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文档
- 2024-09-19
- 116热度
- 0评论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篆刻》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本文共1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藏书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用途;了解篆刻所用材料和工具、布局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欣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制作藏书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细心、沉稳的观察生活及处事的态度。初步认识篆刻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书、藏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介绍篆刻的发展史及创作的基本方法、工具材料;
2、教学难点:藏书票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有谁刻过印章?谁家里有亲人或朋友从事过篆刻艺术?
2、篆刻是一门怎样的艺术?
展示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导入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它吗?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它吗?20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以篆刻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中国的篆刻是非常讲究材质的,这枚印就是刻在上乘的新疆和田玉上面的。篆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篆刻艺术去领略它的奥妙吧!
(二)新课讲授
1、篆刻的定义
专科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雕刻文字,始于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和秦的刻石等。
2、汉印欣赏
汉代是印章艺术发展成熟的鼎盛时期。
汉官印:官员用的印,由官府监督制造,风格比较凝重。
汉私印:是指私人的印章,由私人作坊制作,比官印来的随意、宽松许多,主要以铜质为主。将军印: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来的艺术风格有很大的影响。虎奋将军印广汉大将军章肖形印:只有图像并没有文字的印章。
3、篆刻表现形式对比两枚印章
问:你能对比出这两枚印章的不同吗?
白文(阴刻)――刻字朱文(阳文)――刻背景
4、篆刻章法
姓名章中的笔画比较多,可取其中一个字刻在石章上。一字印二字印三字印四字印形式上也可朱白相间。
5、篆刻刀法
教师讲解,介绍工具,解释使用方法。砂纸、石章、印泥和刻刀。
视频示范:五指执刀法握拳执刀法
小结:切刀法是用刀刃在石上,像积点成线一样,一步一顿的方法刻成线条。
6、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比如石头没有磨平怎么办?刻完后如何修改?刻好之后应该怎样将印章印在印谱上?
7、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绘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
出示两幅作品
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
(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1)写实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表现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抽象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
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导入 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 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 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
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课题。
3.请学生谈谈感受。 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发表意见。
三、知识要点讲解 1.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要真实生动地表现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和气质。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体现。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师讲述并板书:1.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备3.“情”的感受“美”的体现 欣赏并谈感受,使学生主动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并在一开始就通过讨论营造出一种氛围。
四、分析和讨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 1.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让学生来谈体会。 学生可以就课件上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共同探讨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五、学生讨论研究 要求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重点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而成。
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自主探索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搜集美术作品图片,注意区别哪些属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和评述,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及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
课题: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了解静物写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提高欣赏和分析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
(l)通过讲授、欣赏使学生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2)运用色彩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进行静物色彩写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
教学难点:
色彩写生中环境色、光源色和固有色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准备教学用具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 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静物色彩写生练习。
三、讲述色彩知识 1.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或深浅程度。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就是色彩的含灰程度或饱和程度。
3.色彩的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面积对比等。(见课件中图)
4.色彩写生中影响色彩关系的几个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 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在师生讨论中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 通过提问思考,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教师展示写生步骤或演示写生步骤 (见课件图)分五步进行:
1.用铅笔画出大形体,注意构图和空间关系。
2.用较薄的单色画出大的明暗关系。
3.从画面暗部入手,把握整个色调,这一步使画面色彩冷暖、明暗及前后关系更加明确。
4.进一步用较饱和的颜色把上述关系表现得更准确些,注意边缘线的虚实变化。
5.最后刻画亮灰面,点上物体高光,勾出梨的果蒂,调整色彩整体关系。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 通过色彩写生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体会到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绘画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五、课堂练习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中的作品并根据老师摆设的静物,进行写生练习。写生要求如下:
1.构图完整 2.造型准确 3.色调和谐统一 学生各自准备好工具,进行色彩写生练习。
六、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并分组讨论,谈谈认识和体会。
七、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生动、自然的形象,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
八、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尝试用写实的手法进行美术创作,作品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审美情趣。(主题自拟)
知识资料:
色相:也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正是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相貌特征,我们的世界才那么五彩缤纷,在诸多色相中,红、橙、黄、绿、蓝、紫是最基本的色相,以它们为基础依圆周等色相差环列,可得高纯度的色相环,在此基础上增加过渡可得十二色、二十四色等。
明度:色彩的层次感、空间感都是依靠明度来表现的。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特征,仅通过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来。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思考。无彩色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色彩明度的表现(见课件中图)
(1) 黑、白、灰无彩色。
(2) 同一色相加白产生由深到浅的不同明度的差别。如:蓝、浅蓝、白。
(3) 同一色相加黑产生由浅到深的明度变化。如:绿、深绿、黑。
(4) 不同色相由于反射光线的强弱产生明度的差别。如:黄、橙、红、紫、蓝、绿等依次从高到低变化。
纯度:色彩的色相感越明确,其纯度也越高。黑、白、灰没有色相倾向的无彩色的纯度为零。不同彩色所能达到的纯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纯度最高,绿色纯度最低,其余色相居中。(见课件中纯度的表现图)
(1) 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展示静物白色花瓶、红色玫瑰等)
(2) 环境色——不同环境影响下呈现的色彩。(如白色衬布对静物固有色彩的影响)
(3) 光源色——不同的光源照射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
第三课时
课题: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掌握有关主观情感表现的知识,使学生对在美术创作中表达主观情感、创作思维过程、形象塑造方法等有初步体验,从而加深对表现性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构图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教学重点:
对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所包含的造型手段、表现手段及作品所传达情感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美术作品情感心绪的表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看背投,播放一组作品图片,有中外画家的表现性美术作品和兼有再现、表现两种方法而偏重于表现的美术作品。 观看视频,直观的了解再现、表现两种方法。 以直观的形象导入,加强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如果美术创作表达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看法和主观感受而不采用客观再现这一事物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通过师生对以上问题的交流讨论,导出本课课题。 学生讨论交流 以学生独立的分析所引发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激发其探知欲。
三、欣赏阶段 进入作品欣赏。由具象形象的作品入手,逐步向抽象形象的作品过度,师生共同从作品中寻找、分析、讨论作品所包含的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表现意味、表现性美术作品外在和内在的基本特征;回忆前课所学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及其创作方法,比较两者的不同,启发、引导学生能否在本课作品中感受出作者所表现的某种情感。 师生共同分析、欣赏美术作品 播放一组图片, 有再现的、表现的、抽象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任何美术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艺术家主观思想情感,同时也是他对社会的审美评价与审美理想的表现。
四、作品欣赏 表现: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着重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
板块1:梵高的作品 课件展示:梵高作品《星月夜》
告诉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作品形式
2.作品内容
3.美术作品的背景文化
教师提问:看到这样一幅《星月夜》,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对作品进行分析:《星月夜》中的世界仿佛在燃烧,树木如同火焰升腾,星星如同爆炸的火团,天空似在旋转动荡,这些描绘,都表达了梵高的主观情感。
梵高的作品,都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诉诸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
通过梵高作品表现强烈的个人感情因素,加强学生对绘画表现主观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了解很多艺术形式都可以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拓宽学生的思路。
板块2:不同表现方法的美术作品 课件展示:《到处是生活 》《我和我的故乡》《绿洲》
教师提问:你能感受到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情感吗?
课件展示《到处是生活 》雅洛申柯
课件展示《我和我的故乡》夏加尔
教师提问:画面的村庄是我们视觉的真实吗?
这幅画看似复杂、奇怪,理解它并不困难。作者给这一作品所起的题名,就是解释这幅画的一把钥匙。
课件展示《绿洲》马格利特
教师提问:在画面上你看到绿洲了吗?树怎么会长到桌子上?白云为什么挂在树上?作品为什么叫绿洲? 这件作品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生活的侧面,被流放的老人、工人、士兵、工人的妻子和孩子,大家凑到窗口来欣赏窗外一角的情景。() 通过《绿洲》的创意,引发学生的思考,领悟主观情感的表现在这里变得更为夸张。
板块3:马蒂斯的作品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种美术作品情感表现的风格。
课件展示。
教师提问:这样的画面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绘画中,色彩对于情感的表达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色彩在作品中是怎样表现情感的,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解读它。
观看“野兽派的绘画”视频。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色彩在作品中是怎样表现情感的。
板块4:抽象画 课件展示《即兴30》
教师提问:我们再来看这幅作品,它表现了什么情感?
教师提问:这是一幅抽象画,我们看到具体的形了吗?
教师总结:这幅画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画的,康定斯基自己说,它是在人们“对战争经年不断的谈论”导致的一种强烈的精神压力,下意识地创作出来的,反映出战前人们那种躁动不安的情绪。
教师提问:“情绪”有具体的形象吗?
