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文字数
- 文档
- 2024-09-08
- 109热度
- 0评论
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文字数,本文共17篇,供大家阅读。
中学思想政治有效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VR技术的逐渐发展与推广,一大批新兴虚拟现实行业正在逐渐萌芽。作为时代的新生儿,VR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拥护下必将迅速成长,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又一个新生物。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新事物相结合,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滋生出的难学、难考等问题将在VR技术的运用中获得新的突破。
【关键词】VR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影响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在高等教育中受到重视,在中学生人格塑造的过程中同样应该占据重要位置。然而,在实际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据悉,目前中学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考什么学什么、哪个学科分值重就着重学哪个学科。由于思想政治课程在升学考试中分数比重较小,再加上其具有理论性较强的特点,而使大部分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并产生厌学、轻视的学习态度。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本人认为应将VR技术合理应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在新事物的应用中得到创新与发展。
一、VR技术
VR是VirtualReality的缩写,其中文意思为虚拟现实。此概念于80年代首次提出,具体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王俊伟(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621000)VR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1月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通过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这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能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使用者不仅能够通过虚拟现实系统感受客观物理世界中所经历的身临其境的逼真性,而且能够突破时空以及它客观的限制,感受到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体验到的经历。根据构造虚拟现实系统沉浸感的程度不同,VR系统可分为四大类,即桌面VR系统、分布式VR系统、沉浸式VR系统和遥感式VR系统。VR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采用的是沉浸式VR系统、分布式VR系统以及遥感式VR系统。用户可以在不同地区通过计算机和电子装置获得足够的显示感觉和交互,似身临其境并可介入对现场的遥控操作。
二、VR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僵化,很难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中来。一名好的老师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考得高分,然而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一方面,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师数量极其有限;另一方面,认真听讲,考得高分也并非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开发的真正意义所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爱祖国、爱社会、爱人民的拥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合格的公民。因此,认真听讲,考出好成绩的现有追求目标是不够的。倘若能将VR技术应用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既可以再现无法重复的历史,让人们身临其境地回到一个无法回去的时代;还可以把现实中无法呈现的抽象概念或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科学、有效地使用VR技术进行教学,或许能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VR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实践化教学模式在“现实”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的中学思想政治老师或许常常为不断更新的时事政治而苦恼,为抽象含义的讲解而烦闷,而VR技术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师告别这样的烦恼。学生只需要带上VR头盔,采用实践化教学模式,就可以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到各个地方去学习我们的思想政治。比如,在学习政治生活时,学生可以随时来到人民大会堂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讲话时的情景,从而自己总结出最近的时事政治;学习文化生活时,学生可以到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去亲身感受多彩的文化,从而总结出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而不是传统的死背书本上归纳好的知识点;在学习经济生活时,学生可以“穿越”到美国等国家金融危机爆发时的现场,亲眼见证金融危机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在学习哲学生活时,学生同样的可以“穿越”到古希腊同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进行对话,共同探讨哲学问题。当然,这里所说的穿越并非真正的时空穿越,因为目前的VR技术还不能真正的做到这点。虽然不能与已经去世的苏格拉底进行真正的对话,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模拟,同样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实践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将从传统课堂的死气沉沉中解放出来,越学越想学,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牵着鼻子走”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在VR技术的应用中逐渐改变。随着VR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学生也将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2.自主化教学模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往往会在固定教室,固定时间上固定的课程,也就是传统的学校制。这种教学模式采取的是灌输式教育方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而VR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的引入将打破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突破时空的限制,学生在家里、在公园、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佩戴VR头盔随时“穿越”到教室中来。环顾四周,同样的教室场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同学,都将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政治老师,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来共同探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中学生打架斗殴事件频发的问题,同时也达到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当然,这一切自主选择权利的实现需要依靠虚拟现实“网络房间”的构建。通过这种虚拟房间的构建,学生既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上课模式,又可以在这种网络房间中结交到更多新朋友。这样的课堂模式或许在传统的慕课中似曾相识,但运用VR技术的课程将远超传统的慕课课程,因为传统的慕课只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却无法与周围的同学、讲课的老师对话,无法身临其境的体会课堂的气氛。纵使VR技术目前在这方面技术的运用中还未完全成熟,仍有很多需要完善与改进的地方,但这仅仅是时间和研究方向的问题,借助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便可使这一技术更加完善与成熟。3.合作化教学模式优化整合资源,节约教学成本。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系统地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同样适用于在教育工作中推广VR技术。VR技术应用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后,学生更多地会选择在家中学习。而传统的学校只需要定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以及布置新的教学任务。家庭、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中将成为一个合作体。由家庭、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效果要比学校单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好很多。而家庭此时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将是监督自己的孩子戴上VR头盔按学校要求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这样一来,学校将不会再为教室、宿舍的不够用而发愁,不再为优秀中学政治教师资源的稀缺而发愁。学校只需要将VR技术应用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来,这些问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国家每年投入巨资发展教育,其中大部分开支用于学校建设、教师工资、学生营养餐等。学生带上VR头盔,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到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资源的整合将大大节约这笔教育经费的开支。对于节约的这部分资金,又可用来开发新的教育技术。例如加大对VR技术的继续研发与资金投入,促使其不断发展,突破现有VR技术发展的瓶颈,从而更好地运用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来。纵使VR技术初期的研发成本较高,但一经完善与成熟,后期的花费将远低于传统教学模式所需的投入,着眼于长期利益来看,这笔投入是性价比非常高的。
(二)VR技术应用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带来的影响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VR技术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枯燥乏味为形象逼真,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享受,带着享受的心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考一个所谓的分数显然容易多了。其次,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VR技术的应用能帮助教师减轻一些教学负担;另一方面,对于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而言,意味着失业。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通过淘汰机制能够增强政治教师的忧患意识,迫使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名师。
三、对现有VR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运用中不足的思考
当前VR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还存在着部分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监督模式,这对于部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中学生来说将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此外,各种模式、特效的制作成本较高,以及VR技术本身的开发成本较高,VR技术分辨率不够高,因技术局限无法较快推广,长期佩戴容易伤眼等方面都还有待完善。继续进行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VR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作者:王俊伟 单位: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秦华,闫妍.***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讲话[N].**.12月09日01版.
[2]刘园.VR技术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12(16):207-208.
[3]张佳,黎敏谦,李振杰,李伟.VR技术在实战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2):172-174.
[4]董金全,甘琴.VR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模式[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32(5):106-108.
[5]高嵩.VR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J].2016,07:117-118.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摘 要:
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创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撒快乐的种子,让快乐在教学中发芽、开花,让学生在乐中学。
关键词:
快乐;鼓励;机会;闪光点;课堂氛围
最近看了一期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调解员胡老师在为一对母子调解时说:“小孩为什么会沉溺于网络,是因为有三个缺,其中一缺是缺少可爱、快乐的课堂。”他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不禁自问: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给过我的学生快乐的课堂吗?多少年来,思想政治课被学生定性为“枯燥无味”。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课堂呢?
