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作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本文共14篇,希望您能喜欢!

作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一、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先学好本单元的课文。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这个单元的例文,均有启发引领本单元作文思路的作用。我们要分清课文的类型,知道课文是写什么的。文中运用了那些描写,常见的描写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等,用笔把这些描写画出来,并练习在自己的作文中应用。有不少课文中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歇后语、对偶、引用、反问、设问等,试着先把它们找出来,再把它们画出来,看能否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还要看课文的开头怎样扣题的,中间怎样把主要内容一步步说清楚的,结尾是怎样升华主题的。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照着葫芦画瓢”是课文和作文关系的真实写照。

二、在学习第一篇课文时,老师就要把本单元的作文任务传达给同学们。说明本单元的课文安排类型和作文类型,让同学们提前知道作文任务,带着任务学课文效果会更好些。老师要求同学自己读懂要求,吃透写作内容,明白写作范围。有了课文引路,又知道了写什么内容,用一周多的时间酝酿怎样写,这样每一篇作文都是打的“有准备之仗”。这样的文章能写不好吗?

三、明白了要写的内容和范围之后,就要留意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人物,寻找写作的素材,主动“找米下锅”。“留心处处皆文章”,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有写不完的材料,有趣的事,快乐的事,后悔的事,每件成功的失败的事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身边有各具不同特点的人,热心的,善良的,淘气的,贪吃的,芸芸众生中有写不完的人。生活中的吃喝玩乐,学习中的酸甜苦辣,课内课外,各种活动,都可以写进我们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是真实的,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大家爱读,生命力就强。

四、明白了写什么,找到了写作素材之后,就要给自己的作文拟一个好题目,好的作文题目既能和作文内容完全吻合,又能新颖别致,看了富有新意的题目,人们就想看全文的内容。像美国小朋友BoyuCHen写的《我们班的两座“山”》,北京亦庄实验小学的连晓曦的《是谁偷走了我的快乐》,黑龙江萝北县杨洪金的《冤家路宽》,我们学校贾培峥同学的《情满教师节》等作文题目,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用简妙作文的写法写出简洁扣题的好开头来。《简妙作文,一学就会》是我们编辑部李凌总编独创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曾在中央电视台《成长在线》栏目中多次播出,受到全国小朋友的欢迎,其教材多次修改,出版17次,一次次掀起抢购狂潮。简妙作文的开头要求是扣题、定位、引下文。扣题就是把题目中的重点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如黑龙江萝北县第三小学的赵佳欣同学的《“不男不女”的尹嘉宇》开头是这样写的:“在萝北县第三小学六年一班里,有位‘不男不女’的同学,她就是我的朋友尹嘉宇。”北京瀛海二小的'张彬同学的《大度的爷爷》开头是这样定位的:“我的爷爷是一个很大度的人,他对人温和忍让,从不和别人斤斤计较。”这样的开头既扣住了题目,又让人产生看下去的欲望。

六、下大力气写好中间部分。简妙作文把作文的开头叫做凤头,把中间段称作猪肚,它应该是丰富饱满的。因为它是全文的重点和核心,我们一定要下大功夫把它写好,要详细描写事情的全过程,运用多种描写和修辞,把经过写的生动而富有情趣。有的同学写作文时按开头中间结尾三段式写法,从我们学的课文上看,却大多把文章分成许多层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移位,一层层地反映出课文的全貌。我们来看一下《大度的爷爷》的中间部分:“那天早上,朝阳初上,空气清新,我爷爷照例早起锻炼,他沿着村里的土路散步,正在土路中间慢慢走着,一个青年男子却把我爷爷给撞倒了,爷爷一看,他就是我们村出名的不讲理的人,所以人们都管他叫张不理,更可气的是他撞了人连句客气话都不说就扬长而去,爷爷看清撞他的人是张不理,就没跟他计较,爬起来拍拍身子前面的土,继续散步。

爷爷回到家,我爸和我三叔、四叔看到我爷爷身子后面全是土,就吃惊地问爷爷:“爸,您这是怎么了?”我爷爷说:“没怎么呀!就是张不理在道上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摔倒在了地上,又没受什么伤,没事的!”我爸一听就火了,叫上我三叔、四叔去找张不理,边走边气哼哼地说:“撞了人也不过来看看,太不懂道理了!”我爷爷在后面紧追,不让爸爸去找人家,气头上的爸爸哪能听爷爷的。

爸爸和三叔四叔一口气跑到了张不理家,找到了张不理,张不理还在那儿狡辩呢,我爸刚要伸手教训他,我爷爷就气喘吁吁地跑来了,让我爸快住手,爷爷说:“人家撞我是不小心,谁家还没个着急事,都是乡里乡亲地住着,有话好好说,吵吵嚷嚷像什么!不怕人家笑话吗?”一席话说得爸爸低下了头,连平时最不讲理的张不理也脸红了,赶紧给爷爷拿了个小板凳,让爷爷赶快坐下。

七、有许多初写作文的同学,对中间段的描写总是不过关,写的过于粗略,缺少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不少老师给学生写上“不具体,缺细节”的批语,但这对以后的作文并不起什么作用。怎样才能改变这种难以扭转的局面呢?“作文是问出来的”,教师应采取多问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增补能力。记事的作文我们可以设如下问题:你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交代清楚了吗?当时的情景和场面是怎么样的?有哪些人参加了这件事?他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对这件事有什么不同的态度?这件事开始怎样?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事情的结果如何?你怎样评价这件事?下面是连晓曦作文《捉鱼》的中间部分:我们站在岸边,俯身往水里一看,嘿!鱼还真不少,我们个个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都迫不及待地挽起裤脚,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我们一人一个角,把鱼围起来,来个瓮中捉鳖。大家眼中有鱼无人,只见黎薇和梁潇为了抢一只小鱼,“咣”地一声撞上了,小鱼摆摆尾巴游走了,不再和她们捉迷藏。高尚更可笑,鱼还未捉到一条,人却扑通一下坐到了水里,先把自己变成了一条美人鱼。张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抓到一条鱼,真是笨得优秀。“啊”从后面传来一声惊喜的声音,任凯阳为了抓到那只和他周旋了半天的小鱼,竟趴在了水里,摊开手一看,鱼早没了踪影,“唉!鱼比人聪明呀!”他坐在水里自我解嘲。毕竟有几个聪明人,不长时间我们就抓了一大些鱼。“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我们拿着胜利的果实,亨着小曲儿,朝小区门口走去。没想到还没到小区门口,就被保安叔叔拦了下来,他让我们把鱼倒回去,说那是小区养的鱼,我们不放鱼他就不放人,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没办法,我们只好按保安叔叔的要求,把捞来的鱼完璧归赵。

写人的作文也要通过多问,全面反映出人物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人物的特点必须用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对记人的作文,我们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你写的人物是谁?他是干什么的?和你的关系如何?他的特点是什么?你准备用几件事来突出他的特点?你想用什么描写来表现他的特点?你能应用修辞方法吗?你对这个人有什么评价?我们来看一下孙小剑同学的作文《严厉的哥哥》的中间部分:这不,在今天的听写中,我又写错了一个字,我正在改这个字的时候,哥哥走过来,拿起我的本看了看说:“真有能耐,刚刚学过的字也能写错!”我无可奈何地笑了笑,赶紧把错字改对了。

接下来,哥哥并没有因我改错态度认真而放过我,他又翻开我的语文书问了我好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我能很熟练地答上来,有的回答得不很熟练,哥哥听了我的回答后,脸色有些不高兴了,他生气地说:“这些都学过了,怎么还这么生?”我赶紧分辩说:“不是……”哥哥不容我解释:“不是什么?你就别强词夺理了!”我今天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

他正数落我的时候,我的好友李斯特来找我玩,我哥可不管这些,还是当着同学的面毫不客气地批评我,真让我下不了台。我心想:我都这么大了,你怎么也得给我留点面子呀!后来在李斯特的央求下,他总算开了恩,允许我们出去玩会儿,临出门时,他不忘给我戴上“紧箍咒”:“2点半,不,2点10分必须给我回来,否则的话,你学过的课文都得给我读10遍!”

八、文章的结尾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也可用在作文结尾上。《简妙作文,一学就会》的结尾要求是照应开头写所感。这个所感就是感想、感受和感悟。结尾通过独到的认识和中肯的评价,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自己的认识得到提高,提升了作者的做人品味。我们看一下赵卓亚的《小雨沙沙》的结尾:雨啊!你不杂尘滓,有着天使一般的心灵,用生命为万物谱写乐章。你将世界洗刷,让一切都变得清晰,将丑陋肮脏收在自己的体内,随自己葬入土地。有人说,下雨是云发怒的样子,我想不对,雨应该是云最美的化身,是上苍赠与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还有赵雁南同学的作文《让爱永恒》的结尾:看,生活中竟有这么多的爱。爱是那么伟大,又是那么无声,何必不让爱永恒呢?只要每一个人都伸出我们的双手,帮助一下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爱就产生了。帮助别人是爱,被人帮助也是爱,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社会就会爱满人间。

九、写作文要遵循从说到写的原则。当我们学好课文、吃透本单元的作文要求、把要写的素材、要用的修辞和描写、文章的题目、作文的开头中间结尾等这一切都准备好后,我们还应该把作文内容在大脑中过滤一下,给同学或老师说一说。说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理清思路,为以后的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十、作文的材料确定之后,又细致地给别人说了一遍,作文的雏形已形成了。这时就可以找出稿纸,动笔写作文了,要按格式要求,题目居中,每段空两格,标点占一格,一行末的标点可放在格外,每行的第一格不能是标点。层次要清楚,语句要通顺,不写或少写错别字。写完后要认真通读一遍后,没有问题了,再交给老师批改审阅。这样认真地写过课本上的八次作文后,老师排好名次后再发给你,你就有半个作文集了,一个学期就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书了。只要坚持写下去,到高中时有不少同学就真的可以出书了。

这就是我们写作文的线路图,每个同学都能做到,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到那时,我们的作文将会大上一个新台阶。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首先,要提升思维品质。提升的方法是多做思维训练。虽然思维的结果未必能够通过训练获得,但思维方式却能够通过训练获得改变和提升。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纵深思维和辩证思维都有其思维路径,当你具备了这些发现性、证明性结合的思维品质,思考问题就不会呈现线性状态,思考的结果也就更有说服力了。

其次,当你对一个问题有了独特而真实的感受,首先要做的不是下结论,而是学习、探究、搜集资料。作了这些工作的结果是:或巩固了你的思考和发现,或否定了你偏激的想法,也或者使你的结论留有必要的余地。更为重要的是,你会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养成理性的、有说服力地说真话的习惯,习惯演变成自然,自然内化为素质,从而你的思维品质将获得提升。有品位的真话也就汩汩而出了。

再推荐一个具体的操作方法。有时,时间、空间、能力等条件限制使你无法作进一步的学习探究,那么,不妨对自己的结论做些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里”、“往往”、“有时”、“一般而言”等都是避免偏激的有效手段。高中教材里有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说到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又是“将来”、又是“也许”、还将可能性限制在“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此“罗嗦”的表达恰恰显现了作者思维的严谨。比起现在一些专家动辄“一定”或“不可能”的豪言壮语,更为专业,也彰显了对自然、对科学的敬畏。所以,有时候罗嗦的表述比起简单的结论,精确严密得多。

当然,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你甚至会在一段时间内比以前更加无话可写。不必紧张,因为这是“成长的代价”——你已经抛弃了过去的思维模式,而新的模式的建立还“拘于虚”、“笃于时”、“束于教”,你尚处于知其然而不能为的阶段,但你已经走上了“正途”,只要你坚持学习,望洋兴叹的就不是你,而是仍然固守一隅,不能走出崖涘,“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井底之蛙了。

(二)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勿因审题而满盘皆输

曾经有人提出,高考作文的评分应该将审题、构思、语言三者分开打分。这样一来,即使审题错误的作文,也能因语言优美、构思新巧而获两项高分,从而及格甚至获得更高的分数。据说这样能够避免一些平时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因一时之错而抱憾终生。笔者为其惜才之心而感动不已,但考生万不可以为真有此等好事,因为此种做法会大大助长抄袭的恶习。试想,有人背熟他人佳作,文不对题却文采翩翩,该及格吗?

从往年高考作文评分看,文不对题的作文均在四类以下,今后恐怕也不会改变。作文审题,永远是考场佳作产生的基础,舍此,犹如无本之木,决不可能长出奇葩异草。所以,要在高考中赢得作文高分,不过好审题关,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因审题错误而满盘皆输呢?

首先有必要对时下材料作文的概念作重新界定。简要地说,命题形式就两种,一种是材料作文,一种是命题作文。给了材料,就是材料作文;不给材料,就是命题作文。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审题要求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立意要求遵从材料的倾向性,学生作文几乎只能阐释材料的含义,不能对材料隐含的观点作出补充,更谈不上提出不同意见了。而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话题作文,在降低审题难度尤其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得之见方面作出了贡献。

高考作文由材料作文走向话题作文,是对材料作文在审题和立意方面限制过多的反思,是对“让学生乐写、敢写、善写”这一作文教学改革理念的践行。然而,话题作文也存在不足,那就是审题要求过宽。对话题作文而言,材料只是话题的引子,学生作文只要围绕话题,引不引用材料,是否交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几乎不影响其得分,其最为严重的结果是便于学生套题。于是,开始,上海的高考作文题又回归到材料作文。但这种回归不是倒退,而是扭转话题作文弊端,摒弃材料作文死板的“新材料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其相同之处是立意要围绕材料的内容,要明确交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行文要有对材料的引用或分析(但不要大段甚至全部照抄材料),不同之处则是对材料内涵可以肯定,可以否定,也可以在肯定的基础上予以补充。命题者往往会在写作要求中明确“自选角度”以便给考生更多的自由。写作者引用分析材料,主要作用也是为了告诉读者:我读懂了这则材料,我是围绕材料立意的。显然,它吸取了话题作文的长处,避免了话题作文的缺陷。

倘若广大师生都能确立上述概念,教师便不能在评价中先入为主地设立条条框框,更不会仅以学生作文是否符合阅卷老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为评价标尺,学生也就敢于大胆地抒发自得之见了。

学生的自得之见要得到首肯,必须在正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确保你的理解不致走偏,不妨参考下述步骤。第一步:阅读材料,分清层次,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并且根据主要内容总结出关键词;第二步,总结材料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但这几年倾向性往往不明显甚至根本没有倾向);第三步,我的观点;第四步,验证我的观点是否针对材料的主要内容。

以20高考作文为例。材料分三层,第一层次论其书法对前人的继承借鉴,第二层次论其书法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第三层次论其书法的独特性。因此主要内容可初步概括为“郑板桥书法的特点”,但这显然流于宽泛,指向不够具体落实。于是从材料的总结层次(往往是最后一层)找关键词--创新。不难发现,第一层讲继承借鉴可理解为创新的前提,第二层讲整体与局部是其书法创新的特点,第三层则是其创新的结果。于是,材料的主要内容可具体概括为“郑板桥书法与创新的关系”。此时,第二步已经可以自然生成:创新是艺术乃至各种事物发展进步的前提。根据写作要求,自选角度,你既可以写创新与继承借鉴的关系,也可以写创新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还可以对“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进行理性思辨。第三步自然水到渠成,不必赘言了。只要你的观点与材料的主要内容有关,就不会有审题错误之虞。

不过,这还不够,因为在这个层面上的审题所得出的“我的观点”,会有两个不足。第一,它基本是材料的倾向,第二,绝大部分同学都会想到。如此缺乏独特性的观点,想要获得高分自然难度不低。审题只是行文准备工作的第一步,能确保的只是审题正确,而把你引向观点独特深刻的是对立意的深入思考。这一步才是佳作产生的必由之路。思考路径如下。

首先对审题第二步骤的结论作诘问,“材料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对不对?”“如果正确,有什么可以补充吗?”再回看审题第三步骤的结论,对“我的观点”也同样诘问“正确吗?有什么可补充吗?还有其他角度吗?其他人会想到吗?”