教师总结:虽然没有具体形象,也能表达画家的情感。所以作者采用抽象形式表现更为合适。这种形式也正表现了作者的主观认识。
知识点:讲解热抽象、冷抽象的特点。
课件展示《红蓝黄色的构图》蒙德里安、《黄红蓝》康定斯基
冷抽象:作品展现的是冷静、规则的几何构成。被称为古典、几何的抽象艺术。
热抽象:是明显直接表现情感。被称为浪漫的、有机的抽象艺术。
观看视频了解抽象画中画家主观情感的表现。 了解抽象绘画的情感表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无论是再现艺术、表现艺术还是抽象艺术,都是人类美术史上长久存在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不同的艺术,能够表现人类不同的精神内容、创造出不同的形式感,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
板块5:分组讨论赏析作品 根据前面的分析,分组来讨论分析以下几幅作品。
课件展示:《舞蹈》马蒂斯、《高更的椅子》梵高、《百老汇的爵士音乐》蒙德里安、《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怀斯、《呐喊》蒙克、《内战的预感》达利
问题:感受美术作品中的不同情感的表现,分组选代表谈感受。(从形象、色彩、构图等方面去谈) 学生分成六组,由组长确定本组讨论的作品,进行讨论研究,选出代表总结发言,教师根据情况及时补充。 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分组的研究讨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和互动。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讨论,我们了解到美术作品可以表现画家对社会、对生活、对命运的主观情感感受。画家通过不同的造型、色彩、构图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我们也体会了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下节课让我们亲自尝试通过绘画作业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老师期待着同学们的作品。
总结加强认识,同时鼓舞学生做好下次课的准备。
六、课后拓展
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各类美术作品图片,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注意分析作品的再现与表现创作方法。
资料:
不管你怎么理解,作者的环保意识已在你思考时悄悄地传递。独特新颖的创意是它的成功之处,它主要运用了时空重组的创意方法,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物体或局部重新组合在一起,改变物体的原有的自然状态,从而形成新的视觉形象。
这就是被称为爆炸的色彩的野兽派的风格。19,马蒂斯、费拉芒克、马尔凯等人,在秋季沙龙上一起展出作品,他们都用强烈的原色作画,只有一件雕塑带有文艺复兴的典雅风格,艺术批评家说:“多纳泰罗在一群野兽当中”,“野兽派”由此产生。
第四课时
课题: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有关主观情感表现的知识,加深对表现性美术作品特征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教学重点:
艺术创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表达主观情感,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导入阶段 播放一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感受不同美术作品中画家主观情感的表现,强化上节课知识,为本节课的绘画实践创作做好铺垫,通过师生对作品的交流讨论,导出本课课题。 播放一组图片,使学生加深认识: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情感,同时也是他对社会的审美评价与审美理想的表现。
二、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赏析
《加歇医生肖像》梵高
《灰色的树》蒙德里安
《太阳下的人与狗》米罗
《白杨林》吴冠中
《海边的塔希提少女》高更 学生讨论交流。 师生间进行对话与交流。
三、实践练习学生实践
1.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鲜明、强烈的色彩去表现热情、欢快的情绪。
2.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沉静、和谐的色彩去表现宁静、平和的气氛。
3.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或心境。
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理解。
四、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
1.谈谈自己通过绘画作业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和实践过程进行评论和总结。
在教师指导下,在美术教室展示学生作业,举办一个小型画展。鼓励学生的创作。
1、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2、学生阐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及表现。
同学之间互提问题及解答。
学生亲自设计、布置展览。
评价与总结。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单元: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环境设计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环境设计作品,观察分析生活中的设计艺术,领会设计的重要性。让学生以艺术家的敏锐眼睛捕捉自然中美好的事物,体会环境艺术形式表现出的自然与人之间形成的和谐美,与此同时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作的热情。
隐形目标:通过欣赏杰出的环境设计作品,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认识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是环境艺术设计最合理的方式。
教学重点:
认识环境设计的要素。
教学难点;
环境设计的广博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注意过自己每天在怎样的环境里学习吗?你理想的教室应该是什么样的?
出示课题:板书 《环境设计》 (w w w . f w s i r . c o m) 以学生切身感受导入,活跃情绪,并暗示环境和人就像鱼和水一样,休戚相关。
三、美术作品鉴赏(分析、讨论、探究) 教师运用PPT组织教学
“学会认识环境设计”
讲述环境设计的范畴,让学生结合看书自己推测应该从几方面认识环境设计。
用幻灯片打出学习环境设计的四要素,教师讲解和学生探讨结合。 学生观看教室环境,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四、课堂讨论 讨论教室和居室的布置,体会功能不同决定形式不同。
讨论李小龙的街头雕塑和香港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领会环境设计的深层含义。
用日本办公室的设计和微软公司的办公室设计引导学生探讨怎样的办公室设计符合中国国情?
问:
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和材料的支持,北京奥运会的两个场馆水立方和鸟巢能不能按设计实现?环境设计和材料技术是一种什么关系?
功能决定形式
环境设计和历史文化背景
环境艺术是综合艺术 学生浏览课本。
看幻灯片对环境设计的范畴有确切的了解。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分析思考环境设计中功能如何决定形式。
学生回答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和材料的支持,北京奥运会的两个场馆水立方和鸟巢不能按设计实现。环境设计受材料技术制约。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知识点,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设计,大的如城市街道,小的如街灯餐具等等都是环境设计的内容,提高对设计艺术的认识和分析鉴赏能力。 学生探讨中国办公室应该是什么样的?
资料:
环境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是功能决定形式,这一点学生容易理解,也能自己分析,所以这部分幻灯片可以把说明小字隐藏,作为教师参考用。
环境设计和材料技术的关系,可以以水立方为重点讨论。环境设计是否受材料技术的制约?古今中外不同材料的运用,形成了环境设计上怎样不同的结果?
环境设计艺术形式空间的象征意义,重点讲人民大会堂的设计,突出人民大会堂特殊的政治地位,体现集体智慧的豪迈建设,独具匠心的天花板设计和内在含义。进行爱国主意教育。
环境设计和历史文化的关系,用中西两个典型建筑对比讲解。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在天坛建筑群得到很好的体现,巴黎圣母院高大尖耸的空间,使在里面的人感到渺小、压抑,从而产生对神的敬仰。
第二课时
课题:产品设计
教学目标:
产品艺术设计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家具、餐具、灯具、生活用品、电器
等可移动的物品设计。学生通过了解现代产品设计的基本规律,了解产品设计对人们的生活
的影响,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生活的审美品位。
教学重点:
现代产品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产品设计的原则及方法,创意出新颖的产品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导入新课 以观看直观图片,提出问题导入 学生思考。 引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关注。
二、讲授新课 教师展示图片:
1.提问:“你喜欢这些生活用品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现代产品设计是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而设计创造的物质形态,包含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
2.请同学们把搜集来的与众不同的产品设计作品展示一下吧!
教师提问:
好的产品设计作品该是怎样的呢?
现代产品设计功能是首要的,同时又要符合生产的要求,功能的合理性也是构成美的重要条件,应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
3.产品设计的原则
实用性、技术性、文化性、审美性、材料性。 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展示,并学生自己总结产品设计原则。发表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收集初步了解产品设计作用及特征。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原则
三、学生练习1.欣赏与评述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产品设计的特点。
2.思考与练习
尝试在纸上画出自己谈到的产品设计图。 欣赏中外著名的设计作品,谈对作品的感受。
学生练习设计。 学生感受优秀作品,开阔眼界,了解产品设计的意义。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师总结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设计,设计应该满足生活的需要,实用、美观、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物质资源的节约,美的设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三课时
课题:室内装饰品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欣赏不同的环境设计作品后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室内装饰品,提高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能力,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
隐形目标: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认识艺术和生活化的关系。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材料,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如何发现身边材料的可利用性。
教学难点:
不同材料的特性,如何发挥它们的特性,使作品呈现巧妙构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能找到多少这样的东西:点状、线状、面状的?这些材料有什么特性?
出示课题。
板书: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思考回答问题 用平时学生顺手就扔的各种饮料瓶子吸引他们注意力,导入新课。
三、发展阶段 实例演示讲解:
1.废光盘和纸
废光盘的金属质感和它本身具有的规则圆形,和红绒纸形成的对称图案,是材料本身的特点。
除了做成平面的,可不可以做成立体的,需要什么材料和它搭配?
2.矿泉水瓶和纸
矿泉水瓶是透明的塑料,底子上有规则的几何形可以利用,并且可以稍微变形,一般的剪刀可以把它的瓶体剪成任何形状。纸是最容易找到的材料,可有很多种造型方法。同学们在看了演示后,是不是对易拉罐、塑料瓶产生了想法?另外,在这个制作中,有没有可以替代纸的材料?
3.线和纸
用编织毛衣剩下的线,一张结实的纸,也可是纸箱子上裁下的一块纸板。找到你喜欢的图形,试着用线把它绕出来,变形了没关系,只要它有你的风格。
注意粘线的时候,要细心,保持画面整洁。
四、辅导学生制作 教师运用PPT教学。
“学会认识环境设计”
讲解中启发学生思路。
问:
除了线以外点状的材料是不是也能组成线呀?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点材呢? 讲材料的形状时,带出色彩、肌理、搭配等多种因素。
五、交流展示 根据学生设计帮他们分析材料特点,如何更好运用。 讨论发言,重温刚学的知识点。分析自己的材料,谈设计思路。 学生设计
制作
六、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课题:设计产品的鉴别和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工业设计的造型特点与实用性
2.不同使用功能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差异
3.设计草图的绘制
理 解:工业产品设计的主旨。引导学生思考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下,不同的行业中,由于工作性质和使用对象的不同,所使用的造型和色彩是有很大差别的。
运 用:运用理性的科学思维形式去理解和创造艺术,通过课堂练习学习工业设计草图的绘制。
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认识现代工业设计作品的特色。
2.学生是否学会运用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评价现代工业设计与生活使用的关系。
3.学生是否学会运用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创作符合现代工业设计特点的构想或草图。
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直线构成的沙发式靠椅,在符合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追求造型线型的一致,用黑、红、蓝、黄、白五色构成整体,别具—格。
欣赏课件回答问题
提问:
这两把椅子的设计师在线条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都接触到哪些椅子,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放在什么地方?