一、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鼓励和机会
俗话说:一句赞美的话胜过一百句批评。心理学家伯利纳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进行实验,证实:受到鼓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鼓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比如,我在讲授关于“意志”这一课时,涉及了“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很多学生都提出了疑问:“愚公这种蛮干的方法也太耗时间了吧,又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和经济,这值得吗?”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我并没有回避,也没有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而是引导学生讲出他们的想法,当第一位学生讲出可用炸药时我以鼓励的话语肯定了他,于是紧接着开隧道、用缆车、搬家、开发旅游搞经济……各种透着奇思妙想的答案在学生中涌现,学生创新的意识也被激发,在这样快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
二、关注每位学生,着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蕴藏的创造才能,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相信你的学生都是金子。”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很有可能挖掘出埋藏在学生心底的“大金矿”,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作为教师,要随时探明并发掘出这些宝藏。要对学生不断地赏识,不断地激发,只要你对他们充满真心的期待并微妙地传递给他们,他们就真的能从“我能行吗?”“我还可以!”到最后变成了“我真的不错。”有道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不能仅凭成绩的好坏来定论一个学生,而是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在课堂上给他积极发言的机会,就一定能让他重放光彩。
三、营造互尊互信的课堂氛围,以心动促互动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强调教材是“经典”,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观念;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思维活跃、敏捷。改革开放、信息交流,现在的初中生的世界已不是那么狭小,学生渴望平等和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一书说:“如果班级里能够营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和场合,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然后加以点拨引领,通过讨论找答案。教师要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不可强求一律,即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注意并善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如,在《消费者权益》一课时教学,我设计情景一:
一条微博引发了一场舆论**。
“3个菜消费3600多元”――大年初六的这条微博,经过两天三万条的转发量,让三亚这座位于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城市,成为众矢之的。随后的几天,以三亚为发端,公众对国内旅游城市欺客、宰客等问题的讨论,开始在网络上弥散。
网民“汗青―刘瑶”在微博上称:经历过黄山上一盘蛋炒饭100元;经历过草原上被牧民索要赔偿草被践踏的损失费1000元;上过最贵的厕所20元一人,就是地上挖一坑而已。
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我们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将如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呢?
教学情境是一种潜在的课程,能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敞开、引发真正意义的对话。创设互尊互信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的平台,让学生“有恃无恐”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学习需要。
四、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成功的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又能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成功的教学,教学方式是关键,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为教学而进行适当的'游戏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框题时,我课前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课文内容,课上利用模拟法庭,让学生过了一把审判瘾,形成一个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开展的课堂小环境。因为学生在这种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同时,在这样一个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发言的偏差还能得到同组同学的帮助,他们从法律、道德的角度,结合所学内容,把本节内容理解得很透彻,知识难点迎刃而解。
五、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快乐中求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教育应该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常言说得好,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孩子们的共同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善于利用这一特性,将教学内容加载于游戏、实验当中,完成教学任务,具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在讲《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让学生做一做折筷子的实验:先折一根,再折一把。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断就难。从而实现本课关于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的教学目标。
又如,在学习《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时,我布置学生先预习,并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堂知识竞赛课,有必答题和抢答题,最后评出优胜个人和优胜小组。这种竞赛活动满足了学生有趣、好玩的心理需求。在欢快、活跃、情绪高涨的氛围中,个个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激发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掀起课堂教学高潮。可以这样说,只要不把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学问,只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总之,创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撒快乐的种子,让快乐在教学中发芽、开花,让学生在乐中学,最终会结出成功的果实。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 许富繁
【摘 要】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教学为例,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尝试,分析教学过程与策略,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03B-0025-03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讲学时采用的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他看来,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可以把存在于每个人心灵中的真理引导出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上好一堂课,也同样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把学生内心的想法和观点引导出来。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中的一个教学难点。一是因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主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公民珍惜这一权利。二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内容本身比较抽象,难理解,学生缺乏一定的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理论基础单薄,况且当今不少公民存在“厌选”的情绪。为了化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可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具体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过程与策略
(一)设疑导入,走进新知
播放84岁的申纪兰连续12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传奇故事视频,扩大学生视野,启迪思考。用视频教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申纪兰是怎样成为唯一一名从第一届连任至第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二)引出问题,激活思维
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话声刚落,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笔者把问题整理一下,用PPT展示。
问题1: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问题2:公民要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问题3:如果你荣幸地当上全国人大代表,你将如何行使你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探究解惑,得出结论
探究一: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笔者与学生一起分析申纪兰连任12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传奇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学起来较轻松,学习兴趣也得到增强。
师:申纪兰怎样能连任12届全国人大代表的?
生1:因为她淡泊名利,心里装着国家、装着群众、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农民女儿的朴素本色的缘故。
生2:申纪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出来的。
师: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呢?
生: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www.fwsir.Com)选举权是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与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则是公民被选任为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常由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并受到保护。
探究二:公民要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递进而展开。
师:我们各位都是中国公民。那么请问,同学们参加过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领导人的选举吗?
学生:没有。
师:这是因为,我国宪法和选举法对行使选举权的资格有着严格规定。
师: 我国宪法规哪些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生: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师:反过来讲,在我国,哪些人不享有选举权呢?
生: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在我国不享有选举的权利的有: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师:为什么外国人没有参与选举的资格呢?
生:选举的权利属于政治权利,与国家主权相联系,它只能赋予本国公民,不能给予外国人,这是理所当然的。
师:而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什么也没有选举的权利呢?欣赏了小品《三个小孩去选举》后大家也许就明白了。
A,B,C三位同学扮演孩子,甲、乙两位同学扮演父母,老师扮演选举活动的主持人,共同表演:父母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去参加乡人大的选举,三个孩子追着主持人要选票,但没有得到,于是去抢父母的选票。三个孩子拿着选票你看看,我看看。A说:“选票上没有卡通图画,一点也不好看。”B说:“选票上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我选谁好呢?”C说:“谁给我们买泡泡糖吃,我们就选谁,你们说好不好。”A,B齐答:“好。”甲、乙说:“孩子们,别闹了,你们还小,没有行使选举权的资格。”
小品风趣幽默,引人深思,教师此时可继续引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从小品中三个孩子的表现,说一说:法律为什么不赋予未成年人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
生1:未成年人在生理和智力方面都不成熟,缺乏鉴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生2:未成年人尚无选举的能力,不能享有选举权。
师:回答得很好,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例。下面再请同学们分析一段对话。
(多媒体显示)
甲:听刚从监狱出来的顺子说,里边的人也有选举权,你说奇怪不奇怪。
乙:你可真逗,这怎么可能呢?
甲:这你就不懂了吧,犯人也是公民,怎么没有选举权呢?
师:请问,犯人有选举权吗?
生:没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年满18周岁的犯人有选举权,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犯人,即使年满18周岁,也没有选举权。
接着教师继续置疑,由学生来解疑。
课件:(1)遵纪守法、成绩优秀的初一学生; (2)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50多岁的农民; (3)深爱中国的德国大学生; (4)因为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3年的中国公民; (5)张某因抢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 (6)在抢险救灾中光荣牺牲的李乡长。
师:以上人员哪个享有选举权?哪个没有选举权?
