相适应。因此,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教学,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思路,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有效手段。虽说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科和工具科的教学,但鉴于形象思维这一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机、摄像机、录像机等,积极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喜闻乐见”,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斯多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元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周庄水韵》一课,为了创设情境,我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用flash动画将赵丽宏笔下抽象的周庄美景具体化,再配以音乐和富有感情的朗读向学生展示出来。这一切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中国第一水乡”的神奇美妙。此时此刻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形成了共鸣,学生对整篇文章自然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可以辅助学生增强语感
如何让学生从文章中把握语感,去读懂文章,领会文章的意蕴呢?我认为除教师进行必要的范读外,还需指导学生全神贯注地去听录音机范读录音。例如我教学《乡愁》一诗,就反复让学生听标准而有感情的范读录音。具体的步骤是:先让学生听第一遍范读录音,要求学生划出其中的韵律与节奏;接着让学生分节听录音,要求学生把握每一节诗的语气、语调乃至其中的感情,想象诗中的意境;最后,要求学生再听一遍录音,构想诗中意象的流动,不同景物组成的画面,进而完成对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概括。现在某些课文范读录音,配置了一定量舒缓的轻音乐,更有利于学生把握语感,激发感性思维,这些都有赖于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三、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能扩充课堂教学容量
语文教学现在提倡“精讲多练”、“精讲巧练”,但无论教师欲“多练”或“巧练”,借助幻灯投影机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课前制作蕴含大量“知识点”的幻灯片,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扩大“练”的范畴,力求在课堂教学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力求在课堂教学增设必要的形象画面,创造轻松而多彩的“生疑”、“存疑”乃至“释疑”论说氛围,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电教教学仪器——幻灯投影机来解决,以达到对广大学生增大教学知识容量的目的。教师准备充分,用起投影机来得心应手,使学生不断从变换的幻灯图片上感受知识,发展能力。老师亦可鼓励学生自己去制作一定量知识要点幻灯卡片,通过投影机把学习信息反馈给教师与其他同学,同学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师生之间达成教学共鸣,其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教一些课内自读课文,我就用大量时间使用幻灯投影机,教师少讲或干脆不讲,充分让学生自己“乐见乐说”,以“练”测“读”,往往能在四十分钟内引导他们进入自学天地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化知为能,奔向“自能读书”的境界。
四、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能解决文本重点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借助多元化教学手段,全部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例如教学《琵琶行》一课,课文的重点难点在于理解白居易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乐曲的抑扬顿挫。我运用了录音机播放一些琵琶曲,这样学生在听音乐过程中就能领会到白居易比喻手法运用的巧妙。由于用音乐创设情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解决了重点难点,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运用声、色、形创造气氛,创设文章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课,作者从两个立足点来写小屋及周围的环境,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果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教学,这一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课前我先把小屋的图片根据作者的游踪制成flash动画,上课时边放录音边指导学生看投影。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具体地感知到了从屋外看小屋,小屋的方位和特点是怎样的;从小屋看世界,外面的世界又是怎样的。最后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在对小屋及周围环境的描写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就能领会作者热爱小屋,热爱自由生活的情感。
总之,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和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多元化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会更加显著。只要我们合理开发、运用,凭借多元化教学手段,教育教学改革的明天就会更加辉煌。
运用比较法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生物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
(5)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运用多媒体依托互联网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