在使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并回答:
1.开辟式滑轮转椅,根据使用人的高度和环境进行变化,椅子的高度可以调节,移动位置方便,转动方向容易。
2.用金属与塑料结合的扶手靠椅,两种材料特点突出,向外伸展的椅子腿更增加稳定感。 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引导学生探讨工业产品设计的主旨是什么!
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门把手的不同设计需求。
想一想:
门把手是干什么用的?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呢?
思考并回答问题
苹果电脑iMac成功的提高了数字化产品与人的亲和力。
自iMac问世以来,其精美的外型和合理的人机界面设计,使使用者面对电脑这一高科技产品不再那么陌生和恐惧。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加快了工作和生活节奏,人们的内心充满了对技术的恐慌感。赋予高科技产品以人性化的友好界面,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iMac界面设计开创了软件操作人性化的先河。淡雅的色调,适中的鼠标移动速度,下拉操作菜单,都非常的科学和富有人情味道。 从色彩设计上看,iMac鲜艳的色彩使它从乳白色的海洋中跳出来。在iMac设计中色彩与具体的形相结合,便具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和表现特征,具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在现代设计多以黑、白、灰等中性色彩为表达语言,体现出冷静、理性的产品设计时,iMac的色彩设计使消费者的心理便为之一振,并豁然开朗起来:原来电脑等高科技产品也可以是彩色的',可以是五彩斑斓的。在现代设计的色彩运用中,融入了设计师和消费者个人的情感、喜好和观念。 看课件赏析作品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产品,由于工作性质和使用对象的不同,造型和色彩是有很大差别的。
课堂练习设计一件饮水用具
设计思路:
1.从器具的应用角度进行思考;器具应该针对各种不同的应用人群、应
用场合和功能进行设计。
2.思路开阔,不局限于杯、瓶等固有的水容器形态。
3.在满足容器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做到造型新颖、美观。 学以致用,了解设计草图的绘画方式,完成作业。
工业设计草图欣赏
灯具设计草图
概念汽车设计草图
椅子的设计图
MP3的设计草图
第四单元:我们的画展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参观与考察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最佳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
3.走近美术馆、走近博物馆,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4.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教学重点:
1.美术展览的最佳展示方式。
2.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
美术展览的最佳展示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看老师演示的图片,请问你们认识这些建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建筑特色吗?
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北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是其中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介绍图片展示的中国各地美术馆建筑外观。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正确答案。 比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馆和博物馆 1.美术馆的概念
2.美术馆的历史
3.美术馆的性质作用
4.博物馆
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
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
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 教师展示图片讲解时,学生欣赏分析,思考问题。 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走进中国美术馆 1.介绍中国美术馆
2.(利用演示图片参观美术馆的各类展览)
你到美术馆参观过吗?有何整体印象?
3.参观过毕加索紫禁城画展,你认为展览的整体布置方面有何特色?(作品内容、摆放位置、悬挂方式、展览路线等)。
4.在《站立的文字》展览中,展览的主体策划是怎样的?(展览作品与主题的关系,展览布置与主题的关系,展览环境设计与主题的关系等。)
5.展览的宣传。(展览广告的设计制作,请柬的设计制作,说明书的宣传制作,宣传报道稿的撰写与发布方法等。)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小结。 你喜欢美术馆的哪种美术展览,看了以后有何感想?
说说你最喜欢参观博物馆中的哪一类,为什么?
学生思考:
1.你知道中国美术馆在美术界的地位和作用吗?
2.美术馆是如何布置、展示美术作品的?
3.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展示方式,说说各种美术作品的最佳展示方式是什么?
五、我们的画展 根据学校和班级的现状,请你策划举办一次有特色的美术展览。
六、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知识点,总结参观展览的意义目的。
七、课后思考 1.商场商店等场所的商品展示对你布置画展有何启发?
2.参观你周边的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调查了解它们的历史和现状。 让学生做策展人策划一次展览,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手工制作或个人收藏品,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展览的内容及主题上加以创意。
资料:
1.美术馆的概念
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事业机构,属于博物馆的一种。19世纪以前,已有专门或主要收藏和陈列美术作品的博物馆。于是,20世纪初产生了新的概念──美术博物馆,即美术馆。
2.美术馆的历史
西方对美术作品的收藏始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皇公贵族收藏和展示大量的古代美术遗物。18世纪中,博物馆中也收藏了美术作品。现在全世界的各种美术馆约有7000个。
中国自西周以来,宫廷中就一直收藏美术品。1925年组建的故宫博物院是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院。1959年落成的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作品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世界各国美术展览。
3.美术馆的性质作用
美术馆的作用日益广泛多样,不仅可提高一般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美术修养,而且可协助学校的美术教育,还可为美术家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向理论工作者提供资料和信息。
今天的美术馆是艺术、教育、学术和科学的多机能综合体。
4.博物馆
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
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
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
美术馆是博物馆的特殊类型,它从博物馆中分化而出。美术馆既特指美术馆,也包括具有美术馆性质的博物馆。
第二课时
课题:策划与搜集
教学目的:
通过搜集、欣赏、分折、评述美术作品,促进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创作的表现等,使学生初步学习和体验创作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拓宽学生对画展的理解。
2.拓宽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
3.锻炼学生策划的意识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4.初步体会组织、策划画展的过程。
教学难点:
1.如何策划画展的主题和内容。
2.如何搜集、整理、辨别作品。
3.对画展中作品类型的安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思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美术展览,但是同学们想不想尝试着自己办一个美术展览呢? 学生回答 创设情境
二、讲述新课 1.设问:同学们,如果现在你需要策划一次画展,你该从哪里入手?你首先要做哪些事情呢?
(结合课件)教师介绍办画展的知识。 学生思考并回答 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小组讨论:举办画展的内容、形式、场地等策划。
教师总结策划的过程:
(1)确立画展的主题和内容(规模、参展范围、作品类型)
(2)搜集作品(发展览公告、征集、邀请、寻找等)
(3)整理作品(挑选、评价、作品分类等)
(4)筹划、装饰作品、布展(作品装帧、场地设计、宣传品设计)
(5)展览、组织参观(新闻发布、接待、讲解等) 学生分组讨论策划方案 明确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三、策划练习作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策划画展的主题,完成画展的策划方案,并搜集、整理画展作品。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搜集的途径:通过征集、募集、寻找、邀请等方式,尽量多的搜集作品。
学生讨论并思考。
(利用课件介绍,供学生参考) 学生看课件演示、思考 延伸知识
四、学生展示 1.分小组展示并讲解策划方案。(画展的主题、内容、场地、宣传等)
2.展示搜集的作品并介绍。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绘画的分类知识。
学生实践策划画展的过程。 学生策划画展方案、搜集作品 培养学生的策划和搜集能力、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感受策划的过程与乐趣。
第三课时
课题:实践与展示
教学目的:
通过筹划、设计、宣传、布展、开幕等举办画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筹划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体验筹划画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拓宽学生对画展的理解。
2.拓宽学生对组织画展的认识。
3.锻炼学生筹划的意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4.初步体会组织、筹划、实际操作画展的过程。
教学难点:
1.如何设计、制作画展的宣传品。
2.如何装饰、装裱作品。
3.布置、举办画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思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堂导入 根据各小组的策划,同学们想一想:要想成功地举办一个画展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请各小组进行研究,并准备一份筹备计划。 学生讨论 创设情景
二、讲述新课 教师按小组进行组织、筹划工作。
组织一个画展需要进行:挑选作品、作品的装饰、展品的摆放设计、海报设计、请柬设计、布展、组织接待和讲解等环节的筹备。
根据筹备计划选出负责人,进行各部门人的分配。
筹备小组的建立:(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小组)
1.设计组:负责海报设计、请柬设计、作品标签设计。
2.展览组:负责作品装饰、展品摆放设计、布展。 学生分组讨论、分工 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三、作品的装饰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绘画的装饰和装裱:
1.利用衬纸装饰
2.为绘画配上合适的镜框
3.中国画的装裱
赶快行动起来,为你手中的绘画作品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让它在画展中大放光彩! 学生看课件演示、思考
四、设计 教师与负责设计的同学探讨和研究
1.海报设计与制作
2.请柬设计与制作
3.作品标签设计与制作
学生讨论并思考画展宣传品的设计与制作
(利用课件介绍,供学生参考) 学生讨论、研究、设计和制作 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
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思路
五、学生展示 学生布展、展览开幕。 学生接待参观 感受创作的过程与乐趣,体验成功
第五单元: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视觉展示的设计概念,设计种类,设计方式。
2.了解视觉展示设计在我们生活的运用。
教学重点:
视觉展示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难点:
设计概念及特点与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音乐,图片)
二、导入新课 1.演示课件
2.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视觉展示的设计给我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感兴趣的场景,选取适合本课主题的画面。
三、美术作品鉴赏(分析、讨论、探究) 出示课题:视觉展示设计
请学生浏览课本(29页—32页)
1.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概念。
演示相关作品
2.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种类。
演示相关作品
3.讲解视觉展示设计基本要领。
演示相关作品 学生欣赏设计作品,分析思考作品中运用了哪些设计元素,表达了怎样的情节和意境。 学生通过欣赏设计作品,启发学生如何欣赏设计,学会全面观察和了解作品中的形象设计。学会从形象、形式的设计中去理解作品。