生: (2) (6)享有选举权,其他的没有。在我国具有选举权须具备三个条件: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结论:(多媒体显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四)总结提升,拓展训练
1.学以致用,畅想未来
将来有一天,你荣幸地当上全国人大代表,你将如何行使你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学生畅所欲言)
生甲:我将珍惜好自己的选票,把它投向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人,让自己信赖的人进入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好务。
生乙:我将更多地关注“三农”问题,让农民摘掉贫困的帽子,走向富裕之路。
生丙:我将更多的眼光去关心失学儿童,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学丁:我将更关注环保,深入调研,为环保事业建言献策。
这一活动寓教于生活中,让教育回归生活,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也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与延伸。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一定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化知识为能力,达到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就是认为学习政治没用或者不会用,基于上一环节的学习,教师把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设计出难度合适,具有主观开放性、活动探究性、生活体验性的习题,还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训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总结梳理,提升能力
在完成以上四个步骤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以夯实基础。
二、教学感悟与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笔者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核心,以落实三维目标为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坚持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机结合。本课主要是运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平等。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发挥帮助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教学中笔者不是把教材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梳理总结,提炼运用,达到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突破难点的目标,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体,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在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方式设疑,让他们动口说、动眼看、动脑思、动耳听、动手做,参与其中思考、感悟、总结,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第二,坚持开放互动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通过对话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出来,在信息交流中实现沟通、补充,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与感悟,达到心灵与感情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生互动体现在合作探究中,他们进行激烈的讨论,在合作中前进,在讨论中提高,在分析中感悟。课堂教学因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更精彩。
第三,坚持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生参与度和学习习惯养成。课堂参与即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教学中所设的问题都有一定的思维梯度,且问题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考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放飞自己的思维与心灵,更好地展现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参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总结、学会梳理。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笔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并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与梳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习策略,为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第四,坚持因材施教,注重从分层设问探究到共同发展。笔者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的层次差异性,构建难度不同的梯度探究问题。对学困生设计一些稍作思考就得到答案的问题,以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对中等生设计综合性提问,促使他们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理论加以综合概括,培养融会贯通的能力;对尖子生设计思辨性强的问题,以训练思维变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分层设问探究的同时,要注意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水平发展。
当然,学生的素质存在一定差异,在教学法中,教师应怎样因材施教?是强弱分层好,还是强弱结合好?这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第五,坚持精心准备,注重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探究式教学表面上看起来比较轻松,但问题的提出其实经过教师精心的准备,带有很强的预设。从教学实践来看,效果很不错,但学生自主性发挥得还不够,尽管有学生在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以及对待选举的态度上有一定的自主观察和思考,但总体来看还是预设的多,生成的少。所以,究竟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今后课堂教学中必须始终加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陈洛。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运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3]张安义。课堂因“生成”更精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4)
[4]卢芳家。政治课沉闷问题及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 (10)
[5]王爱琴。非问,无以广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 (9)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把所有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变成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给教学课堂注入活力。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推动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实现
初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案例教学法的优化运用,可以极大地推动政治课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通过精选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与现实社会,使得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使其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使中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1]案例教学法在优化运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课程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生活的能力,力求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推动了初中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2、调动初中学生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思想政治课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思想政治课内容较为枯燥,理论性较强,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由于政治知识枯燥乏味,案例教学法的优化运用将知识融入到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分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使理论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收获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参的热情,调动初中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3、培养初中生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实际相接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培养初中生从实际出发,认识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实事案例,把学生带入了具体的案例情境中,培养了学生理想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初中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要切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仔细筛选,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最后要回归教学目标。此外,案例的难易也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确定。在案例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也要针对学生,正是这种鲜明的针对性,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2、参与性原则
案例教学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更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因而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课程的教学。案例教学中学,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有效的互动以及讨论,才能实现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3、启发性原则
通过案例情景及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因而案例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性。进行案例教学,教师要及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视野,把思维推向纵深。教师只有坚持启发与引导并进,才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实现教学的目标。
4、难易适中原则
选择案例时要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不能过于简单明了,更不能晦涩冷僻,应该使案例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符,对学生的知识的扩展起推动作用。将案例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难度难易适中的案例使所有人都能够有理可循,增加了学生的参与乐趣。
三、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端正初中政治课教师的认识与理念
教师是案例教学法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要引导初中政治课教师认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端正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运用过程中泛滥使用的问题,要优化运用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不能孤立片面的看待案例教学法作用,要将案例教学法放在具体的场景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2、提升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和技能
部分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和技能上还存在不足,教师的素质和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首先,要着力提高教师坚定的政治信念。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才能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其次,着力培养教驾驭案例教学法的胜任力。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案例知识,还要掌握大量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否则无法驾驭政治课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教师要不断地转换角色,教师要掌握好这些角色技巧,确保案例教学的讨论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3、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效参与的意识
思想政治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没有学生的配合,起不到任何的教学效果。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优化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效参与案例的意识。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学习主动、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当今,为了适应未来的社会,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计划走向实施的过程。虽然这一教育并无统一模式,但构成教育过程的几个要素却是基本确定的,这些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每一个要素的认识和安排都直接关系教育的成败。而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对两者角色、功能的认识更是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两种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指承担教育职责,具体实施教育活动的人、机构或者组织。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术界存在两种学说,即教育者主体论和双主体论。两者各有侧重,却都没有客观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
(一)教育者主体论
教育者主体论是对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即认为教育是由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在教育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是教育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与之相对,受教者是被教化和塑造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教育客体从属于教育主体,对教育过程的实施和教育的效果没有实质性影响。这一观点长期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占据统治地位。
教育者主体论在看待教育客体的作用时,又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将受教育者看作完全被动的个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视为是从教育主体到教育客体的单向流通过程。教育客体没有个性,在教育中犹如应声而倒的耙子,对待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不管教育者传输什么内容都会全盘接受。这种观点的最大弊端是忽略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以及其对教育过程的制约作用。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在接受教育影响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存在某种程度的主动性,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另一种观点则承认受教育者作为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却认为客体的能动作用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范围内发生。虽然这种观点没有把教育客体完全消极化,但仍然经不起推敲。因为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权威性被不适当地夸大,教师被宣扬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至高无上的“神”,教师所说的不仅完全正确并且不容反驳,学生即便心存疑虑也不敢表达。但是,现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过去顺从的个体,开放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日渐频繁,对现实的感知更为直接,而大众媒体和新媒体在学生中的普及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他们的自主意识显著增强,对于教材所言和教师所说,不再盲目接受,而是会比较、判断,有自己的见解,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这种观点虽然看到了教育客体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依旧把教育者置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认为教育者拥有绝对的权威性,把主体的作用绝对化了,归根结底仍然没有脱离教育者主体论的范畴。
(二)双主体论和多元主体论
双主体理论和教育者主体论的最大区别是教育者主体论坚持教育主体的一元论,也就是认为教育主体只有一个;而“双主体说”则认为教育的主体有两个,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内容才是教育的客体。双主体论又可细分为三种观点。
一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处于两套不同的系统之中,即教育者系统和受教育者系统。教育客体已有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价值理念等都是制约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施教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而在教育接受过程中,两者的角色刚好相反。与此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实现角色互换。所谓教学相长,受教育者的某些观点会启发和触动教育者,使教育者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而教育者则成为了被教育的对象。也就是说,两者都是在教育客体,是两个主体协同发展的关系。
二是在一定条件下,教育客体也可以承担起传统教育主体的功能,对更广泛的对象实施教育,而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比如,受教育者在课堂上接受了教育主体传输的教育内容后,转而对其他人转述这些内容时,他们的角色便由教育的客体变为教育的主体。
三是受教育者在接受了教育内容后,还可进行自我教育。反省和内省都是自我教育的表现形式。在自我教育模式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合为一体。