一、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中多媒体手段的作用。
首先,一个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资料引用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客观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穿插事例,机动灵活地处理材料,一些在课件里未预先安排的资料,只要你对自己电脑里贮存的资料熟悉,就可以随时通过第二种软件调出来向学生演示。
其次,可以很方便地制作一些图片、影片以配合教学。一些常用软件对我们多媒体教学十分重要,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比如photoshop和flash。photoshop是一个图像处理软件,一般不很懂电脑的人也可以使用“开始”―“程序”―“附件”―“图画”这个windows自带的软件,但这个软件所能达到的效果和方便易用性远不及photoshop,通过photoshop,一个没有美术功底的教师完全可以制作出一些新颖的趣味性强的图片,比如漫画、连环画,通过flash,我们可以制作一些流文件,用过程来演示原理,比如在讲高一上册“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的时候,可以做一个正弦曲线变化的动画,在动画里可不必生硬地演示这个曲线,而是可以穿插一些商品的实物,以及一些声音事件,增强动画的表达效果。
第三、代替手写板书。不但节省时间,而且体系完整、表达清楚,在讲述知识的同时,有关知识要点、有关资料能及时展现,在较长时间里,教师讲课配以多媒体展示资料,必然会加强讲课的效果。在练习巩固阶段更可发挥巨大作用,传统教学进行课堂练习,要么教师印发讲义,费时费钱,要么教师板书题目,文字学科练习题的一个共性是题目较长,思考和解决则能在短时间里完成,讲课效率极低,要么是由教师或学生朗诵题目,不利于对题目的'理解,也浪费时间,运用多媒体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练习的数量和范围大大扩展,参考答案的展示也变得十分方便,从而提高了讲课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多样化。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指使用投影仪,通过手工制作的幻灯片辅助教学,现在主要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电脑,通过使用Authorware 、PowerPoint等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来制作和演示课件。
实际上可供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软件还有很多,比如flash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课件制作软件,还可使用FrontPage制作Web页或者从网上下载网页资料利用Internet Explorer来演示,利用电脑多窗口使用的特点,可根据授课的需要同时开通若干个窗口。可以调用其他软件展示资料,比如我们平时一般使用word编辑和保存文档,如果我们熟悉自己电脑里的资料,就可以另开窗口直接调用word文档资料于教学中。
值得特别重视的是影音资料的引用,一般不宜直接导入课件,最好能用超级解霸或录放相机工作。当然以软件形式参赛或交流的课件必须把所有的资料都导入课件,我这里仅指在校内实际进行教学。另外,课堂的一些临时内容还可通过在纸上手写内容由投影仪投影,由此看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黑板就是多余的了。
三、多媒体教学中互联网的应用。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要求教师不要满堂灌,不能搞包办,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寻找材料来证明原理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而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找材料,则能得非常有时效性的新材料。
我在上“市场经济的四个基本特征”的时候,让学生操作电脑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很快找到有关美国钢铁关税案例、农业法案例、DVD大战案例,在讲“市场的概念”的时候,让学生到网上“网易商城”等若干个市场上去感受一下,模拟购物,在不费过多口舌的情况下很容易地就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要领。
四,对教师备课的新要求。
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应用能否提高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对多媒体的操作能力和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因此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为了尽可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为满足多媒体对信息的丰富需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大量的搜集资料和制作工作,并且备课组的作用也加强了,要求集体协作共同完成备课工作。
教师必须能操作电脑,至少熟练掌握win98操作系统,还要掌握至少一种教学软件,能自己制作或借鉴他人的课件上课。虽然当前在教育界主推Authorware 、PowerPoint、flash这几个软件,但我从中学政治课的文科性特点出发,建议政治教师以使用powerPoint为主,这是一个交互性非常好的软件,能简单地就实现Authorware和flash能达到的效果,作为辅助手段,应力推能减轻教师负担的好软件,因为这毕竟不是考教师的计算机水平。
在这方面也许我们的主管单位或有关竞赛组织者不能不考虑一下导向性问题,要引导教师由重视软件的复杂性以体现计算机水平转移到重视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上来,要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切忌重形式主义而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这就不利于实际的教学。