四、组织学生讨论 1.如果让我们为学校设计展示空间,大家应该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设计?(可根据学校的工作设定主题)
2.组织同学讨论设计方案。 学生提出个人见解
有主题的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在独立发表见解与相互交流中增进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团体工作的能力。
五、小结 1.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点。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地参与校园的设计。 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课知识点,积极参与校园设计。
六、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和下节课的任务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绘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
出示两幅作品
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
(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1)写实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表现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抽象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山水画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创作山水画,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2、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平时从多种传播媒介接受和贮存的视觉审美信息和各种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山水画的创作步骤。
2、难点:勾、皴、染、点的运用。
三、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1、教具:几种山石的皴法挂图一幅。山水画创作步骤图一幅。
2、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
四、教学步骤
1、导言:山水是离不开树、山、石的。上堂课我们已学过树木画法,本堂课我们将学习山石画法,并结合上堂课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画山先画石,那么我们就从画古一讲起。
2、石头的画法:古人画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说。(边讲边示范)所谓”三面“无非是说,画石开始勾勒轮廓,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基本形态,即石头的体积感。(示范画石,要画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3、介绍几种山石的皴法。(将几种山石和皴法的挂图挂出讲解)(1)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作画时,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斧劈皴图片折带皴图片荷叶皴图片(2)折带皴: 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3)荷叶皴: 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
4、创作步骤(1)构思、构图。以平时见过的山水风景(影视、画页等都可以)大胆构思,运用学得的画尖技法和皴法,加以变通和发挥,创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画。(2)勾线:(在上幅石头示范画的上面加山、作主体。)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相对于整体来看)线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出来。遇到有部分败笔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场退却,要一直把整体画面的线都勾完后,再根据整体进行调整。(3)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基础之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的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4)点染: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加以充实、丰富,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是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但不可大面积地瞎涂。当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
五、作业要求
1、作业用纸,最好用生宣纸或毛边纸。
2、提倡自己运用“勾、皴、染、点”的画法去变通表现,创作一幅山水画。(不定题)
八年级上册美术《苍松翠柏》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能够初步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
2、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3、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
1、能够初步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
2、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四、教学用具:
中国画范图、中国画用具。
五、学生用具:
中国画用具。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潘天寿《松石图》。
1、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特定造型特点及画面情境,教学中对比加入另一幅风格差异明显的.松石图,宜简洁。
教师设问:对比一下,两幅作品的画面在意境上给你什么明显不同的感觉?
(1)分析一下,为什么两幅作品会给你这种感受上较大的差异呢?
(2)你觉得作品中的特定造型与画面的特定意境有什么内在联系吗?(教师及时总结学生的看法,引出中国传统绘画以独特的笔墨技巧表现对象,传达不同精神寓意的特点。)
2、学生自己欣赏作品。
展现两幅松树为主的画面,注意作品技法风格与画面意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3、教师为学生示范一幅松树图的画法,步骤和技法要领。
4、学生自己尝试练习,临摹范画局部。
5、教师及时总结学生在试画过程中的普遍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具体方法及要点。
6、学生正式对一幅自己喜欢的松树范画进行临摹练习。教师出示三张不同风格不同技巧难度的临摹作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临摹。教师应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中的动态提示与补充。
7、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先由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画由两棵松树组合的画面,在复习上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出新课的教学内容。
2、教师出示两张示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作品中树木组合的特点和规律。(注意结合示意图来强化学生对树木组合基本特点的把握,同时提示学生养成良好的构图步骤习惯。)
3、出示山石的示范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山石的基本用笔、用墨与结构要点,了解山石组合大小、聚散等变化特点。
4、学生尝试以松、石为主体,创作水墨画。
教师出示几张适于初学者直接借鉴的松石小品范画。教师及时根据班级练习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辅导中的动态提示与补充。
5、部分学生优秀作业展示与教学小结。教学评议可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说的有机安排,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审美素养。
2.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特点,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3.培养学生从造型表现的角度对中外美术作品作简单评述,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手段的基础知识的讲解是教学重点。
2.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造型基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是教学难点。
三.电教设计
将所需的文字、概念、绘画作品等通过电脑制作成图、文、声并茂的教学课件,大致为:
1.按教学过程的顺序设计课件结构,包括板书、各类型美术作品图片、主要概念、课上要交流讨论的问题、作业等。
2.选取的美术图片有:国画作品任伯年的《荷花》、吴冠中的《春如线》、郭熙的《早春图》、范宽的《溪山行履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八大山人的《蕉蝉图》、以及、陈洪绶、齐白石、吴冠中等国画名家的作品和黑绘陶作品。外国绘画名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伦勃朗的《自画像》三幅、《浪子回头》、《夜巡》、《呢商同业公会理事》,印象主义代表人物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持阳伞的女人》、《睡莲》,后印象主义的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静物》、《红衣少年》、《向日葵》、《星空》、《邮差卢南》、《白马》,“立体主义”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小提琴》、《三个乐师》、《梦》等。
3.在图片展示时按美术作品风格的特点,选取与之感觉最协调的几段音乐作为赏析作品时的背景音乐。(主要选取了中国古典音乐、轻音乐、现代音乐等几段曲风不同的音乐)
本课件可运用Microsoft PowerPoint、Microsoft Word、Adobe Photoshop 、Macromedia 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教用具、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老师先以一则故事开端:
有关达芬奇历经四年,精心创作不朽名作《蒙娜丽莎》的故事。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讲述的是哪一位画家的哪一幅作品吗?
学生回答
展示《蒙娜丽莎》图片
提问:1.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懂得欣赏这幅世界名作吗?
学生回答
导入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将教给大家如何去解读绘画的语言,有目的地欣赏、感受美术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美和它的内涵。
(说明:古人说:“情动而辞发。”课的开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通过一则故事引入,学生易凭添一种急于知道的好奇心,引起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下面内容的讲授。)
(二)讲授新课
课件显示课题: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
展示作品2幅:儿童水粉画《蔬菜》、法国画家杜飞的《静物》。
提问:撇开画面的具体内容,找找这两幅作品共同包含着哪些东西?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着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艺术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课件显示学习内容: (一)绘画创作的造型要素
线条、色彩、形状、明暗
通过多媒体的音像功能,配乐展示几幅作品。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等。
1.荷花 (中国画,纨扇) (清)任伯年
2.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奕 (古希腊黑绘式花瓶局部)
介绍黑绘陶的来历
3.春如线 (墨彩画)吴冠中
提问:这几幅作品在造型表现上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老师提示:从造型要素的几方面看这几幅画中最突出的是哪一方面的使用。
学生回答(线的运用)
拓展:再细看每一幅作品中的主要造型特点。
学生讨论2分钟后交流,每位同学可选择其中一幅讲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老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
《荷花》中线的运用,柔和、起伏,体现花的幽雅、妩媚、动感。用笔轻快、活泼,设色淡丽、秀雅。《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对奕》作品中人物的姿态和器形柔润的曲线相一致,和谐美。人物既对称又有变化,人物姿态严肃而又使人感到亲切,暗红色的画面与黑色的器身形成鲜明对比(平面装饰性)。而《春如线》中往返游动的曲线,表现了一种奔驰的情感,轻快而富动感。体现了中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
课件显示文字: (二)绘画创作的表现方式
1、线描方法
过渡语:这就是绘画创作的第一种表现形式线描法,即作品中的造型主要以线来表现。
提问:体会一下,不同的线给人的感受一样吗?