双主体论看到了受教育者的个人因素对教育过程的影响,也看到了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能动作用,有可取之处。但它混淆了受教育者能动作用和主体性的区别,模糊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因此,仍经不起推敲。此外,由于双主体说把部分教育的职责和功能转嫁到受教育者身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者的责任意识。有学者认为,“‘双主体说’存在着逻辑上、理论上的诸多问题,难以成立。“双主体说”把教育过程涉及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过程,由此产生了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同时,“双主体说”在理论研究上也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基本关系;二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同功能;三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同作用;同时也淡化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责任和自信。”
和“双主体论”一样,多元主体论在教育主体上也抛弃了“一元论”的主张。不同的是,多元主体论有把教育主体延伸扩大的趋势。这一理论认为教育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介体等都可以充当教育的主体,发挥教育的功能。这种观点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教育要素对教育过程的影响,但却有主次颠倒之嫌,贬低了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实质上是无主体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构成
就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调控等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主体性的概念,一般来说,是从主体对于客体的对象性实践活动来理解的,它是对象性活动的发动者、承担者的本质特征。”要深入剖析教育主体的构成,就必须联系教育客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与哲学意义上的客体有所不同。哲学意义上的客体是从人和物的关系上划分的,是指人类活动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领域,无疑也是一种对象性活动。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作用对象不是物,而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不是从人与物的关系上来划分的,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划分的,准确地说,是从人与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与被作用、教育与被教育的相互关系上来划分的。
无论是教育者主体论、双主体论或是多主体论,都有失偏颇,都没有客观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没有摆正主客体间的关系。从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可分为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个人层面的教育主体包括教师、领导者、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者、家庭成员等。而组织层面的教育主体既包括经过严格程序审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章程的正式组织,也包括学校社团、文艺团体、体育团体、各种兴趣小组等各类非正式组织。各类主体在教育开展中应该相互配合、协同发展,以促成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由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教育对象价值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不可能通过单一的课堂教育活动来完成,而是要深入实践,融入到教育对象日常活动的每一个领域。因此,家庭、学校的社团和社会上的有关组织要积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和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评析
在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后,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看待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关系。对此问题有两种观点。
(一)主体中心论
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普遍观点。这一观点把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定义为“知识的传授者”,将教育者置于教育过程的核心地位,认为教育者拥有绝对的权威,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教育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教育者操控整个教育过程,通过运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活动各要素对受教育者的知识、道德、心理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使受教育者按照教育者所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受教育者成才与否完全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构成了一种不平等的“主体——客体”关系。这一教学理念在教育发展史上长期占据重要地位。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育者从教材选取、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纳等方面都完全服从于自身想法,把受教育者视为任人摆布和一味服从的“木偶”,忽略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不重视对受教育者意见的征集和反馈,最终使教育活动陷入教育者个人的“自说自话”。
(二)客体中心论
客体中心论在具体教育中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它虽然看到了教育客体的能动作用,但把教育客体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教育的主体性混为一谈,否定了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其最终必将导致教育的自。
主体中心论和客体中心论虽然强调的重点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单方面夸大了教育过程中某一要素的作用,都没有摆正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不论是传统的课堂讲授还是其他教学形式,教育者对教育过程的主导和控制是不容否定的,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这一点也是不容质疑的。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应该是一方完全服从另一方的主次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依存,双向互动的关系。虽然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对教育的诸环节握有主动权和决定权,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者的地位是高高在上的,也并非表示教育者的一切都是完全正确和不容置疑的。所谓教学相长,教育的主客体双方应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果把教育主体的角色让位于受教育者显然不合适,因为教育内容和学生的价值理念紧密相连,指望依靠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达成教育目标是不现实的。与此同时,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教育客体和教育主体一样都能接触各类信息源,因此,寄希望于教育者的单方说辞扭转客体的消费观也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和客体的互动至关重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达到素质教育,即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一、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因此,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和考察后,根据我校初三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1、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2、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3、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实效。
“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们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如在讲到“民主是逐步发展的”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这个乡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如何?
2、这个乡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怎样?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3、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高不高?从何看出?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书上的事例加以解答。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入讨论:“为什么该村村民的民主意识不高?要改善这种状况能否一蹴而就?为什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指导学生思考“村民私下嘀咕选代表还不是上面说了算”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影响在中国农民头脑中的反映,说明肃清这种思想影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然后,教师加以归纳,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民主是逐步发展的”道理,克服了死记硬背,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青年学生的责任和应有的态度,从而教活了知识。
“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如在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基本原理时,我首先点出了这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接着列举几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说明这些都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最后我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受这一客观规律支配的,从而要求同学们要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树立起“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理想,也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同时,十分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把这个“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
“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我们也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二、面向全体、抓两头、促中间、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
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差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转化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对差生要热心、耐心,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认识到差生优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四化建设的后备军,差生学习基础差,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尊重。对差生,决不歧视他们,而是偏爱差生,重视差生,关心爱护他们,切忌一味指责。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差生谈心、谈学习,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所在,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差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用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有位学生陈金元,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可是手却很巧,一到课余时间便画画,画各种各样的动物,有时甚至用小刀在桌面上雕刻,整个课桌面仿佛成了一个“动物世界”,遭到许多教师的批评。我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多次与之交谈,肯定了他的心灵手巧的一面和在绘画、雕刻方面的天才,指出他有这种天才,如果在学习上稍加努力之后,以后可以升到艺术学校去深造,一定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并指出学习基础差只是暂时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勤能补拙,只要自己有信心,讲究学习方法,一定能够补上来的。此后,这位学生学习上有了变化。我又及时给予督促、帮助,指导他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同其他教师一起为他补习功课,同时,对他学习上的每一个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到学期结束,他的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并且经常为班级黑板报画刊头,得到全体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最后,要耐心辅导,逐步提高。教学上要充分考虑到差生的接受能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关键在课内,功夫在课外”,也就是在平时。在课外,要组织差生给予耐心辅导,特别像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基础差,只有耐心辅导,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常利用早晚自修等课余时间,每次组织三至五名差生,给予耐心辅导,决不歧视、讽刺、打击他们。在辅导中,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而且针对差生知识的缺漏,循序渐进,多启发、多引导,鼓励他们,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而学有信心。台下十年功,台上几分钟,经过一年的努力,大部分差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总之,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应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努力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重视辅导和转化差生,只有这样,政治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中学思想政治如何体现先进教学理念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公馆镇第一初级中学杨永科
【摘要】学校培养的学生,面临的是21世纪高科技、高竞争的挑战。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思想品德过硬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如何体现先进教学理念做了一些初探。
【中图分类号】G373.56【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12-0038-01
9月4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调研与学生共听5节课。听完课后,总理谈了听课感受,强调树立先进教育理念,并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总理提出的这四点要求本身就是先进教学理念的体现。结合总理的谈话和这几年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经历,对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体现先进教学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政治内容中结合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贯穿于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中。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爱国主义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门场所,爱国主义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中的各门学科都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意加入爱国教育导向就可以使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每一节课上。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应当在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自觉地担负起这个重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为人之本、做事之道,而且还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衰成败。因此,要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就不能忽视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思想政治老师更应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加以重视。
二、政治课堂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培养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人才,首先就必须陪养一个合格的公民。中学政治课教育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对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中学政治教育中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这也是先进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摆脱传统政治课的枷锁,重新认识政治课和政治课教育,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突破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我在教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课时,由于这节课的概念、观点较为抽象、单一,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书上的例子又较简单,有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所以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此,我琢磨了很长时间,都觉得难以下手。最后,我从相关资料上把宪法的有关条例都罗列出来,打算在这些条例中寻找与学生有关的条款,结果宪法中的关于爱护国旗的一个条例,使我茅塞顿开,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吗?我可以从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入手,告诉学生宪法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中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并与违法行为做斗争。在课堂上,我播放了一段事先拍好的升旗仪式的录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果然,学生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反响强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而且应该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培养和升华。教师应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的思想道德观点、原则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从而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中学政治课教育不仅是知识目标的天堂,更应该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帮助他们学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培养他们成为符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