或者问“既然如此,为什么做不到?”这样思考的结果往往会否定审题时初步得出的观点,你会觉得那个观点太平常甚至太肤浅。比如写创新,你就不会空谈创新的意义和价值,通篇充斥正确的废话,而会进一步思考如何创新,甚至从思考“为什么做不到”入手,针砭时弊,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这就是三思而后写。一思而写,你的观点会淹没在数万考生之中,落入俗套难以避免;再思而写,你至少与过半的考生立意不同;三思而写,你的立意自然会在所有考生中脱颖而出!

或许有人会担心如此求新会导致偏题。也有防止之法。简言之,行文无论怎样由此及彼纵横捭阖,都不要脱离你所总结的关键词。出问题走岔路的往往是每一层次一个关键词,而这不同的关键词又不能够从不同角度指向材料的关键词。

以一则材料为例总结审题原则和步骤。

材料: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黎锦熙早年在湖南办报时,曾经叫他三位学生誊抄文稿。第一位学生重视照抄不误,第二位发现稿件中有问题会与老师商量并代为润色,第三位只要文稿观点与自己不同就拒绝誊抄。后来,第一位默默无闻,第二位成了著名的戏剧家,第三位成了影响历史进程的伟人。

主要内容:三位学生对待誊抄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态度。

倾向性:要学习第二、第三位。

我的观点:做第二人或第三人。

是否针对材料主要内容?是。

三思结果:1、第三人的不足及其命运的风险;2、第一种人的意义和价值;3、教师对这三种人成长的意义——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

上述题目,笔者曾经在一所学校高三班级作过讨论,除所列的三思结果外,审题正确而角度各异与众不同的答案,不下于十位数。

最后谈谈阅卷者对材料作文的评判标准

首先是对材料该写什么,阅卷老师不作预设。其意义在于教师不会先入为主,更不会轻易否决学生的独特见解,而是看学生是否能有说服力地论证观点。当然这对阅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阅卷难度,但这种难度的解决靠的绝不是设定写什么就是对的,写什么是不对的来完成,关键在于阅卷教师要有眼光和胸怀。

其次,判断审题的对错不仅看考生“写什么”,更重要的还是看他“怎么写”。“写什么”写得对的文章,可能因为“怎么写”没写好而变得很一般。“写什么”比较大众化的作文,也会因考生“怎么写”做得与众不同而成为好作文。从这个角度说,规定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今年高考作文有人问:写“宽”可不可以?他认为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要有一种“宽”的态度,他说网、尺度均表现了一种宽,文中对宽的标准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可以宽的、什么是不可以宽的作了分析。文章里具体写宽的目的、宽的标准时和材料结合了起来,比如说分析“放小鱼抓大鱼”,提出“宽”的标准是可持续发展。这样一听,我就觉得文章写得不错。但是光听到写“宽”,我们就认为是跑题了。

以一个去年模拟考的例子做结。有一个区考的是:上海的大街小巷和许多公共场所,除了中文标识外,还有各种外语标识,这体现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而在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公共场所除了本国的文字外,很少有其他国家的文字标识,欧洲人认为这是为了保持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纯洁性与独立性的需要,以此材料写篇文章。很多文章肯定这则材料,观点集中在要保护母语的独立性。但有学生认为,我们固然要保持本民族语言的纯洁和独立,然而为了方便外国人,达到开放、多元,在中文下面标注外文,并没有错,由此批评这则材料小题大做,可不可以?往往,一些对材料隐含观点有补充的、或是有反对意见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有思想有水平的。

(三)考场作文,四平八稳还是标新立异?

迄今为止,仍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把创新看作高考的敌人,或者认为高考作文的创新只限于形式,思想见解的独特新颖不属于高考。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只需查阅部分高考一类卷作文便可找到答案。仅以今年高考作文为例,有思考与众不同的《我们自私的智慧》、《丹麦人,你的鱼还好吗?》,有采用记叙文体的《当下?长远?》、《稚嫩和成年》,有全文以文言文写作的《言时事》等等,它们无一例外地获得一类卷。

问题是,也确有考生因为观点的创新导致得分低于自己的预期,所以,有必要探究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笔者曾阅读了相当一批此类高考作文,结论是:得低分而与众不同的作文(姑且称之为“创新作文”)有共同特点,那就是读者难以理解其新鲜说法从何而来,和题目有何联系。

具体而言,此类作文可分成三种,一种观点与题目有联系,审题没错,但论述或单薄或片面或武断;另一种审题也不错,但思维跳跃,逻辑混乱,全文找不出论证和论点的关系,仿佛在写另一篇作文;还有一种则是审题错误。这样的作文让人如何肯定和鼓励你的“创新”?套用两句歌词:“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要我“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不太可能。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议论文里,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中规中矩思想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创新作文。

◆记叙性文体要达到一类卷,则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能够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倘若命题形式是材料作文,应该以叙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专门用一段文字交代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反而会不伦不类,影响得分。

◆针对前几年高考阅卷和平时学校作文评判过于严苛,教师基本不给一类卷,严格控制二类卷的现象,阅卷组反复强调,二类卷并非好作文,而是在各方面比较合格的过关作文。

高考作文评价原则:“开放包容灵活多元”八字方针

所谓“开放”指: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阅卷组对立意事先不作规定,完全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只要不踩思想的“红线”,都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这里的“红线”指的是与社会道德、法律相违背的观念。比如,在以“假”为题的作文中,一位学生辩称仿造名牌和盗版的行为“给大众带来了实惠,因而也有存在的价值,不应一棍子打死”。这种观点显然丧失了最基本的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所谓“包容”指:阅卷教师不能以考生作文的观点、喜好是否与自己相悖来决定分数的高低,只要他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给与相应的分数;比如上海卷作文,考生对流行文化加以肯定,例举了周杰伦等流行歌手,分析了他们存在的价值,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不能因为阅卷教师与之观点相悖、好恶相异而给予低分。其次,阅卷教师也不能因为考生作文中流露出一些不够积极的思想(如内心的种种苦闷迷茫等)而一概予以否定。往往,这些思想更为真实,有时甚至更为成熟。

所谓“灵活多元”指的是: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对各种文体的评价标准也要多元化,鼓励考生根据自身所长灵活运用不同文体和不同风格的语言。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对学生作文的包容还有两条重要指标。第一,除经查证全文抄袭外,不给零分。除非审题错误或尚未成文的,不轻易判为不及格。第二,不要以成熟的创作作品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考场作文。考场作文,考生一般的写作时间只有45分钟左右,对这种“急就章”的评价不能太严苛;作文只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习作,一类卷乃至满分作文都应该允许有不足甚至缺陷。我们认为,这样的标准有利于鼓励学生放手写作,放飞思想,保持并提升写作兴趣。

在实际操作中,阅卷组一般会根据当年作文题目,确定评价思路,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包括对不同文体的不同评价要求。这样做,是为了使评价标准更便于操作,使阅卷老师评阅时能将尺度把握得更加准确,同时也更好地执行“开放、灵活、多元、包容”的评价原则,尽可能让考生在限制中取得最大的自由。

高考作文评价关键词:议论性文体讲求“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上海高考作文这几年的评价思路可以归结为几个鼓励。一是鼓励学生抒真情、写实感,二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通过独立思考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三是鼓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四是鼓励百花齐放,各种文体、各类文风兼容,并在此前提下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

一般而言,考生使用最多的文体是议论性文体,其次为记叙性文体。这两类文体的评价标准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评分细则”分别制定了切实的标准。议论性文体评价的关键内容是“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先谈议论文。总的来说,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一是思想深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作文。二是在上述三点标准中某一点有所欠缺但观点或思考角度独特,或语言成熟老练特点鲜明的。思想深度,并非高不可攀。阅卷评价时并不一定要求你的思想深刻到别人难以企及,主要看你论述是否有层次,层次是否能推进,推进是否有逻辑。或者你的思想是否在当年高考作文中与众不同耐人寻味,因为独特的思考往往本身就是深刻的体现。换言之,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中规中矩思想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创新作文。当然,后一类作文在语言和结构方面也要比较优秀。

二类卷作文标准的确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所以,上海高考作文阅卷在中心组选样卷时一改以往惯常的先选三类卷的做法,首先选定二类卷。这样做,便于一类卷脱颖而出,也使三类卷与之有了明显的区分。针对前几年高考阅卷和平时学校作文评判过于严苛,教师基本不给一类卷,严格控制二类卷的现象,阅卷组反复强调,二类卷并非好作文,而是在各方面比较合格的过关作文,所以,上海卷对二类卷制定的评分细则为:“二类上(59-62):有灵气、有新意,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不足的。二类中(55-58):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1、有独特的思考,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缺陷的。2、新意不够,但平稳充实的。”这一细则告诉我们,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二类,一是有灵气有新意但立意、结构或语言等某一方面有明显缺陷的作文,二是思想平淡而内容充实,在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不足但无明显缺陷的作文。这样做的目的,绝非降低评价标准,相反,它更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客观现实,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于学生,不再会有“怎么努力都只能得个三类上的”苦恼,学习有了上升的目标,努力有了上升的回报。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二类卷不是好作文”的理念已经比较深入人心,“作文不是创作,教师在教学上大有可为”已经落实在教师的行动中,在保护有才华的学生写作个性的同时,让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作文从“无格”到“入格”,从思路不清逻辑混乱到平淡充实,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结果是,这几年二类卷作文的比例在高考中明显上升,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了一定提高。

三类卷则是既无新意,又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或语言表达方面有明显缺陷的作文了。至于四类卷,或审题错误,或内容十分单薄,或中心不明,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简言之,就是不及格的作文。五类卷基本属于离题且文理不通的作文,在以往考场作文中十分鲜见。

再谈记叙性文体。这类作文的一类卷和议论性文体评价最为明显的不同有三点。第一,议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记叙文则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显然,主题鲜明的记叙文未必能够得到高分。第二,议论文要求既提出问题,还要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而记叙文则不同,能够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也能成为上乘之作。第三,倘若命题形式是材料作文,则写议论文需要交代观点与材料的联系,而记叙文则不明确必交代,而是应该以叙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即可,专门用一段文字交代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反而会不伦不类,影响得分。

其余各类卷则针对记叙性文体的特点,对语言的生动形象,情节的巧妙,描写的细致鲜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兼谈高考作文的文体、文风、文采

◆有人以为不限文体就是不讲究文体,于是既不像议论文,又不像说明文,既不是散文,又不是记叙文的“四不象”作文不断出现,还美其名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每年高考作文中也确实有同学用记叙性文体写作,但得到高分的少之又少。是高考不接受这种文体吗?

◆所谓文风不正,内容上主要指“假大空”,形式上则是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炫耀,其表现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在前几年高考作文中最为常见的是华而不实。

◆作文修改,是改变“空洞、虚假、做作”之风的有效手段。找十个题目各写一遍,不如找三四个有代表性的题目,去逐一进行反复修改来得有用。

除了诗歌,高考作文可以选用各种文体写作,其目的是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长于描述,用记叙文;长于说理,用议论文;长于介绍,写说明文;长于抒情,散文随笔;另辟蹊径,则寓言、剧本、访谈、新闻任你挥洒。高考、中考时,经常在作文要求中写明“文体不限”,不料,有人以为不限文体就是不讲究文体,于是既不像议论文,又不像说明文,既不是散文,又不是记叙文的“四不象”作文不断出现,还美其名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为何高考中记叙性文体得高分的少?

对高中生而言,学好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充分了解和熟练运用“规矩”是走向自由挥洒的必由之路。当然,笔者并不认为文体变异都是不谙文体知识,不会运用各种文体写作。许多优秀作文都飞翔着善变的精灵。只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味求变,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变”的前提是对传统文体的谙熟,灵活中藏着规律,感性中透着理性。

这里有必要特别提一下记叙文。实际上,文体分类中并无记叙文一说。它只是中学语文的教学文体,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记叙性文体的基本写法,能够恰当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写人记事抒情言志。每年高考作文中也确实有同学用记叙性文体写作,但得到高分的少之又少。

是高考不接受这种文体吗?开始,阅卷组根据命题组提供的“作文评分标准”,制定了“评分细则”,不仅对议论性文体各类卷细分了上中下等,还对记叙文等主要文体作出了不同于议论文的评价标准。如议论文要求“中心突出”,主题比较显豁,而符合一类卷标准的记叙文则要求“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还规定了写人记事的作文要“情节生动,描写生动形象”。但大多数考场记叙文或主题过于显豁,点题之句往往画蛇添足;或情节单一,不合情理;或缺乏描写(尤其是细节、动作描写),似清汤寡水,淡而无味;另有一些则云遮雾罩,中心组十几个老师看十几遍都不明就里,含蓄过头成了晦涩难懂。

所以,选用文体必扬己所长,才能使你的倚天剑屠龙刀所向披靡,不然,你就是有无数根银针,也成不了东方不败。

如何练就?有一法可资借鉴:文体沟通,一题多用。亦即以同一题目写不同文体的作文。如以“枯叶蝴蝶”为题,写记叙文和写议论文表现方式大相径庭;写说明文则目的各异。因为是一题多写,对命题所指事物及其内含了解得比较深刻全面,从而又丰富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材料。不仅如此,因为了解得深刻全面,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增强了。

华丽文采没有错,错在内容空洞矫揉造作

文风问题,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所谓文风不正,内容上主要指“假大空”,形式上则是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炫耀,其表现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在前几年高考作文中最为常见的是华而不实。

这种以文害意的文风和人们对文采的理解有关。其实,文采不只是语言华丽,朴素也是一种耐人咀嚼的文采,甚至更胜于华丽。多年来,高考作文一直强调要有文采,但是一提到文采,有人就把它等同于语言华丽。于是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华丽的文风盛行,全国各地的高考一类卷多为铺陈排比名句迭出的“美文”。而后学者以为单凭语言华美即可获得高分。殊不知决定这华丽文采得到高分的,是背后流淌的真情实感。有之,则为华而实,缺之,则为华而不实,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正确的文风,应该是“实在、优美、新颖”,错误的文风则是“空洞、虚假、造作”。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高考评价一定会坚持鼓励各种文风并存,包括华丽的文采。

文采华丽并没有错,错在内容空洞虚假所致的矫揉造作。所谓“文章”,有“文”才成章,正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子贡说的那样,如果去掉有文采的兽毛,那末虎豹的皮革就和犬羊的皮革一样了。意思是语言表达毕竟有高下之分。但前提很明确,你必须是虎豹。所以,追求语言之美,先在准确、贴切、规范上下功夫,更不应丢了内容的匹配。在此基础上的典雅优美,才相得益彰。别颠倒了先后顺序,也别以为只有华美才会有“文”,否则,你只是头披着虎豹之皮的绵羊。

作文的“常青树”更在于内容的丰富独特。如果丢弃了文章内容而专力锤炼语言等技巧,无异于舍本逐末。除了文章学家外,人们读一篇作品,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的往往不是技巧,长埋心底的回忆主要也不在于此。他们更关注的是内容,只有当内容打动了他,再度阅读时或许才会留意形式技巧的精妙。语言技巧和内容的关系,犹如服饰打扮和长相气质的关系。最佳状态是精美的服饰烘托出主人的相貌气质。当服饰的精美导致观者的眼光离开穿衣人,那就有喧宾夺主之嫌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假如在高妙的技巧和精彩的内容之间必须放弃一样的话,该放弃的应该是技巧。奉劝同学们莫轻看朴素平淡。须知平中常能见奇,淡中常有亮色。它可能是“绚烂之极”,它可能有“至味”寄其中。所以,不仅不能轻看,而且应该追求。因为,这是通往“大巧若拙”至高境界的必由之路。

要以咬文嚼字的态度去修改文章

可见,高考作文评价要求的不是风格统一,而是文质彬彬,内容形式水乳交融。要达到这一境界,最重要的是对文与质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最先要做的是咬文嚼字。具体而言,要在修改上多下功夫。