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线的平折、粗细、浓淡、虚实、齐乱等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展示另外几幅线描为主、情感表达不同的作品,继续欣赏,加深理解。主要有郭熙的《早春图》、
范宽的《溪山行履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八大山人的《蕉蝉图》、以及陈洪绶、齐白石、等国画名家的作品和黑绘陶作品。
引申:
联系画面,思考分析:其中线的造型表现与变化特点以及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
1. 可简单介绍作者等有关情况,帮助欣赏。
陈洪绶(陈老年)作品古朴工丽,以焉艳衬雅,富有装饰性,雅俗共赏,流传甚广。
2.朱耷(八大山人) 作品山水意境荒率凄凉,花鸟怪诞冷漠,愤世嫉俗,墨点无多泪点多。伤心鸟,绝望鸟。
3.齐白石 作品潦潦几笔,笔断意连,形神兼备。趣味性强,体现悠闲自得,愉悦轻松的心境。
同学欣赏后交流自己对线的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
课件显示文字、定义
线条既可以具体得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说明:由几幅用线典型的作品展示、启发、拓展到使学生对线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再欣赏各具特色的更多的作品,使学生对线的表现由不知到略知,由知之较少到有了较为丰富的认知,层层递进,逐渐丰富了感性知识。另外,这一内容的学习不是只由老师独自讲解,而是穿插了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师生互动,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与掌握。)
多媒体展示几幅以图绘方法为主的作品,(主要是书上的三幅作品)
老师提议:分组从四个方面进行观察,要求每组同学汇报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作品中这一方面表现的最深印象。
四个方面即:线条、色彩、明暗、感官效果
学生看后分别交流、汇报。
老师归纳小结:这几幅作品线条模糊,色彩丰富,明暗对比强烈,感官逼真、立体。
让学生看书,找出“图绘方法”的定义,请同学大声朗读。
课件同时显示定义内容:
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突现物象的表现形式,称为“图绘方法“。
老师提议:用2分钟时间看书上3幅作品的介绍,请学生讲述作品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言,其他同学可补充。
(说明:分组分别观察其中一方面内容比较有针对性,使原本较为复杂的内容难度减低,而且学生容易寻找到答案,这是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可以确保学生始终持续学习的热情;同时又可以营造和谐、竞争的学习气氛,增强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另外,采用学生自学、学生讲解的办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会产生新鲜感。)
老师针对学生的回答,重点分析几幅作品,感受名作的艺术魅力。
1.蒙娜丽莎 (意大利) 达芬奇
介绍达芬奇创作这幅画的社会背景——文艺复兴时期……
展示同时代另一幅作品《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画面人物形象僵滞,表情呆板,形体 表现较为平面。
提问:你对这两幅作品的印象?
介绍达芬奇的绘画艺术——“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师生共同分析讨论: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蒙娜丽莎刹那间神秘的,实质上是极其含蓄的微笑的表情,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不仅是出色地表现一个美丽的女性,而是生动地体现了一个新的时代的精神的美,是一种彻底挣脱宗教禁锢而苏醒了的人性与复活了的灵魂的展现。之所以说她是个谜,因为她的微笑是一种永恒的、象征性的表情,又富有母亲的温柔、仁爱……
2.自画像 (荷兰) 伦勃朗
提问:作品表现的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用了什么方法?
老师归纳:伦勃朗绘画的最大特点——光线、色彩的处理,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笔法—简约苍劲,笔触有力地突出形象最重要的部分。
3.宫娥 西班牙 (委拉斯开兹)
简单介绍画家:宫廷画家,具有非凡的把握对象个性的能力,描写宫廷生活的有趣画面,这幅类似相机抓拍下来的图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显露了画家苦心经营的匠心。
提问:你能感受到画家在人物安排上的匠心所在吗?
光线运用非常奇妙,门洞里透出的光线和前景光线将人物安排在几个不同区域,主要人物公主衣服上的迷人光泽。
多媒体配乐展示多幅图绘为主的名作,加深理解。
主要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伦勃朗的《浪子回头》、《夜巡》、《呢商同业公会理事》等作品。
三.讨论交流
1. 中外美术作品运用线条的异同。
中国历代画家以线条为造型最基本的手段,如各种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等。一方面体现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是画家个性情趣的流露。西方绘画则从力学、精神力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出发,对线条的纯粹语意进行多方面的表现尝试,运用线的各种不同变化,来表现物象的各种情绪或质感,把线造型的观念拓展为视觉经验的宽泛领域。
2. 蒙娜丽莎的微笑和伦勃朗的饱经沧桑哪一个更吸引你?为什么?
多媒体配乐展示几幅作品,主要是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的代表作品(选择较为现代的、活泼的背景音乐)
印象主义代表人物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持阳伞的女人》、《睡莲》等。
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静物》、《红衣少年》、《向日葵》、《星空》、《邮差卢南》、《白马》等。
“立体主义”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小提琴》、《三个乐师》、《梦》等。
提问:这些作品与前面所见的作品相比有什么特点吗?用一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讨论1-2分钟)提示(图绘方法中侧重于造型的哪一方面的表现)
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小结:明亮的色彩、模糊的轮廓、动感的笔触、对自然的纯真描绘、不可思议的夸张、变形….
这些就是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画派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中包含着图绘表现的特点,但更侧重于对光、色、形态的某些特殊表现,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及派别。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要走进的艺术世界。
(说明:艺术是相通的,用音乐配合风格不同的画面的展示,可以引导学生更为准确地体会、感受作品的意境、特点、魅力,也是视、听、说的有机结合。另外,本节课主要是从造型表现形式上的介绍,不同的表现形成不同的绘画风格,这部分内容的点到为止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节课学习主要画派作准备。)
(四)作业布置
1. 能否从造型表现的角度以自己的理解,鉴赏自己喜欢的一幅美术作品(写一篇评述文章)。
2. 分五组课后分别收集五个影响较大的画派的作品及代表画家的有关资料,为下一节课上课交流作准备(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野兽主义)
总体说明:“欣赏.评述”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欣赏水平,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想在有限的几节课中达到这一目的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美术课要尽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能产生学生愿意课外继续探索、自学的延续性效果。基于这些,我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做法:
首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视、听、说的交流活动中来,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和目的,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意识地跟随老师的要求进行有目的的欣赏,从而使学生从对艺术作品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对美术创作的理性的认识。围绕这一目的,采用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的办法,在知识的传授中,既有老师的讲解、思考和提问,又有学生的自学、自教、讨论、评述,多种方法结合,使一堂课充实而不单调,教学方法的变化又产生了新鲜感,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另外在问题的提出上尽可能角度各异,如在图绘方法讲述中,对三幅作品(《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的欣赏后从三个不同侧面的提问,即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同时选择学生有感可发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例如《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的解析、对伦勃朗多幅自画像的类比欣赏感受画家的坎坷艺术人生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参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采用多角度欣赏的办法,来加深学生对美术造型语言的理解。如,从美术语言的色彩、明暗、线条等的引导、分析、讨论,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多方位的表象美;又从历史背景的角度,分析画家用笔、用色的特点。如对朱耷的愤世嫉俗、伦勃朗的坎坷沧桑等的背景介绍;还用了画作对比的方法加深对作品的感性理解和认识,如对《蒙娜丽莎》的欣赏,选取了同时代另一幅作品《宝座上的圣母和圣婴》与之相比较,来显示达芬奇绘画水平技高一筹以及对他首创的“明暗转移法”的领会。
另外,作品的选取和安排也很重要,在选取作品时注意中外结合,穿插展示,尽可能给学生以丰富的饱满的信息传递。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欣赏、理解作品,在讲解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工具的特殊功能,设计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在音乐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符合画面风格,以最美的艺术氛围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教学活动成功实施的关键。新课程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应多关注自身知识技能的提高、丰富和更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新教材的灵活运用;对新型师生协作及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研究……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为之不懈探索。
八年级美术上册《触摸美丽》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3、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1、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教学难点:
1、能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性,加强对形式美感的基本认识。
2、能选择运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较为简单的装饰作品。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用具:优秀装饰作品实物、图片。
学生用具:
根据自己所用工具材料情况,带自己所需材料。自己喜欢的图片。
学生预习:
课前自己收集有趣的材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借助图片展示一些材料。着重对比分析一组材质的.肌理与质感。强调不同肌理与质感给人感受的心理差异,帮助学生建立材料特性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2、请部分学生对课前收集的材质进行分析。(运用对比的方法)
3、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a、在自己带来的图片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材料进行改造。
b、注意材质的加工处理。使其能够更加适合体现改造后的造型。
c、注意利用适合的材质及拼摆方式展现你对特定造型对象的感受。
d、应利用材质体现一定的视觉美感。
4、学生分组动手练习,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课堂教学。
1、整体评价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从学生作品入手,着重对比分析几件利用不同材质合理搭配的优秀装饰作品。
3、布置学习活动及要求:
a、设计一件装饰作品。注意造型设计是否适合充分展现材质的形式美感。
b、注意材质间的对比,把握对比与统一的原则。
4、学生分组动手练习,教师辅导。
5、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自己的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一册2
八年级美术上册《笔墨的情趣》教案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2、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3、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
1、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2、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三、学情分析:
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墨与彩的韵味》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四、重点:
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五、难点:
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六、学习材料:
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调色盘、笔洗等。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效外采风,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去探寻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魅力(播放课件)。欣赏过之后你们觉得自然界中动植物如何?
生:大自然的景色很迷人。
师:想不想把它画下来呢?
生:想。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中国花鸟画来表达我们的情感。(板书课题:笔墨的情趣)
(二)示范启智。
什么是花鸟画呢?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花鸟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五代才以绰约的丰姿,令人刮目相看。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传统中又可以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鱼龙等门类。其技法多样分为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等等(播放课件)。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意、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物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它的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我们来作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游戏规则:分四个小组抢答,老师拿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或动物的。
1、“把酒东篱,暗香盛袖。”“犹有晚节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2、“只留清气满乾坤”“疏影横斜三两枝”。(梅花)
3、“虚心劲节”“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
4、“出淤泥而不染”“凌波独吐红”(荷花)
5、“春江水暖”(桃花、鸭子)
师:同学们很聪明,都能找出相应的动植物,那么我们想一下这些动植物如何画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境呢?