三、教学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体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和“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更加不能体现教育要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体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仍然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需要创造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在学生阅读材料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当然,要使学生成为主体,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知识,但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的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总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教学理念,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思想政治课堂更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时时刻刻都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论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情感缺失
《礼记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学生对教师的信服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学生对教师的信服程度又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及其投入情况,其中情感的投入则最为关键。首先,面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大潮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思想已经渗透到我国的各个领域,高校也不例外。在这种环境下一名高校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的政治信仰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拷问。试想,如果一名丧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师去讲授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必然难以对自己讲授的内容投入感情,而只把课堂教学当成自己谋生或谋利的一个手段,那么这种脱离了信仰和情感的讲授方式不仅不能感染学生,甚至会让学生觉得虚伪和厌恶,甚至动摇学生的政治信仰。其次,某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把理论知识讲全、讲透,就完成了任务。殊不知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应当经常与学生交流,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对学生来说都会产生一种情绪体验。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来,下课走,忽略与学生课堂尤其是课后的情感交流,学生有感情的困惑、生活的困难、社会交往等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导致学生产生情绪、情感的变化,也造成师生间缺乏情感基础,从而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正确有效的引导,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情感教育就是要突出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如果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植入情感教育,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一)运用情感教育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对人类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感教育,把原理和概念寓于情中,能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本着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当下的原则,关注学生目前的情感指向、关注热点,进行有针对性教学,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和这些热点问题、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自身生动鲜活的事例把道理讲清讲透,真正做到以理服人。同时,我们还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思想动态,及时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解决生活的困境、解答思想和情感上的困惑,使学生了解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单纯讲授枯燥的理论,更可以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自己身心健康发展,这是一种科学的、高级的思考方式,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这门学科。
(二)运用情感教育塑造学生美好的道德品质
情感是具有感染力的,情感因素是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中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的启迪作用,又要重视情感的激励作用。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令其感动,首先教师就要感动,用自己的热情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此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深刻体会对先进人物的敬佩,对于社会丑陋现象的厌恶等情感,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运用情感教育,善用情感教育,以此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于人和事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假、恶、丑,从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其健康成长。
(三)运用情感教育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前文所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应成为学生们的“导师”,这双重角色要求教师应当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样才能热爱所教课程,感染所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理直气壮的引导学生。通过授课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发展的如此繁荣和富强,为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逐步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我们更有责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教师还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与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能平等的开展互动和交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信任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与学生实现情感共鸣。如此,学生会因为和教师的思想感情贴近,而乐于接受所讲的道理,从而由于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而喜欢这门学科。密切的师生关系自然能营造出温馨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以情感教育促进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情感体验为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路径
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当中的作用只是其重要价值的一个侧面,而以此为出发点做好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才是其意义所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着情感教育的要求,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当好学生的“导师”。
(一)教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
爱是一个触碰心灵的过程,也是情感教育的首要因素。教育工作应始终充满爱,并让学生懂得爱、体会到被爱,并且做到关爱同学、关爱老师,这就触及到了教育的灵魂,达到了教育目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主动地关心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继续进取,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生活,情感情况,并经常与辅导员沟通,交换学生信息,便于辅导员在奖学金评定、先进评选、党员发展等涉及到学生权利的方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而以真诚的关心、关爱,触及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
大学期间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心态不平衡、不自信,知行不统一,他们更希望得到家人、教师和社会的尊重、理解和关怀。尊重人可以给人极大的精神鼓舞,激发人的正总283期83能量。教师应该把尊重学生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以愉快的心情、和蔼的态度去教学,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处理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与管理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这是发挥思想教育实效的基础。
(三)教师要信任学生
信任,是处理好人际交往、情感的重要纽带;信任是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的金钥匙;信任是教育、培养、帮助也是激励。我们不能轻易给学生定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以自信,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潜能,要着重思考如何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避免学生失去信念、失去勇气、失去前进的方向;信任学生,就可以使学生鼓起勇气,勇于正视自我、勇于面对和战胜困难,信任是学生提高造就自我的精神动因。相信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学生终究要离开学校教师与父母而自立于社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努力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欲望,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契机,而不必包办一切,事必躬亲,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留有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学生才能真正的成才、成人。
(四)教师要理解学生
学生远离家人,身心又未完全发展成熟,对理解的需求尤为重要。理解可以给师生情感交流架构一座桥梁,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法宝。当学生受到好评、取得好成绩时,要给予学生真诚的祝贺和鼓励,与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适时地给予理解、帮助、安慰、鼓舞,与学生分担挫折,使学生心里得到慰藉,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仅是讲课的教员,教师的体贴与关爱就在身边,将会使学生增加幸福感。综上所述,情感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法宝,更是我们当好人生“导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完善独立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力武器。
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文/徐爱芝
摘 要:思想政治是属于文科类的,和历史、地理一样,是一门偏重于记忆性的学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思想政治课对于高中生而言,教学过程太过沉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提问方式似乎是千篇 一律,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各个学科教师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氛围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也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始进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希望能改变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角色互换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过去的教学方式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传授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个人发展。现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积极性。但是目前教师偏重于教材上知识的讲解,不太关注当下发生的国内外的大事件或热点话题,这就让政治失去了时代性,让学生不能将理论和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
一、角色转换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1.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政治是贵族的特权,平民连言论自由也没有。但是,政治包括很多方面,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合法公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力。要想深入了解政治,就要学习基本的政治理论,学生则主要通过课堂来接触政治。高中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的时候,所接触的都是一些课本上所提供的政治事例和理论知识,教师进行授课的时候会对这些理论、事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而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时候,难免感到枯燥无聊,因为这些东西本身无法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加入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事材料,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理论,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交际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比如,话题辩论、看视频分析以及角色扮演等。这些活动可以在师生之间或学生小组之间开展,鼓励学生在谈出自己意见的同时尽可能地应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因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锻炼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如果教师能参与其中,学生总是感到特别期待。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在参与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鼓励和引导他们,这样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少数不希望教师参与的学生可能是因为性格比较内向,或者是担心自己的政治成绩太差之类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参与的同时要照顾到学生的情绪,让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虽然传统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牢牢掌握理论知识,当然,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就是考试的主题,所以在新的教学方式中,这种学习方法不会取消。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弊端,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首先,提出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问题,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和引导他们,最后才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回答。其次,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具象化的表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思想政治考试中经常以看图说话的形式来出题,所以,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漫画、语言以及时政材料、音乐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近几年的政治高考中,学生因为对题目分析得不透彻,没能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导致频频失分。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要记住所有容易混淆的知识,把握住关键字和关键词,随堂要做笔记。还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大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在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过程中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满足感。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成长给予及时的启发、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也是很有益的。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新课程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学,还要不断积累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将好的教学方法总结出来,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缪小云。漫谈高中政治教师在课改中的角色转换[J].中学教学参考,.