教师要善于网上冲浪。因特网资源非常丰富,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全世界有中文网站24万多个,而中文网页则有15946万页,并正以很快的速度递增。怎样从因特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搜寻教学资源是一件十分复杂、费时的工作。我们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查找,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第一、可以通过一些常用的门户网站如yahoo、google或国内一些大网站如网易、搜狐等去搜索,但经常有针对地浏览一些专业性网站更有意义,比如中国经济信息网:www.cei.gov.cn ,国家统计局:www.stats.gov.cn,中国企业信息网:www.cen.com.cn ,中国消费网:www.ccm.com.cn,中国与WTO:www. utochinese.com, 国际贸易:www.caitec.org.cn,中国315网:www.315.com.cn ,中国315打假维权网:www.cn315.net,毛泽东思想网站:www.mzdthought.com,哲学时空:www.philosophy-times.net ,哲学文论:www.3699.com,中国哲学网:www.yzp.my.west163.com ,哲人的思考:www.xzjxu.myrice.com,中国传统文化网:www.enweiculture.com 中国文化信息网:www.ccnt.com.cn,中国反邪教网:www.anticult.org ,党建研究:www.zgdiyj.com,反腐败网站:www.fanfubai.com ,共产党员:www.cpmembers.org.cn,红色网站:www.chinaredweb.com ,政治思想工作之窗:www.chinazgo.com,人民网www. peopledaily.com.cn,千龙网:www.21dnn.com等,一般这些网站除一些图片文字报道新闻外,还有千音、视频新闻节目,很适合向学生播放。
第二,可到一些思想政治教学网站去收集资料,比如广东省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www.sxzz.gd.cn,高中政治教学参考://go3.163.com,中学政治教学参考:www.cfe21.com,高中政治教学://talier.at.china.com,一些综合性教育网站也会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供下载,如中基网:www.cbe21.com 中国中小学教师网:www.chinatde.net,中小学教育网:www.k12.com.cn ,德育资源网:www.ayedu.cm。
由于现在思想政治课在中学中总体上还处于一种不受重视的地位,而教学内容尽管已有大的改革,但仍不免有太多的空洞内容,只有在教学手段上出新出异,增强趣味性,避免枯燥和照本宣科,才能争取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使学生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河北省临西县教研室 鲁燕坤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中的两项内容。课堂提问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解疑、获取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保证。通过课堂提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就英语课教学特点来说,提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教材、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或方法。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种课堂提问方式。
一、自由性提问
自由性提问是教师(或学生)随想而问,任意提问。这种提问方式不受具体教材的限制,不需借用其他教具,教师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想问哪个学生就问哪个学生。这种方式适合进行口语训练,比如每堂课开课前五分钟,教师可围绕某些日常用语自由地与学生进行问答。如可以问以下问题:
1.What day is today?
2.What's the date today?
3.Who's on duty today?
4.Is every on here?
5.Who is absent?
6.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等等。
这类问题在初中低年级学生中可经常使用,还可让学生独自进行自由提问和回答。经常进行这种问答训练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和巩固日常用语。这种方式简便易行,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学生。
二、直观性提问
直观性提问即借助教具来提问。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时,为了便于启发学生思考,可借助直观教具来问答,如看图片、实物或挂图等等。这种方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变抽象词语为形象、具体的实物,减少了学生思维的难度和曲度。如学习表示颜色的词时,可利用涂有不同颜色图案的卡片,教师可提以下问题:
1.What colour is the kite in the picture?
2.What colour is the cat?
3.Is it black (blue/white...)?
再如,学习新课文之前,教师可利用有关挂图提出一系列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回答,学生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发学习欲望。如教学初三教材14课课文 The man upstairs 时,可看图设计以下问题:
1.What's in the picture?
2.What's the time now?
3.What's the young man upstairs doing?
4.What's the old man downstairs doing?
5.Why is the old man so worried and angry?
第1题可使学生通览画面内容,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根据看到的moon , stars可回答问题2,判断出事情发生在夜晚。第3、4两题能使学生推断出young man的行动对old man的影响。最后一个问题的提出能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对课文教学顺利进行颇有裨益。
三、预设性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是在学生没有接触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先提出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这种方式同样适合进行听力训练。带着问题去听可避免听起来没有目标,没有中心,注意力分散,记忆不完整,中心意思判断不准确,理解不彻底等弊病。如初三英语听说训练Unit 10 Step 4的教学。Step 4要求学生听完短文,判断正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针对本段可预先提出以下与判断正误内容有关的问题:
1.Where did Tom tell his friend that he was going?