欣赏:播放大师的作品,注意观察基本构图。
《梅石图》吴昌硕。梅姿交错,在画面空间分割上,都是由大大小小的不等边三角形构成,也即是“女”字形结构,稀密有致,使梅枝的倾向有变化而又统一,苍劲多姿。
《墨竹》郑板桥。画中的叶子由“个”字“介”字“八”字交叉所组成,并且板桥画竹首先想到的不是竹而是“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的'意境、情调。故称“胸有成竹”,这就是说意境是在动笔之前就完成了。
构图尝试:教师给出基本形(三角、四边形、圆形及直线等)请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出这些作品基本构图。其它同学在作业本上用钢、铅笔完成。教师对构图做简单分析。
教师演示:接下来老师就演示花鸟画的画法。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笔墨,用笔的正、侧、顺、逆等;用墨的焦、浓、淡、干、湿的变化。
2、落笔之前,脑子里要先放个电影,安排情景(花鸟)是否有意,有情,有景。例如画梅花,在定了点和梅枝的“走向”之后那就以梅枝的粗细来表现梅姿,一枝梅花,线(枝干)上的点(花朵、苔点鸟鹊的分布)会使梅的姿态生动。
3、题跋落款:好的题跋暗示画中未尽之意,使人在欣赏画时的感受加深,有画龙点睛之用。如齐白石画两只小鸡抢啄一条蚯蚓时题“他日相呼”还可以提穷款也就是签名字就可以了。
(三)立美创意。
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鸟,大胆运用笔墨去表现、挖掘,表达自已的情感。
2、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3、构图合理,画面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四)审美提高。
把学生作品挂在前面进行展示,学生对作品按照作业要求进行简单的评价。
总结: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生活,不热爱大自然,“外师造化”,就不可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形象。只有对生活热爱,才能观察仔细,表现的作品才能生动感人。我们应积极投身生活,热爱我们的生活吧,通过我们的创造,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掌握花鸟的阿基本画法,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方法:演示法、欣赏法等。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效外采风,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去探寻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魅力。欣赏过之后你们觉得自然界中动植物如何?
二、示范启智
什么是花鸟画呢?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花鸟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五代才以绰约的丰姿,令人刮目相看。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传统中又可以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鱼龙等门类。其技法多样分为工笔花鸟画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等等。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意、写意为归依的传统,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物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大诗人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它的意境是如何来表现的呢?我们来作一个小游戏,体验一下。
游戏规则:分四个小组抢答,老师拿出诗句,同学们来猜这是描写什么植物或动物的。
1、“把酒东篱,暗香盛袖。”“犹有晚节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2、“只留清气满乾坤”“疏影横斜三两枝”。(梅花)
3、“虚心劲节”“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
4、“出淤泥而不染”“凌波独吐红”(荷花)
5、“春江水暖”(桃花、鸭子)
欣赏:播放大师的作品,注意观察基本构图。
构图尝试:教师给出基本形(三角、四边形、圆形直线等)请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出这些作品基本构图。其它同学在作业本上用钢、铅笔完成。教师对构图做简单分析。
教师演示:接下来老师就演示花鸟画的画法。
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笔墨,用笔的正、侧、顺、逆等;用墨的`焦、浓、淡、干、湿的变化。
2、落笔之前,脑子里要先放个电影,安排情景(花鸟)是否有意,有情,有景。例如画梅花,在定了点和梅枝的“走向”之后那就以梅枝的粗细来表现梅姿,一枝梅花,线(枝干)上的点(花朵、苔点鸟鹊的分布)会使梅的姿态生动。
3、题跋落款:好的题跋暗示画中未尽之意,使人在欣赏画时的感受加深,有画龙点睛之用。如齐白石画两只小鸡抢啄一条蚯蚓时题“他日相呼”还可以提穷款也就是签名字就可以了。
三、立美创意
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花鸟,大胆运用笔墨去表现、挖掘,表达自已的情感。
2、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3、构图合理,画面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四、审美提高
展示评比:把学生作品挂在前面进行展示,学生对作品按照作业要求进行简单的评价。
总结: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生活,不热爱大自然,“外师造化”,就不可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形象。只有对生活热爱,才能观察仔细,表现的作品才能生动感人。我们应积极投身生活,热爱我们的生活吧,通过我们的创造,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学生练习时间过短,有点仓促,应给予充足的时间练习,以后会注意。
八年级美术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学习以线造型的作画方法,加强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培养形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作业要求:用线条正确表现物体的结构。
教学重点:
1、观察、分析、概括物体的形体
2、用线条正确地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
教学难点:如何用线条来正确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1分钟)
按中学美术常规进行。
二、引入新课:(2分钟)
总结上一节课--用线生动地描绘物象,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三、讲授新知识:(15分钟)
1、分析物体的结构,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1)体的形成:演示。
(2)体的构成结构:分析几何形体的长、宽、高。
(3)如何将复杂的物体用几何形体加以概括。
2、讲解和演示用线条表现物体结构的方法。
四、学生实践,教师视导:(22分钟)
1、作业要求:
(1)临摹课本第二页学生的作品。
(2)学习作品中用线表现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3、辅导要点:
(1)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所临摹作品。
(2)要求学生按方法步骤临摹。
(3)引导学生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五、课堂小结:(5分钟)
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临摹掌握了一些表现方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准备。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引入新课:(2分钟)
上一节课通过临摹,学习了用线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这一节课进行实物写生。
三、讲授新课:(15分钟)
写生一组静物,用线表现物体的形体
演示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用辅助线定出物体的大体轮廓,找出对应的中轴线。
2、勾出物体结构的轮廓线,比较各部份比例关系。
3、从形体结构出发,进一步画出具体形象结构特征。
4、用肯定的线条深入描绘。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20分钟)
1、
作业要求:
(1)提倡严谨的造型。
(2)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
(3)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2、
辅导要点:
(1)整体地把握物体的形体结构。
(2)运用基本形体去概括物体结构。
(3)辅导学生注意比例关系,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体。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启发学生观察、体验和理解线在造型中的功能和作用,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用线条生动地描绘物象。
《居室的色彩搭配》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人美版八年级第十五册中,学生已具备的色彩搭配相关知识,如《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服装色彩搭配》、《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等课;居室设计方面的知识,如《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布置理想家居》、《柜架陈设的艺术》、《美化生活的装饰布》等单元共同组成“居室环境设计”的系列教学内容,继续学习居室色彩搭配知识,并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解决居室色彩搭配的问题和进行色彩实践。在学生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搭配必须要结合居室环境中其他造型因素及功能的要求,不同要求的居室要有与之相应的色彩设计。而且要告诉学生,尽管居室色彩搭配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但要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即:你喜欢的,就是最适合你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大量图片和创设情境,使学生掌握居室色彩搭配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驾驭色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交流、探索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色彩,尤其是居室设计中色彩美的关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居室色彩搭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从而关注、热爱生活,产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室内居室空白线稿、与本课相关的可以找到的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要增大住房面积、注重房屋的质量,还要按照自己的个性和爱好进行装饰,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围绕着居室设计的色彩来展开。
教师:老师请同学们带来在家里照的照片,都带来了吗?能说说为什么要选择在家里拍照吗?
学生:因为觉得家里舒服、漂亮,我很喜欢我的家。
教师:很好,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今天我们交流的题目就是--“我爱我家”(板书)
教师:哪位同学把你的家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学生展示照片并做简单介绍)
教师:老师也带来了自家的照片,同学们想不想看?(教师结合色彩相关知识和前后知识的衔接做简要介绍)
二、新授设计(由教师家餐厅陈列架旁的一幅画引出)
1、大师作品欣赏
教师:它是哪位画家的作品?(教师播放PowerPoint演示课件)--梵高《梵高的卧室》。教师简要介绍画家的生平、作品、作品风格。
学生:评述
教师介绍梵高创作《梵高的卧室》的背景,师生共同评述这幅作品。
2、色彩知识介绍。教师提示学生,要用学到的知识,解答居室色彩搭配的相关问题。
(1)禁忌色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国家的禁忌色是什么?(教师播放PowerPoint演示课件)
同学们是不是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啊,比如:红色,通常在我们国家的婚礼、庆典、节日等场合出现,有一个电视广告:'祈福迎祥,带福还家。'那里面的主要色调就是红色,可是像绿色、红色我们通常象征着生机与热情的颜色,居然是日本和泰国的禁忌色,这说明了什么?“
归纳:由于人们的地域、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年龄、经历、职业、性格、环境等等因素的`不同,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2)冷暖色系
教师:请同学们说出这一组居室色彩搭配的冷暖色系和主要色相。
学生:左图采用的是冷色系,主要色相是蓝色;右图采用的是暖色系,主要色相是红色、黄色。
归纳:那么冷暖色系的居室分别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呢?--冷色系:清爽、宁静,暖色系:温馨、热烈。
(3)前进色与后退色。(教师播放PowerPoint演示课件)
教师:色彩有时候也很调皮,常跟我们开一些小小的玩笑,使我们的视觉产生错觉现象,而我们又往往没有察觉到,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提问:你先注意到哪一种颜色的汽车?(出示不同纯度、明度、色相的汽车图片)
老师们都有一个习惯,喜欢在黑板上用白、红粉笔写字,你们通常最先被哪种颜色的字吸引?为什么?从以上的现象可以看出,什么样的色彩更醒目?