[2]王璇。用课堂探究提升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实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
(作者单位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职教中心)
政治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李东林
从教十多来,主要从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俱全。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大责任。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从事农村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由于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与城里的学生相比在知识范围、见识、学习途径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教师更是责任重大。为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现就十多年从事农村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浅谈几点体会。
一、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1.思想误区
一提到初中思想政治课,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副科。这是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十多年来的切身体会之一。所谓副科不言而喻就是指除了语、数、外这些主科之外的其他科目,主副之分乃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这种思想观念确实使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然而初中思想政治课同时也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只不过分值较小而已。其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大批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致使许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部分学生家长甚至把孩子交到学校里面就是学校的事了,根本不管,这样就致使许多学生家庭教育缺失。作为农村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者的我们教育教学的障碍难度不可谓不大:素质教育必须贯彻实施,应试教育又不能抛弃。可学生不思学习,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的质量怎么能提高呢?
2.教育设施落后
许多农村中学的基础教育设施就是教室、课桌、黑板、粉笔,简陋的教学设施限制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特别是思想政治的学习要求与社会时事、热点相结合,书本理论知识,需要选用国内外最近发生的、贴近学生思想“热点”、社会生活“热点”和学生行为实践“热点”,并且理论和实践联系密切的例子进行分析,使学生从这些丰富形象的感性材料中,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激发学生兴趣,适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教学论文 )然而陈旧落后的教育设施限制了了解社会的途径。教学中的许多环节受制于多媒体设备的不完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发生新的改变,也想以学生为主体,也想把课文图文并茂的展现给学生,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校教学设备不足,因此往往设计好了课件,设计好了教学过程,可是一到多媒体教室,又被其他科任、其他班级抢先一步了。
3.教学中理论与生活实际脱节
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生活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但农村学生的.生活阅历太浅了,每次给学生举生活实例时,课堂经常呈现出一种雅雀无声的尴尬境地,比如在讲到社交礼仪,给学生举例握手待客,接听电话的礼仪要求,但许多学生竟然无从说起。再比如,随便提起一件国内外最新时事满教室无人知晓。也许我们可以事先让学生去找一找资料,可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找?毕竟农村家庭的电脑目前还不是很普及,家里没有电脑无法上网寻找,家中又没有相应的书本供他们参考,父母又忙于农活,更何况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也较低,于是只能靠教师在课堂上为他们介绍了。
4.教学中活动课因条件限制无法实施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教材教学提供的范例、方案等课堂教学中却很难具体操作,调查、采访、观摩等布置给学生了,可他们根本不去做,(学生也有他们的难处,没有相应的实践条件)学生基本不主动完成课后作业,让学生按教材内容调查、实践,又觉得学生太小做不到,或者出于安全等因素而不敢安排。
二、破解农村教育的困境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体现理论向生活回归。教师要有向学生正在经历的现实生活回归的理念,以符合新课改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下一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了解农村学生的生活现状、知识认知水平。给学生进行理论联系生活时教师要作必要的提示、举例,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教师必须及时充实新的知识和扩大信息源。多媒体教室的配置不可能短期完善,教师可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个人电脑、办公电脑收集各种教学资源,这是解决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享受信息时代的教学资源,拓宽见识面,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教师博学多才的魅力。另外作为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尽力创设情境,避免课堂陷入枯燥乏味说教的尴尬境地。
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根源上解决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错误认识,同时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所谓的“主副”之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更何况学好所谓的“副科”对“主科”也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归纳等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障,取得良好的成绩又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只有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环。
总之,教育是对人传授知识、培养才能、塑造人格的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的诸多能力和素养,主要是在教育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往往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就是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如一次谈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就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工作态度。教师要努力提升自我,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为新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615204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淌塘中学)
论文摘要: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必然要走常态化、规范化之路,将教学效果与教学过程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利用BB系统等新式教学手段实现全面提升。
论文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其教学宗旨和内容的反映,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寓教于“行”的教育过程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强调通过具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主体活动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的不断优化过程。帮助大学生们提高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任务,这个目标的顺利实现离不开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恰当的实践教学形式会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结合学校的不同条件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一切有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由学生广泛参与的教学形式都应当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来。社会实践、课堂实践、科研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三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实现形式,社会实践贴近生活实际,课堂实践方便学生参与,科研实践训练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基本原则,我国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尝试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应该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带有前瞻性的经验总结出来,在国际化、信息化、多样化、大众化的发展态势中稳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建设。
一、实践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设置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问题。很多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因为缺失常态化和规范化而流于形式、半途而废,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保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常态化、规范化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现实要求。
(一)要将实践教学纳入到学校整体的教学计划中去。设置固定的学时学分,配备专门的师资力量,尽可能做到实践教学之前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周详的教学计划,实践教学之中有深入细致的指导、调查和研究,实践教学之后有规范性的、相对客观公正的总结和评价;
(二)要设立专项经费制度。学校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学校经费预算,按一定比例拨出专项经费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这项费用主要用于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交通、参观、实地调研费用,教师进行指导的工作量核定,实践活动的宣传、总结、表彰费用以及必要的教学设备和材料的购置费用等等。用于实践教学的经费要专款专用,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
(三)要成立教学领导体制。高校应该成立由学校领导亲自挂帅的、相关职能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实践教学还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为大学生四年制定整体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结合不同的年级、专业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学校要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规定一套完整的质量监控和效果测评的体系,并通过定期检查汇报会、经验交流会、总结报告会等方式不断推进实践教学的进展。
二、实践教学与过程考核相结合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应该对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束后进行必要的、认真的考核。考核的方式与方法本身就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注重结果,更要突出过程。这是因为,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经由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一定以直观、简单的方式展现或者在短时期内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存在差异,因而针对其效果也无法制定统一的量化考核标准,要结合不同的实践过程进行区别对待。对实践教学的过程进行考核,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程度、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和实践报告或总结的完成质量进行考核。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应该依照不同的实现形式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将课堂内的讨论、演讲、辩论、读书任务、论文撰写等活动的完成情况记入平时表现,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至少在30%以上;校内参与的专家讲座、社团活动、研讨小组等,可依照次数适当充抵部分学分;校外的社会实践、参观走访、调查研究、独立研究及其汇报总结,可转换为相应的学时和学分。逐步将实践教学活动考核量化的具体标准确定下来,在实践教学的组织、方法、评价等方面形成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性的运行机制。