笔者曾以高三学生为对象做了一项实验。布置学生当场作文,打分后不作评讲、不写评语即予发还。两周后以同样题目考试,结果该班学生并未因事先做过此题而有明显进步,和其他事先未做过该题的班级相比,成绩依然是各归其类。这说明:就限时作文而言,如果没有写作后的评讲修改,重写旧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得到提升。这就像语文阅读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下课后不加理解消化,练习后不作总结订正,今后遇到同类问题,仍可能重复犯错。

作文修改,正是由“写过”迈向“会写”的必由之路,是改变“空洞、虚假、做作”之风的有效手段。修改,是总结,是发现,是提高,更是走向成熟、避免重蹈覆辙的良药。从这个意义上讲,找十个题目各写一遍,不如找三四个有代表性的题目,去逐一进行反复修改的工作来得有用。前者虽每篇费时不多,结果却事倍功半;后者虽每篇费力较多,结果定能事半功倍。不同题目的作文各写一遍,增加的是量的积累,同样的题目修改三四遍却很可能产生质的变化。因为,修改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多次经历反复修改的过程,你的眼界就会拓宽,品位就会提升,思想就会成熟。作文水平,在这一“实践、修改”的循环中,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从而不再跌落到过去的水平。反之,则可能小起大落,如离群孤雁,迷失方向。

修改到什么程度为止?尽己所能地趋向立意独特、表意畅达、结构圆合、词句精确。也就是,要以咬文嚼字的态度去修改文章。有人甚至认为相近的词语并无差别,拘泥于词语是玩弄文字游戏。但我知道,一个人对表达内容的重视程度从词句运用、先说后说上一看便知。态度越郑重,表达越字斟句酌,态度越随便,表达越漫不经心。

但是,迄今为止,中学作文教学依然较为普遍地存在临时出题、简单评改的无序状况。有人竟提出“把教师从批改作文中解放出来”的口号,不知这种做法的长远效果如何,以最基本的学习规律判断,它无疑背道而驰。减轻语文教师的负担十分必要,可为此减去了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语文课失宠于广大学生便是咎由自取了。(作者为华东师大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长期担任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1、时代性:

作文材料的时代性,就是作文材料取材于当下,特别是当下的热点、焦点素材。

这是由高考作文的引领性、教育性决定的。

高考这一具有选拔意义的社会制度,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备受关注。但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高考的教育功能也同样不能被忽视。高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可以给考试的亲历者和关注者留下长久的记忆。正是因为高考具有这一特殊性,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作文的育人定位,首先要明确高考是一项国家行为的性质。高考的主要功能除了为考生开辟自我发展的途径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择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为国选材的目的。同时,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今年部分作文试题突显了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材料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从提供的材料内容上说,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突出时代精神,紧贴时事热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引导考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个性风采。例如,天津作文题是有关“范儿”的流行语,贴近学生生活,亲切平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山东作文题用小中见大、常中见新的名言民谚形式,重庆作文题用“公交车等妈妈”的事件等,都易于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独到见解,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探索科学发展的深层内涵。这种“三贴近”的材料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常态。

的高考作文题目整体上都比较接地气,指向性比较明确,学生有话可说!一方面今年的作文题贴近社会生活,提供的作文材料大多取材于社会热点事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中国梦,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另一方面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学习,关注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等。比如,全国I卷作文题,引导学生思考“规则”、“亲情”、“社会责任感”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全国2卷的作文题,三个材料“笃学创新”、“敬业爱岗”和“传播美丽”,正是当今社会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社会所传播的正能量;浙江卷作文题关注人文和个体,关注作文与做人、人品和文品,自然联系到当下的明星犯罪、反腐等;上海卷作文题,关注新时期个体精神的培育,个体和谐之于社会和谐的意义。

2、哲理性:

简单地说就是作文材料包含着人生的哲理。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所以它要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正确的理念传递给考生,突显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作用。具体内容就是“一点”:立德树人;“四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

往往是材料创造一种对立性或说是矛盾性的情境,让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与方案;在思考、辨析、权衡、比较、选择过程中,体现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观。

考生在审题时,必须把材料中暗含着的哲理,审出来。且用抽象的、简洁的话,把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含意,表达出来。使之成为自己文章的中心论点。

哲理也需要思辨。思辨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注重题目的思辨性,符合《实施意见》中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年的很多作文题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工夫。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既能体现传统社会刚柔相济的修养问题,又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公民意识,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四川作文题“老实与聪明”、湖北作文题“地下的泉水”、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安徽作文题“显微镜下看蝴蝶”等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的功能。各省的作文命题普遍在如何调动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守正与创新”“科技与当代生活”等问题上做了深入研究,在激发考生写作兴趣、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3、高考作文时代性与哲理性的具体表现:

比较典型的比如全国二卷作文,利用材料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3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材料中的3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比如全国一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的同时,命题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希望激发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

比较有代表性的又如北京作文题,聚焦岳飞、林则徐、张自忠、邓稼先等古今中华英雄,直接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理解英雄人物不朽的精神价值,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带动大家赞英雄、学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个命题比往年更主动、更积极地引导考生去思考人生观与世界观,探寻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今年高考作文,材料的内容各具特色,有的是现实生活型材料,如全国一卷、全国二卷、重庆卷、四川卷;有的是寓言故事型材料,如湖南卷、湖北卷、山东卷;有的是哲思语录型材料,如上海卷、江苏卷、福建卷;有的是文学文化类材料,如浙江卷、北京卷。这些材料或贴近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富于思辨。

这些材料作文题都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一段材料文字后,理清材料背后的事理,或说作文题提供的文字材料有一个共性,就是普遍偏重于阐述文字材料背后的事理。事理即哲理。

4、我们怎么办?

#由于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生活阅历和视野。所以,我们在备考的时候,或者说在高中阶段,一定要求学生扩大生活阅历和视野,办法多社会实践。多进行一些时事评论的训练。加强对社会、人生的阅读与思考。

#“作文是阅读下的蛋。”20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的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这种共性特征,其实也对学生平时的阅读面和视野是一次全方位“检阅”。就目前的情形看,多读书是写好作文的不二法则。养素养、养思想、养见识、养眼界。

#作文材料重在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突出检测考生的思辨能力。作文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所以,加强思维训练是重中之重。具体的应着力训练反思意识、辨析意识、批判思维、比较思维、理性思维。

#创新能力是作文考察的又一重点。立意不能“大路货”,要有独到的见解;论证不能人与亦云,“捡到篮子里就是菜”更不行,要有独特的角度,独特的认识,新鲜的素材,个性化的语言。

高考阅卷组长教你写作文

(一)真实有品位,高考作文不吝高分

对一篇毫无依据的空洞作文,因为他的立意就判为高分,这就不是引导学生向善,而是引诱学生趋恶。对高考作文中故意拔高的伪崇高,如果不制止,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人品。

为求高分而不惜造假的行为,在中小学生作文中至今还有一定市场。为了深刻、升华,可以在毫无铺垫、论据单薄甚至似是而非的情况下,突然在作文结尾拔高;为了表现自己的坚强,可以在高考作文中把自己伪造成双目失明,双腿残疾,父母双亡……怎么可怜怎么写,为的是能够得个高分。而根据调查结果,写这些题材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四肢健全、明眸善睐、父母双全。

有学生写《我的`偶像》,说“我的偶像是环卫工人,因为他们每天早起晚归弄脏了自己干净了城市。”“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接下来便是一段一段的抒情议论,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叙述描写。我曾经多次问不同学校的高三学生:“把环卫工人当成偶像的请举手”,数百位听讲同学每次都无一人举手。而恰恰是和他们同龄的一些人,为了体现“感情健康、积极向上”,在作文中“表露”虚情假意。

其实,把环卫工人当偶像未必虚假,未必写不出好作文。有一位学生写的偶像就是环卫工人,这位环卫工人是他的父亲,所以他的作文写得情节具体生动,感情真挚含蓄,没有多少抒情议论,却用丰富的事实和细致的描写打动了读者,得分当然是很高的。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教育,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向善乃至追求崇高,从来是也将一直是高考作文评价的导向。而且,作为担负着教书育人任务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环卫工人这样的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之处,进而去敬仰他们,学习他们,把他们当成偶像,这不仅没有错,还是我们应该承担的重要义务。然而,对一篇毫无依据的空洞作文,因为他的立意就判为高分,我们所做的就不是引导学生向善,而是引诱学生趋恶。所以,在肯定真崇高的同时,对高考作文中故意拔高的伪崇高,如果不制止,那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学生的人品。

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高中生,求真、写真要有知识分子应有的品位。在此前提下,抒真情写实感的作文一定能够获得好评。

我曾经问过一些学生如此造假的原因,他们的答案十分相似。都说从小学开始,说真话或有创意的作文就未必得到老师的青睐。从小到大听到太多“这个不能写”、“那个不能写”的叮嘱,理由几乎都是此类作文在高考中风险太大。甚至有同学问我,作为高考语文阅卷的负责人,写真话的作文你都会给高分吗?我的回答毫不迟疑:“不会”。触犯底线,危害到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无原则的真,很难及格(但不会是零分);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因为真还有高下之分。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高中生,求真、写真要有知识分子应有的品位。在此前提下,抒真情写实感的作文一定能够获得好评。

那么,什么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品位?那就是:在保证基本物质条件的前提下,不忘精神追求。他既具有理性,又从不丢失梦想,他现实却不庸俗,独立却不偏激。他在表露自己的情感时,不会忘记问一下:“我的抒情合情合理吗?有事实依据吗?”在阐发自我观点时,总是要想想“我的观点有理有据吗?别人会怎么反驳我?”也就是说,在抒发真情时会带着理性的判断,在展现自得之见时会有着辩证的思考。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努力挣脱比较平庸的“本我”,表现既真实又有品位的“超我”。

守住底线,不让那些“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后面笑”的恶俗或缺乏道德底线之人靠所谓的真情实感、标新立异而赢得高分,是每一位阅卷教师评价说真话作文高下优劣的底线。

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为高校选拔的不仅是智商高、有知识的专才,还应该是情商高、有素养的“人才”(既是人,又是才)。高考作文作为了解学生语文水平乃至人格修养的重要依据之一,如何能够对品位没有要求呢?守住底线,不让那些“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后面笑”的恶俗或缺乏道德底线之人靠所谓的真情实感、标新立异而赢得高分,是每一位阅卷教师评价说真话作文高下优劣的底线。所谓的“超我”,要超越的至少应该是这种庸俗观、市侩气。

当中学生具备了这种有品位的真我,就不会仅凭感觉说话,对自己不了解的事,他会在先了解研究后再得出结论形成文字,也不会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而会多角度分析,找出自己的漏洞,尽力使自己的独特思考经得起读者的推敲。所以,他可以大胆地在高考作文中写早恋的情愫,也可以对官场的腐败现象生动地叙述描写,对中国教育的弊端进行批判,对同性恋作冷静的思考,他的“冒险”,也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能够大胆揭露批评,恰恰体现了一个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上海高考作文评价对这样的真实作文从来采取鼓励和保护的态度,从不吝啬地给予高分。

高考作文的导向,当然是让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当然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真善美。但是不等于说不能揭露生活的假恶丑。相反,能够大胆揭露批评,恰恰是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另一种体现,因为在这背后,体现了一个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种成熟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上海高考作文评价对这样的真实作文从来采取鼓励和保护的态度,对其中善于说真话的作文,更是从不吝啬地给予高分。

但是,即便如此,更多的作文仍然是对作文材料或题目的阐释,正确的废话依然不绝于目。社会各界对高考作文评价仍然有着深深的误会。以至于当一些缺乏底线没有良知的出版商为赢取利润而请枪手捉刀,编辑出版所谓“高考零分作文”时,会有主流电视台的谈话节目据此组织嘉宾大批高考作文的保守和扼杀个性。殊不知,倘若这当中的一些作文真的由考生写在高考试卷上,是会赢得阅卷教师的一致好评,会得到一类卷的高分的。

不过,社会的误解还不至于让我们费解。让我们费解的是第一线的语文老师也把这种误解当成正确的认识。我曾经在一次讲座中对小学语文老师说,如果高考作文中出现如此空洞虚假的作文,得分不会超过三类卷。我也曾对高三教师说,靠纯技术的应试,在高考中不会得到高分。但是,不止一个市级重点中学的老师的回答是:我们不要一类卷的高分,你只要告诉我,它能不能得到二类卷的平均分。试想,当有着优质生源的重点中学都如此不敢“冒险”,我们还能指望什么?这种不愿冒险的后果,便是把个性各异的学生教成一个模子刻出的产品,是对教育改革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反对。有些教师把学生的真实独特过滤在考试前,于是,呈现在阅卷教师面前的除了“纯净水”,还有什么?

如何做到“有品位的真”

写景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一、审题

本次作文是写景作文,应把重点放在对景物的描写上,对人物活动应少写。

二、选材

本次习作的选材范围广泛。

可以是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也可以是万安县县城的一处景或乡村的景色, 还可以写“我们的校园”。

在课堂上,我重点指导了《赣江河畔》和《美丽的校园》的写法。

三、构思

1、写作结构:总分总

2、写作顺序:可以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也可以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

3、想好每一处或每一个季节要选取一些什么景物来写?

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

4、列提纲:

总: 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要写的地方,顺便介绍它的地理位置,它总的特点。 分: 分不同地点描写每一处的景物,要写出特点,写得具体。

分四个季节描写景物,要写出这些景物在这个季节的特点,也要写得具体。 总: 可以来个前后呼应,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四、如何写具体?

1、尽量多选取一些景物,在写一处景物时写细致一点,从各个角度去写(静 态、动态或远处、近处或整体、部分)。

2、写景物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五、如何写生动?

《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很好的范例。

1、注意用词准确、生动。适当运用一些AABB、又A又B及一些四字词语。

2、注意语句的生动、优美。适当运用一些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写人的作文应注意什么

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

2. 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新意。

3. 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像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如当你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后,你对这两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4. 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5. 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

6. 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

作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多选择擅长自己的表达方式

在现阶段,作文备考希望通过高密度的写作训练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是不现实的,作文写作技巧:多选择擅长表达方式。但也不能完全不写作文,还是需要压缩出适当的时间,有针对性地精写精练精讲几次,在这个过程中把必须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的作文写作技巧、特点、模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尽可能细致地传授给学生。

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作文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写作技巧。这一方面主要是指:作文的基本要求、作文写作各个环节,如题目、开头、段落、结尾、选材、详略、过渡等等的技巧要求,都要符合特殊的评价标准和阅卷老师的阅卷心理。

如考题:作文主题一定要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上再追求新颖深刻。作文要尽可能避免边缘意识、禁忌话题、偏激观点和刺激性语句的出现。有些有思想有个性的同学为展现自己的深刻、个性和才华,往往在这方面出现失控的现象,结果可想而知。作文并不是不能露锋芒,但一定要适度。学生最需要清醒认识的是,不是试验场,应对应该是以最稳妥的办法,而不要过分勇敢,或者想一鸣惊人。

如标题:文章题目一定要在能体现主题或表达中心的前提下追求新颖别致,能吸引眼球,引起阅卷人注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从语言表达方式上下点功夫,有许多技巧可以借鉴,如修辞、数字、公式、诗词、套用、流行与时尚等等。

如开头: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加文采的方式,还可以运用排比手法以加强气势,或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增加新鲜感。

如各段落:每个段落开头或结尾的一句都非常重要,要尽量做到通过这些句子体现文章的逻辑思路和整体框架,体现清晰的.构思路径。

其次,要提醒学生尽可能地选择自己擅长或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每个学生擅长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擅长理性的逻辑思维,有的情感丰富,擅长抒情想象,而有的社会生活经历相对丰富,对现实的认识能力相对较强,他们的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适合他们自身的表达方式也肯定不相同。作文一定要求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要提醒学生尽可能地不要强迫自己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擅长抒情的抒情,擅长议论的议论,当然能力全面的自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自己最好的表达方式。

英语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一、明确作文要求,提高写作能力

一篇好的作文,要有一个主题思想,整篇作文应该是紧扣文章主题,遵循特定的文体格式,选用恰当的语言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内容统一、连贯,语法、拼写、标点 正确,用词恰当。很多同学在准备英语写作时找不到方向,一味的想在考研英语写作上面抓分,却又不知道怎么样提高。杨老师在此特别提醒考生首先要学会抓住考研英语写作要领,尤其注意文章逻辑关系在阅读中的运用。逻辑关系散布在文章的句子内部、句句之间、以及段落之间。最基本的逻辑关系有以下几种:

1、因果关系:as a result ,therefore,hence,consequently,because,for, due to, hence, consequently等等。

2、并列、递进关系:and, or, then,in addition,besides,in other words,moreover等等

3、转折关系:however,but, yet, in fact等等。

这些其实是已经很熟悉的逻辑提示词在文章中起的效果,并非仅仅是衔接文章的句子,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其实同时在给我们某种提示,告诉我们哪些句子是有效信息,相对重要的信息,哪些信息是相对不重要的信息,因为我们在英语写作的时候,有一条清晰的思路,你不是为了完整翻译文章而进行阅读,而是为了获取主旨来写作。

二、摆脱无话可说 练习“三段式”思维

在英语作文写作时,无话可说的确让人比较头疼,无话可说是一个极端,有的考生题目看得懂,提纲也一目了然,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在考场上头脑一片空白,想到的也只是空泛的东西,在考试过程当中,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家的做题效果和做题速度。杨老师表示,当头脑出现空白时,应该从具体的、细小的、琐碎的、微不足道的`事物所引发的思考变成观点,再进行论述。例如,领导讲话总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这样条理比较清楚。考官们看文章也必然要通过这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清楚,条理自然。破解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下面任何一组的词汇加入到你的几个要点前就清楚了。

1)first, second, third, last(不推荐,原因:俗)

2)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不推荐,原因:俗)

3)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the last(不推荐,原因:俗)

4)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third place, lastly(不推荐,原因:俗)

5)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强烈推荐)

6)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强烈推荐)

7)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强烈推荐)

8)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

9)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10)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建议:不仅仅在写作中注意,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条理清楚!