归纳:明度、纯度高、暖色调的色彩醒目性高;与背景色的明度反差大,接近补色关系的配色醒目性高。
(4)色彩的”轻“与”重“
教师:老师来讲一个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话说有这么一天,我们班的同学正在操场上自由活动,这时从大门外驶进一辆货车,上面装的是我校新购进的教学器材,分别装在黄色、绿色、灰色、黑色四种颜色的箱子里,重量和装有的货物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同学们不知道啊,我们班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跑去帮忙搬箱子,假如,你跑在最前面,你会最先选择搬哪种颜色的箱子?为什么?(教师播放PowerPoint演示课件)
学生:异口同声地:黄色。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黄色看起来比较轻。
归纳:明度、纯度高的颜色给人的感觉轻,明度、纯度低的颜色给人的感觉重。
(5)色彩的”张“与”缩"
下面,我们来看这个小女孩,分别为她穿上浅粉色和灰蓝色的衣服。
教师:哪一件衣服会显得她胖一些?哪一件衣服会显得她瘦一些?为什么?由此我们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学生:浅粉色的衣服显得人胖,灰蓝色的衣服显得她瘦一些。
归纳:明度、纯度高的暖色给人的感觉胖,明度、纯度低的冷色给人的感觉瘦。因为明度、纯度高的暖色通常给人膨胀、扩张的感觉,明度、纯度低的冷色给人的感觉是收缩与后退的。三、感受与探究
1、居室色彩搭配范例赏析
2、关注身边的居室色彩搭配。教师:下面大家将要看到的是老师的几张照片,谁能告诉老师是在什么地方照的?
(1)联惠家居
教师:你去过吗?喜欢吗?里面很多东西的造型、色彩都很美、很有个性,可以帮助你获得很多居室色彩搭配的知识。建议大家闲来逛一逛。
(2)麦当劳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十分熟悉,那的食品你喜欢,那里的环境色彩你注意到了吗?
3、学生实践设计
(1)分析问题实践
教师:老师说过,要用我们学过的色彩知识来解答居室色彩搭配的问题,那么现在开始:
▲如果两间室内布局相同的居室,采用不同的色系来进行设计,会使人感觉大小不一样吗?为什么?
▲色彩对室内的温度感有无影响,比如不同的季节对居室的色彩搭配有没有不同的要求?
▲你觉得年轻人、儿童、老人各适宜选择什么色系?我们青少年呢?为什么?
(教师播放PowerPoint演示课件)(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
第一题
学生:用暖色系显得房间小,冷色显得房间大。因为指的是房间的布局,比如家具如果采用暖色,暖色给人的感觉是膨胀、扩张的,那房间就显得小了,如果采用冷色,冷色给人的感觉是收缩、后退的,也就加大了室内的空间感。
第二题
学生:有影响,夏天天气炎热,通常选用冷色系,会带给我们清
爽、宁静的感觉;冬天天气寒冷,选用暖色系会带给我们温暖舒适的感觉。
教师:说的真棒!不过我们在不同的季节,都要重新装修一次吗?
学生:可以变换室内的生活用品的色彩,比如床单、沙发靠垫、窗帘等。
教师:真好,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
归纳:通常情况下,老人愿意选择一些成熟稳重的颜色,儿童喜欢色相较高的色相搭配,年轻人喜欢用有个性的色彩表现自己。
教师:以上讲的都只是运用色彩的一般规律,当然,从张扬个性的角度,居室色彩搭配完全可以不拘一格。只要是你喜欢的,就是最适合你的设计。
(2)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 (湘版.修订版)
教学年级:八年级 上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2、以手机为范例,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3、会关注日常生活,善于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表现出初步的设计意识,对奇思妙想的创新活动感兴趣。
教学重点:
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
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的创新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以日常生活用品的造型设计作为本课的主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设计产品,形成面对生活实际需要的设计意识。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与查找各种与手机有关的资料,能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课堂学习活动。参与资料收集,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导入中,试图以展示造型各异的生活用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对奇思妙想的创新活动感兴趣。课中,着重以手机为范例,分析手机的功能、造型、色彩、材质、消费者的.喜好及其关系等,尝试对手机进行造型上的个性化创新设计,学习对生活用品进行巧妙设计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的主要教学策略有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和演示法。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小蜜蜂、实物投影仪
2、学具:铅笔、黑色油性笔、彩笔等作图工具、白纸、课前查找的与手机有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CAI运用
一、激趣导新
1、新奇的日常生活用品欣赏(双层自行车、汽车旱冰鞋、有趣的餐具等)
2、小结:设计的基本要求。
3、观察:这把椅子在造型上有何创新之处? 点击目录中“引子”部分
二、手机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老式手机到人们广泛使用的普通手机再到最新设计和展示的新款手机图片,以自动播放的方式让学生欣赏。点击目录中“欣赏一” 部分
三、交流、讨论与学习
1、讨论:从手机发展的历程来看,你觉得近年来手机在哪方面的变化最大?
2、说一说:这款手机由哪些部分构成? 猜一猜:这两款手机最适合哪些人使用?
3、依次欣赏各款造型上富有特色的手机,并分析每种手机所适合的不同消费群体,使学生逐步了解不同手机的造型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4、思考:如果为运动员设计一款手机,你会怎样去考虑?
5、手机色彩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6、手机材质与手感、质感分析。
7、小结学习情况。
四、学生活动
1、交流:你觉得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中的手机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老师小结学习情况并与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手机图)
2、作业要求:根据有关手机资料,针对生活需要,设计一款新颖的个性化手机,并用铅笔、彩笔等工具画出设计图。
3、学习小提示。 点击目录中“活动”部分
五、作业讲评
1、分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的设计图及其设计思路。
2、师生互评。点击目录中“欣赏二”部分
六、拓展
1、各式各样的自行车设计。
2、椅子巧设计。
3、杯盘的多样化设计。点击目录中“拓展”部分
七、总结
下课老师总结本课情况,提出课后要求: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中外卡通故事形象
教学目标:
1、在了解欣赏卡通画时感受卡通画这一绘画方式在表现形象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2、初步学会能用简单的语言从美术的角度评价卡通画。
3、学会用大胆、夸张、抽象的卡通画的特殊表现手法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放假都看了很多好电视吧?你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生:略
师:这些都是动画片。你们知道吗,动画片和漫画就是卡通。英文中卡通是cartoon读音象卡通,所以我们中国翻译成卡通。我们今天就是要学第一课:出示课题:《中外卡通故事形象》(边放以前的国产动画片)在以前还没有电脑时,要完成一部动画片要画出成千上万的画,把很多个连续动作的画连续播放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动作,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动画片。
二、欣赏卡通
1、(出示教材中的卡通图片)教师讲解教科书左边的几个动物明星:
(1)《三个和尚》:三个和尚体态个异,高矮胖瘦对比十分强烈,而且样子滑稽可笑,从他们的眼神中不难发现小和尚心里正想事呢。用笔非常简洁,人物内心刻画栩栩如生。
(2)《大闹天空》孙悟空,家喻户晓谁都喜欢,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中外观众。作品线条流畅,色彩艳丽,个性鲜明,造型传神。
(3)《米老鼠和唐老鸭》滑稽、夸张的形象、人物幽默风趣、故事精彩跌宕,所有情节都是那么有趣和出人意料,在欢笑声中濡染真善美。
2、(播放动画片段)师:注意这些人物(包括动物)形象的动作、神态、特征、性格。播放完师: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为什么?
先叫几个学生回答再让全班同学集体评价几幅(教师注意启发引导从不同角度评价,主要从美术的角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中外卡通故事形象
教学目标:
1、在了解欣赏卡通画时感受卡通画这一绘画方式在表现形象时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2、初步学会能用简单的语言从美术的角度评价卡通画。
3、学会用大胆、夸张、抽象的卡通画的特殊表现手法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欣赏卡通
1、(出示教材中的卡通图片)教师讲解教科书左边的几个动物明星:
(1)《三个和尚》:三个和尚体态个异,高矮胖瘦对比十分强烈,而且样子滑稽可笑,从他们的眼神中不难发现小和尚心里正想事呢。用笔非常简洁,人物内心刻画栩栩如生。
(2)《大闹天空》孙悟空,家喻户晓谁都喜欢,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中外观众。作品线条流畅,色彩艳丽,个性鲜明,造型传神。
(3)《米老鼠和唐老鸭》滑稽、夸张的形象、人物幽默风趣、故事精彩跌宕,所有情节都是那么有趣和出人意料,在欢笑声中濡染真善美。
2、(播放动画片段)师:注意这些人物(包括动物)形象的动作、神态、特征、性格。播放完师:说说你最喜欢的人物,为什么?