(二)对教师是否进行认真的准备与落实、教师对学生是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是否对实践状况进行必要的评价和总结进行考核。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中,教师经常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要么存在“包办”的现象,即从活动设计到开展、再到总结、汇报,都体现着教师的主体角色;要么存在“放羊”现象,即放任自流、不加指导、不予管理、对活动的结果敷衍了事。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咨询者,要重视和突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不是取而代之,更不是听之任之,否则就失去了实践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考核中要体现个性化指导的基本原则。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个体,其对问题的把握程度和个人的能力素质是参差不齐的,不能够用单一性、统一化的标准进行衡量,要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生思辨能力强、善于表达,可以多鼓励他们参加与语言有关联性的实践活动;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喜欢独立专研,可以鼓励他们多参与科研类的调查研究;有的学生很喜欢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可以鼓励他们从事创新类的实践活动等等。对待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给予特殊的鼓励方式,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敢于尝试的自信和勇气;对待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生,要适当提高考核的标准,要突出他们的全面性发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要不断围绕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下功夫,才会真正取得实效性的进展。
三、实践教学与BB系统等新式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全面提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践教学势必要与新式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改变传统相对理论化、呆板的教学模式。新式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从多媒体技术的简单应用,到互联网空间的熟练操作,学生和教师都在感受着新技术时代的节奏与气息。建立公共邮箱、制作网页平台、创建聊天空间、公开博客信息,这些都是增进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日常开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Blackboard电子教育平台(以下简称BB平台)是一套新式的、有效的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已经成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得心应手的现代教育工具。它是一种功能强大、高效的网络教育环境,集声音、图像、文字为一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形式的开展、过程的监管、效果的评定都可以在BB教育平台上有序进行。教师可以集中精力设计BB平台的各个板块,集中优势资源,引导学生有序自主学习;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或学习小组发布适合他们的教学路径,将课程内容、讨论区、作业和测验题安排给特定的学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还可以建立论坛,延续课堂教学的话题或者社会调研的心得体会,展开自由讨论,使学生们从被动式接受教学转变为探究式研讨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B教育平台还可以为不同学校间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实现学术交流、互介经验、专家授课等等,不断交流实践教学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凝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集体智慧。
当然,任何教学技术手段的实施,其最终目标都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教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终趋势和方向也要始终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根据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教学辅助手段,全面提升驾驭技术的经验和能力,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李东林
从教十多来,主要从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俱全。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大责任。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从事农村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由于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与城里的学生相比在知识范围、见识、学习途径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教师更是责任重大。为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现就十多年从事农村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浅谈几点体会。
一、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1.思想误区
一提到初中思想政治课,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副科。这是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十多年来的切身体会之一。所谓副科不言而喻就是指除了语、数、外这些主科之外的其他科目,主副之分乃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这种思想观念确实使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然而初中思想政治课同时也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只不过分值较小而已。其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大批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致使许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部分学生家长甚至把孩子交到学校里面就是学校的事了,根本不管,这样就致使许多学生家庭教育缺失。作为农村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者的我们教育教学的障碍难度不可谓不大:素质教育必须贯彻实施,应试教育又不能抛弃。可学生不思学习,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的质量怎么能提高呢?
2.教育设施落后
许多农村中学的基础教育设施就是教室、课桌、黑板、粉笔,简陋的教学设施限制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特别是思想政治的学习要求与社会时事、热点相结合,书本理论知识,需要选用国内外最近发生的、贴近学生思想“热点”、社会生活“热点”和学生行为实践“热点”,并且理论和实践联系密切的例子进行分析,使学生从这些丰富形象的感性材料中,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激发学生兴趣,适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教学论文 )然而陈旧落后的教育设施限制了了解社会的途径。教学中的许多环节受制于多媒体设备的不完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发生新的改变,也想以学生为主体,也想把课文图文并茂的展现给学生,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校教学设备不足,因此往往设计好了课件,设计好了教学过程,可是一到多媒体教室,又被其他科任、其他班级抢先一步了。
3.教学中理论与生活实际脱节
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生活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但农村学生的生活阅历太浅了,每次给学生举生活实例时,课堂经常呈现出一种雅雀无声的尴尬境地,比如在讲到社交礼仪,给学生举例握手待客,接听电话的礼仪要求,但许多学生竟然无从说起。再比如,随便提起一件国内外最新时事满教室无人知晓。也许我们可以事先让学生去找一找资料,可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找?毕竟农村家庭的电脑目前还不是很普及,家里没有电脑无法上网寻找,家中又没有相应的书本供他们参考,父母又忙于农活,更何况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也较低,于是只能靠教师在课堂上为他们介绍了。
4.教学中活动课因条件限制无法实施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教材教学提供的范例、方案等课堂教学中却很难具体操作,调查、采访、观摩等布置给学生了,可他们根本不去做,(学生也有他们的难处,没有相应的实践条件)学生基本不主动完成课后作业,让学生按教材内容调查、实践,又觉得学生太小做不到,或者出于安全等因素而不敢安排。
二、破解农村教育的困境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体现理论向生活回归。教师要有向学生正在经历的现实生活回归的理念,以符合新课改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下一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了解农村学生的生活现状、知识认知水平。给学生进行理论联系生活时教师要作必要的提示、举例,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教师必须及时充实新的知识和扩大信息源。多媒体教室的配置不可能短期完善,教师可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个人电脑、办公电脑收集各种教学资源,这是解决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享受信息时代的教学资源,拓宽见识面,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教师博学多才的魅力。另外作为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尽力创设情境,避免课堂陷入枯燥乏味说教的尴尬境地。
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根源上解决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错误认识,同时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所谓的“主副”之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更何况学好所谓的“副科”对“主科”也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归纳等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障,取得良好的成绩又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只有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环。
总之,教育是对人传授知识、培养才能、塑造人格的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的诸多能力和素养,主要是在教育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往往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就是一些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几点认识的论文
摘要:思想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寓教于乐;理论;实际;创造性思维
思想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习思想政治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各科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哲学为其他学科提供方法论指导,没有一定方法论指导的实践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否则,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教育者。
一、寓教于乐,愉快教育
愉快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充分显示了愉快教学的生命力。愉快教学也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喜欢在轻松愉快无忧虑的情境中学习,情绪越好,学习效果越佳。一般而言,学生情绪的好坏与学生成绩的好坏成正比,如果学生的情绪好,愿意学习,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脑了就灵活,应变能力强,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就越强。相反,如果情绪不好,学习环境单调,学习内容陈旧乏味,就没有学习兴趣,脑子迟钝,思维堵塞,影响吸收知识和信息,更谈不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单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趣味上下功夫。如:在讲到我国所有制结构时,我举了这样的例子:国有企业是笼子里的.鸡,集体企业是养鸡厂的鸡,个体经济和私营企业是自由觅食的鸡,由此引出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及增加活力的问题。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很有道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不举例,干巴巴地在书上画,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厌烦情绪。
二、理论联系实际,紧抓当前的热点问题