三、用词准确保证语言连贯

考研英语写作中,同样是一篇作文,在没有语法、词汇等基础性错误的前提下,一个考生的句式平平,而另外一个考生的句式灵活多变,非常漂亮,毫无疑问,后者肯定比前者的分数高。但写英语作文时最忌讳的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词,表达不够准确,而且考试时要特别注意语法、词语、语气、标点符号等,避免单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不要为了追求词语的华丽而堆积一些自己也没把握的单词,不要刻意追求长句而写一些自己不知对错的有多个从句组成的长句。建议考生考试时,最好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词汇、短语和句式。

很多考生习惯背诵模版,在写作文是喜欢套用背诵模版,但由于仓促,紧张等原因,很容易犯一些简单的错误,如语句不通。所以提醒考生选材时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词语堆积,不伦不类。前后及段落之间在逻辑关系上要紧密衔接,不能把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词放在一起,可以用恰当的关联词把思想连贯的表达出来。总之,无论想要套用那个模版,前提都要保证语言通顺,文章思想连贯。此外,要有自己的style,一来通过背诵或研究范文,把握考研英语作文的整体结构特点,以及写作格式,二来要在研究范文的基础上寻找自己的闪光点,比如闪光词汇。如果大家仔细研究真题,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高分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具有几个闪光词汇,这个词汇可能并不是什么高级词汇,但是你能把它的延伸意,或者说你能把我它的一词多义,并且应用到你的文章中。

四、长短句巧搭配 精悍短语当亮点

写作时,尤其是在考试时,如果使用短语,有两个好处:其一、用短语会使文章增加亮点,如果老师们看到你的文章太简单,看不到一个自己不认识的短语,必然会看你低一等。相反,如果发现亮点—精彩的短语,那么你的文章定会得高分了。此外短小精辟的句子,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如果把短句放在段首或者段末,也可以揭示主题:

As a creature, I eat; as a man, I read. Although oneaction is to meet the primary need of my body and the other is to satisfy theintellectual need of mind, they are in a way quite similar.

杨老师强烈建议:在文章第一段(开头)用一长一短,且先长后短;在文章主体部分,要先用一个短句解释主要意思,然后在阐述几个要点的时候采用先短后长的句群形式,定会让主体部分妙笔生辉!文章结尾一般用一长一短就可以了。

写景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一、审题

本次作文是写景作文,应把重点放在对景物的描写上,对人物活动应少写。

二、选材

本次习作的选材范围广泛。

可以是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也可以是万安县县城的一处景或乡村的景色, 还可以写“我们的校园”。

在课堂上,我重点指导了《赣江河畔》和《美丽的校园》的写法。

三、构思

1、写作结构:总分总

2、写作顺序:可以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也可以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

3、想好每一处或每一个季节要选取一些什么景物来写?

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

4、列提纲:

总: 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要写的地方,顺便介绍它的地理位置,它总的特点。 分: 分不同地点描写每一处的景物,要写出特点,写得具体。

分四个季节描写景物,要写出这些景物在这个季节的特点,也要写得具体。 总: 可以来个前后呼应,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四、如何写具体?

1、尽量多选取一些景物,在写一处景物时写细致一点,从各个角度去写(静 态、动态或远处、近处或整体、部分)。

2、写景物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五、如何写生动?

《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很好的范例。

1、注意用词准确、生动。适当运用一些AABB、又A又B及一些四字词语。

2、注意语句的生动、优美。适当运用一些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写人的作文应注意什么

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

2. 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新意。

3. 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像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如当你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战友邱少云》以后,你对这两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4. 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5. 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

6. 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

拓展:写作技巧要领

基本功

材料:

1、材料包括语言材料、生活材料以及历史材料。

(语言的基本材料是字、词、句;生活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历史材料是从书籍中吸取有用的东西)

2、材料在于积累。

审题:

1、审题就是弄清题目的意思,琢磨关键词。

2、从题目中找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心。

3、辨别清楚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包括议论、想象、抒情、应用文、读/观后感)

立意:

1、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3、中心一定要健康。

4、提高确定中心的能力,贵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选材:

1、选材要围绕中心。

2、选材要典型、有代表性。

3、选材要新颖,有时代感。

构思:

一、想好再写。

1、先根据题目确定中心。

2、其次考虑为表现中心,挑选恰当的材料。

3、要想如何组织、安排、挑选的材料。

二、编写提纲。

1、先确定中心思想。

2、然后明确段落大意。

3、最后确定详略主次。

技巧:

一、开头的办法。

1、提出问题开门见山。

2、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描写环境。

二、结尾的办法。

1、自然结尾或照应前文。

2、总结全文或发出号召希望。

三、过渡的方法。

1、语言过渡或时间过渡。

四、照应的方法。

1、首尾呼应或开头和中间照应。

五、详略的写作。

1、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详写。

2、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

六、描写的写作。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和景物的特征与状态。

2、写具体些可以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形象。

七、动静的写作。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修改:

一、中心的修改。

1、通过对材料和详略的调换,使中心更完美。

二、结构的修改。

1、通过对逻辑和层次的调整是使结构更合理。

三、语言的修改。

1、通过改错补漏,增删调换,使语言更准确。

四、标点的修改。

1、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记事

写一件事:

1、遵循记事作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掌握记叙的方法。(顺序、倒叙、插叙)

写几件事:

1、弄清楚究竟要写几件事。

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拟定提纲,突出详略。

4、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活动:

1、写活动也是记事,遵循六要素原则。

2、要突出活动的特点。

3、要积极参加活动,了解活动的目的、安排等。

4、安排好表达顺序,选择纵向或横向的安排。

5、点面结合,将活动局部和全局结合起来写。

场面:

1、围绕文章的中心。

2、概括写具体写相结合。

3、观察的顺序有定点观察,由主到次和移步换景。

4、景物和人物活动相结合。

5、表达要有条理。

写人

外貌:

1、抓住人物的特点。

2、有重点的写外貌。

3、有顺序的写外貌。

4、灵活的描写外貌。

行动:

1、写好连续动作。

2、间隔的写连续动作,中间穿插其他内容。

3、具体写出动作的特点。

4、精选动词,描写准确。

5、写好动作细节。

语言:

1、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反映人物职业、性格。

2、语言要简洁、实在。

3、语言要符合生活实际。

4、语言有四种书面形式。(a.小敏说:“XXXX”b.“XXXX”小敏说。c.“XXX”小敏说:“XX”d.“XXX”)

5、注意语言形式和变化。

心理活动:

1、写清产生心理活动的起因。

2、注意些心理活动的层次。

3、通过幻觉和梦境描写心理活动。

4、注意写心理活动的人称。

写景

观察:

1、确定观察目的。

2、直接目的和间见目的。

3、选择观察角度。(环视、仰视、俯视、透视??)

4、掌握观察方法。(顺序法、连续法、比较法??)

5、积累素材。

抓住特征:

1、抓住景物最突出的地方。

2、根据中心需要描写景物。

3、写景的文章写景是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4、写人记事的文章写景是为人物或事件服务。

5、抓住最突出的景物特征。

描写顺序:

1、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

2、按空间关系描写景物。

3、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相结合描写景物。

4、以景物的内容为序。

描写方法:

1、对比描写法是将同一景物前后对比或不同景物相比较。

2、粗笔描写法重在描写景物轮廓。

3、工笔描写法精用佳,细刻地描写景物。

4、直笔白描写法质朴精练地描写景物特征。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1、时代性:

作文材料的时代性,就是作文材料取材于当下,特别是当下的热点、焦点素材。

这是由高考作文的引领性、教育性决定的。

高考这一具有选拔意义的社会制度,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备受关注。但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高考的教育功能也同样不能被忽视。高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可以给考试的亲历者和关注者留下长久的记忆。正是因为高考具有这一特殊性,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作文的育人定位,首先要明确高考是一项国家行为的性质。高考的主要功能除了为考生开辟自我发展的途径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择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为国选材的目的。同时,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今年部分作文试题突显了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材料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从提供的材料内容上说,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突出时代精神,紧贴时事热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引导考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个性风采。例如,天津作文题是有关“范儿”的流行语,贴近学生生活,亲切平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山东作文题用小中见大、常中见新的名言民谚形式,重庆作文题用“公交车等妈妈”的事件等,都易于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独到见解,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探索科学发展的深层内涵。这种“三贴近”的材料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常态。

20xx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整体上都比较接地气,指向性比较明确,学生有话可说!一方面今年的作文题贴近社会生活,提供的作文材料大多取材于社会热点事件,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中国梦,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另一方面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学习,关注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等。比如,全国I卷作文题,引导学生思考“规则”、“亲情”、“社会责任感”等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全国2卷的作文题,三个材料“笃学创新”、“敬业爱岗”和“传播美丽”,正是当今社会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我们社会所传播的正能量;浙江卷作文题关注人文和个体,关注作文与做人、人品和文品,自然联系到当下的明星犯罪、反腐等;上海卷作文题,关注新时期个体精神的培育,个体和谐之于社会和谐的意义。

2、哲理性:

简单地说就是作文材料包含着人生的哲理。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所以它要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正确的理念传递给考生,突显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作用。具体内容就是“一点”:立德树人;“四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

往往是材料创造一种对立性或说是矛盾性的情境,让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与方案;在思考、辨析、权衡、比较、选择过程中,体现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观。

考生在审题时,必须把材料中暗含着的哲理,审出来。且用抽象的、简洁的话,把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含意,表达出来。使之成为自己文章的中心论点。

哲理也需要思辨。思辨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注重题目的思辨性,符合《实施意见》中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20xx 年的很多作文题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工夫。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既能体现传统社会刚柔相济的修养问题,又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公民意识,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四川作文题“老实与聪明”、湖北作文题“地下的泉水”、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安徽作文题“显微镜下看蝴蝶”等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的功能。各省的作文命题普遍在如何调动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守正与创新”“科技与当代生活”等问题上做了深入研究,在激发考生写作兴趣、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3、高考作文时代性与哲理性的具体表现:

比较典型的比如全国二卷作文,利用材料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3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材料中的3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比如全国一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的同时,命题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希望激发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

比较有代表性的又如北京作文题,聚焦岳飞、林则徐、张自忠、邓稼先等古今中华英雄,直接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理解英雄人物不朽的精神价值,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带动大家赞英雄、学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个命题比往年更主动、更积极地引导考生去思考人生观与世界观,探寻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今年高考作文,材料的内容各具特色,有的是现实生活型材料,如全国一卷、全国二卷、重庆卷、四川卷;有的是寓言故事型材料,如湖南卷、湖北卷、山东卷;有的是哲思语录型材料,如上海卷、江苏卷、福建卷;有的是文学文化类材料,如浙江卷、北京卷。这些材料或贴近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或富于思辨。

这些材料作文题都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一段材料文字后,理清材料背后的事理,或说作文题提供的文字材料有一个共性,就是普遍偏重于阐述文字材料背后的事理。事理即哲理。

4、我们怎么办?

#由于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生活阅历和视野。所以,我们在备考的时候,或者说在高中阶段,一定要求学生扩大生活阅历和视野,办法多社会实践。多进行一些时事评论的训练。加强对社会、人生的阅读与思考。

#“作文是阅读下的蛋。”20xx年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的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这种共性特征,其实也对学生平时的阅读面和视野是一次全方位“检阅”。就目前的情形看,多读书是写好作文的不二法则。养素养、养思想、养见识、养眼界。

#作文材料重在激发学生深度思考,突出检测考生的思辨能力。作文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所以,加强思维训练是重中之重。具体的应着力训练反思意识、辨析意识、批判思维、比较思维、理性思维。

#创新能力是作文考察的又一重点。立意不能“大路货”,要有独到的见解;论证不能人与亦云,“捡到篮子里就是菜”更不行,要有独特的角度,独特的认识,新鲜的素材,个性化的语言。

高考阅卷组长教你写作文

(一)真实有品位,高考作文不吝高分

对一篇毫无依据的空洞作文,因为他的立意就判为高分,这就不是引导学生向善,而是引诱学生趋恶。对高考作文中故意拔高的伪崇高,如果不制止,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影响学生一生的人品。

为求高分而不惜造假的行为,在中小学生作文中至今还有一定市场。为了深刻、升华,可以在毫无铺垫、论据单薄甚至似是而非的情况下,突然在作文结尾拔高;为了表现自己的坚强,可以在高考作文中把自己伪造成双目失明,双腿残疾,父母双亡……怎么可怜怎么写,为的是能够得个高分。而根据调查结果,写这些题材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四肢健全、明眸善睐、父母双全。

有学生写《我的偶像》,说“我的偶像是环卫工人,因为他们每天早起晚归弄脏了自己干净了城市。”“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接下来便是一段一段的抒情议论,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叙述描写。我曾经多次问不同学校的高三学生:“把环卫工人当成偶像的请举手”,数百位听讲同学每次都无一人举手。而恰恰是和他们同龄的一些人,为了体现“感情健康、积极向上”,在作文中“表露”虚情假意。

其实,把环卫工人当偶像未必虚假,未必写不出好作文。有一位学生写的偶像就是环卫工人,这位环卫工人是他的父亲,所以他的作文写得情节具体生动,感情真挚含蓄,没有多少抒情议论,却用丰富的事实和细致的描写打动了读者,得分当然是很高的。

教育的根本是人的教育,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向善乃至追求崇高,从来是也将一直是高考作文评价的导向。而且,作为担负着教书育人任务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环卫工人这样的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之处,进而去敬仰他们,学习他们,把他们当成偶像,这不仅没有错,还是我们应该承担的重要义务。然而,对一篇毫无依据的空洞作文,因为他的立意就判为高分,我们所做的就不是引导学生向善,而是引诱学生趋恶。所以,在肯定真崇高的同时,对高考作文中故意拔高的伪崇高,如果不制止,那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更是学生的人品。

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高中生,求真、写真要有知识分子应有的品位。在此前提下,抒真情写实感的作文一定能够获得好评。