先叫几个学生回答再让全班同学集体评价几幅(教师注意启发引导从不同角度评价,主要从美术的角度)
三、学生动手
玩你说我画的游戏:一位同学描绘一下想表现的人物形象的一些特征。另一位同学把其描绘的形象画出来。(教师引导用夸张特征的方法来表现人物)比如:猪八戒的特点是耳朵大,肚子又大又圆等,你就要把这些地方画的夸张点。还可以画上象征性的佩物——耙子。
同学们用自己的笔来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画(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趣味水墨(一)
教学目标:
1.体验墨点的艺术趣味,学习用中国画的方式和各种不同的墨点来表现心中的构想。
2.培养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创作以“墨点”为主要造型元素的国画作品。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寻找墨点:
课件演示:展现米罗、沙孟海、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探寻画中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的运用,并引出“墨点”。取师引语:假设:这是三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谁能说说他们是谁的作品?作品中用了哪些造型符号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呢?→引出墨点教学实况1:上课班级是一个小县城的中心小学,学生关于美术的知识面不是很广,但仍有小部分学生了解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作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发现了这幅作品的一个共同点,即作品中充满了一个独特的视觉符号:点,并表现出对这一造型符号的新奇感。
二、感受墨点:
课件展示墨点教师引语:“同学看到这墨点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与线、色块等相比,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教学实况2:对单一黑点的感受学生们更多地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如象铝球象一个太阳等、教师适时引导了学生生活中任何东西当离我们越来越远时,都会成为一个黑点、并最终消失。在艺术的感悟中,老师引导学生体验了墨点的抽象性、概括性、多义性等,这一点很重要。
三、探索墨点:
1.教师现场示范画一个墨点,简单解说画法(如调墨、用水、运笔等)要点后,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小宣纸上用较短的时间画出一个或几个与老师不一样的墨点。
2.展示(用实物投影仪)与交流: “说说你画了一个怎样的墨点、它有什么独特之处,是怎样画出来的?” 教学实况
3:国画教学并不是定全摈弃示范,相反示范是很重要的,在这个环节,老师作了简单的示范,强调出了墨点表现最基本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在表现墨点时关注用笔、用墨、用水与最终墨点效果的关系,并激发起学生对墨点的探索的强烈欲望。在学生的墨点探索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们都能充满兴趣地变化出各种与老师不一样的墨点,在展示与交流活动中也都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个教学步骤为学生进行墨点的主题创作活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4、欣赏一些不同的墨点,进一步感受墨点表现的丰富性。(如形状、浓淡、干湿、疏密等不同的变化)教师引言:“同学们感受一下这些墨点(课件欣赏),它们与我们自己刚才画的墨点有什么不同?又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5、为了进一步地开阔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关于墨点的视觉表象,老师按排了这个教学的步骤,重要的是对这个教学的步骤作了简化的处理,仅仅作为对学生
自我探索墨点的.完善与补充,我认为这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观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趣味水墨(一)
教学目标:
1.体验墨点的艺术趣味,学习用中国画的方式和各种不同的墨点来表现心中的构想。
2.培养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创作以“墨点”为主要造型元素的国画作品。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想象墨点:
1. 单个墨点的联想:“看到这样一个个墨点,你有怎样的想象?可以小组讨论,并想象一个画面。
2.组构墨点的联想:看到这样一组墨点,你又有怎样的想法呢?
3.学习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对墨点又有了哪些新的感受?教学实况
4:这个步骤的二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教师作了教学的深入,组织了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汇报,尤其对于组构的墨点学生们表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构想出了许多构思新颖奇特、充满趣味的画面。
三、欣赏墨点(课件演示)
欣赏以墨点为主要造型方式进行表现的作品,体会艺术家与其它小朋友们是怎样用墨点来表现自己的构想的?
四、表现墨点:
请小朋友自由创作一幅以墨点为主要造型元素的国画作品,看谁的作品表现出墨点的趣味和新意,给人以独特的美感。教学实况7:学生的创作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相互间可以交流和借鉴,课堂里播放着轻松的音乐。在创作中有的学生主题表现得不够明确,把许多对墨点的构想安排在同一个画面里,这时老师加以了提醒,使学生按一个主题性构想进行构图和艺术的表现。有的学生不太能感受到自己的这种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一种现代艺术味与美感,而只是好奇地加以把玩,老师也要用贴切的话加以点拔和鼓励。有的学生画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构思,如日全食、火警、池塘与蝌蚪等,老师加以了留意,并在评价活动中对这些作品加以了。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趣味水墨(二)
教学目的: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并培养作画的基本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工具,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现在生宣纸上,用大笔以浓淡不同,相互重叠渗化的点线面笔墨,信手表现几种不同的造型。以无声的语言,加上笔随意转的举动 ,把学生引入微妙的遐想和情思,趁机提问,“老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你们画过这种画吗?有什么体会?”
(二)用笔用墨技法及艺术情趣
1、用笔法(结合欣赏、演示与学生尝试)
①笔锋运用练习:中锋、侧锋
②笔触练习:点、线、面
2、用墨法:(结合欣赏、演示与练习)
①墨色:浓、淡、干、湿
②墨法:笔、墨、色、水相互交融的趣味
教师当堂演示用笔蘸墨、蘸色、色墨混合效果的试验以及在造型中的具体应用,树干、树枝及不同用笔形成的点线效果,采用随堂讲练结合的办法。
墨法主要包括: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
泼墨法:一般以大面积的浓淡墨色,采用写意手法,势如泼出,有的先以重墨落纸后,接着以水笔晕开找出形象再加点景;破墨法:应用广泛,但不论浓破淡还是淡破浓,均应把握趁湿接画;积墨法:主要是依据形象由浅到深层层积点,但要干后再接画第二遍,它在形象塑造方面更具特点。
三、作业要求:
1、墨色的浓淡与水分把握的关系
2、墨和色相互作用的效果
第一点作随堂练习,第二点是学生做练习的重点,并可作为本课的主要任务。当堂作业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水分与浓淡掌握的情况,检查试笔纸和衬纸的运用的情况。
四、教学小结:
1、表扬笔墨效果,水分把握较好的学生,并展示习作,要求多在实践中体会。
2、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当堂作业的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水分与浓淡掌握的情况,检查试笔纸和衬纸的运用的情况。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如何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描绘,检验一下学生们对中国画的材料和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同时还力图在表现故事场景中,丰富学生的只是层面,激发学生所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引导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汲取素材,在收集和查找相关资料及创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审美能力必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深入生活的道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欣赏各种小故事,体验创造的乐趣。引导学生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
技能目标:运用多种方式创作画的内容,加上丰富的想象,合理的格式,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小养成爱观察、爱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故事内容的体现和多种材料的运用。构图合理、画面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范画、卡纸、小刀、水粉颜料或油画棒、蜡光纸、布条、泡沫、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趣导入,激发情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哪些动画片呢?
学生讨论交流:哪吒闹海、西游记、蓝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教师提问: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好看的动画片,老师也忍不住想看看了!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动画城逛逛?(教师展示各种动画片的片段或图片。)
教师提问:你最喜欢其中的哪部动画片呢?能不能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学生各抒己见地回答。
教师提问:这些动画片都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合起来的,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会有很多的故事发生,能给大家讲讲吗?找几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小故事。
教师:这几位同学讲的故事真有趣,我们能不能用双手把自己有趣的故事描绘出来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故事画》。
二、创设情景,启发灵感
1、想一想
教师:其实我们每个同学本身就是一个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地想一想,你身边都发生过哪些事呢?学生简单介绍。
教师小结:说得真不错,我们身边的故事有甜、有苦,你记忆最深刻的是哪件事呢?
学生讲一讲自己最深刻的事,教师小结。
2、说一说
教师:表现事物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已经学过用纸画、帖。除了这些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方式?还能怎么做啊?
学生:先用笔在布条上画出基本轮廓,在用剪刀剪下来,贴在背景图上。
教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创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学生:还能用泡沫刻。我们可以先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用笔简单地画在泡沫上,再用小刀沿着轮廓雕刻出基本形。
教师小结:这个方法很不错,因为泡沫有厚度,用小刀刻出的结构很有立体效果。
3、论一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你们准备选用哪种方法表现?这样表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4、赏一赏
教师展示多种折、剪、贴、画、刻的实物。引导大家去观察,并找出这些方法的特点,给学生一个参考的空间。
5、做一做
教师找一位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下展示一种做法,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后,给予评价,老师总结并给予奖励!
教师生总结造型表现的具体步骤:
1、构思、构图(新颖、独特)
2、选材(合理)
3、制作(方式多样化)
4、涂色、修改(鲜艳)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采用多种方式表现故事内容,可以是多种制作方式:折纸、剪贴、雕刻、绘画、拼贴等。
1、设计合理,构图新颖。
2、用剪刀注意安全。
3、颜色吐沫均匀,互相帮助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出学生的作品,师生互评:
(1)你认为谁做的最好?
(2)向大家介绍制作的思路。
(3)你喜欢自己的作品吗?为什么?
(4)通过本课学习,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
五、教师总结,拓展知识
教师:这节课,每位同学表现得都很不错,我们学会了多种方式表现出了身边发生的故事,说明只要大家愿意开动脑筋,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我们身边的故事很多,你还可以去创作你爸爸妈妈的故事,你好朋友的'故事,你兄弟姐妹的故事等等,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的美,表现出生活的美,生活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我们还要养成爱动脑,爱动手的好习惯,做一个惹人爱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画故事
故事内容、情节
如何来表现故事情节
绘画和制作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特别希望学生能在课中领略到祖国文化艺术的魅力。课前我找到很多连环画资料,其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展示方法的灵活多样,无不述说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华彩。我产生了一种什么都想给学生看看的冲动,但我们的学生是才12岁的孩子,又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连环画”这一美术形式,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引领孩子们走进连环画的宫殿,从认识到了解到创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课中我的考虑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即愉快激情地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又充分发挥想象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并对教学媒介的选择,教学步骤的安排,作业形式的设计,都做了精心的设计。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