理论和实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实际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实际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反映。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理论性强正是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之一。传授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提高理论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讲理论本身没有错,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讲理论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不能空洞地讲理论,否则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抽象问题具体化,理论问题实际化,理论是观点实际是材料,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才会变得有血有肉。例如:在讲到价值规律的作用时,我以vcd大战为例,vcd从广告大战到价格大战,在“战火硝烟”中,vcd严重过剩,致使数百家企业无法维持而关停。以上事实说明,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发生分化导致优胜劣汰。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但无序竞争是有害的,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教材总是有相对稳定性和滞后性,总是跟不上客观事物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教师要树立动态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讲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法制与道德建设过程中法制与道德会出现矛盾的问题,我以电视新闻中的案例为例,个体司机在车上与不法分子作斗争,在客车运行过程中不法分子将车撞翻使乘客身体和心理受到极大伤害,不法分子逃之夭夭,而乘客要求车主索赔高额损失,在这里车主要依法赔偿乘客的损失,但是车主见义勇为与不法分子作斗争又是我们大力提倡的,在这里道德与法制产生了矛盾,这就是我们在当前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和完善法制和道德建设。此外,引导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分析“入世”“上网”,既结合了热点,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因此,创造性教学必须创设一种民主、宽松、使学生无忧无虑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安全感,在学生没有精神压力下展开认知活动。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体现,教师要有民主的教育作风,改变教师的绝对权威,允许学生大胆提问,以激励方式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允许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犯错误。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摘要:在实践中准确将三维目标融于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都在摸索的课题。其一,政治教学在知识和知识的传授方法上需要紧跟时代;其二,政治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其三,要凸显政治教育的本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翻转课堂;新课改
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紧跟时代,创新知识传授方法
高中生拥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探究的欲望,谁能博得他们的眼球,谁就能将知识播进他们的心田。如果教师能够引起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尾的全程关注,能用恰当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愿意参与其中,那课堂必然是优质高效的。古语有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一节成功的政治课,从知识上来讲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本节的重难点已被突破。可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理解能力有很大差异,要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都能顿悟重难点问题,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那几乎是无法完成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又被色彩斑斓的网络生活吸引着,他们更是缺少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时间。现代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让管理学生的难度日益加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
“翻转课堂”就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微时代的到来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有效连接了课堂与媒体。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别出心裁地把重难点知识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课下一次或多次进行观看,并记录下自己难以突破的问题,然后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究、讨论,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解惑,使学生真正“吸收内化”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微课视频,不但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观看加深印象、突破重难点,而且一定意义上解决了媒体与课堂的.冲突,为新课程的成功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微课真实地完成了这种要求。
教师就是导演,是课程的组织者和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就是课堂的主角,要思考、参悟、表现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最终师生互动配合在课堂中共同释疑解惑、拓展升华知识。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兴致盎然,可是一般来说,临近下课时学生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学习热情会有所下降,课堂气氛由热烈变得冷清。常言道:“编筐织篓,贵在收口。”在最后时刻教师如何做好主导、组织好课堂呢?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一个章节的结尾往往是通向另一个章节的开头。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收尾时,善于抓住章节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吊住学生的胃口,既可活跃气氛,又可为下一章节做好铺垫,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如在讲完“世界的物质性”后,教师可前瞻性地总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既然世界是运动的,那是谁在动?既然在动,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那昨日的欠账今日还需还吗?同一瞬间,物体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矛盾吗?这就是下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请课下观看视频微课,试着解决一下问题吧。生涩的哲理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情绪再一次被调动起来,思维像在自由王国中,顿时产生了许多想法,而且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这样,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在旧课的“收尾”中巧妙地埋下了伏笔,为新课的“开场”做了自然过渡。
二、动之以情,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的过程,更是人性养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进步、“中国梦”真正实现的思想保障。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并不是一件易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在一两次说教之后就能悉数完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不是学习一两个理论就能顺利实现的,这些都需要长期的教导与培养。但是卢梭又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由此可见,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教师———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要用自己的光芒点亮学生前行的路。首先,在教学上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深刻挖掘政治学科内在的情感因素,真诚地进行教学,发挥情感魅力来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真心地爱护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学生的爱与痛,帮助他们撑起远航的帆。一点一滴中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有了对教师出自心底的尊重和信任,此时教师的教育会顺其自然地如涓涓细流般淌进学生心田,引导他们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去看待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内隐的,它融汇在玄妙的知识中,散发在谆谆教诲的期盼中,生长在真诚眼神的抚摸中。它的培养和养成会成为学生永远的精神财富和力量之源,使其受益终生。
新课改的实践中教师找到了自己准确的位置,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我们的使命是在紧跟时代层层推进的知识教学中,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开发;在关注着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让学生的心灵不再荒芜,为他们播种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黄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构建活力政治课堂[J].中学时代,(8).
[2]胡光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有效教学的探索[J].中华民族教育,(2).
[3]门瑞霞.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2(6).
[4]吴燕萍.高中思想政治课趣味性教学方法探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论文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重点
近年来,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很多高校相继尝试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重点应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大多以开放式的教育为基础,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作为平台,使得教与学不受时空限制。这样一来,学校需要购买相关教学软件和设备,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学生就需要利用电脑等设备,通过网络观看视频,做作业,考试,这些条件同时具备其实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完全依赖于这类教学模式并不是最佳选择,改革创新的`重点应考虑到几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以缓解软硬件设施不成熟带来的教学障碍。
其次,要集中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关注教改后师生对教与学效果的反馈。因此,选择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最终能够真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经过改革创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才是关键。各种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体现出各自优势的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一些缺陷。例如,学习者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时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优质资源可以不受区域限制而共享,使学习更加自主。但长时间的网络学习仍然会使学生产生腻烦心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找人代劳等现象。学生学习过程繁琐,学习效果并未得到改善。教师反馈结果也不理想,这就促使我们将改革创新的重点再次集中于对多种教学模式的高效融合上。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难点
从以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及创新重点的分析看,首先,教与学的主客观原因导致了高校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程涉及的内容官方且空洞。很多教学改革都没能使学生对课程本身产生兴趣,要通过教学模式创新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这类课程是难点之一。其次,新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将教学内容融合在教学进程的各个阶段并使整个教学过程深入人心,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个体成长发展的的作用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如何能集中有效地发挥各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部教学过程,真正发挥这类课程的实效性,是所有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需要继续研究、创新和思考的问题。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