我曾经问过一些学生如此造假的原因,他们的答案十分相似。都说从小学开始,说真话或有创意的作文就未必得到老师的青睐。从小到大听到太多“这个不能写”、“那个不能写”的叮嘱,理由几乎都是此类作文在高考中风险太大。甚至有同学问我,作为高考语文阅卷的负责人,写真话的作文你都会给高分吗?我的回答毫不迟疑:“不会”。触犯底线,危害到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无原则的真,很难及格(但不会是零分);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因为真还有高下之分。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高中生,求真、写真要有知识分子应有的品位。在此前提下,抒真情写实感的作文一定能够获得好评。

那么,什么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品位?那就是:在保证基本物质条件的前提下,不忘精神追求。他既具有理性,又从不丢失梦想,他现实却不庸俗,独立却不偏激。他在表露自己的情感时,不会忘记问一下:“我的抒情合情合理吗?有事实依据吗?”在阐发自我观点时,总是要想想“我的观点有理有据吗?别人会怎么反驳我?”也就是说,在抒发真情时会带着理性的判断,在展现自得之见时会有着辩证的思考。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努力挣脱比较平庸的“本我”,表现既真实又有品位的“超我”。

守住底线,不让那些“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后面笑”的恶俗或缺乏道德底线之人靠所谓的真情实感、标新立异而赢得高分,是每一位阅卷教师评价说真话作文高下优劣的底线。

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为高校选拔的不仅是智商高、有知识的专才,还应该是情商高、有素养的“人才”(既是人,又是才)。高考作文作为了解学生语文水平乃至人格修养的重要依据之一,如何能够对品位没有要求呢?守住底线,不让那些“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后面笑”的恶俗或缺乏道德底线之人靠所谓的真情实感、标新立异而赢得高分,是每一位阅卷教师评价说真话作文高下优劣的底线。所谓的“超我”,要超越的至少应该是这种庸俗观、市侩气。

当中学生具备了这种有品位的真我,就不会仅凭感觉说话,对自己不了解的事,他会在先了解研究后再得出结论形成文字,也不会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而会多角度分析,找出自己的漏洞,尽力使自己的独特思考经得起读者的推敲。所以,他可以大胆地在高考作文中写早恋的情愫,也可以对官场的腐败现象生动地叙述描写,对中国教育的弊端进行批判,对同性恋作冷静的思考,他的“冒险”,也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能够大胆揭露批评,恰恰体现了一个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上海高考作文评价对这样的真实作文从来采取鼓励和保护的态度,从不吝啬地给予高分。

高考作文的导向,当然是让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当然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真善美。但是不等于说不能揭露生活的假恶丑。相反,能够大胆揭露批评,恰恰是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另一种体现,因为在这背后,体现了一个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种成熟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上海高考作文评价对这样的真实作文从来采取鼓励和保护的态度,对其中善于说真话的作文,更是从不吝啬地给予高分。

但是,即便如此,更多的作文仍然是对作文材料或题目的阐释,正确的废话依然不绝于目。社会各界对高考作文评价仍然有着深深的误会。以至于当一些缺乏底线没有良知的出版商为赢取利润而请枪手捉刀,编辑出版所谓“高考零分作文”时,会有主流电视台的谈话节目据此组织嘉宾大批高考作文的保守和扼杀个性。殊不知,倘若这当中的一些作文真的由考生写在高考试卷上,是会赢得阅卷教师的一致好评,会得到一类卷的高分的。

不过,社会的误解还不至于让我们费解。让我们费解的是第一线的语文老师也把这种误解当成正确的认识。我曾经在一次讲座中对小学语文老师说,如果高考作文中出现如此空洞虚假的作文,得分不会超过三类卷。我也曾对高三教师说,靠纯技术的应试,在高考中不会得到高分。但是,不止一个市级重点中学的老师的回答是:我们不要一类卷的高分,你只要告诉我,它能不能得到二类卷的平均分。试想,当有着优质生源的重点中学都如此不敢“冒险”,我们还能指望什么?这种不愿冒险的后果,便是把个性各异的学生教成一个模子刻出的产品,是对教育改革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反对。有些教师把学生的真实独特过滤在考试前,于是,呈现在阅卷教师面前的除了“纯净水”,还有什么?

如何做到“有品位的真”

首先,要提升思维品质。提升的方法是多做思维训练。虽然思维的结果未必能够通过训练获得,但思维方式却能够通过训练获得改变和提升。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纵深思维和辩证思维都有其思维路径,当你具备了这些发现性、证明性结合的思维品质,思考问题就不会呈现线性状态,思考的结果也就更有说服力了。

其次,当你对一个问题有了独特而真实的感受,首先要做的不是下结论,而是学习、探究、搜集资料。作了这些工作的结果是:或巩固了你的思考和发现,或否定了你偏激的想法,也或者使你的结论留有必要的余地。更为重要的是,你会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养成理性的、有说服力地说真话的习惯,习惯演变成自然,自然内化为素质,从而你的思维品质将获得提升。有品位的真话也就汩汩而出了。

再推荐一个具体的操作方法。有时,时间、空间、能力等条件限制使你无法作进一步的学习探究,那么,不妨对自己的结论做些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里”、“往往”、“有时”、“一般而言”等都是避免偏激的有效手段。高中教材里有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说到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又是“将来”、又是“也许”、还将可能性限制在“不是完全不可能”,如此“罗嗦”的表达恰恰显现了作者思维的严谨。比起现在一些专家动辄“一定”或“不可能”的豪言壮语,更为专业,也彰显了对自然、对科学的敬畏。所以,有时候罗嗦的表述比起简单的结论,精确严密得多。

当然,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你甚至会在一段时间内比以前更加无话可写。不必紧张,因为这是“成长的代价”——你已经抛弃了过去的思维模式,而新的模式的建立还“拘于虚”、“笃于时”、“束于教”,你尚处于知其然而不能为的阶段,但你已经走上了“正途”,只要你坚持学习,望洋兴叹的就不是你,而是仍然固守一隅,不能走出崖涘,“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井底之蛙了。

(二)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勿因审题而满盘皆输

曾经有人提出,高考作文的评分应该将审题、构思、语言三者分开打分。这样一来,即使审题错误的作文,也能因语言优美、构思新巧而获两项高分,从而及格甚至获得更高的分数。据说这样能够避免一些平时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因一时之错而抱憾终生。笔者为其惜才之心而感动不已,但考生万不可以为真有此等好事,因为此种做法会大大助长抄袭的恶习。试想,有人背熟他人佳作,文不对题却文采翩翩,该及格吗?

从往年高考作文评分看,文不对题的作文均在四类以下,今后恐怕也不会改变。作文审题,永远是考场佳作产生的基础,舍此,犹如无本之木,决不可能长出奇葩异草。所以,要在高考中赢得作文高分,不过好审题关,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因审题错误而满盘皆输呢?

首先有必要对时下材料作文的概念作重新界定。简要地说,命题形式就两种,一种是材料作文,一种是命题作文。给了材料,就是材料作文;不给材料,就是命题作文。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审题要求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立意要求遵从材料的倾向性,学生作文几乎只能阐释材料的含义,不能对材料隐含的观点作出补充,更谈不上提出不同意见了。而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话题作文,在降低审题难度尤其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得之见方面作出了贡献。

高考作文由材料作文走向话题作文,是对材料作文在审题和立意方面限制过多的反思,是对“让学生乐写、敢写、善写”这一作文教学改革理念的践行。然而,话题作文也存在不足,那就是审题要求过宽。对话题作文而言,材料只是话题的引子,学生作文只要围绕话题,引不引用材料,是否交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几乎不影响其得分,其最为严重的结果是便于学生套题。于是,20xx年开始,上海的高考作文题又回归到材料作文。但这种回归不是倒退,而是扭转话题作文弊端,摒弃材料作文死板的“新材料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其相同之处是立意要围绕材料的内容,要明确交代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行文要有对材料的引用或分析(但不要大段甚至全部照抄材料),不同之处则是对材料内涵可以肯定,可以否定,也可以在肯定的基础上予以补充。命题者往往会在写作要求中明确“自选角度”以便给考生更多的自由。写作者引用分析材料,主要作用也是为了告诉读者:我读懂了这则材料,我是围绕材料立意的。显然,它吸取了话题作文的长处,避免了话题作文的缺陷。

倘若广大师生都能确立上述概念,教师便不能在评价中先入为主地设立条条框框,更不会仅以学生作文是否符合阅卷老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为评价标尺,学生也就敢于大胆地抒发自得之见了。

学生的自得之见要得到首肯,必须在正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确保你的理解不致走偏,不妨参考下述步骤。第一步:阅读材料,分清层次,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并且根据主要内容总结出关键词;第二步,总结材料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但这几年倾向性往往不明显甚至根本没有倾向);第三步,我的观点;第四步,验证我的观点是否针对材料的主要内容。

以20xx年高考作文为例。材料分三层,第一层次论其书法对前人的继承借鉴,第二层次论其书法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第三层次论其书法的独特性。因此主要内容可初步概括为“郑板桥书法的特点”,但这显然流于宽泛,指向不够具体落实。于是从材料的总结层次(往往是最后一层)找关键词--创新。不难发现,第一层讲继承借鉴可理解为创新的前提,第二层讲整体与局部是其书法创新的特点,第三层则是其创新的结果。于是,材料的主要内容可具体概括为“郑板桥书法与创新的关系”。此时,第二步已经可以自然生成:创新是艺术乃至各种事物发展进步的前提。根据写作要求,自选角度,你既可以写创新与继承借鉴的关系,也可以写创新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还可以对“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进行理性思辨。第三步自然水到渠成,不必赘言了。只要你的观点与材料的主要内容有关,就不会有审题错误之虞。

不过,这还不够,因为在这个层面上的审题所得出的“我的观点”,会有两个不足。第一,它基本是材料的倾向,第二,绝大部分同学都会想到。如此缺乏独特性的观点,想要获得高分自然难度不低。审题只是行文准备工作的第一步,能确保的只是审题正确,而把你引向观点独特深刻的是对立意的深入思考。这一步才是佳作产生的必由之路。思考路径如下。

首先对审题第二步骤的结论作诘问,“材料隐含的观点或倾向性对不对?”“如果正确,有什么可以补充吗?”再回看审题第三步骤的结论,对“我的观点”也同样诘问“正确吗?有什么可补充吗?还有其他角度吗?其他人会想到吗?”

或者问“既然如此,为什么做不到?”这样思考的结果往往会否定审题时初步得出的观点,你会觉得那个观点太平常甚至太肤浅。比如写创新,你就不会空谈创新的意义和价值,通篇充斥正确的废话,而会进一步思考如何创新,甚至从思考“为什么做不到”入手,针砭时弊,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这就是三思而后写。一思而写,你的观点会淹没在数万考生之中,落入俗套难以避免;再思而写,你至少与过半的考生立意不同;三思而写,你的立意自然会在所有考生中脱颖而出!

或许有人会担心如此求新会导致偏题。也有防止之法。简言之,行文无论怎样由此及彼纵横捭阖,都不要脱离你所总结的关键词。出问题走岔路的往往是每一层次一个关键词,而这不同的关键词又不能够从不同角度指向材料的关键词。

以一则材料为例总结审题原则和步骤。

材料: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黎锦熙早年在湖南办报时,曾经叫他三位学生誊抄文稿。第一位学生重视照抄不误,第二位发现稿件中有问题会与老师商量并代为润色,第三位只要文稿观点与自己不同就拒绝誊抄。后来,第一位默默无闻,第二位成了著名的戏剧家,第三位成了影响历史进程的伟人。

主要内容:三位学生对待誊抄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态度。

倾向性:要学习第二、第三位。

我的观点:做第二人或第三人。

是否针对材料主要内容?是。

三思结果:1、第三人的不足及其命运的风险;2、第一种人的意义和价值;3、教师对这三种人成长的意义——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

上述题目,笔者曾经在一所学校高三班级作过讨论,除所列的三思结果外,审题正确而角度各异与众不同的答案,不下于十位数。

最后谈谈阅卷者对材料作文的评判标准

首先是对材料该写什么,阅卷老师不作预设。其意义在于教师不会先入为主,更不会轻易否决学生的独特见解,而是看学生是否能有说服力地论证观点。当然这对阅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阅卷难度,但这种难度的解决靠的绝不是设定写什么就是对的,写什么是不对的来完成,关键在于阅卷教师要有眼光和胸怀。

其次,判断审题的对错不仅看考生“写什么”,更重要的还是看他“怎么写”。“写什么”写得对的文章,可能因为“怎么写”没写好而变得很一般。“写什么”比较大众化的作文,也会因考生“怎么写”做得与众不同而成为好作文。从这个角度说,规定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今年高考作文有人问:写“宽”可不可以?他认为这个材料告诉我们,要有一种“宽”的态度,他说网、尺度均表现了一种宽,文中对宽的标准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可以宽的、什么是不可以宽的作了分析。文章里具体写宽的目的、宽的标准时和材料结合了起来,比如说分析“放小鱼抓大鱼”,提出“宽”的标准是可持续发展。这样一听,我就觉得文章写得不错。但是光听到写“宽”,我们就认为是跑题了。

以一个去年模拟考的例子做结。有一个区考的是:上海的大街小巷和许多公共场所,除了中文标识外,还有各种外语标识,这体现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开放性和多元化;而在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公共场所除了本国的文字外,很少有其他国家的文字标识,欧洲人认为这是为了保持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纯洁性与独立性的需要,以此材料写篇文章。很多文章肯定这则材料,观点集中在要保护母语的独立性。但有学生认为,我们固然要保持本民族语言的纯洁和独立,然而为了方便外国人,达到开放、多元,在中文下面标注外文,并没有错,由此批评这则材料小题大做,可不可以?往往,一些对材料隐含观点有补充的、或是有反对意见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有思想有水平的。

(三)考场作文,四平八稳还是标新立异?

迄今为止,仍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把创新看作高考的敌人,或者认为高考作文的创新只限于形式,思想见解的独特新颖不属于高考。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只需查阅部分高考一类卷作文便可找到答案。仅以今年高考作文为例,有思考与众不同的《我们自私的智慧》、《丹麦人,你的鱼还好吗?》,有采用记叙文体的《当下?长远?》、《稚嫩和成年》,有全文以文言文写作的《言时事》等等,它们无一例外地获得一类卷。

问题是,也确有考生因为观点的创新导致得分低于自己的预期,所以,有必要探究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笔者曾阅读了相当一批此类高考作文,结论是:得低分而与众不同的作文(姑且称之为“创新作文”)有共同特点,那就是读者难以理解其新鲜说法从何而来,和题目有何联系。

具体而言,此类作文可分成三种,一种观点与题目有联系,审题没错,但论述或单薄或片面或武断;另一种审题也不错,但思维跳跃,逻辑混乱,全文找不出论证和论点的关系,仿佛在写另一篇作文;还有一种则是审题错误。这样的作文让人如何肯定和鼓励你的“创新”?套用两句歌词:“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要我“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不太可能。

考场作文有别于平时作文的,就是阅卷者不可能和你见面,因此你也无从解释说明别人不懂之处。何况,当平时作文到了需要你说明解释才能让人恍然大悟,也已经游离了优秀行列。所以,明明不是创新惹的祸,而是论证不足、认识片面、逻辑混乱或审题错误造的孽,却怪罪于阅卷教师、迁怒于创新本身,显然有失偏颇。

高考对创新的鼓励,并非始于近年。而且,根据考生的年龄、阅历和认知水平以及当场限时作文的特点,阅卷教师对如何判定考场作文的创新有切合考生实际的共识。对于高考这种既命题又限时的作文,倘若能够于同样长短的时间内想同场应试考生之未想,写他人之未写,即为创新之举。能够使其他同学读后赞叹“有道理!我当时怎么没想到。”就有独到之处。换言之,假如你总是能在同等的时空条件下比他人多想一点,多行一步,授你以创新之冠,就当之无愧。正如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所言:“明理之文,大要有二。曰: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对中学生而言,若能写成这样的体现“大要”的“明理之文”,足可谓创新之佳作了。至于“你之所想”阅卷教师是否先你想到,不会作为评判创新的必要标准。当然,如果你能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想阅卷教师之未想,定能将高分收于囊中!