2.How long did he study Chinese for?
3.Did he really speak Chinese very well?
4.Did he really speak Chinese very well?
通过预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听时便能抓住中心句子和中心词语,使学生的理解既容易又准确,判断正误正确迅速。长期采用此方式进行听力训练,有规律可循,学生会形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对听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四、系统性提问
系统性提问即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要形成一条思考问题的线索。问题与问题之间内容要相互衔接。如在阅读教学中,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时,针对一篇文章设计一系列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脉络和中心内容。如初三《阅读训练》中教学Unit 21 Exercise 3,在规定时间内学生读完整篇文章后,提出以下问题:
1.What does the story talk about?
2.How about the kinig's life?
3.Whay did the king ask the doctors to do for him?
4.Was really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him?
5.Why was the king angry with the firs doctor?
6.What did the second doctor say to the king?
7.How is the beggar's life?
8.Did the king get the beggar's shoes?
9.Can poor or rich make a man happy or unhappy?
这些问题紧扣教材内容,不脱离中心主线,能回答出这些问题就证明对文章理解彻底,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通过最后一个问题的剖析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培养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言教学中去,使学生德、智共同发展。
五、总结性提问
课堂总结是每堂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总结性提问即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采用这种方式与简述式总结相比,学生对所学内容会有更深刻、全面的印象。比如教学初二Unit 24 lesson 93,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时可提出以下问题:
1.How many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must we learn by heart? What are they?
2.What sentence structure must you grasp?
3.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ave to” and “must” in use?
4.What does “Why don't you ...” mean?
问题1使学生通过思考会独立归纳总结出“四会”的生词及短语用法。通过问题2学生会总结出have to 结构的用法和Can you ...疑问句式。问题3能突出课堂重点内容,加深学生记忆。通过问题4学生会整理总结Why don't you... 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概括了整堂课教学内容的要点,学生能系统总结出应掌握的知识点,做到学有目标。
(摘自www.pep.com)
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数学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 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如:利用学具操作,学生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
[1] [2] [3]
浅析运用形象比喻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论文
论文关键词:有机化学 比喻 课堂教学 效果
论文摘要: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进行讲解,将较为抽象的有机化学理论通俗化、形象具体化。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内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机化学是进入大学后,化学、化工、材料、药学、医学和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主干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奠基石。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应用性,与许多专业课程(如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关系密切而又相对成独立体系。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系统专业知识构架和培养人才质量。有机化学其内容相对庞杂,理论抽象,如果按部就班讲述教材,同学们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应注意适当活跃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使教学变得生动、多样、直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具体化,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阴。下面笔者简羊介绍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以比喻方法使学生深人理解有机化学知识的实例。