考场作文可以从几方面创新呢?一是立意,二是选材,三是构思,四是文体。

首先,选材求新。每年高考阅卷,仅上海的六七万考生作文,就让每一位阅卷教师和几位历史名人相遇数万次。所以,如果可能,尽量不要再让李白、苏轼、李清照、陶渊明、居里夫人、海伦·凯勒忙得不亦乐乎了。即使还不想让他们从你的作文中下岗,也要让他们忙出点新意来。其次,构思求巧,尤其是记叙文,新巧的构思是创新的主要手段。

至于文体,理论上讲,无论何种材料作文,甚至大部分命题作文,均可选用散文、随笔、小说等形式,阅卷教师对不同文体的评价有不同标准,文体的出新确实可以给读者以新鲜感,写得好甚至可以成为获得好评的“奇兵”,但是近几年文言文、白话章回小说、寓言、对话体、访谈、分镜头剧本、说明书等“新形式”已经轮番登场,假如你为求新而刻意为之,而所求之新又非你所长,结果也会适得其反。而且,形式总有穷尽之时,当所有新形式都被用尽之后,你还能剩下什么?

所以,不妨在立意上多下功夫。它不仅能够帮你求新,还能够将你的思考引向深入。需要强调的是:对命题所提供的材料必须作深入全面的分析、思考,是为“入乎其内”,还应结合自身经验、体会、知识、观念,对材料进行概括、归纳、选择、提升的工作,是为“出乎其外”。即便不是给材料的作文,而是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也少不了这几入几出。“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人间词话》)这出入之间,锻炼的是思维能力,提升的是思维品质。你定能由无话可说变为有话可说,由有话可说变为抒自得之见,由抒自得之见进而于文品、见解高人一筹。

所以说,对命题材料的三思过程离不开对材料的反复咀嚼,识得“庐山真面目”的基础恰恰是身处其中探幽发微的体悟,然后才有出乎其外鸟瞰群峰的“高致”。你必须考虑,自己所选择的观点和论据是否与众不同?如果个个胸中俱有,你凭什么别具一格?如此,你才能达到南宋词人姜夔所言“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寡言,我易言之,自不俗。”的写作境界。

然而,这还不能确保你的创新得到首肯。只有在你的新观点新形式让读者心悦诚服后,才算修成正果。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写固然不易,从纷呈的思想中取舍增删布局谋篇来增强说服力却更见难度。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应该是发现和证明的完美组合。证明的能力,往往决定了创新作文的优劣。

所以,你还必须考虑,自己的独特思考怎样说服读者?在思考“写什么”时,“怎样写”的构思应该已经相应而生。“怎样写”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行文开头分析材料,交代清楚你如何从中得出“创新观点”的,也就是交代清楚来龙去脉,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其次,列一个包括总论点、分论点和主要论据的提纲,使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论点和论据之间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

走好第一步,成功的彼岸已近在咫尺,但第二步走得不好,这咫尺之距也会成为天涯之遥。所以,诗外功夫不可不为。具体而言,学习逻辑,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克服这一中学生普遍的软肋,是使创新思维富有说服力的必由之路。倘使短时间内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只有老老实实去写平稳充实的作文。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有创新表现的作文,上海的高考阅卷向来会在原有得分的基础上适当加分,目的就是鼓励和保护创新,使中学生作文走出应试的桎梏,以写作素养来应考试之万变。

(四)高考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

“不限文体”不是写“四不象”作文

——兼谈高考作文的文体、文风、文采

◆有人以为不限文体就是不讲究文体,于是既不像议论文,又不像说明文,既不是散文,又不是记叙文的“四不象”作文不断出现,还美其名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每年高考作文中也确实有同学用记叙性文体写作,但得到高分的少之又少。是高考不接受这种文体吗?

◆所谓文风不正,内容上主要指“假大空”,形式上则是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炫耀,其表现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在前几年高考作文中最为常见的是华而不实。

◆作文修改,是改变“空洞、虚假、做作”之风的有效手段。找十个题目各写一遍,不如找三四个有代表性的题目,去逐一进行反复修改来得有用。

除了诗歌,高考作文可以选用各种文体写作,其目的是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长于描述,用记叙文;长于说理,用议论文;长于介绍,写说明文;长于抒情,散文随笔;另辟蹊径,则寓言、剧本、访谈、新闻任你挥洒。高考、中考时,经常在作文要求中写明“文体不限”,不料,有人以为不限文体就是不讲究文体,于是既不像议论文,又不像说明文,既不是散文,又不是记叙文的“四不象”作文不断出现,还美其名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为何高考中记叙性文体得高分的少?

对高中生而言,学好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充分了解和熟练运用“规矩”是走向自由挥洒的必由之路。当然,笔者并不认为文体变异都是不谙文体知识,不会运用各种文体写作。许多优秀作文都飞翔着善变的精灵。只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一味求变,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变”的前提是对传统文体的谙熟,灵活中藏着规律,感性中透着理性。

这里有必要特别提一下记叙文。实际上,文体分类中并无记叙文一说。它只是中学语文的教学文体,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记叙性文体的基本写法,能够恰当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写人记事抒情言志。每年高考作文中也确实有同学用记叙性文体写作,但得到高分的少之又少。

是高考不接受这种文体吗?20xx年开始,阅卷组根据命题组提供的“作文评分标准”,制定了“评分细则”,不仅对议论性文体各类卷细分了上中下等,还对记叙文等主要文体作出了不同于议论文的评价标准。如议论文要求“中心突出”,主题比较显豁,而符合一类卷标准的记叙文则要求“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还规定了写人记事的作文要“情节生动,描写生动形象”。但大多数考场记叙文或主题过于显豁,点题之句往往画蛇添足;或情节单一,不合情理;或缺乏描写(尤其是细节、动作描写),似清汤寡水,淡而无味;另有一些则云遮雾罩,中心组十几个老师看十几遍都不明就里,含蓄过头成了晦涩难懂。

所以,选用文体必扬己所长,才能使你的倚天剑屠龙刀所向披靡,不然,你就是有无数根银针,也成不了东方不败。

如何练就?有一法可资借鉴:文体沟通,一题多用。亦即以同一题目写不同文体的作文。如以“枯叶蝴蝶”为题,写记叙文和写议论文表现方式大相径庭;写说明文则目的各异。因为是一题多写,对命题所指事物及其内含了解得比较深刻全面,从而又丰富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材料。不仅如此,因为了解得深刻全面,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随之增强了。

华丽文采没有错,错在内容空洞矫揉造作

文风问题,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所谓文风不正,内容上主要指“假大空”,形式上则是在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炫耀,其表现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在前几年高考作文中最为常见的是华而不实。

这种以文害意的文风和人们对文采的理解有关。其实,文采不只是语言华丽,朴素也是一种耐人咀嚼的文采,甚至更胜于华丽。多年来,高考作文一直强调要有文采,但是一提到文采,有人就把它等同于语言华丽。于是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华丽的文风盛行,全国各地的高考一类卷多为铺陈排比名句迭出的“美文”。而后学者以为单凭语言华美即可获得高分。殊不知决定这华丽文采得到高分的,是背后流淌的真情实感。有之,则为华而实,缺之,则为华而不实,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正确的文风,应该是“实在、优美、新颖”,错误的文风则是“空洞、虚假、造作”。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高考评价一定会坚持鼓励各种文风并存,包括华丽的文采。

文采华丽并没有错,错在内容空洞虚假所致的矫揉造作。所谓“文章”,有“文”才成章,正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子贡说的那样,如果去掉有文采的兽毛,那末虎豹的皮革就和犬羊的皮革一样了。意思是语言表达毕竟有高下之分。但前提很明确,你必须是虎豹。所以,追求语言之美,先在准确、贴切、规范上下功夫,更不应丢了内容的匹配。在此基础上的典雅优美,才相得益彰。别颠倒了先后顺序,也别以为只有华美才会有“文”,否则,你只是头披着虎豹之皮的绵羊。

作文的“常青树”更在于内容的丰富独特。如果丢弃了文章内容而专力锤炼语言等技巧,无异于舍本逐末。除了文章学家外,人们读一篇作品,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的往往不是技巧,长埋心底的回忆主要也不在于此。他们更关注的是内容,只有当内容打动了他,再度阅读时或许才会留意形式技巧的精妙。语言技巧和内容的关系,犹如服饰打扮和长相气质的关系。最佳状态是精美的服饰烘托出主人的相貌气质。当服饰的精美导致观者的眼光离开穿衣人,那就有喧宾夺主之嫌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假如在高妙的技巧和精彩的内容之间必须放弃一样的话,该放弃的应该是技巧。奉劝同学们莫轻看朴素平淡。须知平中常能见奇,淡中常有亮色。它可能是“绚烂之极”,它可能有“至味”寄其中。所以,不仅不能轻看,而且应该追求。因为,这是通往“大巧若拙”至高境界的必由之路。

要以咬文嚼字的态度去修改文章

可见,高考作文评价要求的不是风格统一,而是文质彬彬,内容形式水乳交融。要达到这一境界,最重要的是对文与质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最先要做的是咬文嚼字。具体而言,要在修改上多下功夫。

笔者曾以高三学生为对象做了一项实验。布置学生当场作文,打分后不作评讲、不写评语即予发还。两周后以同样题目考试,结果该班学生并未因事先做过此题而有明显进步,和其他事先未做过该题的班级相比,成绩依然是各归其类。这说明:就限时作文而言,如果没有写作后的评讲修改,重写旧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得到提升。这就像语文阅读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下课后不加理解消化,练习后不作总结订正,今后遇到同类问题,仍可能重复犯错。

作文修改,正是由“写过”迈向“会写”的必由之路,是改变“空洞、虚假、做作”之风的有效手段。修改,是总结,是发现,是提高,更是走向成熟、避免重蹈覆辙的良药。从这个意义上讲,找十个题目各写一遍,不如找三四个有代表性的题目,去逐一进行反复修改的工作来得有用。前者虽每篇费时不多,结果却事倍功半;后者虽每篇费力较多,结果定能事半功倍。不同题目的作文各写一遍,增加的是量的积累,同样的题目修改三四遍却很可能产生质的变化。因为,修改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多次经历反复修改的过程,你的眼界就会拓宽,品位就会提升,思想就会成熟。作文水平,在这一“实践、修改”的循环中,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从而不再跌落到过去的水平。反之,则可能小起大落,如离群孤雁,迷失方向。

修改到什么程度为止?尽己所能地趋向立意独特、表意畅达、结构圆合、词句精确。也就是,要以咬文嚼字的态度去修改文章。有人甚至认为相近的词语并无差别,拘泥于词语是玩弄文字游戏。但我知道,一个人对表达内容的重视程度从词句运用、先说后说上一看便知。态度越郑重,表达越字斟句酌,态度越随便,表达越漫不经心。

但是,迄今为止,中学作文教学依然较为普遍地存在临时出题、简单评改的无序状况。有人竟提出“把教师从批改作文中解放出来”的口号,不知这种做法的长远效果如何,以最基本的学习规律判断,它无疑背道而驰。减轻语文教师的负担十分必要,可为此减去了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语文课失宠于广大学生便是咎由自取了。(作者为华东师大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长期担任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

高考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议论文里,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中规中矩思想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创新作文。

◆记叙性文体要达到一类卷,则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能够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倘若命题形式是材料作文,应该以叙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专门用一段文字交代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反而会不伦不类,影响得分。

◆针对前几年高考阅卷和平时学校作文评判过于严苛,教师基本不给一类卷,严格控制二类卷的现象,阅卷组反复强调,二类卷并非好作文,而是在各方面比较合格的过关作文。

高考作文评价原则:“开放包容灵活多元”八字方针

所谓“开放”指: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阅卷组对立意事先不作规定,完全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只要不踩思想的“红线”,都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这里的“红线”指的是与社会道德、法律相违背的观念。比如,在以“假”为题的作文中,一位学生辩称仿造名牌和盗版的行为“给大众带来了实惠,因而也有存在的价值,不应一棍子打死”。这种观点显然丧失了最基本的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所谓“包容”指:阅卷教师不能以考生作文的观点、喜好是否与自己相悖来决定分数的高低,只要他能够自圆其说,就应该给与相应的分数;比如20xx年上海卷作文,考生对流行文化加以肯定,例举了周杰伦等流行歌手,分析了他们存在的价值,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不能因为阅卷教师与之观点相悖、好恶相异而给予低分。其次,阅卷教师也不能因为考生作文中流露出一些不够积极的思想(如内心的种种苦闷迷茫等)而一概予以否定。往往,这些思想更为真实,有时甚至更为成熟。

所谓“灵活多元”指的是:高考作文文体不限,对各种文体的评价标准也要多元化,鼓励考生根据自身所长灵活运用不同文体和不同风格的语言。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对学生作文的包容还有两条重要指标。第一,除经查证全文抄袭外,不给零分。除非审题错误或尚未成文的,不轻易判为不及格。第二,不要以成熟的创作作品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考场作文。考场作文,考生一般的写作时间只有45分钟左右,对这种“急就章”的评价不能太严苛;作文只是中学生学习写作的习作,一类卷乃至满分作文都应该允许有不足甚至缺陷。我们认为,这样的标准有利于鼓励学生放手写作,放飞思想,保持并提升写作兴趣。

在实际操作中,阅卷组一般会根据当年作文题目,确定评价思路,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包括对不同文体的不同评价要求。这样做,是为了使评价标准更便于操作,使阅卷老师评阅时能将尺度把握得更加准确,同时也更好地执行“开放、灵活、多元、包容”的评价原则,尽可能让考生在限制中取得最大的自由。

高考作文评价关键词:议论性文体讲求“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上海高考作文这几年的评价思路可以归结为几个鼓励。一是鼓励学生抒真情、写实感,二是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通过独立思考写出有思想深度的作文。三是鼓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四是鼓励百花齐放,各种文体、各类文风兼容,并在此前提下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

一般而言,考生使用最多的文体是议论性文体,其次为记叙性文体。这两类文体的评价标准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评分细则”分别制定了切实的标准。议论性文体评价的关键内容是“思想性、独特性和说服力”,记叙性文体则是“形象性、独特性和感染力”。

先谈议论文。总的来说,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一是思想深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作文。二是在上述三点标准中某一点有所欠缺但观点或思考角度独特,或语言成熟老练特点鲜明的。思想深度,并非高不可攀。阅卷评价时并不一定要求你的思想深刻到别人难以企及,主要看你论述是否有层次,层次是否能推进,推进是否有逻辑。或者你的思想是否在当年高考作文中与众不同耐人寻味,因为独特的思考往往本身就是深刻的体现。换言之,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一类卷:中规中矩思想深刻的;与众不同的创新作文。当然,后一类作文在语言和结构方面也要比较优秀。

二类卷作文标准的确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所以,上海高考作文阅卷在中心组选样卷时一改以往惯常的先选三类卷的做法,首先选定二类卷。这样做,便于一类卷脱颖而出,也使三类卷与之有了明显的区分。针对前几年高考阅卷和平时学校作文评判过于严苛,教师基本不给一类卷,严格控制二类卷的现象,阅卷组反复强调,二类卷并非好作文,而是在各方面比较合格的过关作文,所以,上海卷对二类卷制定的评分细则为:“二类上(59-62):有灵气、有新意,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不足的。二类中(55-58):基本符合总体标准并具备以下一项者:1、有独特的思考,但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语言表达等某一方面有缺陷的。2、新意不够,但平稳充实的。”这一细则告诉我们,两类作文能够获得二类,一是有灵气有新意但立意、结构或语言等某一方面有明显缺陷的作文,二是思想平淡而内容充实,在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不足但无明显缺陷的作文。这样做的目的,绝非降低评价标准,相反,它更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客观现实,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于学生,不再会有“怎么努力都只能得个三类上的”苦恼,学习有了上升的目标,努力有了上升的回报。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二类卷不是好作文”的理念已经比较深入人心,“作文不是创作,教师在教学上大有可为”已经落实在教师的行动中,在保护有才华的学生写作个性的同时,让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作文从“无格”到“入格”,从思路不清逻辑混乱到平淡充实,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结果是,这几年二类卷作文的比例在高考中明显上升,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了一定提高。

三类卷则是既无新意,又在思想内容、行文结构、或语言表达方面有明显缺陷的作文了。至于四类卷,或审题错误,或内容十分单薄,或中心不明,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简言之,就是不及格的作文。五类卷基本属于离题且文理不通的作文,在以往考场作文中十分鲜见。

再谈记叙性文体。这类作文的一类卷和议论性文体评价最为明显的不同有三点。第一,议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记叙文则要求“紧扣题意,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有回味,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生动,描写生动形象,语言畅达,有文采。”显然,主题鲜明的记叙文未必能够得到高分。第二,议论文要求既提出问题,还要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而记叙文则不同,能够在文中形象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也能成为上乘之作。第三,倘若命题形式是材料作文,则写议论文需要交代观点与材料的联系,而记叙文则不明确必交代,而是应该以叙述描写或水到渠成的抒情来暗示主题即可,专门用一段文字交代文章和材料的关系反而会不伦不类,影响得分。

其余各类卷则针对记叙性文体的特点,对语言的生动形象,情节的巧妙,描写的细致鲜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小学三年级作文辅导的五大技巧

一、树立孩子写作的信心

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作文,要帮助小学生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在命题方面,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让他们自由发挥空间,命题范围尽可能宽泛些。

二、推荐一些合适的阅读书籍

现在的课外书籍五花八门、类型众多,可以给孩子们推荐一些可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领域、名人书籍、历史书籍、科研等方面的书籍,并且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采集一些精彩优美的句子、或者片段,能够养成良好的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能够学以致用,那样可能能够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三、提高孩子的阅读效果

虽然有的孩子阅读的书籍很多,但是整体的语文素养却不见明显的进步,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仔细观察,这些孩子不是潜心研读,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看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够引导孩子在阅读中,能够充分调动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做到将读思写结合,这样就更有利于孩子在思维和语言写作方面积累。

四、要注意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就是要将阅读和仿写结合,意识要多阅读,要广泛的获取知识,还有将优秀的句段反复读几遍,甚至可以能够背下来,理解句段的含义,转化为自己的,供自己使用,二是学会仿写,三年级阶段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又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能够表达准确、清楚。所以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因此,可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将范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开头、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作文教学不能单纯地看作是语文学科的事,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不但要精心上好每次作文辅导课。而且要随时注意同其他学科的结合,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写作。

小学三年级写作技巧

01

明确写作目的

1)要学会用书面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和想象。

2)能写出内容较具体的片段,懂得修改明显错误的词和句。

02

抓住写作内容

1)通过仔细的审读题目(抓住特点)写一段内容较具体的片段。

2)学会用几句连贯的句子组织成段。

3)懂得根据提供的词语展开想象,写出内容丰富语言段落。

03

写作技巧

1)外貌不用“有”

很多孩子的作文里总能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X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长长的黑头发,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有一个挺挺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分析:如果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

修改如下:“XXX可漂亮了,一头长长的黑头发自然地垂在肩上。她的眼睛很吸引人,乌黑乌黑如宝石一般。挺挺的鼻子和樱桃小嘴,搭配起来,十分迷人!同学们可喜欢她了。”

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2)想!不出现“想”

很多孩子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经常滥用这样的句子:“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

那么,不用这样的句子又该怎么写?

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

例如:“林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我们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呀!这该怎么办呢?”

所以,按照 “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

“林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我们带回家写的。天呀!这该怎么办呢?”

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呢?

注意!心理描写时要加上适当感叹词哦!

3)尽量不滥用成语

例如:写秋天别用“风和日丽”“秋高气爽”。

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一声声大雁鸣叫在湖边荡漾,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吹拂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烂的成语,这样一来可以解决作文写不长写不精细的难题。

这就是今天的分享哦,小学三年级是小学的转折点。这个时候语文就变得至关重要了,作文在语文中占比是很大的。所以写出一篇出彩的作文是十分重要的哦

1、标题

离职演讲稿的标题是灵活多样的。以“离职演讲稿”为题,可突出文体类别;以“××公司经理离职的演讲”为题,可显示公文特点。此外,还可采用文章标题的方法,例如“拜谢 拜托 拜请——一位教研室主任的离职演讲辞”。

2、称谓

指对现场听众的称呼。这种称呼,一要表明演讲对象的不同身份,二要给人以谦和礼貌之感。一般采用类似“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这样的称呼就可以了。

3、正文

(1)开头。为调谐气氛,点明主旨,开篇可用致谢语表明态度,导入正题。例如:“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理解,批准我辞职。”“谢谢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在离职之际能够对大家说说心里话。”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开头语,都要力求

简洁自然,真切得体。

(2)主体。这是文稿的重点和核心。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交代一下有关离职的背景情况。无论是因为任期已满去职,还是由于特殊需要离任(如调职、撤职、辞职等),都要如实加以说明。这样写就可以使听众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消除疑虑,避免误解,同时也会激发听众对离职者的关注和信任。

其次,可以简要回顾自己的任职经历,进行概括性的总结。要实事求是地写,既要肯定任职期间取得的成绩,总结经验;又要反省履行职责出现的失误,吸取教训。成绩归功于大家,向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失误归咎于自己,向大家致以真切的歉意。这样讲,就能够给听众以谦诚的印象。

再次,应当对自己原任职岗位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既要结合自己工作的实践体会来谈,又要给人以理性的思考。真正使这些建议富有启发意义和创新价值,从而有助于继任者更好地开展新工作,开创新局面。这不仅是责任心的反映,也是高素质的体现。同时,为了让大家了解自己离职后的打算,还可以简略谈谈个人意向,以表达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结尾。这是演讲的结束语。不能画蛇添足,也不可草率收场。一般来说,要运用简洁

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原任职单位和部门的深切希望和美好祝愿,要能够给听众以强烈的感染和巨大的鼓舞。

在现阶段,作文备考希望通过高密度的写作训练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是不现实的,作文写作技巧:多选择擅长表达方式。但也不能完全不写作文,还是需要压缩出适当的时间,有针对性地精写精练精讲几次,在这个过程中把必须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的作文写作技巧、特点、模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尽可能细致地传授给学生。

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作文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写作技巧。这一方面主要是指:作文的基本要求、作文写作各个环节,如题目、开头、段落、结尾、选材、详略、过渡等等的技巧要求,都要符合特殊的评价标准和阅卷老师的阅卷心理。

如考题:作文主题一定要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上再追求新颖深刻。作文要尽可能避免边缘意识、禁忌话题、偏激观点和刺激性语句的出现。有些有思想有个性的同学为展现自己的深刻、个性和才华,往往在这方面出现失控的现象,结果可想而知。作文并不是不能露锋芒,但一定要适度。学生最需要清醒认识的是,不是试验场,应对应该是以最稳妥的办法,而不要过分勇敢,或者想一鸣惊人。

如标题:文章题目一定要在能体现主题或表达中心的前提下追求新颖别致,能吸引眼球,引起阅卷人注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从语言表达方式上下点功夫,有许多技巧可以借鉴,如修辞、数字、公式、诗词、套用、流行与时尚等等。

如开头: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加文采的方式,还可以运用排比手法以加强气势,或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增加新鲜感。

如各段落:每个段落开头或结尾的一句都非常重要,要尽量做到通过这些句子体现文章的逻辑思路和整体框架,体现清晰的构思路径。

其次,要提醒学生尽可能地选择自己擅长或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每个学生擅长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擅长理性的逻辑思维,有的情感丰富,擅长抒情想象,而有的社会生活经历相对丰富,对现实的认识能力相对较强,他们的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适合他们自身的表达方式也肯定不相同。作文一定要求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要提醒学生尽可能地不要强迫自己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擅长抒情的抒情,擅长议论的议论,当然能力全面的自然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自己最好的表达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两个人吵架,开始两个人光“动口”-------唇枪舌剑:其中一个伶牙利齿,语言尖酸,另一个说不过他,另一人就变得的暴跳如雷,异常气怒,面色由红变青,血压升高,情绪异常激动,最后这个“嘴笨”的人开始“动手”。我可能看出这一个吵架的流程是:对立的“语言”→气怒→暴跳如雷→面色红→面色青→血压升高→情绪异常激动→动手打人。省去所以的中间过程,我们可以得到:语言→动手,即语言改变了行为!

两个人打完架了,那个动手打人的人发了火,虽然“手”累的有点儿疼,但相对的内心却“心平气和”。而被打的这个人则“窝”了一肚子火,但又发不出来,异常难受。于是有人来劝慰他:唉,你就别生气了,生气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被打本能皮肉疼,如果再生气的话则“心疼”,不是雪上加霜吗?……..呵呵,如此一个人温言细语在他耳边轻轻劝慰,…….不多久那个被打的人便也变得“心平气和”了。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发生过程:语言→劝慰→安慰→支持→理解→宣泄→心平气和→平静→机体生理功能稳定(如血压平稳、心率减慢等)。省去所有的中间过程则是:语言→机体功能稳定。

老百姓常说“恶语一句三冬寒”、“良言一句三春暖”正是此谓也。它说明,“语言”-----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包括内隐的生理活动的变化和外显的行为动作的发生。

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看,上述“吵架”过程是:“语言能”(自创词)转化成“行为能”。------即是从一种形式的动能向另一种形式的动能转化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心理治疗过程,就是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能量转化”的过程。即由心理治疗师的“语言能”转化成被治疗者的“行为能”的过程。

综述上言,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语言”能改变“行为”(包括内隐的与外显的);二是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由语言能向行为能转化)。因此,基于上述“理论”,心理治疗得以发生并产生疗效。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心理治疗的本质是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过程,即能量转化过程。

那么它们是纠究是怎么发生的呢?下文再作略述。

二 心理治疗的实质: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上文所说,心理治疗的本质是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过程。其形式就是语言的交换------即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语言”是指言语语言和非言语语言主(肢体语言),不是单一的“口语语言”。

那么,“语言”产生疗效(即发生动作改变)纠究是怎么发生的呢?笔者认为,治疗治师或他人的一些句经由当事人的耳朵进入他的大脑并在他的大脑内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开始运动,然后输出,导致行为的改变。本人以为,思维即自我内部语言运动的过程。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纠究思维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这个过程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不同的语言输入就会有不同的语言输出。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的言语治疗(即心理治疗)才有了意义。具体什么样的语言输入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输出------这正是我们心理治疗师们要研究理论与技巧了。不同的语言输入会有不同的语言输出,纠究什么样的语言输入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输出------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的治疗技术就越高超,我们的治疗效果就会越好。笔者这样认为。

知道什么样的语言输入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输出的情况越多,则说明我们的经验与理论就越好。这种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对我们心理治疗师本身同样也适用,它产生于语言符号的“揉和”与“顿悟”及刹那间的“质变”过程。

值得注意,上述中的“语言输出”也是指的“内隐语言”的输出和“外显行为语言”的输出。

三 语言的输出性治疗:写作治疗

单就语言的符号而言,应该包括声音语言、书面语言和表情动作语言。我们一般情况下的心理治疗是声音语言符号与表情动作语言符号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过程。是以输入为主的治疗模式。而本作者所要论述的是以“书面文字语言符号”输出为主的治疗,即写作治疗。广义上的“写作”应包括内容写作和形式写作。所谓内容写作主要是指以注重写作内容的写作过程;而形式写作则主要是指注重写作形式的写作过程。当然,从某一角度讲,形式写作也是内容写作的一种,或者说也是一种内容写作。比如写小说,作者主要是指小说的内容与情节,并不很注重他的字迹写的好与孬(前提是指以手写为主的写作),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一种内容写作而不是形式写作。再比如,练习书法的人,他誊写某一个诗人的诗,则他主要不是写诗的内容,而是怎么让表达这些诗的字写的更好看,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他是一种形式写作,当然,他专心致志,也可以把他练习字的体形的好与孬为内容当作内容写作。

总之,本人在此倡导的是一种与一般治疗形式不同的治疗,即一种以文字为载体,以输出为导向的心理治疗,即写作治疗。当然,大而广之,一切输出性治疗皆为写作疗法。

如感兴趣者可以接着往往下读。接下来就具体说一说与写作有关的事情。

四 写作的状态:入静、冥想、放松训练、催眠状态

写作首先要讲一个“写作状态”,那么写作该有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据笔者的经验与理解,写作首先要“静”与“入静”。即当你开始准备写作,首先你要态度认真,然后你要想着“写作状态”并努力进入“写作状态”。于是你就开始,拿出笔,展开稿纸,开始从形式上“准备”进入那种写作的状态。当然,电脑写作者也一样,打开电脑,坐在电脑前,手置于键盘上,眼盯显示器,开始“静”、“入静”与“有话题的‘冥想’了”。

我觉得写作的过程是由开始的“静”→“入静”→“有话题的‘冥想’”→到大脑高度集中而肢体完全放松→至进入“自我‘催眠’的状态”。写作,它是一种在潜意识状态下的自我对话或单渠道潜意识内容的流泻,我认为。所以认真而支持长久的写作,本身就具有心理治疗的作用。

一种“话题”你开始可能只有一点点“线索”(或者说是“灵感”),你也并不知道你会写些什么或写到什么程度,但是你却拿起笔来或敲起键盘开始写来,呵呵,当你把整篇写完,呵呵,你自己有时都不信你能写这么好,这些儿内容是怎么写出来的,有时连你自己都不明白-----呵呵,这难道不是潜意识的流泻?当然这些东西还都于客观世界-----不过由经“意识”加工而已。正如库存在潜意识里的内容都是由经意识之门而来阵年积压的老货一样,只不过是在“意识”与“潜意识”对话或商量筹建某一工程事情时用到它又重新将它们(这些材料)重新取出而已。

弗洛尹德比喻意识正如大海冰山露出的一角,巨大的资源都在海平面以下------呵呵,我觉得之于写作,灵感就如那露出海平面的冰山一角,更多的内容都在海平面以下呢。所以我曾经告诉自己,写作一定要勤奋,千万不能放过每一个灵感,把每一次每一个灵感都捉住、记下、挖掘出------呵呵,那都在埋在海水以下的精美的“艺术品”哟,那如矿藏如宝贝哪。话是那么说,可后来我也不够勤奋------被捉住的灵感被写下的文字毕竟还是少数。如果一个能把它一生中大部分的灵感都捉住、用上的话他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看看那些成功的了作家、教授或发明家,他们每个人都是能捉住灵感、并勤于捉住灵感、且好好利用灵感的人!所以结果是他们成功了,而我们不能。只要不是天生痴呆,几乎每个人都是“大人物”的底子,-----只所以没有成为大人物,是自己把自己给浪费掉了,糟蹋毁了。笔者这样认为。

综上所言,写作是一种由经“静”→“入静”→“话题冥想”→“放松训练”→至“催眠状态”的自修过程。

五 写作的深入:意象对话

写作一但进入了“写作状态”,再往下进行,笔者以为成了“我”与“我”意象对话过程。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此时,我即为我的治疗师。

此时,作者进入“痴”的状态。是一种幻想。是一种白日梦。是一种无声的自言自语。这一个阶段是作者是自己潜入潜意识的海底自由自在的游泳。它可能会在那海底碰见小鱼儿、海龟、美丽的珊瑚、海藻或者会见到凶猛的大鲨鱼,或巨大无比的鲸…….呵呵,在自我催眠下,在自己的潜意识海底,或惊或喜,或静或乍,或唱或跳,呵呵,由不得你啦…….当然,这只是在深度自我催眠状态下,是在彻底的“忘我”过程中才发生的。当然一般情况下,我们达不到这种程度,即便达到持续时间也很短。大部分写作是在半痴半迷中度过。即中度催眠或浅度催眠下进行。既然是浅度或中度催眠态中进行写作,那么“意识我”就还没有完全陶醉,此时他就得有想法。那么我们就得利用他这种想法-----来达到自我目的。从心理治疗的角度,即有意识的自我治疗。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讲一讲写作的行为:角色扮演与心理剧。

六 写作的行为:角色扮演与心理剧

当然,在浅度或中度催眠态下,自我是很有自我意识的。因此他就得引导自己、发挥自己、控制自己------以此来表现自己、指导自己。完成写作的过程。从心理治疗的角度讲就是完成自疗。

写作行为的发生,就象一场心理剧与角色扮演的过程。此时,人“心”即是一个大舞台,意识的空间是台面,潜意识是篷幔,而“自我”就是在这个空间中扮演角色的剧中人。扮演的角色及演戏的内容决定了写作的`内容,投入的程度演戏的效果决定了写作的质量。在这个表演过程中,一切都是真实的,真实的如真实的一样。你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假,自我是没法看清自我的,如果没有一面镜子的话。写作的深入即为一种宣泄,在宣泄的时候,其目的就是要把这面镜子撤走。让它忘了自我而成为自我,在那一刻。

写作的行为是在心理剧院里模拟现实生活的真实。现实生活以其真实深刻投射在心理的影幕上化成丰富的思想表象------然后角色表演开始,在这里,你是你自己的观众,你是你自己的导演,你是你自己的主角,你也是你自己的评委!想象:头颅里的电影开始放映!而写作,便是那剧本的创作!是生活脚本的符号化!一切的一切都在你自己的体内进行。写作默不作声,又音响骤然。

写作的感受有两种:一是痛苦但快乐;二是快乐但痛苦。前者象产妇分娩,后者象初次性爱。事实上,一是一种创新,另一是一种创造! 无论其情况如何,都是有意义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在你的心灵剧院里扮演好你的行为角色呢?实际上通篇都是在论述这一个问题。它似乎没一个明确的一二三四的答复,但读完全篇,稍加感觉,便会有个整体概念。不再费话,且看下文。

七 写作与叙事疗法:人物------书面讲故事,自己是自己的作者

人生即是一部小说。每天便是一篇散文。如果你愿意,每小时都是一首诗歌。------人生便是一部小说,你是那小说里的主人翁-------你更是那作者!