1以形象比喻讲解氯和澳与烷烃取代的选择性
有机化学的教学通常是从烷烃开始讲解。烷烃与卤素发生自由基取代生成卤代烃的反应是十分重要的反应。与烷烃进行取代反应的卤素通常是氯和澳,从反应活性来说,氯更容易与烷烃发生反应,反应总产率高可是主要产物比例比澳低;而从选择性来说,澳的选择性更高,产物中主要产物所占比例更高,副反应少。活性高的氯代主要产物比例反而比活性低的澳代少,这个问题有些同学一时难以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CAI课件设计了动画,将其比喻成果农摘树上的果实的过程。把一个含有3个伯氢和2个仲氢的某烷烃分子画为一棵果树,氢原子画为树上的果实,不易反应的伯氢处在较高位置,容易反应的仲氢处在较低位置,向学生讲明我们需要以取代仲氢的卤代烃为主要产物。而进行反应的卤素自由基则画成果农,氯自由基活性高,则身高较高,澳自由基活性低,身高较矮,氯或澳取代氢的过程转变为一个果农摘果实的动作过程。接下来播放动画,当高个果农(氯自由基)经过树下时,他的高度可以将5个果实(伯氢和仲氢)都摘下来;而矮个果农(澳自由基)经过树下时,高度不够,只能摘到较低位置的两个果实(仲氢)。通过动画过程使学生看到,氯的活性高,5个氢原子都可以反应,但取代伸氢的主要产物只占到所有产物的40%;而澳代虽然活性低,只反应了2个氢原子,但取代的都是仲氢,主要产物比例为100%。这样一个形象比喻使该过程一目了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清楚的理解了反应性和选择性为何会不一致的问题。在理解了该问题的基础上,接下来再结合实际,从原料的反应活性、选择性和原料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介绍工业合成上如何更好的选择反应物的内容,使学生对于有机反应在实际中的使用同样有了更加深人的理解。
2以形象比喻讲解手性分子的R,S构型判断
手性分子在制药工业、催化工业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手性分子的R,S构型判断同样是有机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正确判断分子的R,S构型需要掌握两方面的知识,一是正确判断不同原子或取代基的优先顺序,这是判断R,S构型的基础;二是将手性分子摆在正确的.观察位置上,再按照判定规则进行判断其构型。一般判断R,S构型按照如下步骤进行:首先排出手性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或原子的优先顺序,选出优先次序最低的基团/原子;沿着手性碳与该基团/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方向看去,使得该基团/原子被挡在手性碳原子后面,该摆放方式即为判断构型时正确的观察位置;最后按照优先次序由高到低观察其他三个基团/原子的排列方向,顺时针则构型为R,逆时针则构型为S。
在实际授课时,为了学生能将上述判断方法形象的加以记忆,笔者将判断手性分子构型的规则以司机开车这件事进行形象比喻。将手性分子比喻成中心向下凹陷的方向盘,那么手性碳和它所连的四个基团都处在方向盘及其转动轴上。手性碳原子处在方向盘与转动轴所连接处,也就是方向盘的凹陷中心,次序最低的基团/原子所处位置是转动轴的最下端,而另外三个基团/原子则均匀分布在方向盘上。这样做比喻后,作为观察者的学生就成了司机,司机坐在驾驶位上,俯视方向盘的方向恰好就是判断构型时正确的观察方向。这样一来,由高到低方向盘顺时针转就是R构型,逆时针转就是S构型。这样一个容易理解且形象的比喻很好的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判断构型的过程变得简单明了。
笔者在课堂做比喻讲解判断构型时,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即意会到笔者比喻的含义,而先于笔者说出该比喻是如何进行判断的。而大多数学生也在笔者做比喻后后很快理解和掌握了如何判断构型的规则。
3以形象比喻讲解小环烷烃易开环加成的性质
小环烷烃,尤其是三元环和四元环烷烃,具有类似于烯烃的性质,容易发生开玮的加成反应。这主要是由于三、四元环由于形状的原因,碳碳键键角与正常键角相差较大,使得环内部潜在有较大的角张力,因此容易开环。笔者在介绍三、四元环的开环的性质时,将其形象比作是用刚性很大的弹簧弯折而形成的环,弯折的边数越少,其内角角度越小,则弹簧内部产生的弹力越大,越容易弹开,三元环像绷的最紧的弹簧,也最容易弹开,发生开环反应的条件也越容易,而四元环相对的内部张力比三元环要小,开环趋势没有三元环那么大,所以开环条件相应要比三元环高一些。而到了五元环、六元环,其碳碳键角已经接近或等于正常键角,随着环的边数逐渐增多,弹簧张力逐渐变小了,因此五、六元环以及更大的环烷烃不容易发生开环反应。学生通过将小环烷烃想象成弹簧,很好的了解了其容易开环的性质。
此外,在教学时还有其他一些用比喻加深理解的例子,如在介绍SN1和SN2取代时,笔者将其与公车上让座进行联系,介绍SN2反应的中心碳原子构型翻转时,将其比喻成下雨时雨伞被风吹翻过去的现象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比喻都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的效果。
4结语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适当并恰当的运用比喻,可以把抽象的有机化学理论形象化,让学生感到学习有机化学理论的趣味性。合理运用形象比喻的方法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