在构思小说的时候,你有了开头,但你并不知道故事向哪个方向发展?你更不一定知道小说中的人物的命运如何-------一切如现实生活中的你自己,如你自己的命运一样!你是你理想蓝图的构创者,你为自己的人生设计了很好的明天。但你并不一定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因此,人哪-------你才感到迷茫或困惑!因此,你哪------人才产生心理疾病啊!

作为人生之小说-------问题是你是它里面的主人翁-------但很多时候你并不一定知道你还地那小说的作者!因此你只知道烦恼、伤心、自卑与困惑,你并没有想到它------这个现状还可以改写啊?!如果你能意识到,你的做法就不是去烦恼伤心自卑与困惑了,而是把那故事给改写了!

好,写作,便是让使静下来,进入自己的内部------然后再出来,反复出来进去,将自己看个清楚透澈!以便决定自己人生的故事该怎么去书写!

写作,在自己的思想框架里,作自己的作者,当自己故事的主人翁-------修改和编写自己的人生!

叙事疗法便是这种思想的聚结集合。但它是一种他疗。是治疗师与当事人共同的作品与创作。而写作疗法也秉承了这种思想与作法,但它是一种自疗方法,是自己对自己的治疗。如果掌握了这种方法,对于有学历、有写作爱好又有心理问题的朋友,更是有好处的。

具体写作疗法与叙事疗法该怎么做或如何相结合?呵呵,你必须看了本文后,再去看看叙事疗法才行。

八 写作实质:一种想象技术的物化

写作,实际是一种想象的物化过程,是物化的精神或精神的物化过程。它明显的是一种想象技术的具体应用。而想象又是一种内部的行为,是一种内部语言的运动。所以写作即为一种内部语言运动的外化显现。

想象包括主动想象和被动想象。主动想象有思考、逻辑推断、和问题解决等。而被动想象则有幻想、幻觉、白日梦与做梦。想象技术便是指进入燕运用上述想象的过程与技术技巧。想象技术包括,内陷强化技术(包含内隐正强化、内隐负强化),自由联想,人工梦技术(包括催眠术与意象对话)、冥想、入静训练、行为修正(包括内隐行为修正如认知疗法和外显行为矫正技术如满灌疗法)、主动意象、指导想象等等技术。

而写作治疗便是上述技术的杂揉综合运用。是将种运用的过程具体物化外显。从而用那外显的动作(写),内隐的语言(想象及思考)将心理内容(包括不健康的内容)诠释出来。

所以,写作的本质便是这种精神的物化或物化的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应当属于一种艺术治疗。是一种自我指导想象的自觉化生行为。是一种真正安全、享受和高级的自疗过程。

九 写作治疗的方式方法:人称代词、时空维度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应用

写作之于治疗,与三个方面有关系。一是人称代词;二是时空维度;三是心理防御机制。下面细讲:

上述三个方面不好分开讲,故交互地整体讲解。

汉语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还有复合代词,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时空维度包括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时间维度有过去、现在、未来-----或说昨天、今天、明天,表示方法用分、秒、小时;而空间维度则较为复杂,分上、下、左、右、前、后-----或说,这儿、那儿,此处、彼处等等。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否定、反向、投射、退行、合理化等-----与其相反的是释放、承认、自然、客观、理智等。

下面说在写作治疗中的杂合应用。

比如有的人生了气、发了闷、吃了亏-----不好说、不想说、没处说,于是他除了哭出来、笑出来、唱出来之外-------就往往写出来,但他写出来还往往有个顾及,就是怕被知道或看见了--------“日记”,于是他就把它藏起来、锁起来,但老还是不放心,惟恐自己心的“隐秘”被人发现,有潜隐的不安全感,那么怎么办呢?呵呵,好办,把你的“日记”变成“文学作品”吧?!我在很久以前就曾写这一篇《如何把你的日记这成文学作品》讲的就是这个理儿。现在再大体上重说说,分享给朋友们。

比如一件事,发生在你身上,很难受,你想写出来,但怕人家看出来或有羞耻感,怎么办?好办,把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不就解决了?变成第二人称到起到宣泄作用;变成第三人称,跳出自我看自我;用“它”表述自己的事,有寓言故事的智慧幽默。再比如是现在发生的事,你想出来但觉得不想些不妥,怎么办?好办,就把那事假定为昨天或很久以前或几百年前发生的不就完了?这个还能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如果有件事你还没办但老是焦虑不放心没安全感,不防就在想象中假定这事儿正在发生,具体情况如何你一步步地写出来,不就起到计划的作用和欲想的功能,不就具有现实意义了?或者你一件事刚入你的计划,你不想把它放在心上,只是你想赶还赶不走它,怎么办?假想一下,把它写成科幻小说设想一遍不就行了?

上述写作过程首先起到宣泄与升华作用。即写作:一种宣泄与升华!

再看看防御机制的应用。

1独白。一种直接压抑与释放。作者可以在他的写作直接叙说某事或某种情感,让己滔滔不绝,如江水泻流;让己叨叨不停,让自己就成个老太婆;让满街叫喊,干脆就是个骂街的泼妇;或者象个风流的诗人,尽情吟诵风花雪月……或者,象个暴君训斥他的臣民,任声怒吼,或象那奴隶主打骂他的奴隶,或象老农民骂他的牲口,没事儿,谁管你是谁呢!但这个危险,你要学会驾驭自己------不然,稍不留心,内隐的行为就会化为外显的动作!

2人称代词更改------角色转换技术。心理防御机制是面向外部世界的,如果面对自己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放弃。投射的防御机制即是自我面对外部世界的人称代词的变换应用,即它把“我”改成了“你”或“他(她)”-------把“我有”改成了“你有”、“他有”,把“我认为”改成了“你认为”、“他认为”,把“我的”改成了“你的”或“他的”等等。在面对------你一个人的时候,在你凝视你写作空间的时候,你就那“词”再改过来,并且给自己一个或多个理由,完成自我的认同。人称代词更改具有重要意义,你在想象世界里能面对------无数次的如此坚定,你便也能在现实世界里自我肯定,直视自我。这是可以加以练习做到的。

3空间维度变换------想象技术应用。人的很多恐惧与焦虑都是预期性,即实事并没有发生或还没有发生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做当事人却不可控制地预期它的坏结果,结果是结论先定,焦虑产生。-------说的形象一些,这完全是一种用想象来吓唬自己的自我威胁过程。这是心理防御机制过度自我保护产生的。是在过去到当时人生经验的扭曲定型。由于防御机制是对外-------面对外部世界你不防也可以这样,但在面对你自我的时候------你就“假定”你立刻到了问题的现场,闭上眼睛然后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呢?当然,有许多负性生活经验的人会很害怕并且会导致一些生理上的不适,如惊慌、头晕等症状,不要紧,坚持,坚持,再坚持-----在你的写作里,你最终是你自己的胜利者!事实可以证明这一切,你可以试试。

4内视自我------镜像技术。人对自己的焦虑还往往是对自己的“模糊”所产生,实际上他根本没看清自我或没有正确的看清自我,是一种“内部物镜”缺失现象,即自我在日常生活中丢失了他自己的“内窥镜”,由于他看不清自我,因此防御机制就没有了方向感或“规范”就会胡乱地来防御,结果造成自我的迷失与痛苦。实际上,写作可以澄清这一点,写作状态让你沉静下来,纸面好比那“镜子”,你的手拂去那镜面上的模糊水珠,你就会看到你自己的真实自我。清楚了自我,你也就更真实、更客观地对待自我和管理自我了。问题应该是这样的。你用你的实践去证实吧!

5退行表达技术。理性的退行在现实世界里会遭到自我或他人讥讽的,而在你写作的世界里,你可以合理的退行到你所想要的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然后或娇或狂,或大或小,象个十岁孩童也行,如个二岁婴儿也可。至于如何,就随你的便。你是你世界里最自由最幸福最有所为的人!写作可以为你带来这些。如果你退行的很好,表达的很好------从梦幻到了现实,说不定你还给世人带来精致无比的文学作品呢。泰戈尔的《新月集》我就是这种角色退行中写出来的吧?不然他写的如此真切华美?当然还有他天赋的表达能力在内。

6宾语变换法-------指桑骂槐,一种隐喻。这其实就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置换技术”。它不同于“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是主体的变换,而置换是对象的转换。角色转换是“主语”的变换,而它是宾语的变换。是这本质的区别。其实,人这一辈子活着就是在为自己的墓碑上自撰一个句子-----人生的烦恼都为怎么写这句话写什么而发愁而产生的。当然,在具体的每一天,每一事上,人也是在“写”一个合适的句子-----也是在为写什么和怎么写而发愁而举棋不定,而写句子的焦点又在“主语”与“宾语”上,该用“宾语”的用“主语”不行,该“主语”的用“宾语”不行。问题有时就产生在这里。现实中的很多矛盾多集中在“主语”上,当问题产生-------在思想上、在想象中、在写作里,我们不防就把“主语”换成“宾语”然后再把句子重读一遍。语意和境界可能就大不一样,焦虑和矛盾也可能就此消失了!不妨试试,您,在您的写作中!

十 写作:词汇从哪里来呢?

下面再随便说一下,不打算说多。写作:词汇从哪里来呢?我以为,词汇是在思维的流变中字符的机会碰撞与点合。你脑子里有了一种想表达什么意思的定位,而后你一心想把它传达出来,在这种强烈欲望的驱动下,有一种力自然掘开的那久抑在地下的欲望的多彩的泉,于是那水珠就自然蹦出并自然跳跃,并相互融合,于是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词汇。灵感是那样来了的,词汇也是。灵感伴词汇而来,那种急切的表达是一种快感!人脑里的词汇可以自然流变,它会根据需要由一生二,由二生三,由三生万……..它的如此精彩,如此完美,是任何智能输入法也无法比拟的。当然词汇功能的产生,一是得于训练,二是源于天赋。最重要的要有流变思维与创新思维。我如斯认为。

十一 写作:一次又一次的养生

前文已述,写作是一种放松,是一种冥想,是一种自我催眠,一种静修训练。写作状态下的生理机体处于低代谢、低消耗状态。写作无疑有益生理及心理的平衡。写作产品的产生无疑能给作者成功感、成就感,写作无疑能带来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状态的升华。所以长期的写作不但能给作者带来现实世界的好处,还能给作者带来精神世界的丰实。从这个角度上理解,写作无疑是一种养生。终极的写作是一种从形容到内容的宣泄与表达,是一种从物质到精神的圆满与升华!

事实证明,写作即为一种养生。也是一种心理平衡的很好方式与途径。更是一种名利双收、益身益心的创生性自体疗法。歌德年青时失恋,心情苦闷,懊恼失眠,焦燥不安,后来他写《少年维特之烦恼》,缓泻了内心焦虑,平衡了心理状态,恢复了生理;还有郭沫若,年青时也忧国忧民,热血沸腾,内心极度的不平静,可他创造了象《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释放了压抑,引导了幻想,平衡了身心;还有曹禺没落的身世,颠簸的经历,生活磨难,使他压抑了身心,记住了仇恨,可他在23岁时即创作了惊世力作《雷雨》,还有《娜拉》等一些名篇,从而使物质给予他的负性精神能量得以积极的升华宣泄,极有效的维护了身心健康。试想一下如果这些个儿青年没有找到很好的精神宣泄与抒发途径的话会是什么样子呢?多少少年天才因未找到合理的升华输泻的途径而被泯灭稠亡?

当然,很多作家、诗人、画家,还有音乐家,他们从年青时就开始并坚持了某种写作习惯,并终其一生。也因为上述写作的好处,皆使他们成了寿星。巴金终生写作,著作累累,其寿命陶陶;冰心一生乐不弃笔,其命九十余几;臧克家以诗为话,终年长发,结果也活到高龄之年……..还有许多画家、音乐家等等,他们亦有此写作的习惯,不少都命到天年,寿终正寝。当然,这些个终生写作的人之所以长寿,可能与他们的遗传、生活条件等生理状况有很大关系外,我想写作的实践与创造活动也不可小视吧。由此可以看出,“写作”即为一种养生;写作乃是一种疗法。

十二 写作:静态里的动态,一门真实的心灵对话技术

写作外表看起来是一种静态的,但其内里却是动态的。写作也算是一种动静结合的运动项目。它是一种思想之水在纸面上的流淌欢畅,是无形的自我在原野上徜徉;它还是一种不出声的音乐在心之音棚里回响。它如内视一副夜静春山空的画面,如听一首春江花月夜的幽颤;它象如与一样老者对话,又象聆听天堂之音。它曼妙无比,又清静自然无比;它煊烂之极,又静美至极。

写作,它是一门真实的心灵对话技术!

写作,它是一种自我对话互动的过程;写作,它是聆听心中的“他者”的嘱托与教诲;写作,它是一种象征行为的发生过程;写作,它是一种御去人格面具裸于镜前的探照。-------在写作里,你可以品味人生的苦味,反刍生命的意义;在写作里,你可以痛苦满面,又可以高兴至极;在写作里,你可以畅游天地,速去北极;在写作里,你可以成为大圣,亦可作小丑;在写作,你可以谁都不是,你可以只是你自己;------在写作里,你可以索性不唱,只去哭泣……

写作,是一个“我”与“另一个我”的呢喃细语;

写作,是一个“我”与“另一个我”的嗷嗷吵嘴!

写作,是一种心灵真实的“对话”……..

呵,写作给你全部,写作给你想要,写作给你成为。写作妙,写作让你自我实现又健康长寿!写作美,写作让你足不出户想尽天下山水!写作奇,让你创造生活的奇迹生命的意义!呵呵,写吧写吧…..写出一个新天地!写出健康又美丽!

十三 写作治疗的条件与案例

写作治疗是有条件的。首先他得会“写”这个动作;二是他得会写那个“字”。当然,谈治疗有这两个条件即可。但若要把它变成艺术治疗-----则须作者(被疗)得有一定的创造性,当然创造性也是可以学习与训练的。

写作的工具是各种笔及能写上去的东西,如地面、沙子、纸张等。当然,“写”说成“画”(动词)也可以。

理想的写作条件: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二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三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四最好爱好写作。这只是一定的理想条件,当然没有这些条件也行。最基础的条件是我上面说的:即做写的动作及画出那个符号。